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积累运用 (共7题;共14分)
1. (2分) (2019七下·昆明月考)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元勋(xūn) 地壳(ké) 诗兴不作(xìng)
B . 殷红(yīn) 校补(jiào) 气冲斗牛(dǒu)
C . 弥高(mí) 迥然(jiǒng) 妇孺皆知(xí)
D . 迭起(dié) 彷徨(huáng) 风悲日曛(xūn)
2. (2分) (2017九上·滨州月考) 选出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 荒缪 汲取 巧妙绝伦 冥思暇想
B . 恻隐 执拗 怒不可遏 骇人听闻
C . 霎时 禁锢 粗制烂造 君子好求
D . 颓唐 溯回 重峦叠嶂 通霄达旦
3. (2分) (2019·太平模拟)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个剧种的汇报演出,我曾看过,但浮光掠影 , 印象不深。
B . 只有拥有了广博的阅历、丰富的语汇,我们写作时才能一气呵成。
C . 对那些这些至理名言,易先生在讲授中往往能信手拈来 , 加以巧妙运用,这都不足为奇。
D . 李师傅在博物馆当警务员20年,勤勤恳恳,日理万机 , 积劳成疾仍坚持工作。
4. (2分) (2017八上·扬州期末)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学习知识不容易,运用知识更不容易,很多人把精力用在这方面。
B . 选手们精彩的表现背后,又何尝是他们从小的阅读背诵和长年的储存积累!
C . 一座书房可以温暖一座城市。设施齐全的城市书房,点亮了扬州人的阅读之灯。
D .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指由教育部门和学校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
5. (2分) (2017九上·山西月考) 下面四首诗,各描写了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如果按节令的时间顺序依次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②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③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④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A . ③①②④
B . ①③②④
C . ②③④①
D . ②③①④
6. (2分) (2019八下·东阿期末)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老子和庄子都是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合称“老庄”。
B . 古诗词的意象内涵丰富,如“月亮”常代表思念,“鸿雁”可抒发乡愁,“梅花”有高洁之意。
C . 成语“扶摇直上”“教学相长”“无人问津”分别出自《北冥有鱼》《虽有佳肴》《桃花源记》。
D . 《马说》是韩愈《杂说》的第四篇。韩愈,字退之,河阳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军事家。
7. (2分) (2017·重庆)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 ; ; 。这样,人才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①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
③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A . ②①③
B . ②③①
C . ③②①
D . ③①②
二、 默写与诗歌鉴赏 (共3题;共33分)
8. (8分) (2017八下·海宁月考) 古诗文名句填空。
①最能体现五柳先生安贫乐道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 , 不蔽风日;短褐穿结,________。”
②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
③________ , 欲上青天览明月。
④在王维的《终南别业》中表明作者心境闲适,随意而行,自由自在的诗句是________ , ________。
⑤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 , ________”这两句诗气势豪迈,意境开阔,体现了作者的旷达胸怀。
9. (10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冰壶洞
(明)胡应麟
一线悬崖鸟道通,石床钟乳斗玲珑。
飞流万尺无人到,谁宿庐山此洞中。
(1) “石床钟乳斗玲珑”中的“斗”字用得很有意思,说说你的理解。
(2) 诗歌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0. (15分) 综合性学习
马年伊始,央视“家风是什么”的随机采访节目引发公众热议。但“家风是什么”,对现在的年轻人而言并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甚至有网友给出“神回答”:“我家风很大。”学校积极组织同学们开展以“重拾家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
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一些能代表古人“家风”“家训”的文本。请你选择感受最深的一则,并根据示例写出它的含意及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
①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② 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
③ 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④ 戒骄字,以不轻易笑人为第一义;戒惰字,以不晏(yàn:晚,迟)起为第一义。
示例: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我选示例:意指衣食来之不易,不能浪费。它蕴含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勤俭节约的精神。
我选 ,
(2)
在你的班上有同学对“重拾家风”不以为然,提出反面观点,他认为:现在谈家风,并没有多大意义。家风大多是要把人培养成好人、老实人,可现实社会常常是“老实人吃亏”。请从正面谈出你的观点,强调“重拾家风”的重要性
(3)
学校要为宣传窗出一期关于“家风”的专版,请你设计两个栏目名称。
三、 阅读理解 (共4题;共69分)
11. (17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动物导航之谜
①世界上许多动物有着奇异的远航能力。如生活在南美洲的绿海龟,每年6月中旬便成群结队地从巴西沿海出发,历时2个多月,行程2000多千米,到达大西洋上的阿森松岛,在那里生儿育女以后又返回老家。2个月后小龟破壳而出,同样像他们的父母一样游回遥远的巴西沿海。
②这种奇异的远航本领,鸟类可能更胜一筹。身长仅4厘米的北极燕鸥,每年在美国的新英格兰筑巢产卵育雏,到8月份便携儿带女飞往南方,12月份到达南极洲,到第2年春天,又飞回新英格兰,每年飞行距离达3.5万千米。
③令人感兴趣的是许多与人类有密切关系的家养动物,也有远途外出而不迷路的能力。这些动物是凭借什么来辨别方向、认识路线的呢?
④科学家们利用蜜蜂和鸽子所做的动物导航实验,已经初步揭开了这两种动物导航的秘密。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奥地利生物学家弗里希,曾在20世纪40年代,用一系列实验测出了蜜蜂的基本导航能力,证明了蜜蜂通常是利用太阳作为罗盘进行导航的,指出蜜蜂就是以太阳作为参考点,通过“舞蹈”告诉其他蜜蜂如何到达它发现的花源地。
⑤通过信鸽的实验,进一步证明了动物的远航是以太阳为罗盘进行导航的。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将一群鸽子关在离家以西160千米的屋里,中午时打开电灯模拟黎明,然后放出鸽子,它们以为这是黎明,太阳在东方,但此时却正好在南方,鸽子看到太阳后就根据太阳来导航而飞向南方,它们还以为这是向东方朝家飞呢。
⑥蜜蜂和鸽子不仅在有太阳的时候能顺利导航,就是在没有阳光的阴天也能准确地返回自己的家园。因此可以推测,它们可能有另外一套导航系统。科学家们首先通过实验发现蜜蜂对磁场很敏感。美国科学家沃尔科特曾做过一个实验,他给鸽子带上一个小头盔,可以精确地控制每只鸽子飞行时的磁场。当控制头盔产生一个北极朝上的磁场时,鸽子就飞不回来;如果产生一个南极朝上的磁场时,鸽子又可直接飞回。这就证明鸽子是利用磁北极导航的。
⑦科学家们的实验,虽然已初步揭示了蜜蜂和鸽子导航的秘密,但是太阳、星星的位置会随时间而变化,即使是地磁场的强度也会有变化。那么鸽子和蜜蜂是怎样根据变化而调整自己的导航行为,至今尚无人知晓。加上动物种类繁多,海龟、昆虫以及大蝴蝶等能远航的动物,是凭借什么回到自己的老家的,这些秘密尚未揭开,还有待于科学家的继续研究。
(1)
第②段画线句主要采用了的_ 说明方法,意在说明_
(2)
阅读第③④⑤⑥段,完成下面两题:
①蜜蜂、鸽子是依靠_ 、_ 导航的。
②这四段内容的说明顺序是______ ___________
(3)
第④段划线词“初步”不能删去的理由是
(4)
下面对文意理解正确一项是( )
A . 第①段用南美洲的绿海龟的例子,说明海龟生儿育女非常辛苦。
B . 第②段介绍北极燕鸥每年飞行距离达3.5万千米,强调飞行距离长。
C . 第④段介绍了蜜蜂通过“舞蹈”告诉同伴如何到达它发现的花源地。
D . 第⑥段用科学家的实验证明鸽子在阴天利用磁场来判断家的方向。
12. (20分) (2017·杭州模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摘棉花
张丽钧
①坐在去石家庄的汽车上,透过车窗看到外面一大片棉花地,白花花的棉花一朵朵从“棉花碗儿”里膨出来,由不得想,这是谁家的棉花?怎么还不摘呢?这个想法一冒出来,竟满心焦灼,恨不得喊司机停车,奔到棉花地里,帮人家摘了那棉花。
②长这么大,只摘过一回棉花,却独自回味过一万回。那一年,我刚上初中,在一个叫南旺的村子里,哭着喊着要表姐带我去摘棉花。表姐拗不过,便带我去了。秋阳之下,好一片望不到边的棉海!在地头,表姐为我在腰里系了个蓝白格子的包袱皮儿,贴腰的那面勒得紧,外面则松松地张了口,以便往里面装棉花。表姐腰里也系个同样的包袱皮儿,边摘棉花边为我讲解摘棉花的要领——下手要准,抠得要净,棉花碗儿里不能丢“棉花根儿”。我一一记下,心说,这不忒简单!开始摘了,手却笨笨的,一摘就把棉絮抻得老长,棉花碗儿里还丢了不少的棉花根儿。为了摘干净,我不得不用左手牢牢托住棉花碗儿,右手一点点抠棉花根儿。表姐看我摘得拙,笑死了,跑过来为我示范——眼到手到,左右开弓,同时摘两朵棉花,指尖带了钩儿一样,轻轻一抠,棉花碗儿就溜光地见了底儿;双手各存了四五朵棉花后才一并塞进包袱……不一会,表姐的包袱就鼓起来了,怀孕一般,拿手托着包袱底,腆着肚子回到地头,把一包袱棉花倒在一个大包袱皮儿里,轻了身回来继续摘……整个半晌,我光顾得叫唤“这朵棉花大”“那朵棉花美”了,收工时竟没有摘满一包袱棉花,手却被扎得稀烂。
③离开那片棉田许多年后,我依然会做摘棉花的梦。我梦见自己弹钢琴般地弹着洁白的云朵,手指如飞地采摘着棉花。我腰间的包袱鼓鼓的,怀孕一般。即便从梦中醒来,我还会意犹未尽地缩在被窝里模拟摘棉花,鹰爪一样蜷了十指,试图一次钩净冥冥中那粘附在碗底儿的棉花根儿。我自信通过醒时梦时恁般不懈演练,我的摘棉技术定然已是突飞猛进,真盼着有机会再跟我那牛表姐较量一番。
④在远离棉田的地方,我带一群美术生欣赏齐白石的画作。讲到《棉花》时,我动情地说:“你们一定记住齐白石这幅《棉花》的题款——‘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在这个世界上,能画棉花的人很多,能说出这个妙语的却惟有齐白石。在我看来,只有一个真正懂得感恩的人才能对棉花唱出这么美妙的赞歌。棉花,是一种站在穷人的立场上对严寒大声说‘不’花,是一个还没有学会涂脂抹粉的乡下女孩儿,是大地献给人类的至宝。”
⑤一位母亲带着她的儿子去乡下,回来告诉我说:“我儿子摘了一朵棉花,举到我面前说,妈妈,我敢肯定,它是纯棉的!”我跟了一声笑,又蹙了一下眉,想起“的确良”刚面市的时候,我多么钟爱这种跟棉无关的神奇织物啊!穿了一件豆绿色的确良绣花上衣,美得不行。学校让搬砖,我把一摞红砖远远地端离了新衣,吃力地跩着走。偏偏班主任是个“X光”眼,一眼就看穿了我惜衣心切,伊的刀子嘴便派上了用场,在班会上对我百般奚落……的确良被丢在了岁月的辙痕里,今天的我多么迷恋纯棉,一想到身上的丝丝缕缕原是田间一朵朵被阳光喂的饱饱的花,心中就涨满暖意。
⑥一次跟儿子打越洋电话,我说心情差,他说:“去旅游吧,山水最能抚慰人。”我说:“我怎么突然就理解你三舅姥爷了——他心里一难受,就从广州飞回老家,跑到谷子地里去,跟谷子们说话儿。”儿子笑起来说:“哟,老妈,莫不是你起了归农之意?”
——嗯,反正要是能让我到甭管谁家的地里去摘上半晌棉花,我会乐。
(1) 本文从看到棉花地写起,还回忆了哪些事?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2) 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表姐的包袱就鼓起来了,怀孕一般,拿手托着包袱底,腆着肚子回到地头……(只是包袱鼓起来,作者为什么说“怀孕一般”?)
②我跟了一声笑,又蹙了一下眉。(划线的两个动作写出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
(3) 有人认为,文中“我”穿着“的确良”绣花上衣搬砖这一情节与“棉花”关系不大,可以删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4) 文末说:“反正要是能让我到甭管谁家的地里去摘上半晌棉花,我会乐。”联系全文,说说作者追求的“乐”是什么,并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谈谈你追求的“乐”又是什么。
13. (20分) (2017·杭州模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辩证看压力
①人生在世,大都喜欢活得自由自在,恐怕极少有人愿意为他人所逼、受环境所迫。但是,外界压力是客观存在的,一般来说不受人的主观意愿支配,具有某种必然性。换个角度,用发展的、辩证的观点看,外界压力也有可能是人们获得发展与成就的机遇和先导,并不一定都是坏事。
②从历史上看,生存压力带给人类发展进步。在恶劣环境下,有巢氏“构木为巢以避群害”;在病痛之下,燧人氏“钻燧取火以化腥臊”;在饥饿之下,神农氏“制耒耜,教民农作”。可见,外在压力迫使人类学会了盖房子、煮食物、种粮食。人类社会能有今天这样发达的科学技术、生产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与人类克服外来压力的奋斗过程相关。
③对于做学问来说,压力之下能产生出重大成就。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有很多。史载:“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曹植的七步诗,更是在以死相逼的巨大压力下产生的。曹植富于才学,受其父曹操赏识,然而却遭其兄曹丕忌恨。曹丕称帝后,一日召曹植,命他于七步之内成一诗,否则处死。曹植于悲愤之下,写成了著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面对生死而成就的诗,不但保住了曹植的性命,也为中国文坛留下一篇千古佳作。
④毋庸讳言,如果没有外界的种种压力,许多人生活的基本轨迹就是循规蹈矩、安于现状,而不是改变现状、推陈出新。铁人王进喜当年说过:“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有了压力,就有了、创造、发明与发愤的动力,就有了创作和改变的愿望与毅力。压力能够使人明确前进的方向。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压力能够让人生发出超常的毅力。被动和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使人更能坚强不屈,表现出坚韧的美德。因此,压力能够激发出人们平常难以显现的智慧和创造力。
⑤不同的人面对压力会有不同的态度,当然结果也就大不相同。同样面对苦难和不幸,有的奋力抗争,成了强者、智者、英雄;有的则被压垮,成了乞丐、懦夫、失败者。如同巴尔扎克所说“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面对压力,我们应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抓住机遇,有效应对,使压力变动力,从而激发出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潜力。
(1) 文章第①段划线的句子起什么作用?
(2) 细读第④段,请找出本段的分论点。
(3) 第⑤段划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4)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④段中划线句子的理解。
14. (12分) 文言文阅读,回答1-3题。
东海孝子郭纯丧母,每哭则群鸟大集。使(刺史)检有实,旌表门闾。
后讯,乃是孝子每哭,即撒饼于地,群鸟争来食之。其后数如此,鸟闻哭声以为度,莫不竞凑,非有灵也。[21世纪教育网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群鸟争来食之 ________ ②其后数如此 ________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莫不竞凑,非有灵也。
(3)
概括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四、 写作 (共1题;共5分)
15. (5分)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生命因 而闪光》(加上适当的词语,补足题目)。
(2)古语有云:“言必行,行必果。”“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都是在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做人要诚信。“诚信”二字值千金。
请以“诚信”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写作要求:①两题任选一题,扣题作文。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500字。 ③题目或正文中如需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者,请用××代替。④不能用本试卷的阅读材料为写作内容。
参
一、 积累运用 (共7题;共14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二、 默写与诗歌鉴赏 (共3题;共33分)
8-1、
9-1、
9-2、
10-1、
10-2、
10-3、
三、 阅读理解 (共4题;共69分)
11-1、
11-2、
11-3、
11-4、
12-1、
12-2、
12-3、
12-4、
13-1、
13-2、
13-3、
13-4、
14-1、
14-2、
14-3、
四、 写作 (共1题;共5分)
1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