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A版必修三、必修四.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一个扇形的圆心角为,半径为3.则它的弧长为
A. B. C. D.
2.现有60瓶矿泉水,编号从1至60.若从中抽取6瓶检验,用系统抽样方法确定所抽的编号为
A.3,13,23,33,43,53 B.2,14,26,38,42,56
C.5,8,31,36,48,54 D.5,10,15,20,25,30
3.已知向量a=(2,0),|b|=1,a·b=-1,则a与b的夹角为
A. B. C. D.
4.如图,一个边长为4的正方形里有一个月牙形的图案,为了估算这个月牙形图案的面积,向这个正方形里随机投入了1000粒芝麻,经过统计,落在月牙形图案内的芝麻有350粒,则这个月牙图案的面积约为
A.5.6 B.3.56 C.1.4 D.0.35
5.已知cos(2α-)=-,α∈(0,),则cos(α-)=
A.- B. C. D.-
6.已知f(x)=2sin(x+),x∈N,则f(x)的值域为
A.{,- } B.{,-,-1}
C.{,-,1,-1} D. {,-1}
7.某市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前夕,在全市高中学生中进行“我和一带一路”的学习征文,收到的稿件经分类统计,得到如图所示的扇形统计图.又已知全市高一年级共交稿2000份,则高三年级的交稿数为
A.2800 B.3000 C.3200 D.3400
8.如图,在△ABC中,若=a,=b,=4,用a,b表示为( )
A.=a+b B.=a+b
C.=a+b D.=a-b
9.已知函数f(x)=5tan(2x+φ)(0<φ<),其函数图像的一个对称中心是(,0),则该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可以是
A.(-,) B.(-,) C.(-,) D.(-,)
10.某个算法程序框图如图所示,如果最后输出的S的值是25,那么图中空白处应填的是
A.i<4? B.i<5? C.i<6? D.i<7?
11.已知函数f(x)=+x2+1,若f(10)=100,则f(-10)=
A.-100 B. 98 C.-102 D.102
12.已知向量a=(sin, cos2-),b=(cos,m),若对任意的m∈[-1,1],a·b>恒成立,则角α的取值范围是
A.(2kπ+,2kπ+)(k∈Z) B.(2kπ+,2kπ+)(k∈Z)
C.(2kπ-,2kπ+)(k∈Z) D.(2kπ-,2kπ+)(k∈Z)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已知函数f(x)=(x2-4x)cosx,x∈[-,],该函数零点的个数为_______4
14.已知关于两个随机变量x,y的一组数据如下表所示,且x,y成线性相关.其回归方程为=+2.2x,则当变量x=10时,变量y的预测值应该是_________23.2
| x | 2 | 3 | 4 | 5 | 6 |
| y | 4 | 6 | 7 | 10 | 13 |
16.已知点P是△ABC所在平面内的一点,若=+,则=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10分)
已知f(θ)=.
(1)化简f(θ);
(2)若sinθ=,且θ∈[,π],求f(θ)的值.
18.(12分)
已知向量a=(3,4),b=(4,2).
(1)当k为何值时,ka+2b与2a-b垂直?
(2)若=2a+b,=a+μb,且A,B,C三点共线,求μ的值.
19.(12分)
某校从高一(1)班和(2)班的某次数学考试的成绩中各随机抽取了6份数学成绩组成一个样本,如茎叶图所示(试卷满分为100分)。
(1)试计算这12份成绩的中位数;
| (1)班 | (2)班 | |||
| 7 | 6 | 8 | ||
| 8 | 6 | 7 | 2 | 3 |
| 5 | 2 | 8 | 5 | 9 |
| 2 | 9 | 3 | ||
20.(本小题满分12分)
现有一个算法框图如图所示。
(1)试着将框图的过程用一个函数来表示;
(2)若从[-π,π]中随机选一个数x输人,则输出的y满足y>的概率是多少?
21.(本小题满分12分)
为了了解某省各景区在大众中的熟知度,随机从本省15~65岁的人群中抽取了n人,得到各年龄段人数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现让他们回答问题“该省有哪几个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 组号 | 分组 | 回答正确的人数 | 回答正确的人数占本组的频率 |
| 第1组 | [15,25) | a | 0.5 |
| 第2组 | [25,35) | 18 | x |
| 第3组 | [35,45) | b | 0.9 |
| 第4组 | [45,55) | 9 | 0.36 |
| 第5组 | [55,65] | 3 | y |
(1)分别求出a,b,x,y的值;
(2)从第2,3,4组回答正确的人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5人,求第2,3,4组每组抽取的人数;
(3)在(2)中抽取的6人中随机抽取2人,求所抽取的人中恰好没有年龄段在[35,45)的概率
22.(12分)
已知a≥1,函数f(x)=sin(x+),g(x)=-sin xcos x-1+af(x)
(1)若f(x)在[一b,b]上单调递增,求正数b的最大值;
(2)若函数g(x)在[0,]内恰有一个零点,求a的取值范围。
1.C.
2.A.
3.A.
4. A.
5. B.
6. C.
7. D.
8.C.
9.D.
10.B.
11.D.
12.A.
13.3.
14.21.2.
15.②④.
16.1/2
三、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1)f(θ)
=﹣cosθ
(2)由sinθ,且θ∈[,π],
得cosθ,
∴f(θ)=﹣cosθ.
18.(1)∵向量(3,4),(4,2),∴k2( 3k+8,4k+4),2( 2,6),
∵k2与2垂直,∴(k2)•(2)=2(3k+8)+6(4k+4)=0,求得k,
(2)∵A,B,C三点共线,∴∥.
∵2(10,10),μ( 3+4μ,4+2μ),
∴10(4+2μ)﹣10(3+4μ)=0,求得μ.
19.(1)这12份成绩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
67,68,72,73,76,78,82,85,85,,92,93;
所以中位数为(78+82)=80;
(2)计算一班平均数为(67+76+78+82+85+92)=80,
方差为[(﹣13)2+(﹣4)2+(﹣2)2+22+52+122];
二班平均数为(68+72+73+85++93)=80,
方差为[(﹣12)2+(﹣8)2+(﹣7)2+52+92+132],
由,知,
两个班级数学学习水平相同,一班成绩更稳定一些.
20.(1).
(2)当﹣π<x<0时,y=sinx,
sinx在(﹣π,0)上无解,即概率为0;
当0<x<π时,y=cosx,
cosx在0<x<π上,解集为(0,)),即概率为,
最终概率为,
21.(1)由各年龄段人数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和频率分布表得:
第四组的人数为:25人,第四组的频率为:0.025×10=0.25,
∴n100,
∵第一组的频率为0.010×10=0.1,
∴第一组的人数为0.1×100=10,
∴a=10×0.5=5,
∵第二组的频率为0.020×10=0.2,
∴第二组的人数为0.2×100=20,
∴x0.9,
∵第三组的频率为0.030×10=0.3,
∴第三组的人数为0.3×100=30,
∴b=30×0.9=27,
∵第五组的频率为0.015×10=0.15,
∴第五组的频数为0.15×100=15,
∴y0.2.
(2)从第2,3,4组回答正确的人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6人,
则第2组抽取的人数为62,
3组抽取的人数为63,
4组抽取的人数为61.
(3)在(2)中抽取的6人中随机抽取2人,
基本事件总数n15,
所抽取的人中恰好没有年龄段在[35,45)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m,
∴所抽取的人中恰好没有年龄段在[35,45)的概率p.
22.(1)已知a≥1,函数f(x)=sin(x),若f(x)在[﹣b,b]上单调递增,
则﹣b,且 b,求得 b,
故正数b的最大值为.
(2)g(x)=﹣sinxcosx﹣1af(x)=﹣sinxcosx﹣1asin(x)=﹣sinxcosx﹣1+a(sinx+cosx),
令t=sinx+cosxsin(x),
∵x∈[0,],∴x∈[,π],sin(x)∈[0 1],
t∈[0,],则g(x)=h(t)1+att2+at,
①当为函数h(t)的零点,则h()=0,解之得a,
②当△=0时,a=1,满足题意,
③当△>0时,满足h(0)<0,h(1)>0,h()>0,解之得,a,
综上所述 a或a=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