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课题名称 | 《图像的加工与处理》教学设计 | ||||||||
| 学 科 | 信息技术 | 授课教师 | 年级 | ||||||
| 教学时间 | 一课时(45分钟) | ||||||||
| 教材分析 | 本节课的内容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选修2)《多媒体技术应用》第2章第二节《图像的加工与处理》,学习的内容是Photoshop软件的界面的初步认识,掌握常见图像的类型和格式。重难点是运Photoshop软件的图像加工工具,进行简单的抠图,图片修剪,合成图像等,最后会简单的使用设计出自己的图像。学习本课让学生在处理图像过程中综合运用已学的技能,激发自己的创新能力,张扬自己个性的风采。 |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与技能 | 1、掌握常见图像的类型与格式; 2、初步认识Photoshop软件的界面; 3、懂得根据素材,选择恰当的工具加工图像,进行图像的设计; | |||||||
| 过程与方法 | 1、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运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掌握图像的初步采集与加工。 2、运用自主、探究的创新学习方法; |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主动探索、实践操作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 ||||||||
| 教学重点 | 学生会用Photoshop进行简单的图像处理。 | ||||||||
| 教学难点 | 熟悉Photoshop软件,可以自己动手操作图片合成。 | ||||||||
| 课 前 准 备 | 教师准备: | 硬件准备:计算机网络教室 软件准备:Photoshop CS4软件、ppt课件。 | |||||||
| 学生准备: | 学生自己的生活照片图像 | ||||||||
| 教 学 过 程 | |||||||||
| 教学步骤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教学媒体 资 源 | ||||||
| 情景导入 | 通过课件展示形式各样的图像,以及处理成特效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以美激趣,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 观看、欣赏PPT中的图片 | PPT课件 | ||||||
| 任务驱动 | 展示教学目标 (课件) 1、精彩图片欣赏 2、掌握常见图像的类型与格式 3、位图和矢量图的区别 4、Photoshop软件界面的初识 | 观看PPT |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掌握哪些知识点,这样学习更有方向性,目的性 | ||||||
| 新课讲解 | 图像的类型(课件) 位图(点阵图)
矢量图 (1)位图的概念 位图又叫点阵图。从名字我们可以想到,它是一种由许多点列合成的图像.这些点被称为像素点。一个像素点是图像中最小的图像元素。一幅位图图像包括的像素可以达到百万个,因此,位图的大小和质量取决于图像中像素点的多少,通常说来,每平方英寸的面积上所含像素点越多,颜色之间的混合也越平滑,同时文件也越大排。生活中常见十字绣类似于点阵图(课件) (2)位图的特点 文件容量较大,放大位图容易失真.(课件上给出图样)产生边缘锯齿,图像马赛克化想象 (3)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位图是以固定数量的像素来表现图像数据。放大以后,每平方英寸的面积上所含像素点就少了.所以就会失真 (4)矢量图的概念 矢量图也叫面向对象绘图,是用数学方式来记录图像内容。 (5) 矢量图的特点 文件小,放大或者缩小不会失真。但同时它存在一个缺点,不易制作色彩变化太多的图像。 图像的格式 常见的图像格式有:BMP、JPEG、GIP PSD、PNG、SWF 在课件中一一罗列出来,并且标注出不同格式图像的图标 | 通过讲授法让学生清楚基本概念.为下面动手操作打好基础 | |||||||
| 老师引导 学生实践 | 课堂实例操作,制作特色卡片: 1.启动Photoshop软件,文件——新建——800*800像素的空白图像 2.把我们准备好的素材导入进来,文件——打开 把我们所要用的素材从不同的图像中抠取出来(讲解方法) 主要讲解“魔棒工具”和“磁性套索工具” 3.把已经抠好的图片移动到目标文档里面,进行大小、位置的调整。 讲解“移动工具” | 观看老师操作 然后进行操作实践 | 根据老师的讲解和引导提示,自己动手实际操作,并且深一步的探索Photoshop工具。完成美化自己的图像,有困难可以小组讨论,或者向老师求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