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梗概(作者:梅子涵)】
这个故事从一条毯子开始。故事写的是爷爷。读完这个故事,我们看见了,原来从一条毯子开始也是可以写出一个了不起的故事的。故事里的毯子不像神话里的毯子飞了起来,毯子可以飞起来,毯子更可以盖,而这个故事里的毯子正是盖在小约瑟身上的。睡在摇篮里的小约瑟,盖着爷爷缝制的这一条蓝颜色的小毯子,那么温暖和舒服,恶梦一个也不会来。
可是,约瑟渐渐地长大了,奇妙的蓝毯子太小了,也旧了。妈妈说:“约瑟,看看你的毯子,又破又旧,好难看,真该把它丢了。”
可是约瑟不舍得,他说:“爷爷一定有办法。”
爷爷拿起了毯子,翻过来,又翻过去。“嗯……”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咯吱咯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爷爷说:“这块材料还够做……”
爷爷为约瑟做了一件奇妙的外套!
约瑟穿上这件奇妙的外套,开心地跑出去玩了。
不过,约瑟渐渐长大,奇妙的外套也变得又小又旧了。
有一天,妈妈对他说:“约瑟,看看你的外套,太小了,一点儿也不合身,真该把它丢了!”
约瑟不同意,说:“爷爷一定有办法。”
爷爷拿起了外套,翻过来,又翻过去。“嗯……”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咯吱咯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
爷爷用这块材料做了一件奇妙的背心!
约瑟穿着这件奇妙的背心去上学。他好喜欢这件背心。
不过,约瑟渐渐长大了,奇妙的背心也显得小了、旧了。有一天,妈妈对他说,约瑟,看看你的背心,又小又旧,还沾了胶水和颜料,真该把它丢了!
可是约瑟怎么会同意,他说:“爷爷一定有办法。”
爷爷拿起了背心,翻过来,又翻过去,用剪刀咯吱咯吱地剪,又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
哈,爷爷用这块材料做成了一根奇妙的领带。蓝颜色领带!
你想想,蓝颜色的领带,约瑟戴着,是怎样的一个小酷人!
不过,约瑟还是在渐渐地长大,奇妙的蓝领带肯定又小了、旧了,而且上面还沾了一大块汤,不用说,妈妈又想把它丢了。
可是约瑟肯定还是不同意,因为约瑟会说,爷爷一定有办法的。
那么,现在,爷爷用这块材料,用他的咯吱咯吱的剪刀和缝进缝出的针又会给约瑟做出一样什么东西呢?
做出了一块奇妙的手帕。
约瑟收集的各种各样的小石头,就是用这条奇妙的手帕包得好好的。
约瑟还是长大,手帕还是变小变旧。照样的,妈妈还是没有能把手帕丢掉,结果,有办法的爷爷用这块材料……为约瑟做出了一颗纽扣。一颗小小的奇妙的纽扣装在他的吊带上。蓝颜色的!
可是有一天,妈妈说:“约瑟,你的纽扣呢?”
约瑟一看,纽扣不见了!焦急的约瑟找啊,寻遍了可能去过的所有的地方,可是没有。
纽扣没有了,即使是总会有办法的爷爷,现在也不可能有办法了。
故事写到这儿,怎么往下面写呢?现在检验想像力了。检验写一个故事,你能不能合乎情理、又是异想天开地得到一个结尾。结尾真重要。一个精彩的结尾,给了你最后的惊诧和喜悦的时候,就连同前面的故事一起,完美地搁在了你的记忆里。而结尾平庸,那么前面的精彩也会因此而黯淡,甚至让你连前面的故事一起忘记。
约瑟没有找到纽扣。有办法的爷爷没有了办法。第二天,约瑟去上学。约瑟拿起笔来,在纸上刷刷地写着:
“这些材料还够……”
还够做什么?
还够写成一个奇妙的故事!
这本奇妙的书的书名叫:《爷爷一定有办法》。
【简评】
《爷爷一定有办法》写的是一个充满智慧、爱孙子的老爷爷,他用巧思把孙子心爱的破毯子变成外套、背心、领带、手帕、钮扣。它原本是一个流传已久的民间故事,作者用重复而富节奏的文字来重述,既温馨又朗朗上口。图画则细腻地描绘出充满浓厚人情味的小镇和约瑟的家庭,不管是人们丰富的表情、家具、物品,都非常的生动、传神。画面下方的老鼠家庭更带来额外的阅读乐趣。
【作者介绍】
菲比·吉尔曼(Phoebe Gilman)
生于纽约,曾于纽约、以色列和欧洲学习艺术创作,现定居加拿大。她的书充满着奇妙的想象力,曾获得多次童书的奖项。《爷爷一定有办法》是她出版的第七本书。
【作者自述(阿甲翻译)】
关于这个故事——
约瑟的爷爷能够修补任何东西。他能将一个破旧的毯子变成一件奇妙的外套,一件背心变成一条安息日领带,一块破手帕变成一粒崭新的纽扣,可是当纽扣也不见了,还能怎么办呢?即使爷爷也没有办法无中生有呀。
这个故事源自一首古老的犹太民间歌曲,它讲的是一个裁缝将自己的旧大衣变成了外套、背心、领带,最后变成了一个扣子。当扣子不见时,他就创作了一首关于它的歌。我想:“这正是我要做的事!任何东西都可以变成一个故事。”于是我决定将这首歌变成一本图画书。可是图画书是写给孩子们的,而这首歌中却没有一个孩子。“我可以改一改。”我说,“我要将那个裁缝变成一个爷爷。这样他就可以为自己的孙子约瑟做每一件东西。不过,他做的第一样东西应该是一件大人才能穿的大衣吗?不,它应该是一个毯子。”
图画的背后——
如果你不看图画,只读文字,会感觉故事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当我开始为故事绘图时,我才决定要将故事的背景放在古老的日子里,在一个犹太人的小村庄里,就像那首歌中唱的那样。于是,这本书在我的眼前呈现了一幅全新的景象。它让我想起了爷爷奶奶在世时的情景。
书中所画的那些在街道上和市场上的人们,就是过去住在犹太村落里的人们的形象。
我的曾祖父就是一位贫穷的犹太裁缝。
当我在画这个故事时,纽扣丢失的那段情节一直困扰着我。在我内心深处的那个孩子,其实并不是真的很在乎它是否能变成一个故事。那个孩子总想知道纽扣到底去了哪里。这使我不得不在图画的故事里添加了老鼠,它们生活在地板下,所以可以找到那颗纽扣。
约瑟的妹妹长得很像我女儿英格丽婴儿时的样子。爷爷也为她做了一个奇妙的毯子。但当约瑟丢失了他的纽扣时,她只是给了他自己的布娃娃而不是那个特别的毯子。
还有个好消息,这个故事已经被Portfolio娱乐公司制作成了一个特别的动画片。
(来源:红泥巴读书俱乐部)
爱有多深人生就有多沉——读希尔弗斯坦《爱心树》(萝卜探长)
从前有一棵大树……
它喜欢上一个男孩儿。
男孩儿每天会跑到树下
采集树叶,
给自己做王冠,
想像自己就是森林之王。
她常常爬上树干
在树枝上荡秋千
吃树上结的苹果
同大树捉迷藏
累了的时候
就在树荫里睡觉。
小男孩爱这棵树…
非常非常爱它
大树很快乐。
谢尔·希尔弗斯坦用美国乡村布鲁斯音乐的节奏,讲述了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大树给予了一个男孩成长中所需要的一切,把无私、博大的爱给予了小男孩,而自己却不图一丝一毫的回报。这是个什么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世界绘本的经典作品之一,出版30年来,一直是绘本世界的著名典范,历久不衰,魅力惊人,销量超过600万册。这是一个由一棵有求必应的苹果树和一个贪求不厌的孩子,共同组成的温馨,又略带哀伤的动人故事。爱心树的英文 “The Giving Tree”,顾名思义便是牺牲奉献的意思,但它亦是一本述说友谊的书。树并未因为男孩的予取予求感到难过,即使后来只剩下残干的他,是那么凄凉孤寂,但当男孩回到他身边只求一个安静的歇脚处时,树竟是满欣喜乐将自己奉献给他,这样的喜悦比起男孩小时在树上刻的 “M.E. + T.”那些甜蜜文字,更令他感到真切舒心。天才的绘本艺术家希尔弗斯坦以简单俐落的线条和充满诗意又带有嘲讽幽默的文字,为各个年龄的读者创造了一则令人心醒动容的寓言——在施与受之间,也在爱与被爱之间。
作者简介 谢尔是享誉世界的艺术天才,集诗人、插画家、漫画家、剧作家、作曲家、乡村歌手、吉他弹奏者于一身。
媒体评论评/阿甲 在你的想象中,一个举世闻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应该长什么样子呢?我敢保证,肯定不是美国作家谢尔那样子吧。他的一位老朋友是这样描述的:"他走在纽约的人行道上,挎着一个旧邮包,鼓鼓囊囊的包里塞满了歌谱。他脚穿破旧的牛仔靴,身上穿的是不知洗过多少遍的牛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