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08:56:27
文档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单元内容】统编语文五年级上册七单元人文主题为:“四时景物皆成趣”,语文要素为: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本单元共编排了《古诗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月迹》四篇课文,以及习作“即景”和语文园地。围绕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目标(阅读和习作教学目标),把本单元的教材做如下梳理:《古诗三首》:《山居秋暝》主题:“秋暝山居”即景,也就是说,秋暝时居于空山所见、所闻即为景,所见动态、静态描写为景之趣;《枫桥夜泊》主题:“夜泊枫
推荐度:
导读部编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单元内容】统编语文五年级上册七单元人文主题为:“四时景物皆成趣”,语文要素为: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本单元共编排了《古诗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月迹》四篇课文,以及习作“即景”和语文园地。围绕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目标(阅读和习作教学目标),把本单元的教材做如下梳理:《古诗三首》:《山居秋暝》主题:“秋暝山居”即景,也就是说,秋暝时居于空山所见、所闻即为景,所见动态、静态描写为景之趣;《枫桥夜泊》主题:“夜泊枫
部编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内容】

     统编语文五年级上册七单元人文主题为:“四时景物皆成趣”,语文要素为: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本单元共编排了《古诗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月迹》四篇课文,以及习作“    即景”和语文园地。围绕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目标(阅读和习作教学目标),把本单元的教材做如下梳理:

    《古诗三首》:《山居秋暝》主题:“秋暝山居”即景,也就是说,秋暝时居于空山所见、所闻即为景,所见动态、静态描写为景之趣;《枫桥夜泊》主题:“夜泊枫桥”即景,夜泊枫桥所见所闻为景,枫桥的动态、静态之景为景之趣;《长相思》主题:“榆关远行”即景,榆关跋涉所见所闻即为景,身在榆关所想故园情为景之趣。

     《四季之美》主题为:“四季即景”,根据文章结构特点可分为春天黎明即景、夏天夜晚即景、秋天黄昏即景、冬天早晨即景,文中所描绘的动态变化之美为景之趣。 

    《鸟的天堂》主题为:“鸟的天堂”即景,早晨、傍晚所见所闻即景,观鸟的天堂之动态、静态描写即为景之趣。《月迹》主题为“月亮的足迹”即景,月迹顽皮可爱的动态之美和恬静柔美的静态之美即为景之趣。      

     习作和语文园地,让学生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作用,并在习作中应用,并学会把画面描写具体。

【单元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有自主学习生字词的能力,也有自主查找资料的能力,课前让学生自学生字词和查找资料,了解课文相关知识。同时,本学期第二、三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将内容写具体。可以根据这一要求和本单元特点,让学生尝试根据古诗内容,进行改写,将古诗改写成优美的散文,且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绘画基础,让学生为改写的散文配上相应的插画。学生也可以结合第四单元的书写提示,进行想象画面来制作书签、书写书法作品、设计海报,对于能力稍弱的学生也可以只选择为诗配上插画,即绘制诗配画。

【单元整体目标】

     一、语文学科目标

     1.识字与写字:认识 17 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 26 个字,会写 23 个词语。

     2.阅读与鉴赏:

     (1)借助注释、插图,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2)拓展课外阅读,体会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语句的作用。

     3.表达与交流:

     (1)选择自己喜欢的动态或静态美景用简笔画创意书签、海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2)按时间、空间顺序观察学生生活中的自然现象,重点观察景物变化,用简笔画图文结合进行记录。

     (3)学习动态描写、静态描写的方法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 

     4.梳理与探究:

    (1)思维导图梳理课文重点字词,文章脉络,发展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2)课前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课文学习相关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如了解书签的制作、海报设计的基本知识等。

     二、跨学科融创目标

     1.美术学科目标:梳理探究书签、诗配画、海报制作、软硬笔书法等基本的美术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创作多种表现形式的美术作品,提升创意表达能力。

     2.劳动课程目标:体验手工制作书签生产劳动,并能根据手工制作书签这一劳动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技术与方法,有效地开展劳动,养成一定的劳动品质。

     3.信息科技目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选用合适的数字设备、平台和资源,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开展探究性学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单元重难点】

    1.品读课文,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2.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单元教学过程】

    围绕单元整体教学目标,本次大单元设计从整体上设计了以下学习任务群:

    一、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识:识字与写字。

    二、发展型学习任务群:阅读与表达。

    三、拓展型学习任务群:细心观察景物变化,感受生命美好;跨学科融合借助画笔描绘“四时之景”,制作书签、海报设计以及诗配画。

    四、交流与评价。

一、基础型学习任务群:预习、识字与写字

    1、整体了解本单元的学习任务,按学习任务进行预习。 

    2、学生自读文章。

    3、小组合作,确定预习学习单。(预习时可用的方法:查问求助、读通课文、摘抄词句收藏、画圈批注、质疑思考、目标检测)

    4、课堂上交流预习时难读、易错的生字词语。

    5、汇报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三首古诗及三篇散文的创作背景资料。

    6、通过读课文解决预习时提出的简单的问题。

    7、理清脉络,课前用思维导图梳理古四课内容,并标注关于动态描写、静态描写的诗句、词句。

    8、观察一段时间内,景物变化的过程,感受美景,体会生命的美好。

二、发展型学习任务群:阅读与表达

    (一) “四时景物皆成趣”。重点是领略作家笔下的自然美景,交流自己眼中的大自然。

     活动一:“诵读名家笔下的四季之美”,让学生走进日本作家清少纳言的《四季之美》,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家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联系上下文,体会相关语句的动态描写。

     活动二:“说说我发现的自然之趣”,学生可以通过语言描述、拍照、录视频等多种方式,交流分享自己眼中的自然妙趣,仿照《四季之美》,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某个景致,并进行交流。同时,布置观察任务,立足于观察对象的“变化”,填写好观察记录单。

    (二)“美在夜深人静时”。重点是感受月夜下独特的景致和诗人作家寄托在月夜景色中的情感。

     活动一:“感受月夜旅程中的诗情”,学习《古诗词三首》,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或通过质疑答疑的方式,理解诗句的意思;再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诗歌描写的情境,了解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初步体会诗人蕴含在风最中的情感;在前两步的基础上,任选一首古诗,改写成散文,与作者产生共情。

     活动二:“寻找童年时光中的月迹”,自学略读课文《月迹》,找出觉得有趣的地方,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再有感情地读给同学听。交流自己平时观察到的月夜景色,谈谈自己对月亮有过哪些神奇的想象,说说自己月迹下的美好童年生活。

    (三)“处处皆生命”。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景物中涌动的生命的活力,体会自然的生机与美好。

     活动一:“走近颤动着生命的那棵南国的树”,阅读巴金《鸟的天堂》,通过问题理清课文思路,探究“这里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等问题,感受“鸟的天堂”的特点,感受大榕树静态描写和群鸟飞鸣的动态描写,体会作者文章末尾处的感叹,感受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与赞美。

     活动二:“记录充满变化的自然景物”。学生展示前期的观察记录,交流观察到的某种景物在短时间内的变化过程,构思文章,围绕要求完成习作并交流展示精彩片段。

三、拓展型学习任务群:细心观察景物变化,感受生命美好;跨学科融合借助画笔描绘“四时之景”,制作书签、海报设计以及诗配画;欣赏三首古诗在“经典咏流传”节目中的演唱版,感受古诗的音韵之美。

     1、学习基本的构图、配色知识,用视频、照片或画笔记录观察到的自然美景。

     2、课后了解书签的制作技巧、海报的制作要求、书法作品书写要求。

     3、课后诵读古诗,想象画面,用简笔画配图,并用规范的楷书书写硬笔书法作品,注意书法的行款,完成诗配画。

     4、设计版面,为改写的散文配上插画。

     5、自主或小组合作,完成海报设计。

     6、学唱三首古诗的演唱版,感受古诗的音韵美,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7、单元课文对应整本书阅读书目推荐。

     (1)用思维导图+简笔画进行整本书阅读计划绘制。

     (2)根据每篇课文所学侧重点不同,图文结合进行阅读梳理、记录。

四、交流与评价

     1、课堂上同桌之间,互赠书签,通过古诗中所描绘的美景进行相互交流评价。  

     2、开展一次书签绘制、海报设计、书法作品、诗配画交流会,课后将孩子们的书签和书法作品、诗配画、海报在班级文化墙展示,供同学们学习交流。

文档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单元内容】统编语文五年级上册七单元人文主题为:“四时景物皆成趣”,语文要素为: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本单元共编排了《古诗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月迹》四篇课文,以及习作“即景”和语文园地。围绕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目标(阅读和习作教学目标),把本单元的教材做如下梳理:《古诗三首》:《山居秋暝》主题:“秋暝山居”即景,也就是说,秋暝时居于空山所见、所闻即为景,所见动态、静态描写为景之趣;《枫桥夜泊》主题:“夜泊枫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