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李丹(1980-),女,辽宁辽阳人,辽阳职业技术学院,助教,主要从事心理学研究。
2013年第3期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NO.32013
(总87期) JOURNALOFLIAONINGTEACHERSCOLLEGE(SOCIALSCIENCESEDITION)
GeneralNo.87
高校大学生网络欺凌现象及其对策探析
李 丹
(辽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辽阳111004)
摘 要: 在校大学生所遭遇的网络欺凌,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引发了普遍的关注与重视。如在某个论坛发表个人观点,因有不同意见被其他网友抵制辱骂;在一个班级的贴吧里,因不满某个人而对其进行恶意攻击;因在网上晒出照片后,遭到了恶意涂改……类似这样的网络欺凌现象已在许多大学生身边屡见不鲜。
关键词: 大学生;网络欺凌;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898(2013)03—0075—02
一、什么是网络欺凌
网络欺凌,是指人们采用互联网对某人、某群体的恶意、重复、报复性的伤害行为,是当今多媒体时代的又一危害性较大的伤害行为。而多媒体时代衍生的这种行为也成为校园中欺凌同学的空间。由于网络欺凌发生在学校和家长的监管范围之外,致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了极大的重创,成为学生巨大的心理伤害与负担。采用何种方式抵制无处不在的网络欺凌,怎样减少网络欺凌对在校大学生的伤害不仅成为国家和地区网络管理工作的问题,也成为学校管理工作者要面临的难题。
二、大学生实施网络欺凌的原因及危害为什么大学生会实施网络欺凌行为呢?许多学生因为在网络上与陌生人因某一观点展开激烈的讨论是一种消遣或者可以排解压力。除此之外,部分在网络上遭受欺凌的人通过网络报复对方而转变成网络欺凌者。如某个学生在遭受传统的欺负之后,把欺凌的过程上传到网络上,成为网络欺凌。网络欺凌所导致的危害主要体现为:
(一)不分地域的网络传播影响范围更广、侵害时间更长。借助信息时代的多种媒体所传播的欺凌内容可以不受地域和时间的而被全世界的网民浏览和下载,而全世界网民的不断点击和下载使这些欺凌内容很难在网络上彻底清除,从而延长了侵害的持续时间。
(二)众多的网络传播方式致使欺凌手段倍增。当前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使网络欺凌的内容不仅局限于文字,而图像、视频等都可以随意地传播,与此同时,传播手段也五花八门,如微信、微博、飞信、微群、贴吧等。
(三)信息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使网络欺凌行为很难监管监控。高度自由的信息传播时代,众多网民认为言论自由。同时虚拟的网络身份,若想查实网络欺凌的实施者和其具体的IP地址如同大海捞针,监控约束力的薄弱助长了大学生网络欺凌的实施。
(四)受害者对欺凌事实的隐瞒致使对欺凌行为的干预更为困难。大学生碍于隐私,一般情况下不会对老师和好朋友透露网络欺凌发生的过程,而使心理遭受巨大的创伤,同时也担心举报后受到他人的耻笑和面临更大的报复,大部分受害者对欺凌行为选择保持沉默。这也助长了欺凌行为愈演愈烈,使得学校的保护和干预工作十分滞后。
(五)相应管理制度的缺失与滞后。很多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中,并没有针对网络欺凌制定有效的和出现问题后的应对措施。欺凌者的行为没有受到相应的处罚,欺凌行为不但得不到遏制。
三、大学生网络欺凌的识别与防范
正确的界定网络欺凌在技术上存在很大的难度。一方面,网络欺凌的发生没有规律可寻,具有一
・
57・
面对瘟疫一样的网络欺凌,大学生、高校、家长与社会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方式避免遭受网络欺凌的伤害?
(一)大学生层面:防范与应对
大学生面对网络欺凌,首先要加强防范保护自己的私人隐私,不要随意泄露个人的档案以及联系方式。其次是不予关注和参与言行偏激的网络群体、网站等。再次,注意留存证据,如保留聊天记录、恶意改过的图片、对方的IP地址等。最后,当发生网络欺凌时,更换网络账号并主动上报给学校。
(二)高校层面:合理干预与正确引导
高校面对网络欺凌要明令禁止,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为打击网络欺凌行为提供依据。在校刊上刊登应对网络欺凌的指导方案,指导大学生积极应对网络欺凌,可以采取的一些必要措施,正确处理网络欺凌。同时,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倡导“干净的网络,文明的行为”。高校应当为学生用计算机终端安装上网过滤软件,过滤筛选校园网络中的不良信息恶意信息。鼓励大学生有效的自我管理,如要求大学生如何应用安全的网络技术,在某些网络群体中避免泄露个人的信息,不要上传个人的照片。在学校内部要专设举报中心,以便大学生在遭受网络欺凌后有途径举报。
(三)社会层面:制定相关法规和
国家相关部门应当出台遏制网络欺凌的法规和来维护学生的网络安全。如加拿大Ontario省把网络安全立法,明令学生不允许把同学或老师的照片上传到网络上,减少了网络欺凌发生的机会。还可以通过追究网络产品供应商的责任,如果一旦发生供应商提供的产品上发生了侵害了他人的权益的行为,网络欺凌的受害者可以通过层面要求网络服务提供商提供欺凌者的住址、电子邮件地址及相关IP地址。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建立网络热线设立专门网站,鼓励举报网络欺凌的行为和接受遭到网络欺凌的相关咨询。
(四)家长层面:关注与沟通
网络欺凌现象不仅发生在学校中,相当一部分的网络欺凌现象发生在学生在家上网时。网络欺凌无论发生在学校还是家中,对学生的心理创伤都非常大。因此,家长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一定要畅通,积极留意孩子的心理动态、学校生活的适应情况,交友情况、学习情况、孩子情绪、言行和身体方面情况。创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气氛,关注孩子的上网动态,如喜欢的BBS、网络浏览的时间、网聊对象等。避免出现问题时,无从下手的窘境。如果有条件家长可以通过在手机和计算机上安装绿色电子邮件过滤软件,呵护家庭中的网络环境。
除此之外,遏制网络欺凌最终要从根源解决问题,找出网络欺凌者真正的形成原因,关注网络欺凌者们的内心。如课业压力过重,在生活学习中是否受到太多约束遭受创伤时是否有正确的的途径发泄,积极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处事方式,使网络欺凌行为得到有效的改善。
参考文献
〔1〕黄少华.网络空间的社会行为.青少年网络行为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
〔2〕赵国玲.预防青少年网络被害的教育对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卡斯雷恩著,万赞译.校园欺辱与骚扰-给教育者的法律指导,2006.
〔4〕西拉.戴恩,徐洁译.帮助孩子度过青春期,2008.
・67・
高校大学生网络欺凌现象及其对策探析
作者:李丹
作者单位:辽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辽阳,111004
刊名: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Teachers College (Social Sciences Edition)年,卷(期):2013(3)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lnszxb-shkxb201303034.asp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