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学 试 题及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Cu: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而且△H>0的是 ( )
A、铝片与稀H2SO4反应 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C、灼热的炭与CO2反应 D、甲烷在O2中的燃烧反应
2.已知: H+(aq)+OH-(aq)===H2O(l) △H=-57.3 kJ·mol-1。现将一定量的稀盐酸、浓硫酸、稀醋酸分别和1L 1mol·L-1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其反应热分别为△H1、△H2、△H3,,则△H1、△H2和△H3的大小关系为 ( )
A. △H1==△H2>△H3 B. △H3>△H2>△H1
C. △H3>△H1>△H2 D. △H2>△H1>△H3
3.关于盐类的水解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溶液呈中性的盐一定是强酸与强碱生成的盐
B.含有弱酸根离子的盐的水溶液一定呈碱性
C.盐溶液的酸碱性主要决定于形成盐的酸、碱电离程度的相对大小
D.Na2 S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S2-+2H2OH2S+2OH-
4.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是: ( )
A、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C、熵增加反应; D、熵增加或者放热反应
5.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 aA(g)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
当达到新的平衡时,A的浓度变为原来的40%,则 ( )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B、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
C、物质B的质量分数减小了 D、a>b
6. mA(g)+nB(g) pC(g)+qQ(g)当m、n、p、q为任意整数时,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①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 ②体系的温度不再改变 ③各组分的浓度不再改变
④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⑤反应速率VA:VB:VC:VD=m:n:p:q
⑥单位时间内m mol A断键反应,同时p mol C也断键反应
A. ③④⑤⑥ B. ②③④⑥ C. ①③④⑤ D. ①③④⑥
7.已知常温下,N2(g)和H2(g)生成2 mol NH3(g)放出92.4 kJ热量。现有甲、乙两个容积相同的密闭容器,在常温下:① 向密闭容器甲中通入1 mol N2和3 mol H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1 kJ。② 向密闭容器乙中通入0.5 mol N2和1.5 mol H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2 kJ。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
A.92.4>Ql>2Q2 B.92.4=Q1<2Q2
C.Q1=2Q2=92.4 D.Q1=2Q2<92.4
8.室温时,浓度都为0.1mol/L的HA 、HC、 HD三种一元酸溶液,其中HA溶液中c(H+)=0.01mol/L, HC的pH值为3,HD溶液中c(OH-)=10-13mol/L,则三种酸对应的钠盐在物质的量浓度和温度相同的条件下,溶液的pH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
A. NaA > NaC > NaD B. NaC > NaA > NaD
C. NaD > NaA > NaC D. NaC > NaD > NaA
9.下列描述中不符合生产实际的是:
A、电解水制氢气时,用铜作阳极 B、电解法精炼粗铜,用纯铜作阴极
C 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用涂镍碳钢网作阴极D、在镀件上电镀锌,用锌作阳极
10.250℃和1.01×105Pa时,反应 2N2O5(g)=4NO2(g)+O2(g) △H=+56.76kJ/mol,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 )
A、是吸热反应 B、是放热反应
C、是熵减少的反应 D、熵增大效应大于焓增大的效应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若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时,多选或错选则该小题为0分。若有2个选项符合题意时,只选1个且正确的给1分,选2个且正确的给3分,但只要错选1个,则该小题为0分)
11.对于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2SO2+O2 2SO3,改变下列条件,可以提高反应物中的活化分子百分数的是 ( )
A.升高温度 B.增大压强 C.使用催化剂 D.增大反应物浓度
12.已知盐酸是强酸,在下列叙述中,能说明醋酸是弱酸的是 ( )
A.将pH=4的盐酸和醋酸稀释成pH=5的溶液,醋酸所需加入水的量大
B.盐酸和醋酸都可用相应的钠盐与同浓度硫酸反应制取
C.相同pH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应的钠盐固体,醋酸的pH变大
D.相同pH的盐酸和醋酸分别跟锌反应时,产生氢气的起始速率相等
13.已知可逆反应aA+bBcC中,物质的含量A%和C%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在T1、T3温度时达到过化学平衡
B、该反应在T2温度时达到过化学平衡
C、该反应的逆反应是吸热反应
D、升高温度,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4.在373K 时,把0.5 mol N2O4气体通入体积为5 L的真空密闭容器中,立即出现红棕色。反应
高二化学试题 (第3页 共8页)
进行到2 s时,NO2的浓度为0.02 mol/L。在60 s时,体系已达到平衡,此时容器内压强为反应前
的1.6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前2 s,以N2O4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 mol·L-1·s-1
B、在2 s时,体系内压强为反应前的1.1倍
C、平衡时,体系内含N2O4 0.25 mol
D、平衡时,若往容器内充入氮气,则可提高N2O4的转化率
15.反应C(s)+H2O(g)CO(g)+ H2(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 )
A、增加C的物质的量
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使体系压强增大
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体积变大
16.己知:H2O(g)=H2O(l) △H1=Q1 kJ/mol
C2H5OH(g)= C2H5OH(l) △H2=Q2 kJ/mol
C2H5OH(g)+3O2(g)=2CO2(g)+3H2O(g) △H3=Q3 kJ/mol
若使用23 g酒精液体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kJ ( )
A Q1 +Q2 +Q3 B.0.5(Q1 +Q2 +Q3)
C 0.5Q1 –0.5Q2 +0.5Q3 D. 1.5Q1 –0.5Q2 +0.5Q 3
17.下列各组离子能够在指定的环境下大量共存的是: ( )
A、在pH = 0的溶液中:Na+、K+、MnO4-、I-
B、和Al反应能产生氢气的溶液:K+、NH4+、Cl-、HCO3-
C、c(H+) 18.室温下,在pH=12的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OH-)为 ( ) A.1.0×10-2mol·L-1 B.1.0×10-6mol·L-1 C.1.0×10-6mol·L-1 D 1.0×10-12mol·L-1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6分)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3分) 19.(共14分) Ⅰ.(2分)下列有关仪器的使用,能实现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用托盘天平称取11.70g食盐 B.用量筒量取12.36mL盐酸 C.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1.20mL 0.10mol/L H2SO4溶液 D.用200mL容量瓶配制500mL 0.1mol/L NaCl溶液 Ⅱ.(6分)现用物质的量浓度为a mol/L的标准盐酸去测定V mL 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请填写下列空白: (1)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还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是酸式滴定管中液面在滴定前后的读数: C (NaOH) = 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留有气泡,滴定后滴定管尖嘴部分气泡消失,则测定的NaOH物质的量浓度会偏_________________。 . (6分)我们知道空气中含有N2、O2、CO2、H2S等气体。试判断下列滴定操作的终点、分析下列现象的原因,并写出有关离子方程式。 (1)以酚酞为指示剂,用碱液滴定酸液到 为终点。约半分钟后导致褪色的原因: 。 (2)以淀粉为指示剂,用Na2S2O3滴定I2(2S2O32-+I2=S4O62-+2I-)到 为终点,约5min后溶液又显色的原因: 。 20.(9分)50mL0.5mol/L的盐酸与50mL0.55mol/L的NaOH溶液在下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 ;由图可知该装置有不妥之处,应如何改正? 。 (2)烧杯间填满碎塑料泡沫的作用是 。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则求得的中和热数值 ___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4)实验中改用60 mL 0.50 mol/L的盐酸跟50mL 0.55 mol/L的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 (填“相等”或“不相等”),理由是 ;若实验操作均正确,所求中和热的数值会 (填“相等”或“不相等”),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9分) 21.(11分)现有下列物质: ①Cl2 ②SO2 ③0.1mol·L-1Na2CO3溶液中的溶质 ④0.1mol·L-1的氨水中的NH3.H2O ⑤0.1mol·L-1CH3COOH溶液中的溶质 ⑥BaSO4 (1)属于强电解质 属于弱电解质 属于非电解质 ,向⑤中加入等物质的量④,溶液导电性 (填“增强”或“减弱”) (2)已知③溶液呈碱性,甲同学认为显碱性原因是CO32-水解所致,为证明上述观点是否正确,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简述实验过程。 。 (3)同学乙认为③溶液中Na2CO3的水解是微弱的,发生水解的CO32-离子不超过其总量的10%。请你设计实验证明该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 。 (4)在T℃时,反应2SO2(g)+O2(g) ≒ 2SO3(g) △H<0的平衡常数K=6×102/(mol/·L1) -则:①温度升高,化学平衡移动后,平衡常数K值 (填“增大”、“减少”或“不变”)。 ②T℃时,某生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4molSO2、0.18molO2和1.2molSO3的混合气体,此时该反应是否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填“是”或“否”),化学反应速率 V(正) V(逆)(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2.(共8分) Ⅰ.(2分)已知pH=2的高碘酸(H5IO6)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呈酸性;0.01 mol·L-1的HIO3或HMnO4溶液与pH=12的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均呈中性。 (1)H5IO6是 (填“强电解质”或“弱电解质”)。 (2)(6分)已知H5IO6和MnSO4在溶液中反应生成高锰酸、碘酸和硫酸,此反应中氧化剂是 (填化学式)。 Ⅱ.如图所示,若电解5min时铜电极质量增加2.16g,B池的两极都有气体产生。 试回答: ⑴ 电源电极X名称为____________。 ⑵ pH变化:A池________________, B池________________, C池________________。 ⑶ 写出B池中所发生的电解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4分) 23.(6分) (1)室温下pH=9的NaOH溶液和 pH=9的CH3COONa溶液中,设由水电离产生的c(OH-)分别为Amol/L和Bmol/L,则A和B 的关系为:A_______B 。(填 >、< 或 = ) (2)室温时,将pH=5的H2SO4稀释10倍,c(H+): c(SO42-)=____________,将稀释后的溶液再稀释100倍,c(H+): c(SO42-)=____________。 24.(8分)如图所示,当关闭K时,向A 中充入2molX、7molY,向B中充入4molX、14molY,起始时VA=VB= a升,在相同温度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两容器各自发生下列反应: 2X(g)+2Y(g)Z(g)+2W(g)△H<0 达到平衡Ⅰ时VB = 0.9a升,试回答: (1))A中W和B中Z的物质的量的比较: n(W)A n(Z)B (填<、>、或=) (2 )B中X 的转化率α(X)B多少? (3)打开K,过一段时间重新达平衡Ⅱ时,B的体积为多少升?(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连通管中气体体积不计)[写出(2)、(3)的计算过程]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模拟考试 化学试题答案 第卷 选择题 (共44分) 一.(每小题2分,共20分) 1 C 2 C 3 C 4 D 5 A 6 B 7 A 8 B 9 A 10 D 二.(每小题3分,共24分) 11 AC 12 AC 13 BC 14 B 15 AC 16 D 17 C 18 AD 第卷 非选择题 (共56分) 19.(14分)Ⅰ.(2分) C. Ⅱ.(6分)(1)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标准盐酸润洗2到3次 (2)c (NaOH) = (V2-V1)a/V mol/L。(3)高 (各2分) III(6分)(1) 显现浅红色且在半分钟内不褪色;(1分) 空气中存在CO2 、H2S , CO2+OH-==HCO3-, H2S+OH-==HS-+H2O(2分,叙述合理即可,下同) (2) 蓝色恰好褪去;(1分) 空气中存在O2; O2+4I-+4H+===2H2O+I2(2分) 20.(9分)(1) 环形玻璃搅拌棒(1分) 在大小烧杯间填满碎塑料泡沫(或碎纸条)使小烧杯口与大烧杯口相平(2分)。(2) 减少热量损失 (3) 偏小 (4)不相等, 因为酸、碱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有关; 相等,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9分) 21.(11分)(1);;;增强(2)向纯碱溶液中滴酚酞试液后,溶液显红色,然后逐滴加入CaCl2溶液直到过量,若溶液红色逐渐变浅直至消失,则说明上述观点正确。(3)用pH试纸(或pH计)测常温下0.1mol·L-1纯碱溶液的pH,若pH<12,则该同学观点正确;若pH>12,则该观点不正确。(4)减少 否;大于 通电 通电 22.(8分)Ⅰ.(1)弱电解质 (2)H5IO6 Ⅱ.(1)负极(2)增大;减小;不变 2CuSO4+2H2O=====2Cu+O2↑+2H2SO4 2H2O=====2H2↑+O2↑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4分) 23.(6分)(1)< (2)2∶1; 20∶1 24.(8分)(1)< (2) 90% (3)0.35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