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部分 课内阅读
课文回顾: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描写了身穿鲜艳民族服装的小学生们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游戏的学习生活,反映了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大青树下的小学》片段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
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1)用“___”画出选段中表现“窗外安静”的句子。
(2)“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写出了 猴子的可爱 ,也衬托出了 同学们读书读得认真投入。 。
(3)这所民族小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这里的孩子虽然来自不同的民族,但是他们读书都很认真,他们相处得十分融洽
课文回顾:《花的学校》是一首优美而富有童趣的诗歌,作者用拟人手法,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以儿童的眼光描绘了花孩子们的美丽、活泼、调皮。
《花的学校》片段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他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墙角的。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如果﹣﹣ 假如 突然﹣﹣ 忽然
(2)“他们关了门做功课。”这里的“他们”指的是谁?
那些花朵。
(3)作者觉得这些花朵在哪里上学?你的想法呢?
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我觉得他们在草地里上学。
课文回顾:《不懂就要问》讲的是中山先生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敢于思考,敢于质疑,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不怕先生的惩罚,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情。课文借用中山先生小时候上私塾的故事,告诉我们“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不懂就要问》片段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
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吗?”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1)第1自然段的意思是 B
A.先生认为不懂就问是对的,同意讲解书中的道理。
B.先生感觉学生年龄太小,认为他们没必要知道书中的道理。
(2)孙中山向先生提出问题,挨打了没有?先生是怎么做的?
没有。先生很详细地讲解了书中的道理。
(3)读第4自然段,说说你是否赞同孙中山说的话。当你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你会怎么做?
我赞同孙中山说的话。我也会像孙中山一样,不懂就问。
课文回顾:《秋天的雨》从缤纷的色彩、丰收景象、动植物准备过冬这几方面描写了秋天的雨。表现了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表达了作者的热爱之情。
《秋天的雨》片段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 黄色 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 红色 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金黄色 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橙红色 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 紫红的 、 淡黄的 、 雪白的 ……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1)在文段中的横线上写上合适的词。
(2)我发现括号里的词语都是表示 颜色 的词语。
这些词让我知道了“五彩缤纷”一词的意思是 ② (选一选)
①五个颜色,非常好看。 ②颜色多,非常好看。
(3)把本段中的比喻句画上横线。把本段中将菊花当人写的句子画上波浪线。
(4)在文中找出最能体现秋雨特点的词语: 五彩缤纷 。
课文回顾:《听听,秋的声音》一首现代诗,课文通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音,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文中既有具体可感的声音,如“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也有可心领神会而不能听见的声音,如“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听听,秋的声音》片段
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
(1)选字填空。
汗 汉
| 水 字 | 族 出____ |
一_____心 一_____树 一_____星
(2)哪一句话歌颂了劳动人民的辛苦。用“ ”画出来。
(3)读诗重在想象,你能把诗中每句话和想到的美丽画面连一连吗?
| 在每一片叶子里 | 想象各种野花的鲜艳清香 |
| 在每一朵小花上 | 想象落叶飞舞,在空中盘旋 |
| 在每一滴汗水里 | 想象粒粒归仓的丰收美景 |
| 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 | 想象农民的辛苦和灿烂的笑容 |
阅读理解基本步骤:
1.认真审题,理解题意,掌握题目的要求。
2.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文章,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3.答案写好后,还要反复地读一读,检查一下,看回答是 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一)
我的学校里校园生活丰富多彩,令人回味无穷。
每当星期一早晨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一开始,就听小主持人热情高昂的话语:“升旗!”紧接着就
是鼓号队敲锣打鼓吹小号合奏洪亮的进行曲。我们庄重地敬着队礼,目视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上升,自豪感油然而生。
当星期三下午第二节课的铃声响起时,学校就热闹非凡了。
站在走廊上俯视,瞧,在那棵枝繁叶茂、已有百年历史的大樟树下,站着一队整齐的队伍,左手挎
腰鼓,右手持鼓捶,只见他们右手轻轻一挥,便响起了清脆的声音:“咚咚咚,咚咚咚……”那铿锵有力的鼓点舞动着每一位腰鼓手的澎湃激情。
宽敞明亮的舞蹈房中,舞蹈队的同学们伴随着动听的音乐翩翩起舞,那美丽的舞姿有时像燕子从空
中掠过,有时像流水婉转,有时像斜风细雨,让人驻足长留。
(1)找出本文的中心句,画上横线。
(2)第 段写的是升国旗仪式。
(3)短文介绍了星期三的哪两种校园活动?
我爱牵牛花
有人喜爱娇艳的牡丹,有人喜爱芬芳的茉莉,我则喜爱那平凡的牵牛花。
乐于向高处攀登,这是牵牛花的本色。开始,她那纤细的茎蔓围着篱笆杆向上缠。慢慢地,篱笆被
牵牛花占满了。只要从屋檐下拴几根绳子连在篱笆上,牵牛花又会沿着绳子向上爬去。那翠绿的叶片,红的、白的、紫的花,组成了条条花索,像是在屋前挂上了条条彩带。
牵牛花是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向上登攀的。她把自己的身体全部缠绕在篱笆上,一点也不游离。正
因为她缠得牢,攀得紧,所以风吹雨打她也不会掉下来。
我爱牵牛花。
(1)用“___”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句话把 比作 。
(2)用波浪线分别画出第2、3自然段的中心句。
(3)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赞颂牵牛花 坚忍不拔 的精神,抒发自己 爱牵牛花 的感情。
(4)给短文取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5)你喜欢什么花?你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种花吗?试着写一写吧!
菊花有红色的、黄色的、白色的,其中,我最喜欢的就要数花了。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像小孩子做错了事的耷拉着脑袋,有的像小孩子高兴时的一张张笑脸,还有的像虎爪子。千姿百态,美丽极了。
信誉 的价值
从前,有一对夫妻,开了一家小酒店,由于他们卖出的酒价廉物美,很受顾客称赞,因此生意十分
兴隆。
有一天,丈夫外出办事,妻子忽然灵机一动,偷偷地在酒里掺了水,多卖了5元钱。
晚上丈夫回来,妻子得意地把自己的“秘诀”告诉丈夫,以为会得到丈夫的夸奖。谁知,丈夫一听,
急得双脚直跳,抱着头痛苦地说:“唉!你把我们最值钱的东西,只用5元钱就卖掉了!”
果然,从此他们的生意因此一蹶不振,并且终于彻底破产。当妻子贫病交加,奄奄一息的时候,她
悔恨地流着眼泪说:“我明白了……”
(1)给短文补充合适的题目,填在相应的位置。
(2)在文中找出与“红火”意思相近的一个词语,写下来。 兴隆
(3)根据意思在短文中找词语。
①价格便宜,货物又好。 价廉物美
②疾病、贫穷一起到来。 贫病交加
③形容气息微弱。 奄奄一息
(4)丈夫认为“我们最值钱的东西”是什么?
信誉
(5)根据你的理解,给短文结尾补上“妻子”说的话。
我不该因一时贪心,为了小利,而丢掉了宝贵的信誉,致使酒店倒闭,我是悔之晚矣!
(二)秋天
①秋天到了。瞧,那些挺拔翠绿的树木,如今也脱下了 绿色 的衣裳,换上了 黄色 的时装。
远远望去,漫山遍野,一片 金黄 。
②秋风,凉丝丝的,吹拂着花草树木,好像一位温情的母亲,正轻声哼着催(cuī)眠曲,把自己
的子女送进甜蜜的梦乡。
③秋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好像巧手的姑娘织着一大片一大片的绸缎。
④秋天,意味着成熟。一场绵绵秋雨过后,风里带着清新的泥土气息和稻子、水果熟透的香味,在
微微干燥的空气里飘荡,让人觉得格外的舒畅。熟透了的稻谷,像害羞的小姑娘,低着头;高粱像喝醉了酒的大汉,从脸上一直红到脖子;雪白的棉花堆成了一座座小山;红灯笼似的柿子、金灿灿的橘子令人垂涎三尺……望着这丰收的景象,人们的脸上露出了愉快的笑容。
⑤秋高气爽,一群群大雁往南飞去。空中飘舞着成千上万只“花蝴蝶”。你也许会奇怪地问:秋天
来了,哪来的蝴蝶?不错,秋天没有蝴蝶,可那 一片片飘落下来的树叶 ,不正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吗?树木都换上了秋装,只有青松仍是那么苍翠,那么挺拔!
⑥秋天是美好的,我爱秋天!
(1)把下列词语填到短文第①自然段的横线里。
黄色 绿色 金黄
(2)展开想象,联系上下文,在第⑤自然段的横线上补写恰当的内容。
(3)短文的第④自然段中,作者把“熟透了的稻谷”比作“”;
把“高粱”比作“ 喝醉了酒的大汉 ”;把“棉花堆”比作“ 一座座小山 ”;把“柿子”比作“ 红灯笼 ”,让人回味无穷。
(4)请用文中加点的“那么……那么……”写一句话。
十五的月亮是那么圆,那么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