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背诵资料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08:46:54
文档

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背诵资料

一.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四种现代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猩猩2)人类的进化过程:原因:森林古猿生活在热带丛林中,适于树栖生活。由于环境(如地形和气候)的变化,一部分下地生活,演变成人类;另一部分留在了森林中,演变为类人猿。3)人类的起源有力证据是化石。从露西化石可以看出,这个时期的古人类已能_直立行走_。4、人类与现代类人猿的具有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根本区别:1、运动方式不同:类人猿主要是臂行;人类则是直立行走2、制造工
推荐度:
导读一.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四种现代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猩猩2)人类的进化过程:原因:森林古猿生活在热带丛林中,适于树栖生活。由于环境(如地形和气候)的变化,一部分下地生活,演变成人类;另一部分留在了森林中,演变为类人猿。3)人类的起源有力证据是化石。从露西化石可以看出,这个时期的古人类已能_直立行走_。4、人类与现代类人猿的具有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根本区别:1、运动方式不同:类人猿主要是臂行;人类则是直立行走2、制造工
一.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 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 四种现代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猩猩

2)人类的进化过程:

原因:森林古猿生活在热带丛林中,适于树栖生活。由于环境(如地形和气候)的变化,一部分下地生活,演变成人类;另一部分留在了森林中,演变为类人猿。

3)人类的起源有力证据是化石。从露西化石可以看出,这个时期的古人类已能_直立行走_。

4、人类与现代类人猿的具有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

根本区别:

1、运动方式不同:类人猿主要是臂行;人类则是直立行走

2、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类人猿可以使用自然工具,但是不会制造工具;人类可以制造并使用各种简单和复杂的工具。

3、脑发育的程度不同:类人猿脑的容量约为400ml,没有语言文字能力;人脑的容量约为1200ml,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字能力。

二.人的生殖

1、男性最主要的生殖器官是睾丸,产生生殖细胞是精子。(作用: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女性最主要的生殖器官是卵巢,产生的生殖细胞是卵细胞。(作用:产生卵细胞〈人体内最大的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

概述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功能结构功能
输精管输送精子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
尿道排出精液和尿液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概述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功能
卵巢(是女性主要的性器官)

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

子宫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
阴道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
2.受精过程:含有__精子___的精液进入__阴道___后,精子移动进入___子宫___,进而进入___输卵管__内,与___卵细胞___相遇,结合形成___受精卵__。受精卵是新个体发育起点。受精场所:输卵管。

3.怀孕: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逐渐发育成___胚泡_,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附着在___子宫内膜__上。

3.在__子宫内膜__上,胚泡中的细胞继续进行和分化,逐渐发育成___胚胎__,在__8周__左右时发育成__胎儿__。胎儿生活在__子宫__内,通过_胎盘__、脐带_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产生的废物通过__胎盘___排出。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卵黄;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

4.一般来说,从形成受精卵开始到第__38周(266天)__时,成熟的_胎儿__和__胎盘__从母体的__阴道___产出,这个过程叫做___分娩__。

发育:受精卵    胚胎    胎儿       婴儿

三、青春期

1.青春期身体发育:

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另外,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性器官迅速发育和成熟,并伴随一些生理现象。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现象,在性激素的作用下,出现第二性状,如男孩的喉结等。

2.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内心复杂,不想与老师家长交流;性意识开始萌动;既想要,又有依赖感。

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食物中的六大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是有机物; 水和无机盐是无机物.

糖类 : 主要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脂肪: 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

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主要为人体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水:约占体重的60%~70%,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参与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

无机盐:构成人体细胞的组成成分。

维生素:是一类简单的有机物。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2.“第七类营养素”——膳食纤维。指除淀粉之外的复杂糖类,包括纤维素、果胶等。膳食纤维大量存在于蔬菜、水果、海藻和粮食(特别是粗粮)等植物性食物中。作用: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排便通畅,减少患大肠癌,还有利于降低体内过高的血脂和血糖,维护心脑血管,预防糖尿病,维持正常体重。

二、消化和吸收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

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1)食物的消化是靠_消化系统_来完成的。

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和消化腺)

1、消化道由上到下依次是:

(1)口腔(淀粉在口腔内开始被消化)

(2)咽和食道——食物的通道,没有消

化作用。

(3)胃——有胃腺,分泌胃液(蛋白质在胃内开始被消化)

(4)小肠——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脂肪在小肠内开始被消化)

(小肠的起始部位为十二指肠)

(5)大肠——有吸收作用,没有消化作用,使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大肠的起始部位为盲肠)

(6)肛门

  2、消化腺

(1)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2)胃腺——分泌胃液,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3)肠腺——分泌肠液,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4)胰腺——分泌胰液,含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5)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

注意:唾液腺、胰腺、肝脏位于消化道外,胰腺和肝脏分泌的消化液注入到十二指肠后与食物接触。胃腺和肠腺位于消化道内。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参与脂肪消化

2)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小肠适于消化特点: 1)小肠很长; 2)内表面具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3)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且管壁都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4)有各种消化液(肠液、胆汁和胰液)。(适于吸收的特点) 

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胃: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大肠: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三、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1)合理营养指_全面_而_平衡__的营养。

全面:指摄取的营养素(六类营养物质和膳食纤维)种类要齐全。

平衡: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合适(不少也不多,比例适当),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

2)“平衡膳食宝塔”,

第一层:谷类(富含糖类) (每天摄入量最多的食物) 

第二层:蔬菜、水果类     (青少年摄入的多)

第三层:鱼、禽、肉、蛋类   (青少年摄入多)

第四层:奶、豆类          (青少年摄入多)

第五层:油脂类(每天摄入量最少的食物)

3 )什么样的饮食才是合理的饮食?

答、均衡的吃“平衡膳食宝塔”的五类食物 ;保证每日三餐,按时进餐;早、中、晚三餐能量比例为:30%:40%:30%

 4)食品安全   

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不吃有毒的食物(馊饭菜、发芽的马铃薯); 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保持厨房和炊具的干净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一、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呼吸道的作用是 保证气体顺畅通过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2.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3.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1、人体呼吸系统由_呼吸道_和_肺_组成。其中,_呼吸道_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主要包括_鼻_、_咽_、_喉_、_气管_、_支气管_;_肺__是呼吸的主要器官。

2、呼吸道都有_骨或_软骨_作支架,能够保证气体顺畅的通过。

3、鼻腔前部生有_鼻毛_,鼻腔内表面具有_黏膜_,能分泌_黏液,黏膜中还分布着丰富的_毛细血管_。 

4、气管的下端分成_左右支气管_,分别通向左、右肺。气管在肺叶中一再分支,成为各级支气管,越分越_细,越分管壁越_薄。

5、气管内壁上具有_腺细胞_和_纤毛_等结构。其中,腺细胞能分泌_黏液_,使气管内_湿润_;纤毛向_咽喉_方向不停摆动,把外来的_尘粒_、_细菌_等和_黏液_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这就是_痰__。

6、呼吸道不仅能保证气体的顺畅通过,它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_温暖_、_湿润_、_清洁_。

7、人们吃进去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气都要通过_咽,然后气体通过喉进入_气管_,而食物进入_食道_。这两个过程中,_会厌软骨_起重要作用。

8、声音是由_喉部_的_声带_发出的。 

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呼吸的主要器官。位于胸腔内,左肺两叶,右肺三叶,组成单位是肺泡。一分钟大约进行16次有节奏的呼吸。

胸廓的扩张和收缩是__肋骨间的肌肉收缩和舒张__的结果,胸廓容积的扩大和缩小还与_膈___的运动有关。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一、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上层:淡黄色,半透明

中间薄层:白色

下层:  红色

  血浆 成分:水(90%)、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小板

  血细胞  白细胞

          红细胞

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的作用

血红蛋白:红细胞中含有的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

       特性: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种类功能分布结构特点
动脉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较深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血流速度快

静脉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较深或较浅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血流速度慢

毛细血管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

分布广,遍布全身各器官组织管壁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1.血液的流动方向:动脉_→_毛细血管_→_静脉_ 

2.手臂上的一条条“青筋”是静脉_,中医切脉的部位是手腕部的桡_动脉__。

3.动脉血液呈喷射状,止血部位是伤口上方(近心端);静脉血液慢慢流出来,止血部位是伤口下方(远心端)_;毛细血管血液一点点渗出,流血后血液凝固可_自行止血。

一、心脏的位置与大小

位置:位于胸腔,两肺之间略偏左下。大小:和自己的拳头差不多。桃形。

二、心脏的结构              

1、心脏壁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2、心脏分四个腔,每个腔与血管连通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不同侧的心房和心室不相通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每个腔与血管连通;左心房连接肺静脉,左心室连接主动脉,右心房连接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接肺动脉

与心房相连的是静脉,与心室相连的是动脉

血液在心脏处的流动方向:静脉→心房→心室→动脉

3、心脏内有瓣膜 

(1)房室瓣----位于心房与心室之间;使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

(2)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使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

三、心脏的功能:“泵”,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2)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液;

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血液;

并不是所有的动脉中流动的都是动脉血(例如:肺动脉中流动静脉血);

并不是所有的静脉中流动的都是静脉血(例如:肺静脉中流动动脉血)

AB型—“万能受血者”O型—“万能输血者”

病人A型血清

B型血清

血型
凝集不凝集B
凝集凝集AB
不凝集不凝集0
不凝集凝集A

文档

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背诵资料

一.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四种现代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猩猩2)人类的进化过程:原因:森林古猿生活在热带丛林中,适于树栖生活。由于环境(如地形和气候)的变化,一部分下地生活,演变成人类;另一部分留在了森林中,演变为类人猿。3)人类的起源有力证据是化石。从露西化石可以看出,这个时期的古人类已能_直立行走_。4、人类与现代类人猿的具有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根本区别:1、运动方式不同:类人猿主要是臂行;人类则是直立行走2、制造工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