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古代人由于受活动范围的,有“天 圆如方盖 ,地 方如棋局 ”的说法。
(2)人们根据 太阳、月亮的 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于是有了(“地球”) 概念。
(3)航海家 麦哲伦 率领船队首次实现了环球一周的航行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 。
(4)人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了地球是一个 球体 。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定义:人们仿照地球的 形状,并按照一定的 比例 把它缩小,制成的地球模型。
2.作用: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特征及其分布。
三、纬线和纬度
1、最大的纬线圈赤道,赤道的纬度是0°。
2、由赤道起,到南北极各分作90°,纬度由赤道分别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减 。
赤道以北是北 纬,赤道以北是 南纬。北纬:N南纬: S
3、人们规定,全球0°-30°为低纬度, 30°-60°为中纬度, 60°-90°为高纬度
| 区分 | 纬线和纬度 | 经线和经度 | |
| 概念 | 在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 |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叫经线,也叫子午线。 | |
| 特征 | 形状 | 圆圈 | 半圆 |
| 长度的递变规律 | 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为一点(不相等) | 相等 | |
| 方向 | 东西 | 南北 | |
| 位置关系 | 平行 | 相交(于南北极点) | |
| 起始线 | 赤道 | 本初子午线 | |
| 度数范围 | 0°--90° | 0°--180° | |
| 表示符号 | 北纬用“N”南纬用“S” | 东经用“E”西经用“W” | |
| 半球划分 | 以赤道为界分为南、北半球 | 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分为东西半球 | |
小小为东:小于20°的西经,小于160°的东经在东半球。
大大为西:大于20°的西经,大于160°的东经在西半球。
东西半球划分平面展开图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1、地球绕着地轴旋转,叫地球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24小时。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轨迹是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
2、地球绕太阳旋转,叫地球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1年,约365天。地球自转和公转时,地轴始终是倾斜的,始终指向北极附近。
3、昼夜产生条件:①太阳光照射,②地球不透明。
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条件:①太阳光的照射,②地球不透明,③地球自转。
| 节气 | 日期 | 季节 | 太阳直射点 | 南北半球昼夜长短 |
| 春分 | 3月21日前后 | 春季 3,4,5月 | 赤道 | 南北半球 昼夜都等长 |
| 夏至 | 6月22日前后 | 夏季 6,7,8月 | 北回归线 |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 |
| 秋分 | 9月23日前后 | 秋季 9,10,11月 | 赤道 | 南北半球昼夜都等长 |
| 冬至 | 12月22日前后 | 冬季 12,1,2月 | 南回归线 | 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 |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
一、地图的“语言”(基本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1、比例尺表示: 图上距离比上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
比例尺的公式:比例尺= 图上距离 / 实地距离 。
比例尺的表现形式有 三种,分别为 线段式、 数字式、文字式。
例如1:500 000,表示图上 1厘米 代表实地距离 5千米。
2、方向: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有三种,分别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经纬网”、“指向标”。
二、记住课本18页图1.25 一些常用图例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一、等高线地形图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 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 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3)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
①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判断坡度的陡缓。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4)不同的山体部位:
①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
②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③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
④陡崖:等高线重叠。
二、分层设色地形图
1、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有山地、丘陵、高原、平原与盆地五种。
2、地形剖面图: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沿某条直线下切而得到的地图。
3、地形剖面图的优势:可以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一、地球?水球
1.海陆面积:海洋面积占_71__%,陆地面积仅占_29__%。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2.海陆分布:(1)从南北半球来看: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
(2)从东西半球来看: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3)无论怎样划分,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七大洲(1)面积大小: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序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2.四大洋
面积大小: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序。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第二节 海陆变迁
一、沧海桑田
1.海陆变迁的原因: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运动和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也会造成海陆的变化,比如填海造陆。
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漂移说:
(1)创立者:德国科学家魏格纳__。
(2)科学证据:非洲与南美洲轮廓基本吻合;两块的古老地层相似;两块的生物相近。
三、板块的运动
板块构造学说:
(1)全球主要划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2)各大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发生 张裂___运动,在陆地上形成裂谷或海洋;板块之间发生碰撞挤压运动,使海洋缩小,甚至消失,隆起形成山脉,如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等。
(3)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现象。世界著名的火山地震带有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