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某师范大学6号教学楼
建设地点:该师范大学
建筑面积:平面尺寸17m×71.9m,总建筑面积约7334m2 ,标准层约1222m2
建筑高度:总高度21.6m,最高部高度24.2m
层 高:标准层层高3.6m,底层层高3.6m,顶层层高3.6m
层 数:6
周围建筑:本建筑四周原有建筑及道路,距本建筑分别为:北边24m,南边31m,西边8m,东边8.1m。
二、设计依据
1.国家标准
| (1) | 国家标准.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2006 |
| (2) | 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
| (3) | 国家标准.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4) |
| (4) | 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
| (5) | 国家行业标准.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J 186-2002) |
| (6) |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03G329-1) |
| (7) | 国家行业标准.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 |
| (8) | 国家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
| (9) | 国家标准.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J 220-2002) |
| (10) | 国家标准.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 |
| (11) | 国家标准. 筏形与箱形基础设计规范(JGJ 6-99) |
工程地质条件
1.建筑场地地貌单元属黄土梁南缘
2.地下水稳定埋深12m,属潜水类型。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不具腐蚀性,但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弱腐蚀性。
3.抗震设防烈度8度。
4.建筑场地为Ⅱ类场地,Ⅰ级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50kPa。
3.结构设计参数
| 技术指标 | 技术条件 | 取值依据 | |
| 结构类型 | 框架—剪力墙 | ||
|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 | 二级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3.2.1条 | |
| 设计使用年限 | 50 |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1.0.5条 | |
| 抗震设防烈度 | 8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A.0.24条 | |
|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 | 丙类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3.1.1 条 | |
|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 0.20g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3.2.2条 | |
| 设计地震分组 | 第一组 | ||
| 场地类别 | Ⅱ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4.1.6 条 | |
| 房屋抗震等级 | 二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14.1.4条 | |
| 湿陷性黄土地基 的湿陷类型 | 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4.4.7 条 | |
| 湿陷等级 | Ⅰ级 |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4.4.7 条 | |
| 建筑物分类 | 丙类 |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3.0.1条 | |
| 地基处理方式 | 灰土挤密桩 |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14.1.1条 | |
|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 乙 |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3.0.1条 | |
| 混凝土 环境类别 | 0.000以上 | 二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3.4.1条 |
| 0.000以下 | a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3.4.1条 | |
| 地震影响 | 水平地震影响 系数最大值 | 特征周期 | 取值依据 |
| 多遇地震 | 0.16 | 0.35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1.4条 |
| 罕遇地震 | 0.9 |
1.风荷载、雪荷载
| 荷载类型 | 取值(kN/m2) | 取值依据 |
| 基本风压 | 0.35 |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D.4 条 |
| 基本雪压 | 0.25 |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D.4 条 |
| 荷载类型 | 取值(kN/m2) | 取值依据 | |
| 房间 | 2.0 | 《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4.1.1条 | |
| 卫生间 | 2.0 | ||
| 走廊、门厅、楼梯 | 2.0 | ||
| 挑出阳台 | 无 | ||
| 屋面 | 上人 | 2.0 | 《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4.3.1 |
| 不上人 | 0.5 | ||
4.结构重要性系数、荷载分项系数、可变荷载组合值系数等系数取值
非抗震设计
| 极限状态 | 系数名称 | 系数取值 | 取值依据 | ||
| 承载能力 | 结构重要性系数 | 1.0 |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7.0.3条 | ||
| 永久 荷载 分项 系数 | 当其效应对结构 不利时 | 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 1.2 |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7.0.4条 | |
|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 1.35 | ||||
| 当其效应对结构有利时 | 1.0 | ||||
| 可变 荷载 分项 系数 | 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 | =1.4 | |||
| 当其效应对结构有利时 | =0 | ||||
| 正常使用 | 楼面活荷载组合值系数 | =0.7 | 《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4.1.1条 | ||
| 屋面活荷载组合值系数 | =0.7 | 《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4.3.1条 | |||
| 风荷载组合值系数 | =0.6 | 《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7.1.4条 | |||
| 系数名称 | 系数取值 | 取值依据 |
|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多个) | 0.75,0.8,0.85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1.6 条 |
| 重力荷载分项系数 | =1.2 |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7.0.3,7.0.4条 |
| 水平地震作用分项系数 | =1.3 | |
| 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 | =0 | |
| 风荷载分项系数 | =0 | |
| 风荷载组合值系数 | =0.6 |
1.平面、立面布置(略)。
2.柱网布置、剪力墙布置(略)。
3.变形缝设置:抗震缝150mm。
五、主要承重构件、墙体的选择及截面尺寸
1.柱:中柱1层 700mm×700mm,2~9层 600mm×600mm;边柱1~4层600mm×600mm, 5~9层 550mm×550mm。
2.梁:横梁300mm×600mm;纵梁350mm×700mm。
3.楼盖、屋盖:板厚150mm。
4.剪力墙:250mm。
5.墙体
围护墙240mm、楼梯间墙240mm、电梯间墙250mm、地下部分墙体240mm、隔墙240mm、女儿墙240mm。
六、基础
1.基础形式:梁板式筏板基础
2.基础埋深:2.5m
3.地基处理方式:灰土挤密桩
七、材料
混凝土强度等级
| 梁、板 | 1~ 9 层:C35 |
| 柱 | 1~4 层:C40 5~9 层:C35 |
| 剪力墙 | 1~9 层:C35 |
| 基础 | C30 |
| 受力钢筋 | 箍筋或构造钢筋 | |
| 板 | HRB400 | HPB235 |
| 梁 | HRB400 | HPB235 |
| 柱 | HRB400 | HPB235 |
| 剪力墙 | HRB400 | HRB335 HPB235 |
| 基础 | HRB400 | HPB235 |
1.手算:
采用简化方法计算结构内力和位移,即沿结构纵横两主轴方向,按平面抗侧力结构计算结构的内力和位移。
2.电算:
(1) 软件名称:PKPM
(2) 版 本:2005
(3) 编制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工程软件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