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医院感染基本知识 1
2、医院感染的定义? 1
3、发生医院感染病例的报告程序? 1
4、“医院感染暴发”和“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的定义? 1
5、科室“医院感染暴发”报告途径和时限? 2
6、医院感染暴发信息报告内容? 2
9、什么是标准预防? 3
10、个人防护用品有哪些? 4
11、职业暴露的处理措施? 4
12、科室无菌物品的储存与取用要求? 4
13、2012年卫生部下达的二个规范有哪些?颁布时间?执行时间? 5
二、手卫生相关知识 5
1、何谓手卫生? 5
2、WOH手卫生5大指征?(两前三后) 5
3、洗手与手卫生消毒的原则(2009年《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6
6、手消毒效果的监测方法与标准? 7
三、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 7
1、何谓多重耐药菌? 7
2、多重耐药菌的预防控制措施? 8
3、不同的隔离标识的分类? 8
四、医疗废物管理 9
1、医疗废物包括哪几类? 9
2、盛装医疗废物不可超过包装物或容器的多少? 9
3、医疗废物的管理要求? 9
五、传染病的管理 9
1、甲类传染病分几类?有哪几种? 9
一、医院感染基本知识
1、医院感染管理的三级组织?
有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和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三级管理组织。
2、医院感染的定义?
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1)包括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2)但不包括入院前一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感染。
(3)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3、发生医院感染病例的报告程序?
当科室出现医院感染病例时,主管医生应于24小时内填报《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交科室控感医生签字核查后,有控感医生投入医院感染病例上报箱内,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每日下午5点开箱收集。
4、“医院感染暴发”和“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的定义?
(1)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传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5、科室“医院感染暴发”报告途径和时限?
当本科室患者中出现医院感染暴发趋势时,主管医生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节假日和夜间应报告总值班。并且协助医院感染暴发领导小组进行调查。
经调查发生以下情形时,(一)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应当于12小时内报告周口市卫生局,并同时向周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二)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的应当于24小时内上报至卫计委。(三)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在2小时内向周口市卫生局报告,并同时向周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6、医院感染暴发信息报告内容?
包括:医院感染暴发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感染初步诊断、累计感染人数、感染者目前健康状况、感染者主要临床症候群、疑似或者确认病原体、感染源、感染途径及事件原因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主要检测结果、采取的控制措施、事件结果及下一步整改工作情况等。
7、环境卫生学的监测方法和标准?(限监控护士掌握)
(1)空气
监测方法:洁净部门参照GB50333;非洁净部门室内面积≤30㎡,设内、中、外点应距离墙壁1m处;室内面积>30㎡,设四角及五点,四角的布点位置应距离墙壁1m处。采样高度为距地面0.8~1.5m;暴露时间重点部门15分钟,普通科室5分钟。
标准:非洁净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15min·直径9cm平皿);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
8、消毒剂的配制方法?
健之素:1片健之素加2000ml即为250mg/L,1片健之素加1000ml水即为500mg/L,2片健之素加1000ml水即为1000mg/L,4片健之素加1000ml水即为2000mg/L。
9、什么是标准预防?
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粘膜均可能含有感染因子的原则。
10、个人防护用品有哪些?
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各种屏障用品。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服等。
11、职业暴露的处理措施?
按照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置流程进行紧急局部处理,上报感染管理科,节假日和夜间上报总值班。
12、科室无菌物品的储存与取用要求?
(1)灭菌后物品应分类、分架存放在无菌物品存放区。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应去除外包装,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
(2)无菌物品储存间的存放架或柜应距地面高度20cm-25cm,距墙5cm-10cm,距天花板50cm;
(3)无菌物品专架存放,设置标识,保持干燥。接触无菌物品前应洗手或手消毒。
(4)无菌物品开启后应注明开启时间,无菌镊子杯4小时内使用,无菌包开启后按原痕迹包裹注明开启时间24小时内使用,无菌棉签4小时内使用,使用中的消毒剂3天内使用。
13、2012年卫生部下达的二个规范有哪些?颁布时间?执行时间?
(1)《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2)《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发布部门:卫生部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05日 实施日期:2012年08月01日
二、手卫生相关知识
1、何谓手卫生?
手卫生为洗手、手卫生消毒、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洗手:医务人员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霄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2、WOH手卫生5大指征?(两前三后)
(1)接触患者前。
(2)进行无菌操作前。
(3)体液暴露后。
(4)接触患者后。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3、洗手与手卫生消毒的原则(2009年《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若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4、哪些情况下应洗手或卫生手消毒?(2009年《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是体液、血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前;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5、哪些情况下应先洗手,然后卫生手消毒?(2009年《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6、手消毒效果的监测方法与标准?
(1)采样方法:被检查者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浸湿的棉拭子在双手曲面从指跟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将棉拭子接触操作者的部分剪去,接触被检者部分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
(2)标准:卫生手消毒应≤10cfu/cm2;外科手消毒应≤5cfu/cm2。
三、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
1、何谓多重耐药菌?
多重耐药菌(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I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杆菌等。
2、多重耐药菌的预防控制措施?
(1)执行手卫生。
(2)严格实施接触隔离措施。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房间应当有隔离标识(在病历夹、床尾挂医院统一制定的蓝色隔离标识)。没有条件实施单间隔离时,应当进行床旁隔离,但是,不宜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发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3)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
(4)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5)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使用专用的抹布等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
(6)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3、不同的隔离标识的分类?
隔离标示分三类,黄色表示(空气)隔离,粉色表示(飞沫)隔离,蓝色表示(接触)隔离。
四、医疗废物管理
1、医疗废物包括哪几类?
医疗废物包括感染性、病理性、损伤性、药物性和化学性五类。
2、盛装医疗废物不可超过包装物或容器的多少?
3/4.
3、医疗废物的管理要求?
利器盒离地放置。治疗室的利器盒内不能有带血针头,带血针头需放置于处置室利器盒内。
五、传染病的管理
1、甲类传染病分几类?有哪几种?
甲类传染病分甲、乙、丙三类,共39种,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型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卡星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