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规划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08:53:26
文档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规划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规划(2013-2015年)山东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规划(2013—2015年)一、指导思想坚持以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重点,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能力。主动适应《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规划方向,贯彻落实《山东省关于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突出专业特色。以专业基本建设为基础,以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专业建设,使教育
推荐度:
导读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规划(2013-2015年)山东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规划(2013—2015年)一、指导思想坚持以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重点,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能力。主动适应《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规划方向,贯彻落实《山东省关于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突出专业特色。以专业基本建设为基础,以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专业建设,使教育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规划

(2013-2015年)

山东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规划

(2013—2015年)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重点,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能力。主动适应《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规划方向,贯彻落实《山东省关于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突出专业特色。以专业基本建设为基础,以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专业建设,使教育教学工作尽快实现规范化、制度化。

依据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结合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建设标准要求,围绕本地区经济发展规划,切实加强专业基本条件建设和内涵建设,大力推进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

二、专业建设目标

 积极探索和完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以体现能力为本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规划推动专业教学的硬件建设,创造能满足专业理论课堂教学和技能实训现场教学的教学条件;多措并举,挖潜纳新,努力打造一支敬业精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大力推进教学改革,不断探索适合本专业发展的新思路,新形式,形成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力争尽快把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成为省示范性专业,从而培养出更多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技能人才,以满足本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三、专业建设内容与进度

(一)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及新型课程体系

1.以改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办出教学特色。

2.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出发点,调整培养目标。以工作过程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构建与中职教育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专业特点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3.在校内建设具有企业生产环境和管理环境的实习场地、实训中心,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素养;并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担任学生的专业实习指导教师,并按企业的用工标准对学生进行教学、实习、考核,以满足“工学结合”的需求。

4.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企业深入合作,依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要求拟定课程内容,依据工作过程编写出本专业核心专业课教材。推进专业理论课程体系建设,一是两年内制定完成课程综合化、模块化、一体化设计方案和新的教学实施计划;二是按照不同课程的实际需要对教学内容、形式、方法进行调整。

(二)规划并推动教学硬件建设,大力改善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条件。

1.规划满足机电技术应用课堂教学所必备的基本条件,争取学校资金,实现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力争在两年时间内每个教室都配备多媒体设备,改变单一陈旧的落后教学模式。并逐步建立健全教学信息资源库,鼓励教师开发教学资源,实现教学信息资源的共享。

2.加快校内实训室建设,配备能满足专业教学的基本实训场所。校内实训室应按照各专业技能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进行配置相应的设备、材料、元器件和各种辅助工具。每个实训室要按能容纳一个班(大约40名学生)的标准进行配置,并保证2人一个工位。校内实训室主要设施设备及数量见下表。

序号实训室名称主要工具和设施设备
主要设备名称单位数量职业技能鉴定项目
1通用电工实训室通用电工实验装置20初、中级维修电工
万用表20
电压表20
电流表20
三相电能表40
电工工具40
插座、开关70
电子综合实训台20
万用表40
电子产品实物20
电子装配工具20
2电子实训室电子元件实物若干 
函数信号发生器20
高频信号发生器30
数字示波器20
3电气装配实训室电气装配实训台80初、中级维修电工
万用表10
摇表2
钳形电流2
投影设备2
电脑2
4仿真室配各种教学及仿真软件3完成相关课程的仿真
投影设备5
电脑80
5机械制图室制图桌50初、中级维修电工

变压器检修工

挂件25
模型20
投影设备1
电脑1
6单片机应用实训室单片机控制功能实训装置35完成单片机基本技能训练
机械手35
微机35
7车工实训室车床11了解和掌握一般车削机床的车削工艺的基本技能
砂轮机6
常用工量具50
8钳工实训室钳工实训台25初、中级装配钳工
划线平板25
钳工工具(划线、锯、锉、錾、刮研等)25
钳工量具(钢直尺、游标卡尺、千分尺、高度尺、万能角度尺等)25
立式多用钻床2
立式砂轮机2
台虎钳40
组合夹具10
摆环箱10
拆装工具10
9机械装配实训室投影设备1 
电脑1
10低压电气控制实训室低压电器控制实训装置25了解低压电气控制电路组成和制作工艺
电动机20
配线工具及仪表60
投影设备1
电脑1
11液压与气动实训室液压实训台10了解液压控制回路的组成、会连接液压控制回路
气动实训台10
元件拆装实训台1
液压元件35
电脑1
PLC1
砂轮切割机1
气动元件35
电器元件35
投影仪2
空气压缩机1
氧气瓶4
乙炔瓶2
二氧化碳瓶1
氩气瓶1
12传感器实训室传感器实训装置20 
投影设备1
电脑1
13PLC实训室PLC实训装置20高级维修电工
投影设备1
电脑1
14机电一体化实训室光机电一体化实训设备9高级维修电工
投影设备1
电脑1
15机床电气检修实训室挂板式智能化机床控制实训装置35初步形成常用生产设备电器控制电路故障检测与排除能力
电工工具及仪表  
半实物机床控制实训装置23
电脑35
(三)培养业务精练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1.本着培养专业教师、技师、职业指导师、心理咨询师“四维型”教师的思想,大力培养教师队伍。使具备“四维”素质的专业教师比例达80%以上。

2.加大专业教师的培养力度,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参加相关培训考核,取得与所授课程相关的专业技术职称和职业资格证书,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培养骨干教师10人,争取国内培训40人次。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鼓励专任教师通过学习取得相关专业的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职称。中青年专任教师每年参加顶岗锻炼一次,提高专业实践技能。经3年时间“双师型”教师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80%以上。

3.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继续增聘企业兼职教师,使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比例更加合理。同时也使教学与生产走得更近,便于继续推进校企合作。

4.争取学校和上级部门支持,从专业技术院校招考多名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能动手操作的机电类专业大学毕业生,在经过培养后使他们成长为专业骨干教师,为专业发展注入活力并为专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四)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1. 教学模式改革

一是改革课程设置,制定出比较适当的教学计划。改变课程设置不合理的现状,树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持续发展的课程观;打破凝固僵化的课程形式,开设特色课程,尽可能地开发学生的智力潜力和创造能力。

二是改革教学内容。根据地方产业结构,结合用人单位和学生的需要,认真处理教材,大胆降低教材难度,做到深入浅出,教为所用,学以致用。大力开发校本教材,初步建立适应当地经济发展和学生基础的教材体系。

三是改革教学方法。要探索多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使其学习成绩在原来的基础上有较大的提高。

四是改革考核方式,以能力考核、素质考核为中心,采取多种考核形式,注重过程考核,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探索学分制,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特长。

五是探索校企联合办学的模式。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实现分阶段的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教学活动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在教学模式改革中要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推行模块化、案例式、项目式、职业能力导向下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2. 努力搞好教学科研工作,引导教师在产学研上有所建树。要鼓励每位教师撰写教科研论文、积极申报各层次科研课题、教学成果,做学术性讲座,建立合理有效的科研发展激励机制。鼓励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了解最新的产品与工艺,并将之与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走在专业知识的前沿。

3. 立足模块化教学,进行校本教材建设。

鼓励教师编写校本教材,校本教材要服务于学习任务,根据专业基础知识关联,结合春季高考技能考试模块,选取多类适宜教材,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综合概括、动手、社会适应等各种能力的培养。

积累经验与素材,充分利用企业、行业等社会资源,引导他们参与专业建设,探讨教学课程体系,形成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五)加强专业文化建设

注重隐性课程建设,充分发挥机电行业的物质、文化环境等各种课程资源的教育功能,以专业文化建设为着力点,侧重于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态度、职业意志、职业情感,突出其价值观念和价值目标的达成。必须要强化专业文化建设,发挥其巨大的推动作用,并凸显其与构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显性的项目课程相统一的强大的聚合力。

一是构建机电技术应用的工业系统认知的实践环境。从机电技术应用的技术发展史,来显示由该技术所形成的各个发展阶段的特征,以及建立在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基础上的发展趋势,并在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彰显的潜移默化的渗透、示范、导向、暗示的长时间的教育作用。

二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创建实训基地的同时,其专业文化环境应具有机电行业或企业的企业精神。这种企业或行业的企业精神,不应是形而上学的简单、低级的模仿,而是真实意义上的,具有代表本地区及周边地区先进的,并与国际接轨的现代企业特点相适应的企业精神。他不但代表机电行业的先进科学技术水平,而且也代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三是专业文化环境的建设,而就其基本的实训基地建设,以及依托于该基础之上的管理制度的层面上来看,又包含学校或企业参与的实训基地建设的全过程,着重于学校实训基地的有关制度、操作规程、安全文明生产要求,以及对实验实习场所采用的先进的"5S"乃至"6S"的管理模式。

四、专业建设的保障机制

(一)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专业建设中的指导作用。要成立由多方参与的能代表企业、行业和学校专业水平的人员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主要建设起到引领作用。

(二)逐步规范学校管理,完善现有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建立急需的相关制度,并认真贯彻实施,特别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激励机制能在专业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资金保障。学校争取到的上级配套资金能够在改善教学条件上发挥巨大作用,要把资金用在关键环节,切实改善实训场所和设施,促进专业发展。

文档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规划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规划(2013-2015年)山东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规划(2013—2015年)一、指导思想坚持以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重点,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能力。主动适应《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规划方向,贯彻落实《山东省关于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突出专业特色。以专业基本建设为基础,以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专业建设,使教育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