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上午7:30—9:30)
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一二三书写(4分)总分
得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6分)
1.默写。(8分)
(1)乱花渐欲迷人眼。(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
(3)至于夏水襄陵。(郦道元《三峡》)
(4)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王绩眼中山野之秋是“树树皆秋色,”;站在黄鹤楼上,崔颢看到的是“,芳草萋萋鹦鹉洲”;王维出使凉州目睹了边塞“大漠孤烟直,”的壮阔景象;李白在荆门山送别友人时,抬头看到了夜空中“
,”的景象。
某班开展“红色之旅——《红星照耀中国》”阅读活动,请你参加完成2、3题。(8分)
2.用《红星照耀中国》做书名有什么寓意?(3分)
3.填写下面表格,完成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概述。(5分)
人物肖像形象特点
①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②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
默感喜欢憨笑。说话平易,生活简朴,有湖
南人爱吃辣的癖好,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
家和政治战略家。
周恩来中等清瘦的身材,骨骼小而结实,胡子
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
③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二、阅读(40分)
(一)
阅读下面文言材料,完成4—7题。(13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②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吴均《与顾章书》【注释】①薜萝:一种山中生长的藤本植物。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②幽岫:山中幽深的洞穴。
4.请用“/”标出【丙】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停顿处。(2分)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
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晓雾将歇.歇:(2)沉鳞
..竞跃沉鳞:
(3)念.无与为乐者念:(4)遂.葺宇其上遂:
6.请从下面写景句中任选一句,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3分)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我选第()句:
7.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苏轼、吴均等人拥有了怎样的情怀才欣赏、领悟到山川风物的灵秀之美。(4分)(二)
阅读下面新闻,完成8—11题。(14分)
①人民日报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火箭飞行约2167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
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我国行星探测
第一步。天问一号探测器将在地火转移轨道飞行约7
个月后,到达火星附近,通过“刹车”完成火星捕
获,进入环火轨道,并择机开展着陆、巡视等任务,
进行火星科学探测。
②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工程目标,一是突破火
星制动捕获、进入/下降/着陆、长期自主管理、远距离测控通信、火星表面巡视等关键技术,实现火星环绕探测和巡视探测,获取火星探测科学数据,实现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跨越;二是建立自主的深空探测工程体系,包括设计、制造、试验、飞行任务实施、科学研究、工程管理以及人才队伍,推动我国深空探测活动可持续发展。
③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科学目标,主要是实现对火星形貌与地质构造特征、火星表面土壤特征与水冰分布、火星表面物质组成、火星大气电离层及表面气候与环境特征、火星物理场与内部结构等研究。
④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2016年1月经党、批准立项,由国家航天局组织实施,具体由工程总体和探测器、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组成。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为工程总体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运载火箭系统,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探测器系统。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负责组织实施发射、测控。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抓总研制地面应用系统、负责科学数据接收、处理、存储管理等工作。
⑤我国火星探测作为开放性的科学探索平台,包括港澳地区高校在内的全国多地研究机构积极参与了研制过程,我国也与欧空局、法国、奥地利、阿根廷等国家和组织开展了多项合作。
⑥火星是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与地球邻近且环境最为相似,是人类走出地月系统开展深空探测的首选目标。国际火星探测已取得了丰富成果,发现了曾经有水、甚至现在还存在水的若干证据,极大激发了人们在火星寻找生命的热情,也成为当前国际深空探测的热点。受天体运行规律约束,火星探测窗口每26个月一次,并且窗口时间较短。1996年以来,几乎每个发射窗口都有火星探测器发射,今年更是迎来了多国齐聚火星发射窗口,共同奔赴火星,开启深空探测的新高潮。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8.请为这则消息拟写一个简明、醒目、概括性强的标题。(15字左右)(3分)
9.结合下面材料,思考我国火星探测器被命名为“天问”的主要含义。(3分)
【助读资料】《天问》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一首长诗。全诗通篇是对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现象的发问,表现了作者对某些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以及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被誉为是“千古万古至奇之作”。
10.阅读选文第②③段,简要说说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有哪些目标。(3分)
11.某新闻网页约你把上面这则消息缩写为一则简短的事件通讯,请你按要求完成。(5分)
要求:(1)记述相对完整的新闻事件;(2)展示其发展过程与社会意义;(3)150字左右。
(三)
阅读下面节选内容,完成12—15题。(13分)
【片段一】
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无消息了。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鲁迅《藤野先生》(节选) 【片段二】
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朱德《我的母亲》(节选) 12.请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2分)
()
()无消息不辍
.劳作
13.阅读片段一,说说为什么藤野先生“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3分)14.请结合节选内容中画横线的句子,说说两篇文章各自的语言风格。(4分)
15.以上两个节选片段主要用了哪些表达方式?它们在原文中起了怎样的作用?(4分)
三、作文(40分)
16.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模样,每个人的模样都有各自的特点。在你的记忆中,有谁的模样让你难忘?
请以“的模样”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补全题目;(2)把“模样”放到具体事件中写;(3)通过细节描写使形象丰满;
(4)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