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初一生物复习资料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08:45:39
文档

初一生物复习资料

生物学一、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学、医学、林学、环境科学等科学的基础。二、生物科学的新成就:1、试管婴儿;2、杂交水稻;3、克隆技术;4、基因工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生物技术强国之一。三、环境问题:1、森林正在减少,乱砍滥伐。森林火灾的此起彼伏,大面积毁林。2、工厂排放的废水,海洋、河流、湖泊受到污染。3、沙尘暴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
推荐度:
导读生物学一、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学、医学、林学、环境科学等科学的基础。二、生物科学的新成就:1、试管婴儿;2、杂交水稻;3、克隆技术;4、基因工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生物技术强国之一。三、环境问题:1、森林正在减少,乱砍滥伐。森林火灾的此起彼伏,大面积毁林。2、工厂排放的废水,海洋、河流、湖泊受到污染。3、沙尘暴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
生物学

一、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学、医学、林学、环境科学等科学的基础。

二、生物科学的新成就:

1、试管婴儿;2、杂交水稻;3、克隆技术;4、基因工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生物技术强国之一。

三、环境问题:

1、森林正在减少,乱砍滥伐。森林火灾的此起彼伏,大面积毁林。

2、工厂排放的废水,海洋、河流、湖泊受到污染。

3、沙尘暴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还具有其他特征。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判断下列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

机器人   钟乳石  珊瑚   珊瑚虫  太阳   水   树   人  动物  

第二节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一、调查的一般方法:

1、明确调查目的。2、选择材料用具。3、方法步骤:

(1)选择调查范围。(2)分组。(3)设计调查路线。(4)调查记录。(5)归类整理分析。

二、生物的分类。

1、按形态结构分:植物、动物、其他生物;2、按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3、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节  生物圈

一、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一个家。

二、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三、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第二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一、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两类:1、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2、生物因素。

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四、探究实验的步骤:

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五、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方法是:对照实验。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蚯蚓松土。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

三、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影响着生物的生存,生物在生存和发展中不断地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进化,适应环境。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

第四节  生态系统

一、定义: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

1、生物成分:     消费者(主要指动物)      2、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等。

                  分解者(主要指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

构成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

三、食物链的定义: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称为食物链。

四、食物网的定义:一个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交错连接,构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能够沿食物链积累。

五、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保持相对的稳定,但是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过该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第五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1、森林生态系统2、草原生态系统3、海洋生态系统4、淡水生态系统5、湿地生态系统6、农田生态系统7、城市生态系统8、河流生态系统等。

二、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1、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由于地域相隔,表面看来好像毫不相干,但实际上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2、整个生物圈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整体,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3、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      观察细胞的结构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一、显微镜的构造。

二、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1、取镜和安放2、对光3、观察

三、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越大.

第二节  观察植物细胞

一、玻片标本。

1、  种类:切片、涂片、装片

2、  制作:需要载玻片和盖玻片

二、植物细胞的结构。

1、  模式图。细胞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细胞质内含有液泡、叶绿体

2、细胞壁的作用: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3、西瓜甘甜可口主要是因为西瓜的细胞液中含有大量的糖分。

4、植物细胞的各种结构分别具有各自的功能,它们协调配合,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

第三节  观察动物细胞

一、人和动物的细胞形态不同,基本结构是一样的。

动物细胞模式图。主要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

二、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是: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不同点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植物细胞有液泡,动物细胞没有液泡;植物细胞有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

第二章      细胞的生活

第一节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一、细胞中含有两类物质。

1、  无机物:水和无机盐  2、有机物:糖、脂类、蛋白质、核酸

二、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膜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三、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

1、  叶绿体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2、  细胞都含有线粒体,线粒体将有机物与氧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将有机物中的能量施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3、  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第二节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一、遗传信息的定义:上一代能把控制生长发育的信息传给下一代,这样的信息就叫做遗传信息。

二、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由克隆羊的故事可以得出这个结论。

三、细胞核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是——DNA

1、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叫做DNA的有机物。DNA存在于细胞核中。

2、DNA的每个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这些片段叫基因。

四、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

1、每一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是一定的。如人体细胞内含有23对染色体。水稻有12对。

2、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3、DNA上的遗传信息是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也是生物体建造自己生命大厦的蓝图。

第三节  细胞通过产生新细胞

一、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不开的。

二、细胞的生长:新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通过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

三、细胞的:一个分成两个,两个分成四个。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第三章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第一节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1、  在发育过程中,某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功能,它们在形态、结构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2、  组织的定义: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3、  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

肌肉组织: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产生和传导兴奋。

结缔组织: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二、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

1、  器官的定义: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例如:大脑、胃、心脏、肝、肺、肾、眼、耳等。

三、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

1、  系统的定义: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2、  人体的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这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第二节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植物体是由受精卵经过细胞、分化,形成组织、器官,最终形成植物体。

二、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1、  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三、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1、  分生组织:位于根尖的分生区就是分生组织。

2、  另外几种: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第三节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一、单细胞生物:身体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大多数生活在水里,有些生活在我们身上。

二、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

以草履虫为例:如图。草履虫的结构和生活。

三、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有利的一面:1、多数浮游生物是鱼类的天然饵料。

2、  草履虫对污水净化有一定作用。

有害的一面:1、人体内寄生虫危害人类健康。如:疟原虫、痢疾内变形虫等。

2、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造成赤潮,危害渔业。

第四章  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

一、病毒的种类。

1、根据它们寄生的细胞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的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

一类是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

一类是专门寄生在细菌内的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

二、病毒的结构和生活

1、病毒的结构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的。没有细胞结构。

2、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的细胞里。离开了活细胞会变成结晶体。一有机会侵入活细胞就会重新开始生命活动。

三、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病毒靠寄生生活,给人类、饲养动物、栽培植物带来了极大危害。

如:流行性感冒、肝炎、艾滋病、口蹄疫、鸡瘟都是由病毒引起的。

疫苗预防疾病。疫苗是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病毒。

单元小结

1、  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  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是绝大多数细胞共有的基本结构。

3、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核内含有遗传信息。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4、  细胞通过产生新细胞。

5、  生物体的结构是有层次的。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绿色植物共分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一、藻类植物

1、  结构: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这种结构是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2、  生活环境:大都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上的阴湿处。

3、  常见的藻类植物:衣藻(单细胞)、水绵(多细胞)、鹿角菜、马尾藻、石莼、紫菜、海带、裙带菜、石花菜等。

4、  作用:做鱼类饵料、可供食用、可供药用等。

二、苔藓植物

1、  结构:一般具有茎和叶。茎中没有导管,叶中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所以植株一般都很矮小。没有输导组织。

2、  生活环境:大多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

3、  作用: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三、蕨类植物

1、  结构:根、茎、叶中都有运输物质的管道,具有专门的输导组织。植株比苔藓植物高大。

2、  生活环境:野生的蕨类植物生活在森林和山野的潮湿环境中。

3、  繁殖:苔藓、蕨类靠孢子繁殖后代。不结种子。

4、  常见的蕨类植物:肾蕨、江南星蕨、卷柏、贯众、胎生狗脊、满江红等。

5、  作用:卷柏、贯众等可供药用。满江红是一种优良的绿肥和饲料。煤的形成。

第二节      种子植物

一、定义:能够结种子并由种子发育成的植物叫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二、菜豆种子结构:

 有种皮和胚

 子叶两片、没有胚乳

 玉米种子结构:

 有种皮和胚

 子叶一片,有胚乳

 归纳:1、种皮的作用:保护种子内部结构。

2、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胚发育成新植株。

3、子叶或胚乳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所以种子生命力比孢子强得多,寿命长。

4、能产生种子是种子植物更能适应陆地环境的一个重要原因。

5、淀粉遇碘变成蓝色,胚乳遇碘变蓝,说明胚乳里含有淀粉。

三、裸子植物

1、定义:种子是裸露的植物叫裸子植物。松球果不是果实。

2、常见的裸子植物:油松、雪松、云杉、银杏、苏铁、侧柏等。

四、被子植物

1、定义:种子外面有果皮,种子被包在果实之中的植物叫被子植物。

2、果实的结构:果实由果皮和种子组成。

3、常见的被子植物:刺槐、毛白杨、槟榔、玉米、小麦、水稻、牡丹、菊、玫瑰等

4、果实保护种子。果实有一些适于传播的特点。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

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一、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是:1、适宜的温度;2、一定的水分;3、充足的空气。

种子萌发不一定需要光照。

二、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1、干瘪的种子或被昆虫咬坏的种子不能萌发。

2、储存时间过长不能萌发。

3、正在休眠的种子不能萌发。

4、发芽率的公式:发芽个数-总个数*100%

三、种子萌发的过程

1、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

2、胚根发育成根。

3、胚轴伸长。

4、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

一、幼根的生长

1、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2、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二、芽发育成枝条

三、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

1、肥料的作用主要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无机盐。无机盐主要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2、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

3、绿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第三节  开花和结果

一、花是由花芽发育成的,开花和结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二、花的结构。

1、一般的一朵花是由花托、萼片、花瓣、雌蕊、雄蕊等组成。

2、柱头、花柱、子房组成雌蕊。

3、花药、花丝组成雄蕊。

4、桃花的基本结构见第九页图。

三、传粉和受精

1、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

2、受精过程:花粉管穿过花柱子房到达胚珠,花粉里的精子和胚珠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四、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1、花瓣、雄蕊、柱头、花柱凋谢

2、子房发育果实。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

3、人工辅助授粉。完成受精过程。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第一节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一、植物的生活为什么需要水

1、植物体内水分充足时,叶片舒展,有利于光合作用。

2、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体吸收,并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器官。

二、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第二节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一、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因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

二、水分的运输途径

1、水分沿茎、叶、根内的导管运输到植株各处的。

2、叶片制造的有机物沿筛管运输到其他器官。

3、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形成层使茎长得粗壮。

第三节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一、蒸腾作用使水分大量散失

1、叶片的结构。

2、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3、气孔的结构:由一对半月形的细胞——保护细胞围成的空腔。

4、气孔既能张开,又能闭合。

5、蒸腾作用的意义:带动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向上运输,给叶片源源不断地输送原料。

二、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1、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2、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绿色水库,我们应当保护森林。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第一节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一、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是淀粉等糖类。

二、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叶绿体

三、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水         氧气+有机物 

四、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还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

五、叶片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

第二节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一、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    

二、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呼吸作用: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

三、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一、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二、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

三、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都以气体的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四、光合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光进行光合作用。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净化空气。

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一、我们主要的植被类型

1、植被的定义:一个地区生长的所有植物叫做这个地区的植被。

2、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等。

二、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1、人均森林面积少。

2、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不够合理。

3、过度放牧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我国是土地沙漠化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三、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1、1984年和1985年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2、每年3月12日定为全国的“植树节”。

3、绿化祖国,从我做起。

单元小结

1、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包括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四大类群。

2、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

3、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水和无机盐都是由根吸收的,通过导管运送到各个器管。

4、绿色植物通过吸收水分和蒸腾作用影响生物圈的水循环。

5、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使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用于各种生命活动。

6、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这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七年级下) 

一、人体的营养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糖类: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脂肪:供能物质,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但一般情况下,脂肪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 

维生素: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维生素A:促进人体正常的发育,增强抵抗能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缺乏时,皮肤粗糙,夜盲症 

维生素B1: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缺乏时,神经炎,脚气病 

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 

缺乏时,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缺乏时,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水: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无机盐: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如:钙、磷(构成骨骼和牙齿)、铁(构成血红蛋白) 

2、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口腔 咽 食道 胃 小肠 大肠 肛门 

消化系统 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等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分泌消化液,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参与脂肪消化 胆汁不含消化酶

(2)小肠的结构特点:

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1)最长; 

2)内表面具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3)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3)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 

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4)有各种消化液。  

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肠):

唾液淀粉酶 (肠液、胰液) 淀粉   麦芽糖    葡萄糖 

 蛋白质的消化(胃、小肠):

(胃液、胰液、肠液)   蛋白质    氨基酸 

脂肪的消化(小肠):

胆汁(肝脏)酶(肠液、胰液)   脂肪    脂肪微粒   甘油+脂肪酸 

4)营养物质的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3、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 

1)合理营养 按时进餐 

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均衡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 

2)食品安全 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 

不吃有毒的食物(馊饭菜、发芽的马铃薯) 

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 

保持厨房和炊具的干净 

二、人体的呼吸 

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呼吸道的组成: 

呼吸道:鼻腔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 肺

呼吸系统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气体 

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

2)、肺 

(1)位置:胸腔内,左右各一 

(2)结构: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 

(3)功能:气体交换 

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 

2)人在平静吸气时,肋间肌、膈肌收缩、肋骨上升、胸骨上升、胸廓扩大和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 

3)原理: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4)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1)原理:气体的扩散作用 

二氧化碳        氧气 

(血液中)        (肺泡内)

(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 肺泡之间

(3)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  组织细胞 

3、空气的质量与健康 

1)空气的质量影响人体健康 大气中的污染物危害人体健康极大 

有害物质能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 

2)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 当地空气污染的原因 

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三、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1、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浆成分: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红细胞:双面凹的圆饼状。边缘较厚,而中间较薄,是血

                 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因而使血液呈红色

白细胞:白细胞无色呈球形,有细胞核,体积比红细胞大能作变形运动

         血小板:形状不规则,比红细胞和白细胞小得多,无细胞核 有止血凝血的作用

血红蛋白:红细胞中含有的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 

特性:在含氧高的地方(肺泡内)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组织细胞)与氧分离 

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 

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 

由心肌构成 

有四个腔:左心室    主动脉   右心房      上、下腔静脉 

右心室     肺动脉    左心房     肺静脉  

瓣膜: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只朝向心室开) 保证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     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只朝向动脉开) 

心脏的功能: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心房、心室与瓣膜的活动关系:

2、血流的管道—血管 

1)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 

血管种类功能分布管壁特点管腔特点血流速度
动脉把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大部分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

较厚管径小
静脉把血液从全身流会心脏有的分布较深,有的分布较浅

较薄管径大较慢
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数量多,分布广非常薄管径极小

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血液循环 

(1)血液循环的概念和途径: 

概念: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 

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左心室    主动脉    各级动脉   身体各处毛细血管    各级静脉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 

肺循环:右心室   肺动脉   肺部的毛细血管   肺静脉   左心房

4输血与血量 

1) 血型的发现:1900年,兰德斯坦纳发现了ABO血型 

2)血量:占体重的7~8% 

3)输血:血型:A型、B型、AB型、O型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四.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1、尿的形成与排出 

1)概念: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CO(NH2)2)和多余的水分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途径:1)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2)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 

3)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2)泌尿系统的组成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等组成。

肾:产生尿液。

输尿管:运送尿液到膀胱的通道。

膀胱:暂时贮存尿液。

尿道:将尿液排出体外。

3)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     

      肾小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        肾小体: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肾单位    

肾小囊:肾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囊壁分内、外两层,内层紧贴肾小球,外层与肾小管相连 

肾小管:肾小囊内外两层之间的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肾动脉        入球小动脉        肾小球        出球小动脉        肾小球外的毛细血管        肾静脉        下腔静脉

4)尿的形成 

(1)原尿的形成(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全部的尿素、尿酸,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被过滤到肾小囊,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

(2)尿液的形成(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又被重新吸收回到血液,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

(3)肾小管的分泌作用: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氨等物质,形成尿液 

(4)人体排尿,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

**区别:血液、血浆、原尿和尿液 

(1)尿液与血浆的成分有什么不同?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

与血浆相比,尿液中没有蛋白质和葡萄糖。每毫升尿液中无机盐和尿素的含量明显增加,水分则略有增加。尿液主要排出无机盐和尿素,此外,还排出多余的水分。(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血浆相当于结缔组织的细胞间质。血浆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呈淡黄色液体(因含有胆红素)。血浆的化学成分中,水分占90~92%,其他10%以溶质血浆蛋白为主,并含有电解质、营养素(nutrients)、酶类(enzymes)、激素类(hormones)、胆固醇(cholesterol)和其他重要组成部分。血浆蛋白是多种蛋白质的总称,用盐析法可将其分为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三类。)

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作用有什么特点?肾小管的作用是什么?

同血浆相比,肾小囊中的液体含有很少的蛋白质,含有水、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素。这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可以透过水、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素等小分子物质,而很少透过蛋白质这样的物质。

肾小管可以重新吸收肾小囊液体中的全部葡萄糖。

汗液的形成和排出(不全)

皮肤也是排出代谢废物的器官,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

皮肤中的汗腺能分泌汗液,能排出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废物。

六 、人类生命活动的调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1)人的视觉和听觉       外膜:角膜、巩膜

中膜:脉络膜、睫状体、虹膜

内膜:视网膜

(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角膜:外膜的前部,无色透明,可透光 ,有神经末梢

   巩膜:白色,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 (白眼球,占外膜的六分之五)

   虹膜:中膜的前部,有颜色(棕黑蓝),黑眼球,中有瞳孔,见光

(眼球壁  中膜  睫状体):内有平滑肌,能收缩舒张,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脉络膜:有血管(营养眼球)、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                         

    结膜:衬贴于眼睑内面和眼球表面的一层柔软、光滑透明膜内膜:   内有大量感光细胞 

           房水:   无色,有少量蛋白质

内容物     晶状体:双凸镜,依靠韧带与睫状体相连,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玻璃体: 无色透明,有利于光线的通过 

附属结构:眼肌、眼睑、睫毛、结膜、泪器(泪腺、泪点、鼻泪管)   

(2)视觉的形成:

         经折光                              沿着视神经传导

外界光线    在视网膜上成像     产生神经冲动           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视觉形成的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到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象。视网膜上有对光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象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 

(3)眼的卫生保健: 

近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矫正:戴凹透镜 

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矫正:戴凸透镜 

耳的结构和功能:

外耳    耳郭:收集、传导声波

        外耳道

        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

鼓室: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

     听小骨:三块,将鼓膜的振动传导至内耳

          半规管

  内耳    前庭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2)听觉的形成 

声波     鼓膜      产生振动      耳蜗       产生神经冲动         

(形成听觉)  

2、神经系统的组成 

1)神经系统的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 

神经元的结构、功能: 

神经元(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结构  细胞体       轴突:一条,长而分支少

突起

                   树突: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枝

                         集结成束,外包上结缔组织膜

真核细胞 eukaryotic cell 指含有真核(被核膜包围的核)的细胞。其染色体数在一个以上,能进行有丝。还能进行原生质流动和变形运动。而光合作用和氧化磷酸化作用则分别由叶绿体和线粒体进行。除细菌和蓝藻植物的细胞以外,所有的动物细胞以及植物细胞都属于真核细胞。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真核生物。原核细胞(prokaryotic cell)是组成原核生物的细胞。这类细胞主要特征是没有以核膜为界的细胞核, 同时也没有核膜和核仁, 只有拟核,进化地位较低。

核糖体:生物体的细胞器,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通过信使核糖核酸与携带氨基酸的转移核糖核酸的相互作用合成蛋白质。由大小亚基组成。核糖体除哺乳类成熟的红细胞外,一切活细胞(真核细胞、原核细胞)中均有,它是进行蛋白质合成的重要细胞器,在快速增殖、分泌功能旺盛的细胞中尤其多。

轴突包上髓鞘叫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为神经末梢)                      神经

(2)功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

**区别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神经中枢: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灰质里,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调节人的某一项相应的生理活动,叫神经中枢。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的概念: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区别于:应激性 

射弧的概念: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 

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感觉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运动神经)、效应器

膝跳反射的过程:扣击部位:膝盖下位的韧带 

现象:小腿突然跳起 

感受器:股四头肌及肌腱内的感觉神经末梢 

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灰质中 

效应器:(下肢的)股四头肌及其内的运动神经末梢 

3)反射的类型 : 条件反射(后天性)

                 非条件反射(先天性的) 

激素调节

1)、人体主要内分泌腺的位置和名称:

   垂体、甲状腺、胰岛、肾上腺、性腺、胸腺

2)、激素:由内分泌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

3)、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可以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4)、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

名称腺体作用过少过多
生长

激素

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幼年:侏儒症幼年:巨人症;成年: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

激素

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幼年:呆小症;成年:甲状腺功能不足,地方性甲状腺肿成年:甲状腺功能亢进
胰岛素胰岛调节糖的代谢糖尿病低血糖
5)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人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的调节

文档

初一生物复习资料

生物学一、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学、医学、林学、环境科学等科学的基础。二、生物科学的新成就:1、试管婴儿;2、杂交水稻;3、克隆技术;4、基因工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生物技术强国之一。三、环境问题:1、森林正在减少,乱砍滥伐。森林火灾的此起彼伏,大面积毁林。2、工厂排放的废水,海洋、河流、湖泊受到污染。3、沙尘暴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