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课程任务
《护理学基础》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是研究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的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一门课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及治疗需求的基础护理技术和相关的护理基本知识。本课程的任务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为核心,在整体护理观念的指导下,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护理实践技能及必备的护理基本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观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护理对象服务。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能阐述护理学基本概念与理论。
2、了解医院基本结构与功能。
3、掌握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满足护理对象各项需求的护理知识。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能将护理的基本知识与技术运用于病情观察、护患沟通、健康教育及各项护理操作中。
2、能规范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操作。
(三)思想素质目标
1、通过学习,加深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培养热爱护理专业、不断进取、刻苦学习的精神,进一步形成现代护理理念。
2、通过实践操作,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养成正确的护理行为意识。
3、培养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团队合作精神,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教学时间分配
| 序号 | 项目 | 任务 | 学时 | ||
| 理论 | 实践 | 合计 | |||
| 1 | 项目一护理学的基本理论 | 任务一护理学的发展史 | 3 | 0 | 3 |
| 任务二护士的素质与角色 | 3 | 0 | 3 | ||
| 任务三护理学的基本概念 | 3 | 0 | 3 | ||
| 任务四护理程序的概述和步骤 | 4 | 4 | 8 | ||
| 任务五护理的安全与防护 | 4 | 4 | 8 | ||
| 2 | 项目二病人的一般护理 | 任务一医院与住院环境 | 3 | 1 | 4 |
| 任务二病人入院和出院的护理 | 4 | 5 | 9 | ||
| 任务三病人卧位与安全的护理 | 4 | 4 | 8 | ||
| 任务四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 3 | 3 | 6 | ||
| 任务五病人的清洁护理 | 4 | 5 | 9 | ||
| 任务六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 | 3 | 3 | 6 | ||
| 3 | 项目三病人的诊疗护理 | 任务一饮食护理 | 4 | 5 | 9 |
| 任务二排泄护理 | 4 | 5 | 9 | ||
| 任务三药物治疗的护理 | 4 | 5 | 9 | ||
| 任务四静脉输液与输血的护理 | 4 | 5 | 9 | ||
| 任务五冷热疗的护理 | 4 | 5 | 9 | ||
| 任务六标本采集 | 3 | 4 | 7 | ||
| 4 | 项目四危重病人的护理 | 任务一病情观察及危重病人的护理 | 4 | 5 | 9 |
| 任务二临终病人的护理 | 4 | 5 | 9 | ||
| 任务三病案管理与护理文件的书写 | 3 | 4 | 7 | ||
| 合计 | 72 | 72 | 144 |
项目
| 名称 | 任务 名称 | 教学内容 | 教学活动 参与 | 参考学时 | |
| 理论 | 实践 | ||||
| 项目一护理学的基本理论 | 任务一护理学的发展史 | 能说出护理学的概念、WHO提出的新的健康观念 | 理论讲授; 多媒体演示; 病例分析示教 | 3 | 0 |
| 能简述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南丁格尔对近代护理学的贡献 | |||||
| 能简单阐述现代护理学三个发展阶段的特点 | |||||
| 能详细阐述护理学的任务及护理学的范畴 | |||||
| 能简单说出护理工作方式并能区别 | |||||
| 能对护理有一个简单完整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 |||||
| 任务二护士的素质与角色 | 能说出素质、角色、护士角色的概念; | 3 | 0 | ||
| 能概述护士素质与角色内容、明白角色特征、角色转变 | |||||
| 能详细阐述护士角色功能 | |||||
| 能深刻理解护士素质与角色的实践 | |||||
| 能辨别临床实践中那些应具备慎独的职业修养 | |||||
| 能对护士这个职业有一个更新的认识,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 |||||
| 任务三护理学的基本概念 | 能解释下列概念:健康、环境、人、护理、整体护理 | 3 | 0 | ||
| 能清楚地解释护理的内涵、整体护理的内涵和特征 | |||||
| 能简述影响健康的因素 | |||||
| 能对护理学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能正视护理学是一门的学科 | |||||
| 能更好、更全面的理解护理的服务对象 | |||||
| 养成认真对待护理的服务对象的态度 | |||||
| 任务四护理程序的概述和步骤 | 能解释护理程序、评估、护理诊断、医护合作性问题、护理计划、护理目标的概念 | 4 | 4 | ||
| 能准确说出护理程序的基本步骤;评估的方法、资料的来源、护理诊断的排列顺序和排序原则、护理目标的陈述方式、护理记录的内容和格式、护理评价的步骤 | |||||
| 能用护理程序的基本方法对一个新入院的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评估、确定其护理诊断并按优先次序排列、确定近期的护理目标和护理计划 | |||||
| 能正确完成一个住院患者3~5天的护理记录 | |||||
| 能对某一住院患者一星期的治疗、护理及康复情况作出评价 | |||||
| 在护理操作中能运用护理程序为患者提供护理 | |||||
| 能养成以护理程序分析案例的态度 | |||||
| 任务五护理的安全与防护 | 能解释护理安全、护理事故、护理差错、护理职业防护、护理职业暴露、普及性预防、标准预防的概念 | 4 | 4 | ||
| 能简单叙述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 | |||||
| 能说出实施护理安全的原则 | |||||
| 能列举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 | |||||
| 养成严谨、慎独的工作态度,保证自身与患者的安全 | |||||
| 项目二病人的一般护理 | 任务一医院与住院环境 | 知道医院的性质和任务,以及医院的分类和分级 | 理论讲授; 多媒体演示; 病例分析示教 | 3 | 1 |
| 能说出门诊、急诊的护理工作内容,及病区的环境管理要求 | |||||
| 能结合病例,对一般门诊患者及急诊患者提供及时、正确的整体护理 | |||||
| 能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铺床的种类,并能利用人体力学知识,正确实施铺床法 | |||||
| 具有以人为本的服务精神 | |||||
| 任务二病人入院和出院的护理 | 能结合病例,运用护理程序,对入病区后、出院前、出院当日、出院后的病人进行整体护理 | 4 | 5 | ||
| 能正确处理出入院病案的排列顺序 | |||||
| 能结合病例,正确使用轮椅和平车运送患者 | |||||
| 能将人体力学原理运用于搬运病人的护理技术中,并体现人文关怀 | |||||
| 任务三病人卧位与安全的护理 | 能结合病历,对患者安置正确的卧位 | 4 | 4 | ||
| 能正确实施卧位的变换及帮助病人更换卧位 | |||||
| 学会各种保护具的使用范围并会应用 | |||||
| 能熟练操作约束带 | |||||
| 具有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注重护患沟通,保证患者安全 | |||||
| 任务四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 能解释医院感染、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的概念 | 3 | 3 | ||
| 能说出无菌技术的操作原则 | |||||
| 能正确完成各项无菌技术操作 | |||||
| 学会物理和化学消毒灭菌操作 | |||||
| 能认识隔离的种类,并正确实施常用的隔离技术 | |||||
|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工作态度严谨 | |||||
| 任务五病人的清洁护理 | 能解释压疮的概念,并结合临床病例,针对患者发生压疮的原因、病理分期及临床表现等,选择正确的预防、治疗和护理措施 | 4 | 5 | ||
| 学会评估病人口腔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漱口溶液,并正确实施口腔护理技术 | |||||
| 能根据病人的头发及皮肤情况,完成床上洗头、床上擦浴及卧有病人更换床单的护理技术 | |||||
| 学会关心、体贴患者,动作轻柔,符合节力原则 | |||||
| 任务六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 | 能阐述正常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的正常值范围 | 3 | 3 | ||
| 学会正确评估观察异常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 | |||||
| 能结合具体临床案例,为异常生命体征的病人选择正确护理措施 | |||||
| 能正确实施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的测量技术 | |||||
| 具有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养成严谨、求是的工作态度 |
| 项目三病人的诊疗护理 | 任务一饮食护理 | 学会结合医院饮食的种类、适用范围及饮食原则相关知识,指导患者的饮食护理 | 理论讲授; 多媒体演示; 病例分析示教 | 4 | 5 |
| 能根据病人饮食与营养状况,结合疾病特点,确认患者存在的问题,采取适宜的饮食护理 | |||||
| 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正确实施鼻饲法 | |||||
| 学会正确记录患者的出入液量 | |||||
| 注重人文关怀,动作轻柔,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 |||||
| 任务二排泄护理 | 学会异常排尿的评估,正确指导病人维持和恢复正常的排尿状态 | 4 | 5 | ||
| 学会异常排便的评估,正确指导病人维持和恢复正常的排便状态 | |||||
| 能结合临床案例,运用护理程序,对排泄异常病人实施整体护理 | |||||
| 能正确实施女病人导尿术及大量不保留灌肠术 | |||||
| 能完成男病人导尿、导尿管留置、小量不保留灌肠、保留灌肠和肛管排气的护理技术 | |||||
|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加强护患沟通,尊重患者隐私 | |||||
| 任务三药物治疗的护理 | 能结合病例,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病人对护理效果满意 | 4 | 5 | ||
| 能正确掌握注射原则,学会无痛注射技术 | |||||
| 学会药物抽吸法 | |||||
| 学会根据医嘱,正确实施各种注射法 | |||||
| 学会判断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 |||||
| 学会青霉素过敏试验的预防措施、试验方法、结果判断、临床表现及急救措施 | |||||
|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具有慎独精神 | |||||
| 任务四静脉输液与输血的护理 | 能正确完成静脉输液与输血技术 | 4 | 5 | ||
| 学会准确计算输液速度及时间 | |||||
| 学会处理各种输液故障 | |||||
| 能结合各种输液输血反应病例,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 | |||||
|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认真查对,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 |||||
| 任务五冷热疗的护理 | 学会根据医嘱,正确实施各种冷热疗技术 | 4 | 5 | ||
| 能结合病例,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病人对护理效果满意 | |||||
| 会处理应用冷热疗法过程中的各种不良反应 | |||||
| 会区别冷热疗法的作用及禁忌症 | |||||
| 能耐心、细致地为患者服务,尊重、爱护患者 | |||||
| 任务六标本采集 | 能正确阐述标本采集的意义及原则 | 3 | 4 | ||
| 能结合临床具体案例,正确选择和实施相应的血标本采集技术 | |||||
| 学会痰标本及咽拭子标本的采集技术 | |||||
| 学会尿液标本的采集技术,并正确选择相应的防腐剂 | |||||
| 能根据不同的检测目的,正确实施粪便标本的采集技术 | |||||
| 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工作态度严肃、认真 |
| 项目四危重病人的护理 | 任务一病情观察及危重病人的护理 | 能解释“危重病人、意识障碍”的概念 | 理论讲授; 多媒体演示; 病例分析示教 | 4 | 5 |
| 能结合病例,完成对危重患者的病情观察,并做好基础护理,实施整体护理 | |||||
| 学会吸氧法、吸痰法、洗胃法、简易呼吸气囊等各种抢救技术 | |||||
| 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注重护患沟通及心理护理,取得患者合作 | |||||
| 任务二临终病人的护理 | 能解释“濒死、死亡、脑死亡、临终关怀”的概念 | 4 | 5 | ||
| 能说出临终关怀的理念和原则 | |||||
| 学会死亡标准的判断,死亡过程分期及各期的特点 | |||||
| 能结合病例,说出临终患者的生理心理的变化、并给予合适的护理 | |||||
| 能为临终患者家属、丧亲者提供合适的护理 | |||||
| 学会尸体护理 | |||||
| 具有严谨、认真的服务态度,能尊重、体贴患者 | |||||
| 任务三病案管理与护理文件的书写 | 明确记录的重要意义、记录原则及管理要求 | 3 | 4 | ||
| 学会体温单的绘制 | |||||
| 能根据不同的医嘱种类,正确处理各种医嘱 | |||||
| 懂得护理记录单、病室报告及护理病历的书写要求及要点 | |||||
| 具有严谨、慎独、实事求是的的工作态度 |
(一)适用对象与参考学时
本教学主要供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专业教学使用,总学时为14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72学时,实践教学72学时。
(二)教学要求
1、本课程对理论部分教学要求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掌握:指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有较深刻的认识,并能综合、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熟悉:指能够领会概念、原理的基本含义,解释护理现象。了解:指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能有一定的认识,能够记忆所学的知识要点。
2、本课程重点突出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在实践技能方面分为熟练掌握和学会2个层次。熟练掌握:指能、正确、规范地完成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学会:即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较为简单的护理操作。
(三)教学建议
1、理论教学应注重联系实际,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组织学生开展必要的讨论,以启迪学生思维,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实践教学可在实验室进行,也可采取病例讨论的形式,并结合医院参观、见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注重学生护士素质和专业形象的培养。
3、教学过程中及时采用课堂测验、阶段考试、角色扮演、书面实验报告等方式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及态度进行综合评价。
(四)教学评价
1、本课程采用实践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
2、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平时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培养。
3、注重实践性教学内容的考核,结合学习态度、平时抽查、阶段考核等形式进行综合评价。
4、注重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评价,鼓励学生在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上有所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