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22年语文中考专项《议论文阅读(3)》(附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08:52:45
文档

2022年语文中考专项《议论文阅读(3)》(附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20分)渔夫的太阳有一段时间,我身心俱疲,无力调适心中的挫败感。我不断给自己加压,希望生活能过得好一点,可总是没有到达既定目标,以致一时之间心情很糟糕。这时,我从朋友那里听来了这个故事,当时我也觉得很有些意思,想想自己还是可以做一个快乐的渔夫的,但很快又发现似乎有些不大甘心,可又拿不出更好的理由驳倒它。终于可以放松一些了,我居然思念起玩儿命工作、熬夜学习的日子来了,虽然辛苦,可它是发光的,像是在燃烧自己一样,是耐人寻味的。可平淡的日子呢,很快就失去新鲜感,
推荐度:
导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20分)渔夫的太阳有一段时间,我身心俱疲,无力调适心中的挫败感。我不断给自己加压,希望生活能过得好一点,可总是没有到达既定目标,以致一时之间心情很糟糕。这时,我从朋友那里听来了这个故事,当时我也觉得很有些意思,想想自己还是可以做一个快乐的渔夫的,但很快又发现似乎有些不大甘心,可又拿不出更好的理由驳倒它。终于可以放松一些了,我居然思念起玩儿命工作、熬夜学习的日子来了,虽然辛苦,可它是发光的,像是在燃烧自己一样,是耐人寻味的。可平淡的日子呢,很快就失去新鲜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20分)

渔夫的太阳

有一段时间,我身心俱疲,无力调适心中的挫败感。我不断给自己加压,希望生活能过得好一点,可总是没有到达既定目标,以致一时之间心情很糟糕。这时,我从朋友那里听来了这个故事,当时我也觉得很有些意思,想想自己还是可以做一个快乐的渔夫的,但很快又发现似乎有些不大甘心,可又拿不出更好的理由驳倒它。

终于可以放松一些了,我居然思念起玩儿命工作、熬夜学习的日子来了,虽然辛苦,可它是发光的,像是在燃烧自己一样,是耐人寻味的。可平淡的日子呢,很快就失去新鲜感,日复一日,虽然很悠闲,但留不下任何亮点和痕迹,就像我从来没有过这一天,而它就悄无声息地流去了。

当清闲得能感觉到分分秒秒从指间流过时,我害怕起来:这样下去,我的明天在哪里呢

渔夫的话又在耳边了,他真的是在无忧无虑地晒太阳吗今天他不用担忧饿肚子,可下一顿的口粮呢也许明天海上就是惊涛骇浪,一个浪头也许就能把他的小船打翻,令他葬身海底,再也看不到初升的太阳了。这样想来,顿时觉得渔夫并不幸福,因为他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而富翁自然惬意得多,他可以随心所欲地决定晒不晒太阳。

细细想来,既然渔夫的思想能为那么多人所接受,也自有他的道理,我认为究其根本,可能还是大多数人的内心会有想松懈下来的意识,渔夫的话正好是一个很堂皇的理由,使我们就此停止抑或是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而甘愿庸碌平凡地消磨一生。

多少个年少时有过绚丽愿景的人,随着时光流走,韶华渐褪而成了“渔夫〞,当年的希冀已成了今日的唏嘘。因了这些论调而从此湮没在俗世红尘里,怎能不让人扼腕叹息!

是的,这个世界并不缺少有理想的人,缺少的只是能将理想实现的人。在我们拥有黄金岁月时,一定不要因难就易,随意放纵自己,一旦松懈,随波逐流,命运就不知在何方了。

多一点危机感,生活就会多一份沉着,你可以决定什么时候晒太阳,相比于渔夫,这更是一种大幸福、大快意了。

(选自《当你害怕时一定要面对》,作者林之)

“从那个广为人知的故事说起〞有什么作用(3分)

                                            

                                            

“我〞对“渔夫的思想〞的看法变化的词语。(每框限填2个字)(4分)

赞同——〔        〕——〔        〕

3.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4分) 

多少个年少时有过绚丽愿景的人,随着时光流走,韶华渐褪而成了“渔夫〞,当年的希冀已成了今日的唏嘘。 

                                            

                                            

                                            

4.在文末画线句子中,作者用“更〞字有什么含义(4分)

                                            

                                            

                                            

5.渔夫的故事确实曾让身心俱疲的作者得到了放松和调整,你怎么看待这个事实呢请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观点。(5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答复6——10题。(13分)

谈“忍〞

①不知从何时起,“忍〞成了当今社会的一种时尚:一些年轻人穿着印有“忍〞字的T

恤衫招摇过市,肩膀上、手臂上刺着“忍〞字以自我标榜;一些成功人士,也把写有“忍〞

字的条幅装裱后悬挂在显眼处,以自励自警.

②“忍〞似乎是中国传统文化竭力提倡和宣讲的,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佛家,都倡

导“忍〞。但传统文化所提倡的“忍〞,并不是一味地叫人忍让、忍受和忍耐,并不是委身

以求志、苟且以偷生。今人标榜“忍〞,也不仅仅为求得一时的风平浪静、无所作为。相反,

它暗含着等待时机的策略、隐而不露的智慧。“面对命运,忍耐似乎是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门〞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忍,是在等待中对时机的窥伺,是在冲锋前对自己爆发力的凝聚。因

为时机不可能俯拾皆是,它需要认真寻找;力量也不可能随时都有,它需要慢慢积蓄。

③“忍〞是有大小之分的。韩信受胯下之辱是小忍,司马迁受宫刑后发愤著书是大忍。由此看来,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难怪有位名人说

“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了。

④不过“忍〞似乎总与寂寞相伴。寂寞是一种环境,是一种历练,耐得住寂寞是做学问、成大事都必须到达的境界.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在这方面可作为后人的典范。他少年成名,但不为名利所动,而是潜心书斋,求学海外,进一步提高自己。晚年更是能耐得住寂寞,拒不接受各种媒体的采访,不出席各种公共场合。有人看到他的文章后慕名来访,他说:何必非要看到下蛋的鸡呢?他于大都市中避居一角,读书,静思,冷眼旁观人生与社会。他不愿成为主流,成为主流,只能给思考、创作造成累赘。要知道做学问、搞研究是一个非常艰苦的探索过程,需要排除一切外界的干扰和诱惑,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倘假设背离其正道,醉心于镁光灯下,热衷于出风头,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

⑤不可否认的是,“忍〞的过程似乎总是痛苦的,总伴随着身心的煎熬。但也唯其如此,才能真正磨砺意志,锤炼本领,增益所不能,承当起天降斯人之大任。

(选文有改动)

6.开头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分)

                                            

                                            

7.结合上下文,为文章第⑧段空缺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3分)

                                            

                                            

8.结合具体语境,说说文章第④段中加线句子的含义。(3分)

                                            

                                            

④段论述的观点是什么  (2分)

                                            

                                            

②段中“忍,是在等待中对时机的窥伺〞这句话的理解,补写一个实例。〔3分〕

                                            

                                            

                                            

三、阅读下文,答复11——13题。

粉丝是一种公害

王小峰

每年的12月8日,全世界的人都会纪念一个人——约翰·列侬。1980年的这个日子,他被发疯的歌迷杀,至今杀手还在监狱里服刑。每到祭日前后全世界都会掀起一股纪念热潮。

人们只会用温和的方式来纪念这个冤魂,或者谴责那个失去理智的马克·查普曼,除此之外,大概也只能一声叹息了。倒退20年,中国人知道列侬被杀的消息后肯定大惑不解,为什么一个非常热爱自己偶像的人会亲自杀掉偶像?大概资本主义真的堕落到令人发指的地步了。按照查普曼当年的供词意思是:我不想让别人跟我一起分享我对他的崇拜。如今,咱们越来越能理解查普曼的行为了,因为他太喜欢列侬了,喜欢一个人,做出什么荒唐的举动都不为过,哪怕是失去理智。

中国内地大约是在90年代初期出现追星族现象的,当时最明显的是四大天王,在内地形成了第一批追星族群。那时候,媒体上关于追星族的讨论有很多,尤其是老师们都很担忧追星带来负面效应。现在,当年追星的孩子有些可能都当老师了吧,老师不会再担忧追星问题了。90年代初期的追星现象,我们可以解释为新一代人释放个性的结果。因为再早以前,年轻人就像谷建芬写的一首歌里唱的那样:“我想唱歌我不敢唱,小声哼哼还得东张西望……〞,可见追星族现象,至少是个时代的进步。

今天,人们根本上不用“追星族〞这个落伍的词汇了,正如这些追星群体的表达方式升级一样,他们更愿意称自己为“粉丝〞。互联网的出现,使这些过去处在散兵游勇状态下的粉丝们更容易物以类聚到一起,壮大规模是转瞬间的事情。而且,粉丝们的种种行为也表现得越来越极端,最突出的就是超级女声比赛,当这个马拉松式的电视节目最终成为一场娱乐盛宴后,它终于验证了中国内地的粉丝绝对不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区的粉丝差,而随后的超女演唱会,频频出现粉丝过火的事件,在武汉,连保安都参加了粉丝行列,据说天娱公司的老板王鹏上前维持秩序竟被保安粉丝在地。

更要命的是,不同明星的的粉丝开始势不两立,相互攻讦。如果说当年出现追星族现象是对过去个性的释放,那么今天的粉丝现象那么是极端自我主义膨胀后的结果——我的眼里只有你没有他,这种排他性貌似很合理,可以区别出粉丝们相互之间的身份,但是变成对峙和冲突就成了狭隘心理的表现了。当这些年轻的粉丝们从小就培养出狭隘心理后,这对社会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这个世界上出现的东西不可能你都喜欢,但是你得容许你不喜欢的事物存在,这叫宽容。但是现在粉丝们的种种拙劣表现让人看不出这个社会的宽容性在哪里。

粉丝们表达自己的爱恨已经成了一个时尚,他们可以通过民间组织或互联网把这种滥情方式发挥到极致,所以,不管是爱还是恨,都已经变得越来越让人讨厌,成了一桩社会公害。

11.细读全文,请简述作者写作的思路。

                                            

                                            

                                            

12.探究文意,答复以下问题。〔5分〕

①为什么说90年代初的追星族现象是个时代的进步 〔2分〕

                                            

                                            

②为什么说粉丝现象是一种社会公害?〔3分〕

                                            

                                            

13.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请你谈谈对粉丝现象的看法。(4分)

                                            

                                            

                                            

四、阅读《与思考》,答复14——16题。

独处与思考

石庆华

独处,是人的一种生存能力。缺乏独处能力的人,归根到底是缺乏思考的内在需求。一个人如果不能在独处中静心思考,那么是残缺的人生。有位西方哲人极而言之:“对无知的人来说,闲暇是人的一种死亡,是活着的坟墓。〞 

有人说:孤独是蚌病成珠。忍耐痛苦的结果是得到那颗美丽绝伦的珍珠。但独处并不意味着孤独。相反,乐于独处的人把独处看成是难得的享受。独处,最有利于想像力的发挥。独对自然,心灵会像宇宙一样深邃;独观书籍,思想会像电波一样通达古今;独赏音乐,情绪会像雪莲一样玉洁冰清;独坐静思,自我会像大山一样坚实稳固。 

一个人独处,拥有一片静谧的空间,真正地享受一下独处的时光,彻底地忘掉一切烦恼和久积心头的忧郁,清心寡欲,逍遥自在,感受自我,静思内省,去除灵魂中的污垢,让灵魂彻底净化。这样的独处又有什么不好呢生活中有诗情画意,有如音乐般优美的旋律,但同时也有丑恶与狰狞。正因如此,才有人选择独处。独处是一种心态,一种性情,一种意愿。 

没有独处,就没有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领悟;没有领悟,哪来思想火花。人人都有思考的潜能,但思考并非像心潮那样说来就来。思考需要宁静的处所和精心的孕育。没有思考的愿望,没有灵魂的渴求,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生活,思考是生命的高级形式。卢梭说:“沉思的人,乃是一种变了质的动物。〞人类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类会思考。爱默生说:“世人最艰巨的使命是什么思考。〞只有乐于独处的人,在独处中观察、分析、思考,才能有独到的见解,对生活有独特的领悟,从而拥有一颗自由的心灵。

14.“对无知的人来说,闲暇是人的一种死亡,是活着的坟墓。〞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3分)

                                            

                                            

                                            

15.作者为什么说“没有独处,就没有思考〞?(3分)

                                            

                                            

                                            

                                            

16.“有人说:孤独是蚌病成珠。忍耐痛苦的结果是得到那颗美丽绝伦的珍珠。〞你认同这个说法吗?为什么?(3分)

                                            

                                            

                                            

                                            

五、阅读下文,根据要求答复以下问题。〔15分,每题3分〕

阳光心态

金正昆

心态这个问题,指的是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人是有思想的,人和兽的一大区别就是人有感情,有思想。每个人在人际交往中,还有一个与别人和睦相处的能力,这就需要一种心理状态平衡。

我喜欢开玩笑,脾气不太好,但我有一个优点,就是不大爱生气。虽然脾气不好,但是轻易不生气,为什么呢?

我喜欢讲两句话:第一句是,我从来不拿别人折磨自己,意即善待自己。说实话,在人际交往中,别人给你脸色看,别人非议你,这种事情常有,平心而论,哪个背后不说人,哪个背后无人说?类似这样的事情你要想得通。别人骂你两句,你就会死吗?别人说你两句,你就不活了吗?如果对方提的意见和建议是对的,有那么改之,无那么加勉。如果我认为我没有错,而且实践证明我没有错,我何必把对方的非议当真呢?古之先贤尚且有人非议,圣人也对难免被人诟病,何况我等凡人?别人有时候给你脸色看,可能是有原因的。有时候我回家,我老婆就给我脸色看。是不是因为她心情不好呢?给我脸色看就给我脸色看吧,骂我两句就骂我两句吧。我经常给自己台阶下,骂我是看得起我,是她爱我。别人想让她骂,还没有时机呢。有时候,你要善于给自己一个自我调整的时机。

我讲的第二句话是,我从来不拿自己折磨别人,意即善待别人。当你折磨别人的时候,你必遭报应。你对人家不好,人家凭什么对你好?人际交往是互动的,拥有一种健康、阳光的心态,是利己利人的。

有一次,我碰到一个哲学家,研究交际哲学的,是个美国人。他跟我讲,有的时候,从宏观角度看,人真的很不容易。他说,美国人的平均寿命是80岁,就按81岁算吧,他把人生分为三段。前一段,就是1岁到27岁,这个阶段叫“没有自由阶段〞,也就是无自由阶段,关键词是“[甲]〞。别人管你,爸爸妈妈管你,老师管你。让你干什么,你就得干什么。让你睡,你不敢站;让你穿开裆裤,你穿不了关裆裤;让你上幼儿园,你不敢逃学。总之,比拟压抑。好不容易到了中间这一段,27岁到54岁,大学毕业了,找到工作了,这个叫什么呢?叫“为别人活阶段〞。关键词是“[乙]〞。为什么呢?因为你有家有口。上有老人,需要你赡养;下有小孩子,需要你培养。你必需委曲求全,干一些不想干的工作。广义上讲,是为社会作奉献;狭义上讲,就是养家糊口。好不容易到了最后一阶段了,54岁到81岁,熬出来了,孩子被你养大了,老人也被你送走了,差不多了。然而却不好了,不好在哪里呢?体力和精力不支,智力也衰退,身体也不佳,在疾病的折磨中,在世人的逐渐疏远中,凄惨地离开人世。这一阶段,他称之为“淡出社会阶段〞。关键词是“[丙]〞。

我们要学会笑对人生,开心每一天。其实,要宏观地看待一生,是很不容易的。所以,一个真正有教养、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应该善待自己和蔼待别人,这样的话,有助于你有一个阳光、健康的心态。

17.在文中[甲][乙][丙]处填入“责任〞“被控制〞“边缘化〞三个词语,正确的顺序应为〔       〕〔      〕〔      〕。

18.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章以第一人称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展开论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本文论述的主体局部是什么结构,这样安排结构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文中所讲,你现在处于人生的第一阶段——“没有自由阶段〞,请你结合这个阶段的特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谈谈,怎样才能拥有“阳光心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专项集训〔二十一〕

1.引出下文,激发阅读兴趣,明确讨论话题。  2.动摇(犹豫)  否认(反对)  3.很多人年轻时有着远大理想,但随着岁月流逝,放弃了对理想的追求,庸庸碌碌,最终一事无成,徒留感伤慨叹。  4.因为在作者看来,渔夫的幸福是一种随遇而安的消极的生活态度,只有在经历了艰苦奋斗后获得的充实与沉着才是真正的幸福、最大的快慰。用“更〞突出强调了自己的观点。  5.例如:人生中难免会遇到挫折;悲伤失望时不妨用“渔夫的思想〞自我抚慰,调整身心。但暂时的放松是为了明天更好地奋进,决不能贪图安逸止步不前。  6.从社会现象引出论题。  7.“忍〞:不仅是一种智略,更是一种坚韧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  8.读到好文章并不一定要了解作者,也没有必要特意拜访作者。  9.“忍〞总与寂寞相伴,耐得住寂寞是做学问、成大事都必须到达的境界。  10.例如一:诸葛亮隐居隆中,躬耕陇亩,是为了等待时机,寻找时机,以施展自己的抱负。例如二: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休养生息,是为了等待时机,以报仇雪耻。  11.先说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的偶像崇拜,再说90年代初的追星族现象,然后重点谈当今的粉丝现象,从现象描述到本质分析,最后结论点题。  12.①从传统社会的压抑个性到新一代人的敢于释放和张扬个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是个进步。②粉丝们行为表现极端而过火,因互相排他而造成对峙和冲突,毫无节制地放纵爱恨情感,是狭隘自我主义的极端膨胀,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13.此题是开放性试题,要求是:①从作者的观点谈开来;②表达流畅;③言之成理,能表现出考生的思考和思想;④世界观正确,情感、态度积极。  14.这句话中“无知的人〞处于“闲暇〞时,虽独处却不思考,会导致精神的死亡,就如同行尸走肉一般。  15.独处,最有利于想像力的发挥(适宜思考):思考。需要宁静的处所(需要独处);只有乐于独处的人。在独处中观察、分析、思考才能有独到的见解对生活有独特的领悟,从而拥有一颗自由的心灵。(也可用自己的语言作答,信息完整、意思正确即可)  16.认同。孤独的人如果能忍受痛苦,战胜孤独,就可以提升自己的意志品质,拥有新的收获。不认同。孤独的人如果陷入孤独的痛苦之中不能自拔,必将导致精神的颓废乃至消亡。 (任选一点或者综合两点作答均可,意思对即可)  17.“被控制〞“责任〞“边缘化〞。  18.只有善待自己并善待别人,才能拥有阳光〔健康〕心态。〔“善待自己〞也可用“不拿别人折磨自己〞、“保护自己〞表述;“善待别人〞也可用“不拿自己折磨别人〞、“爱惜他人〞表述〕  19.语气亲切,更有说服力。  20.主体局部是并列结构。这样安排,使论证更有条理。  21.从学生生活的任一方面举例分析均可。第二专题

〔一〕指出以下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通〔〕,义:〔〕

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  〕通〔 〕,义:〔〕

 3、便要还家             〔〕通〔〕,义:〔〕

4、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义:〔〕  〔〕通〔〕,义:〔〕

5、才美不外见                〔〕通〔〕,义:〔〕

6、其真无马邪                〔〕通〔〕,义:〔〕

7、四支僵劲不能动              〔〕通〔〕,义:〔〕

8、.荡胸生曾云              〔〕通〔〕,义:〔〕

9、卜者知其指意           〔〕通〔〕,义:〔〕

 10、矜、寡、孤、独、废疾者  〔〕通〔〕,义:〔〕

〔二〕1、以下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 

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C.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 

2、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 

抢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不辱使命》〕 

  B. 走马观花     夸父与日逐走〔《夸父逐日》〕 

伐      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陈涉世家》〕 

  D. 举世无双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以下句中的加点词,不是两个词的一项为哪一项〔 〕 

可以已乎?〔《鱼,我所欲也》〕 

  B.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不辱使命》〕 

  C.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地方七百里。〔《邹忌讽齐王纳谏》〕 

4、以下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 

亡入胡。〔《塞翁失马》〕 

  B.欲得饮,饮于河、渭。〔《夸父逐日》〕 

  C.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 

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5、以下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感谢,遂许先帝以驱驰。〔感谢:因对方好意或帮助而对其产生好感。〕 

秋也。〔秋:季节。〕

痛恨于桓灵也。〔痛恨:十分憎恨。〕 

卑劣。〔卑劣:身份卑微,出身鄙野。〕 

6、以下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私:偏爱。〕 

  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间:参与。〕 

  C.一箪食,一豆羹。〔《鱼,我所欲也》〕〔豆:一种粮食作物。〕 

  D.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马说》〕〔是:这。〕 

7、以下句中黑体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唐雎不辱使命》〕〔休:桔祥。〕 

景明,波澜不惊。〔《岳阳楼记》〕〔景:日光。〕 

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作文:文章。〕 

等不可得。〔《马说》〕〔等:等同。〕 

8、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C.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捕蛇者说》〕

D.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9、以下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山市》〕 

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D.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三峡》〕 

10、指出以下加点词古今意义的不同。 

①将军宜枉驾顾之。〔《隆中对》〕 〔     〕

②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塞翁失马》〕 〔     〕

③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口技》〕〔     〕 

④小大之狱,虽不能察。〔《曹刿论战》〕〔       〕 

⑤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 

〔三〕一词多义

 1、安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                 

②衣食所安,弗敢加也,必以分人         安

③风雨不动安如山                安

2、毕

①突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毕         

②吾与汝毕力平险              毕

3、比

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比               

②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比

4、诚

①帝感其诚                         诚               

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诚

③此诚危急存亡制秋也     诚

5、池

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池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池

6、曾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曾             

②曾益其所不能                  曾

7、从

①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从                 

②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从

8道

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道                   

②缺乏为外人道也                   道

③会天大雨,道不通              道                   

④策之,不以其道                   道

⑤以谘诹善道,查纳雅言      道

9、达

①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达                   

②不求闻达于诸侯                 达

10、当

①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当             

②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当

③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当                 

④今当远离,临表涕零                  当

〔四〕词类活用

指出以下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佣者笑而应曰:“假设为佣耕,何富贵也〞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

(2)以光先帝遗德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 

(3)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 

(4)京中有善口技者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 

(5)粪土当年万户侯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 

〔6〕狼不敢前 《狼》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

〔7〕渔人甚异之。 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

〔8〕稍稍宾客其父 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

9、父利其然也 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

〔10〕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

〔五〕 文言句式

1、说说以下各句是不是判断句。

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②珠可历历数也。

③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④是进亦忧,退亦忧。

2.判断以下各句的句式。

⑤何陋之有

3.填出下面句子的省略成分。

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②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4.区分以下句子各属于哪种句式。

a.判断句  b.省略句  c.倒装句  d.小被动句

(1)舜发于畎亩之中。(  )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4)子何恃而往(  )

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望之蔚然深秀者,琅琊也。

C.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

D.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6、

B.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7.省略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试补出以下括号中省略的局部。

明道中,〔    〕从先人还家,〔    〕于舅家见之,〔    〕十二三〔    〕矣。〔    〕令〔    〕作诗,〔    〕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    〕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    〕泯然众人矣。〞

8.翻译以下句子并指出其结构形式。

(六)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陈涉世家〔节选〕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1.以下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陈胜、吴广喜,念鬼    念无与为乐者

B.今亡亦死      亡其财

C.扶苏以数谏故      以封疆之界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间

2.用现代汉语表述以下句子 

①等死,死国可乎?

②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3(3分)

A.选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主要表达了发动的经过,着眼于反映陈胜在对抗秦王朝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作用,表达出他作为一个农民领袖的杰出才能。

B.陈胜、吴广为了得到神灵的庇佑,作了“置书鱼腹〞“篝火狐鸣〞的准备;为了得到人民的响应,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

C.前期的准备为的发动打好了根底。的发动分为三步: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至此,一支团结战斗的伍宣告组成。

D.选文善于用极为丰富精炼的语言刻画人物形象,如“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十分传神地表现了陈胜的性格。

4.能顺利进行,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陈胜的才能。他有哪几个方面的才能?请简要作答。

                                                          

〔七〕文言文阅读

东方朔救乳母

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①,乳母求救东方朔。朔曰:“帝忍而愎②,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汝临去,慎勿言,但屡顾帝,我当设奇以激之。〞乳母如其言。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尚何还顾!〞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③之,即敕免罪。

〔选自《西京杂记》,略有改动〕

【注释】①申宪:依法惩办。申,按照。宪,法律。 ②愎bì:固执任性。③愍mǐn:哀怜。

1. 以下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 但屡顾帝〔回头看〕     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

B. 帝虽才雄心忍〔容忍〕    已乎〔停止〕

C. 至假设春和景明〔日光〕    委而去〔丢下,舍弃〕

D. 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   反〔通“返〞〕

2. 以下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 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    于帝

B. 旁人言之       之有

C. 我当设奇以激之      以观

D. 乃凄然愍之       乃不知有汉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2〕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

                                     

4. 内容把握。

〔1〕选文篇幅短小,但情节完整。请细读选文,摘录文中词语填空。

          

〔2〕东方朔言“我当设奇以激之〞,你认为他的计策“奇〞在何处?

                                       

〔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答复1~5题。

〔一〕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假设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1.用朱自清《春》中的句子描述加线句子所写的景物。

                                            

2.这段文字描写的内容是什么?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

  我辈作文,必几经删润①,而后文成。闻欧阳文忠作《昼锦堂记》,原稿首两句是:“仕宦②至将相,富贵归故土。〞再四改订,最后乃添两“而〞字。作《醉翁亭记》,原稿处有数十字。粘之卧内,到后来又只得“环滁皆山也〞五字。其平生为文,皆是如此,甚至有不存原稿一字者。近闻吾乡朱梅崖③先生,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日熟视,辄④去十余字。旬日以后,至万无可去,而后脱稿⑤示人。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

①删润:删改和润色。②仕宦:指做官。③朱梅崖:清代进士。④辄:总是。⑤脱稿:〔著作〕写完 

而前陈者〔《醉翁亭记》〕

而去〔《小石潭记》〕

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一句中的“法〞具体指什么?

                                                        

答案:专题十二

〔一〕1.奇通“又〞,意思还有一些

2、已通以,以后

3、要通“邀〞,邀请。

4、材通才,才能

5、见通现,显露

6、邪,同“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7、支:通“肢〞 四肢的意思。

8、曾通“层〞,层层叠叠。

9、指:通“旨〞,意图

〔二〕1、D解析:A句中“妻子〞指妻子和儿女。B句中“狱〞是“案件〞,今指监狱。C句中“布衣〞原是指所穿的衣服的质地,后指穿布衣服的人,即平民;现在专指布的质地,用布做的衣服。D句中的“徜徉〞意思没变。因此答案为D。

2、D。解析:A项抢,古义:碰、触。B项走,古义:跑。C项诛,古义:责讨。D项意义不同,前者是“推举〞,后者是“全〞。

 3、A解析:A项古今义相同,是一个词。B项古今义不同,是两个词,解释为“虽然这样〞。C项古今义不同,也是两个词,解释为“中间夹杂〞。D项古今义不同,也是两个词,解释为“此地方圆〞。 

4、D解析:A项亡,古义:逃亡;今义:死亡。B项河,古义专门指黄河;今义是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C项虽,古义是即使;今义是虽然。D项是,古今义相同,都是判断词。 

5、D解析:A项感谢,内心的感动,激发。侧重于内心。B项秋:古义是时、时候。C项痛恨:惋惜、遗憾。

6、C解析:豆的古义是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A、B、D三项都对。 

7、C解析:作文,此指写文章,是两个词。A、B、D三项都对。 

8、D解析:“牺牲〞古代指祭神的猪、牛、羊等祭品,属中性词;现常指为正义的事业而献身,变成了褒义词。

9、C解析:A项古今义不同,古义指一直连接到;今义指不经过中间事物。B项古今义不同,古义为扩大;今义为开业。C项古今义相同,都解释为“认为〞。D项古今义不同,古义:到了,是两个词,“至〞是动词,“于〞是介词;今义常用来表示另提一事。

10、①顾:古义是拜访;今义为照顾、回忆。②居:古义作“经过〞讲;今义一般作“居住〞讲。③但:古义是“只〞;今义是表转折的连词。④狱:此指案件;今义是监狱。⑤微:无、没有;今义为微小、细微。

〔三〕1、①怎么②养③安稳

2、①全,都②完、尽

3、①靠近②等到

4、①诚心②果真③实在

5、①护城河②水池

6、①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②通增,增加

7、①跟从②服从

8、①道义②说③道路④方法⑤道理

9、①到达②威望

10、①对着②正当③应当④要,将要,快要

〔四〕(1)笑:动词活用做状语,解释为“笑着〞。

(2)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解释为“使……发扬光大〞。

(3)忿恚:动词的使动用法,解释为“使……生气发怒〞。

(4)善:形容词活用做动词,解释为“擅长〞。

(5)粪土:名词的意动用法,解释为“认为……是粪土〞。

〔6〕前:上前 名词用作动词。

〔7〕异:对此感到惊讶 意动用法。

〔8〕宾客:以其父为宾客 意动用法。

9、利:认为这种情况有利可图 意动用法。

〔10〕箕畚:用箕畚 名词作状语。

〔五〕1、答案与解析:第1句可翻译为: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了。这里“者〞只表提顿,不表判断。第2句可翻译为: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也〞在这里是助词,表肯定语气,可不译出。这两句虽然有“者〞、“也〞等标记,但都不是判断句。第3句可翻译为: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本领……第4句可翻译为:这样做官也担忧,不做官也担忧。在古汉语中,特别是先秦时代很少用“是〞字表示判断,在句中用了“是〞字,大多数是把它作为代词使用的。第4句的“是〞在这里就是指代前句的“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民;处江湖之远那么忧其君〞。如果稍不注意,解释成判断词的“是〞,好似句子也通顺,那就错了。所以,这两句也不是判断句。

2、答案与解析:第1句“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这句话有作为判断句的语言标志“……者……也〞,所以是判断句。第2句“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表被动的词“为〞,所以是被动句。有了语言标志是理解文言句子属于哪种句式的重要依据,但还要根据文意去推断。比方第3句“夫战,勇气也〞。我们说这是个判断句,是因为它用“也〞表判断语气。而第4句“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句话那么不是表判断,而是陈述作者的一种感情体验。这需要在阅读中加以品味、比拟,语意顺畅了才算恰当。再如第5句“何陋之有〞这个句子,应按照“有何陋〞这样的语序去理解文意,全句才贯穿,所以,我们说它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3、答案:l.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异蛇)触草木,(草木)尽死;(异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衣食)分人。

4、答案:〔1〕d 〔2〕b  〔3〕a  〔4〕c

5、C解析:此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文言特殊句式的掌握,结合日常学习积累,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此题考查点是文言特殊句式中的判断句,明确了这一点,解答起来就较为容易了。首先从判断句的结构形式上进行识别,A、B两项均为“……者,……也〞式,D项为“……,……也〞式,这三项均符合判断句的形式要求;而C项无任何判断句的标志。再从句意来识别,A、B、D三项均为“……是……〞,可以判定为判断句,而C项只是一般的陈述。综合分析,句式不同的一项应是“C项〞。

6、A解析:此题也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文言特殊句式的掌握,只是考查得更全面一些。首先判定例句“咨臣以当世之事〞是倒装句中的状语后置形式,正常语序应为“以当世之事咨臣〞。然后分析各选项,A项“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是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B项为判断句,有判断句的典型标志“……者……也〞;C项为省略句,省略了主语,应为“〔愚公〕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D项也为省略句,省略了谓语,应为“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综合分析,与例句句子结构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项〞。

7.余  余  其  岁  或  其  其  余  或  其

8.⑴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判断句〕

⑵〔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倒装句〕

⑶〔老虎〕渐渐接近〔驴〕,过一步戏弄〔驴〕,摇晃依偎,冲击顶撞。〔省略句〕

⑷征发九百名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倒装句〕

2.①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②即使仅能免于斩刑,然而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会死去六七个〔或:但是戍守边塞的人有十分之六七会死〕。

〔注意其中关键词的翻译〕

4.可以从如下方面答复:有敏锐的洞察力;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有非凡的宣传煽动才能;做事考虑周密,有方案等。

〔七〕1.B 2. C

3.〔1〕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2〕武帝已经成年了,怎么还会想到你哺乳时的恩情呢?

4.〔1〕犯事    告急        〔2〕例如:①“奇〞在劝谏的方式与众不同。不失直接奉劝武帝,而是以训斥乳母的方式委婉劝谏。②“奇〞在能根据武帝的性格特点,让乳母“慎勿言,但屡顾帝〞,动之以情。③“奇〞在能抓住要害,从武帝与乳母之间的关系入手,实施计策。〔答出其中任意两点,意近即可得全分。〕

2.描写满井明媚的早春景色;蕴含了作者欣喜愉悦的感情。

〔意思对即可〕

3. B

4.每写完一篇文章,一定把它粘贴在墙壁上,天天仔细阅读,每次总会删除十多个字。〔意思对即可〕

5.作文,必几经删润,而后成文。

〔可用自己的话表述,意思对即可得总分值〕

文档

2022年语文中考专项《议论文阅读(3)》(附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20分)渔夫的太阳有一段时间,我身心俱疲,无力调适心中的挫败感。我不断给自己加压,希望生活能过得好一点,可总是没有到达既定目标,以致一时之间心情很糟糕。这时,我从朋友那里听来了这个故事,当时我也觉得很有些意思,想想自己还是可以做一个快乐的渔夫的,但很快又发现似乎有些不大甘心,可又拿不出更好的理由驳倒它。终于可以放松一些了,我居然思念起玩儿命工作、熬夜学习的日子来了,虽然辛苦,可它是发光的,像是在燃烧自己一样,是耐人寻味的。可平淡的日子呢,很快就失去新鲜感,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