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12•随州)如图所示,在盛有某液体的圆柱形容器内放有一木块A,在木块的下方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体积与之相同的金属块B,金属块B浸没在液体内,而木块漂浮在液面上,液面正好与容器口相齐.某瞬间细线突然断开,待稳定后液面下降了h1;然后取出金属块B,液面又下降了h2;最后取出木块A,液面又下降了h3.由此可判断A与B的密度比为( )
| A. | h3:(h1+h2) | B. | h1:(h2+h3) | C. | (h2﹣h1):h3 | D. | (h2﹣h3):h1 |
| 考点: | 液体的压强的计算;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 |
| 专题: | 推理法。 |
| 分析: | 当细线断开后,木块受到的浮力减小,减小的浮力等于金属块B的重力与金属块B所受浮力之差;根据此关系列出等式; 木块在水中最后漂浮,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根据此关系列出等式,二式相比较即可h2得出结论. |
| 解答: | 解:细线断开后,木块减小的浮力F浮1=ρ水gV排1=ρ水gSh1=GB﹣ρ水gSh2=ρBVg﹣ρ水gSh2; 所以ρBVg=ρ水gSh1+ρ水gSh2; 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时,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F浮2=GA=ρ水gSh3=ρAVg; 所以==; 故选A. |
| 点评: | 本题考查物体密度的大小比较,关键是对AB进行受力分析,找出AB所受浮力与液面降低的关系,这是本题的难点. |
| A. | p1<p2<p3<p4 | B. | p1>p2>p3>p4 | |
| C. | p1=p2、p3=p4,且p1=p3 | D. | p1=p2、p3=p4,且p1<p3 |
| 考点: | 液体的压强的计算;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阿基米德原理。 |
| 专题: | 应用题。 |
| 分析: | (1)液体压强大小的比较,可通过公式P=ρgh来完成; (2)杯底对桌面的压强属于固体压强;可通过公式P==来完成. |
| 解答: | 解:(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G水);由由于冰块漂浮,故有F浮=G冰;故G冰=G水;故冰块熔化前后,水面高度h不变; 根据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可得,由于水的高度h不变,故水对杯底的压强不变,即P1=P2; (2)冰块熔化前后,杯内物质的重力不变,杯子的重力不变;故桌面受到的压力(F=G总)就不变,杯子的底面积不变;根据固体的压强公式:P==得,桌面受压强不变,即P3=P4; (3)由于玻璃杯是质地均匀的圆柱形,故杯底受到的压力等于杯内物质的重力(G内);杯底受压强P1=; 桌面受到的压力等于杯子与杯内物质的总重力(G总);桌面受压强P3=; 由于G总>G内;故P1<P3; 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
| 点评: | 灵活运用压强的各个公式进行分析,抓住题目中的相等量;可做出选择. |
| A. | 甲放上时大 | B. | 乙放上时大 | |
| C. | 甲或乙放上一样大 | D. | 无法判断 |
| 考点: |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
| 专题: | 应用题。 |
| 分析: | 乙鱼缸放入小船后,排开一定的水,根据漂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知道,小船受到的浮力等于船重等于排开的水重,而两鱼缸内的水面刚好相平,船重等于排开的水重,由此可以知道,放入小船后,乙鱼缸、水和船的总重等于甲鱼缸和水的总重,由G=mg可知两鱼缸的总质量相同. |
| 解答: | 解:∵小船漂浮, ∴F浮=G排=G船, 即:放入小船后排开水的重力等于小船的重力 ∴两鱼缸的总重相同, ∵G=mg, ∴两鱼缸的总质量相同, 把它们分别放在台秤上,则台秤的示数相同. 故选C. |
| 点评: |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重力公式、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漂浮条件的掌握和运用,知识点多,属于难题. 用好条件“两鱼缸内的水面刚好相平,船重等于排开的水重”是本题的关键. |
| A. | 8:1 | B. | 4:3 | C. | 1:2 | D. | 4:1 |
| 考点: | 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密度的计算。 |
| 专题: | 计算题;信息给予题;比例法。 |
| 分析: | (1)根据图象给出的数据求出甲、乙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两正方体A、B的质量相同,根据V=得出A、B的体积之比,从而得出边长之比; (2)知道A、B的密度关系、边长的大小关系,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p======ρLg,据此求压强大小关系. |
| 解答: | 解: (1)由图可知,当甲的体积为1cm3时,质量为8g,所以甲的密度为8g/cm3;当乙的体积为4cm3时,质量为4g,所以乙的密度为1g/cm3;所以ρ甲:ρ乙=8:1; ∵V=,ρ甲:ρ乙=8:1,m甲:m乙=1:1, ∴V甲:V乙=1:8, ∵V=L3, ∴边长(高)之比: L甲:L乙=1:2; (2)∵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 p======ρLg, ∴两正方体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 p甲:p乙=ρ甲L甲g:ρ乙L乙g=(8×1):(1×2)=4:1. 故选D. |
| 点评: |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重力公式、密度公式、压强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本题关键:一是通过图象求出甲、乙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二是利用好方形或圆柱形均匀物体对水平地面压强的推导公式p=ρLg. |
| 考点: | 密度的计算;重力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 |
| 专题: | 计算题。 |
| 分析: | (1)知道物体排开酒精的质量,利用V=求出排开酒精的体积;比较物体在酒精和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可知小球在水中漂浮,由阿基米德原理求物体水中受到的浮力,由物体的漂浮条件求物体的重力,再有G=mg求物体的质量; (2)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出物体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通过比较物体的重力和物体在酒精中的浮力可知物体小球在酒精中应沉没于酒精中.物体的体积等于排开酒精的体积; (3)利用密度公式求物体的密度. |
| 解答: | 解: (1)物体排开酒精的体积: V排酒精===100cm3, ∵物体在酒精中排开酒精的体积大于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 ∴物体在水中漂浮, ∴G=F浮水=ρ水gV排水=1.0×103kg/m3×10N/kg×90×10﹣6m3=0.9N. 物体的质量: m===0.09kg=90g; (2)物体在酒精中所受浮力: F浮酒精=G排酒精=80×10﹣3kg×10N/kg=0.8N<G, ∴物体在酒精中沉入底部,即物体在酒精中排开酒精的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 ∴V=V排酒精=100cm3, (3)物体的密度: ρ===0.9g/cm3=0.9×103kg/m3. 故答案为:0.9×103. |
| 点评: | 本题构思巧妙,利用两种液体让我们找到所需要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本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能否根据体积的不同并借助浮沉的条件判断出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状态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
求:(1)物体的密度;
(2)物体在水中静止以后所受浮力;
(3)物体在水中静止以后,水对水池底部所产生的压强比只装水时增加了多少?
| 考点: | 密度的计算;密度公式的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液体的压强的计算;浮力大小的计算。 |
| 专题: | 计算题。 |
| 分析: | (1)知道物体对水池底部产生的压强,利用G=F=pS求物体的重力,再利用公式G=mg求物体的质量,求出物体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求物体的密度; (2)由于ρ=ρ水,物体在水中悬浮,根据悬浮条件求物体在水中静止时受到的浮力; (3)知道水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求水的体积,求出水和物体的总体积,和容器的容积比较,得出放入物体后水的深度,求出不放物体时水的深度,可求放入物体前后水深变化,再利用公式p=ρ水gh求水对水池底部所产生的压强比只装水时的增加值. |
| 解答: | 解: (1)物体对水池底部产生的压力: F=G, 物体对水池底部产生的压强: p==, ∴G=pS=104Pa×1m×1m=104N, m===1000kg, 物体的密度: ρ===1×103kg/m3; (2)∵ρ=1×103kg/m3=ρ水, ∴物体在水中悬浮, F浮=G=104N; (3)水的体积: V水===7.2m3, ∵V水+V=7.2m3+1m3=8.2m3, 水池的容积V容=2m×2m×2m=8m3, ∴V水+V>V容, ∴放入物体后水池内的水是满的,此时水深h=2m, 不放物体时,水深h′===1.8m, 放入物体前后水深变化△h=h﹣h1=2m﹣1.8m=0.2m, △p=ρ水g△h=1×103kg/m3×10N/kg×0.2m=2000Pa. 答:(1)物体的密度为1×103kg/m3; (2)物体在水中静止以后所受浮力为104N; (3)物体在水中静止以后,水对水池底部所产生的压强比只装水时增加了2000Pa. |
(1)若“蛟龙号”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是7.2×107Pa,则它能下潜的最大深度是多少?(不考虑大气压)
(2)“蛟龙号”上一面积为50cm2的观测窗口:在上述两种深度的探测中承受的压力增加了多少?
(3)“蛟龙号”完成任务后.漂浮在海面上,由起重装置将其匀速竖直吊离水面,起重装置起吊拉力的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2所示,图中P2=2P1.起吊过程中“蛟龙号”总质量为22吨,求t1时刻“蛟龙号”的排水体积(不考虑水的阻力).
| 考点: | 阿基米德原理;液体的压强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
| 专题: | 计算题。 |
| 分析: | (1)知道“蛟龙号”能承受的最大压强,利用公式p=ρgh求能下潜的最大深度; (2)求出上述两种深度的深度差,利用公式p=ρgh求两种深度的压强差,再利用F=pS求观测窗口在上述两种深度的探测中承受的压力增加值; (3)设在t1、t2时刻起重装置对探测器的拉力分别为F1、F2,探测器的速度为v,在t1、t2时刻,对探测器进行受力分析,得出F1和F2的大小,而P2=2P1,据此求出t1时刻受到的浮力,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t1时刻“蛟龙号”的排水体积. |
| 解答: | 解:(1)∵p=ρgh, 能下潜的最大深度: h===7200m; (2)上述两种深度的深度差: △h=7000m﹣5000m=2000m, △p=ρg△h=1×103kg/m3×10N/kg×2000m=2×107Pa, △F=△pS=2×107Pa×50×10﹣4m2=1×105N; (3)设在t1、t2时刻起重装置对探测器的拉力分别为F1、F2,探测器的速度为v, t1时刻,探测器:F1+F浮=mg,可得F1=mg﹣F浮, t2时刻,探测器:F2=mg, 由题知,P2=2P1, 即:F2v=2F1v, ∴F2=2F1, ∴mg=2(mg﹣F浮) F浮=mg=×22×103kg×10N/kg=1.1×105N, ∵F浮=ρ水V排g, ∴V排===11m3. 答:(1)“蛟龙号”最大深度是7200m; (2)在上述两种深度的探测中承受的压力增加了1×105N; (3)t1时刻“蛟龙号”的排水体积为11m3. |
| 点评: |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液体压强公式和物体的漂浮条件的掌握和运用,难点在第三问,对两个时刻的探测器进行受力分析得出两个时刻的拉力大小是本题的关键. |
A.容器的横截面积为225厘米2 B.塑料块的密度为0.4×103千克/米3 C.弹簧称的示数为1牛时,水面升高9厘米 D.加水400厘米3时,塑料块受到的浮力为2牛
考点: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阿基米德原理。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1)若往容器内缓慢加水,当所加水的体积至1400厘米3时,弹簧秤示数恰为零.此时塑料块受的重力等于浮力;
(2)塑料块的重力G=4N,求出其体积,根据公式ρ= 计算出其密度;
(3)根据图象中的水面升高的高度△H与所加水的体积V的关系,计算出容器的横截面积.
(4)根据公式F浮=ρ水gV排,已知浮力,求出排开水的体积,再根据公式h= 求出水面升高的高度.
解答: 解:(1)从图象可以看出加水的体积V=700cm3时,△h=6cm,容器的横截面积S= = =117cm2,故A错误;
(2)当塑料块底面刚好接触水面时,弹资秤示数为4牛,可以知道塑料块的重力G=4N,体积V=10cm×50cm2=500cm3=5×10﹣4m3,所以,塑料块的密度ρ= = =0.8×103kg/m3,故B错误;
(3)根据图象,当所加水的体积至1400厘米3时,△H=12cm,弹簧秤示数恰为零,F浮=4N.
塑料块浸入水中的高度h1= = =0.08m=8cm
塑料块下面新加入水的深度h2=12cm﹣8cm=4cm
当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F拉=1N时,弹簧向下伸长1cm,即塑料块下新加入水的深度h3=3cm
塑料块受的浮力F浮=G﹣F拉=4N﹣1N=3N.
此时塑料块浸入水中的高度h4= = =0.06m=6cm
此时水面升高的高度△h1=3cm+6cm=9cm
故C正确;
(4)当浮力F浮=2N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拉=G﹣F浮=4N﹣2N=2N,这时弹簧向下伸长2cm,即塑料块下新加入水的深度h4=2cm
此时塑料块浸入水中的高度h5= = =0.04m=4cm
此时此时水面升高的高度△h2=2cm+4cm=6cm
根据图象可以知道,当水面升高△h2=6cm时,加水的体积为700cm3,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象的认识能力和对有关浮力的计算能力,需要认真仔细分析,并且注意有关深度和高度的区别和联系,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要求较高.
9 .(2012•天津)如图所示,将底面半径为2R的圆柱形薄壁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把高为h,密度为ρ(ρ<ρ水).半径为R的实心圆柱体木块竖直放在容器中,然后向容器内注水,则( )
| A. | 注水前,木块对容器底的压力为ρgh | |
| B. | 注水前,木块对容器底的压强为ρgh | |
| C. | 若使木块竖直漂浮,向容器中注入水的质量至少为πR2ρh | |
| D. | 若使木块竖直漂浮,向容器中注入水的质量至少为3πR2ρh |
| 考点: | 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
| 专题: | 计算题。 |
| 分析: | (1)知道木块的底面积和高,求出木块的体积,知道木块的密度,利用m=ρV求木块的质量,利用G=mg求木块的重力,木块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木块的重力; (2)知道受力面积,利用压强公式p=求木块对容器底的压强; (3)若使木块竖直漂浮,注入水的质量最少,即木块与容器底接触且木块对容器底的压力恰好为零,此时木体所受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根据公式F浮=ρgV排可求木块排开水的体积;从而求出木块浸入水中的深度;根据公式V=Sh可求注入水的体积;根据公式m=ρV可求注入水的质量. |
| 解答: | 解: (1)木块的体积: V=Sh, 木块的质量: m=ρV=ρSh, 木块的重力: G=mg=ρShg, 木块对容器底的压力: F=G=mg=ρShg,故A错; (2)木块对容器底的压强: p===ρhg,故B正确; (3)当木块与容器底接触且木块对容器底的压强恰好为零时,此时注入水的质量最少, F浮=G=mg=ρπR2hg, 木块排开水的体积: V排===, 木块浸入水中的深度: h水===, 注入水的体积为: V水=(S容﹣S木)h水=[π(2R)2﹣πR2]×=3πR2, 注入水的质量: m水=ρ水V水=ρ水3πR2=3πR2ρh,故C错、D正确. 故选BD. |
| 点评: | 本题为力学综合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重力公式、压强公式、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漂浮条件的掌握和运用,难点在第三问,知道要使木块竖直漂浮,注入水的质量最少,木块与容器底接触且木块对容器底的压力恰好为零,是本题的关键. |
(1)写出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2)求使用高压锅时锅内气体的最大压强;
(3)为保证使用安全,不可随意增加限压锅质量.如果限压阀的质量增加m,请计算锅体与锅盖咬合处锅体对锅盖的最大作用力增大多少.
| 考点: | 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
| 专题: | 计算题;应用题。 |
| 分析: | (1)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升高,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 (2)根据限压阀质量求出其重力,此时重力即为压力,利用限压阀出气口横截面积求出此时压强,再加上大气压的值即为锅内气体能达到的最大压强.锅内最大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与限压阀产生的压强之和. (3)限压阀质量增加,其内部压强相应增大,内外压强平衡时,再结合作用面积的大小,可求出压力的增加量. |
| 解答: | 解:(1)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液体的沸点随着表面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减小而降低. (2)已知大气压强p0,内底面积为S,出气孔横截面积为S0,限压阀质量为m0,限压锅顶部面积为St则大气压力F0=p0S0,限压阀重力G=m0g, 当限压阀刚要被顶起时,受力平衡,此时压力F=F0+G=p0S0+m0g, 出气孔横截面积为S0,锅内气体最大压强 p= p= (3)锅内气体对锅盖最大压力的增加量 △F=△p(S﹣S0)=(S﹣S0)=mg﹣mg 锅体对锅盖的最大作用力增加量为△F′=△F=mg﹣mg 因为S远大于S0,所以△F′=mg 故答案为;(1)液体表面气压越大,液体的沸点越高; (2)使用高压锅时锅内气体的最大压强p=; (3)锅内气体对锅盖最大压力的增加量△F′=mg. |
| 点评: | 此题涉及到大气压的综合应用,重力的计算,压强大小及其计算的等知识点,这是一道数学与物理的综合性题目,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学科综合能力,要学会用字母表达式去表达物理量. |
处在图甲所示位置的“∩”形架可以简化为图乙中以O为支点的杠杆,OB表示“∩”形架,CD表示两根伸缩杆,O到CD的距离为2m,OD、OE的长度分别为3m、6m.不考虑“∩”形架、两根伸缩杆和绞车的重力.
(1)请在图乙中画出投放深潜器时“∩”形架的动力和阻力示意图
(2)深潜器的质量为25t,总体积为24.5m3.在绞车缓慢向下释放深潜器至刚浸没的过程中,两根伸缩杆的总拉力最多减少多少牛?
| 考点: | 力的示意图;杠杆的平衡条件;阿基米德原理。 |
| 专题: | 计算题。 |
| 分析: | (1)根据力的示意图的定义,将杠杆受到的动力和阻力的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即可; (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分别求出深潜器入水前后两根伸缩杆的总拉力,然后相减即可. |
| 解答: | 解:(1)杠杆OB受到的动力是伸缩杆对杠杆的力,方向沿伸缩杆方向向下,阻力是深潜器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故“∩”形架的动力和阻力示意图: (2)深潜器入水前,BE的拉力: F2=G=mg=25×1000kg×10N/kg=2.5×105N, 深潜器入水后,BE的拉力: F2′=G﹣F浮=G﹣ρ水gV排=2.5×105N﹣1.0×103kg/m3×10N/kg×24.5m3=5×103N,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深潜器入水前,两根伸缩杆的总拉力: F1===7.5×105N, 深潜器入水后,两根伸缩杆的总拉力: F1′===1.5×104N, 两根伸缩杆的总拉力最多减少: △F=F1﹣F1′=7.5×105N﹣1.5×104N=7.35×105N. 答:(1)“∩”形架的动力和阻力示意图如图: (2)两根伸缩杆的总拉力最多减少7.35×105N. |
| 点评: | (1)画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条带箭头线段表示出力的三要素,所以要先正确分析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再根据力的示意图的要求作出力的示意图; (2)当深潜器全部没入水时,浮力最大,两根伸缩杆的总拉力减少的最多. |
求:(1)在木块A上表面轻放一个质量为m1的物块平衡时,如图丙所示,木块A露出水面的部分占自身体积的多少?
(2)另一种液体的密度为多少kg/m3?
答案: (1) 设A的体积为V、容器的底面积为S,由于容器为圆柱形容器,在水中放入木块A后,A在水中漂浮,容器底受到的压力的变化值等于木块A的重力;
而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木块的重力,则压强变化值△P=GA/S=ρ水gV排S=ρ水g3/5V/S;同理,比较甲丙图,压强变化值△P′=GA+mgS=ρ水gV′排/S,知道△P、△P′的大小,可求丙图排开水的体积大小,进而求出木块A露出水面的部分占自身体积比值;
(2)在丙图中,由于m1和A漂浮,根据漂浮条件可得ρ水g4/5V=GA+m1g,求出m1的大小;在丁图中,由于m2和A漂浮,根据漂浮条件可得ρ液g4/5V=GA+m2g,求出m2的大小;由题知m1:m2=5:1,据此求出另一种液体的密度.
解:(1)设A的体积为V、容器的底面积为S,∵A在水中漂浮,
∴F浮=ρ水V排g=ρ水3/5Vg=GA, 甲图和乙图比较,容器底受到的压力差:
△F=GA,
比较甲乙两图,△P=GA/S=ρ水gV排/S=ρ水g3/5V/S=300Pa,----①
同理,比较甲丙图,△P′=GA+m1g/S=ρ水gV′排/S=400Pa, ----②
由 ① ②得:V排′=4/5V; 此时木块A露出水面的部分占自身体积15;
(2)在丙图中,由于m1和A漂浮,可得:
ρ水g4/5V=GA+m1g=ρ水g3/5V+m1g,
∴m1=ρ水1/5V, 在丁图中,ρ液g4/5V=GA+m2g=ρ水g3/5V+m2g,
∴m2=ρ液4/5V-ρ水3/5V, ∵m1:m2=5:1,
即:(ρ水15V):(ρ液45V-ρ水35V)=5:1,
解得: ρ液=0.8ρ水=0.8×1.0×103kg/m3=0.8×103kg/m3.
答:(1)木块A露出水面的部分占自身体积的1/5;
(2)另一种液体的密度为0.8×103kg/m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