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学设计方案 | |||||
| 课题名称 | 《詹天佑》 | ||||
| 姓名 | 谭新妹 | 工作单位 | 钟山县镇廖屋完小 | ||
| 年级学科 | 小学五年级语文 | 教材版本 | 苏教版 | ||
|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 |||||
| 詹天佑》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主要记叙了我国杰出的工程师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伟大事迹,说明了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表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在教学中,我们应当围绕文章的中心,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一篇能很好地进行思想教育的文章。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难点是理解两种开凿隧道方法的好处以及“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妙处。 | |||||
|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 |||||
| 1.养成良好读书的习惯,边读边想,适当作记号。 2.学会10个生字,理解“阻挠”等11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周密”、“藐视”造句。 3.感受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 |||||
|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 |||||
| 课文讲的是清朝末年的事情,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差较远。课前可要求学生上图书馆(室)或上网查阅资料,或向大人请教,以便对詹天佑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有较多的了解。 | |||||
|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 |||||
| 一、导入新课,直击中心。 课始,通过回顾我国古代爱国英雄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之后,就向学生询问课文题目有什么特点,然后引到主人公的介绍。出示詹天佑图片,介绍詹天佑的资料,让学生对詹天佑的生平有个初步的了解。然后让学生画出全文的中心句。紧接着引导学生围绕中心句去提问题。在启发下,学生提出了“为什么说詹天佑是爱国的工程师?”、“为什么说詹天佑是杰出的工程师?”等问题。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就明白了课文是从“杰出”和“爱国”这两个方面去写詹天佑的。 二、划分段落,理清情节。 找到全文的中心句之后,我就引导学生围绕中心句,将文章中写詹天佑“爱国”和“杰出”的内容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来。学生通过思考,就找出了“在帝国主义者的阻挠和要挟下,詹天佑不怕嘲笑,毅然地接受了任务”这一部分内容是写詹天佑“爱国”的;同时也找出了“詹天佑勘测线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等内容是写詹天佑“杰出”的。然后,我再引导学生根据“杰出”和“爱国”这两点进行分段,这样学生就能进一步理清文章的条理了。 三、理解课文,深化中心。 分段之后,我就引导学生,围绕“杰出”和“爱国”这两点,去深入理解课文。如为什么说他是一个爱国的工程师呢?在第二大段的学习中,我首先提出两个问题:“①在清提出京张铁路的修筑计划时,帝国主义者有什么反应?②当清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时,国内外当时又有什么反应?”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就理解了“帝国主义者在争夺该铁路的修筑权时,采取阻挠、要挟等卑鄙手段;当清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时,大家都认为争了一口气,而帝国主义者却嘲笑了我们,他们认为詹天佑根本不可能完成这个工程的。”这时,我乘机追问:“詹天佑在这危难之际,毅然地接受了任务,这又说明了什么?”通过引导,学生就体会到詹天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了。 四、感情朗读,升华中心。 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在语文课中,必须要大力加强读的训练。在小学课文《詹天佑》一课的教学中,我因地制宜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多读,以帮助他们正确领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比如,在导入新课,直击中心之后,我就引导学生初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在讲读每一部分内容前,我都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朗读。在讲读的过程中,对一些重点的词句,我也有目的有意识地指导他们,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进行朗读。如文章的中心句,一家外国报纸说的内容,詹天佑勉励工作人员要认真的句子,詹天佑在勘测线路时的心理活动的句子等等。学完每一大段的内容后,我还有选择性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在学完全篇文章之后,我还要求他们选择自己印象比较深刻的句子,进行有感情的朗读。通过反复的训练,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五、文道统一,延伸中心。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我们的语文课不仅是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课,更重要的是它还担负着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在进行语文基础知识训练的同时,教师还应当结合课文的有关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在学习本课的最后一段时,我就根据课文的内容,提问“当外宾看见了詹天佑的铜像时,会发出怎样的赞叹?”学生通过大胆说,再次重温了文章的中心。这时,我趁机追问:“假如你也看到了詹天佑的铜像,你会有什么启发或感受呢,又受到了怎样的教育?”从学生的谈话中,我相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育他们从小要学好本领,长大后投身到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去。 | |||||
|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 |||||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 投影出示詹天佑的图片以及简介 | 请一位同学根据投影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詹天佑 | 看图导入 | |||
| 投影出示动画 | 从这些设计我们可以看出詹天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 理解詹天佑巧夺天工的设计 | |||
|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 |||||
|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总体的感觉还不错。创设情境的这个环节,在音乐的渲染下,在教师语言的感染下,让学生观看詹天佑的画像,使学生对这个人物产生兴趣,做到激境入情。体现了多种形式的读,例如对于“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这句话,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三种情境进行情景体验。在课堂上,我与学生之间形成了积极的互动效应。我力求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与参与者。 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的情感体验还不是很深刻,学生的回答也还是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上,谈得也比较泛泛.我想主要由于:尽管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但是读的时间和遍数还不是太充分。 | |||||
|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 |||||
| 20詹天佑 ——中国人的光荣 内容:主持修筑京张铁路 过程:受任——施工——竣工 感情:为国争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