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fWAp*nI3t xEv]_VL: 2.现代学制有哪些发展趋势?'r`#u@TTZ_ 答:(1)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72r_n_MHq (2)重视早期教育。3}rK( 三" />

1. 教育的本质特性是什么? __ _ dFZR_
答:(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F_fIzf# (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 |"V]_$s$ c (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 V__k%_[N>
(4)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fWAp*nI3t
xEv]_V L
| : 2. 现代学制有哪些发展趋势? 'r`#u@TTZ_ 答:(1)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 72r_n_MHq (2)重视早期教育。 <>3}(5)高等教育出现多级层次,学校类型多样化。 _+#qW 0g (6)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实现教育制度一体化,发展继续教育。 sg@)IEg二、 论述题 aD y_HIh8_ 1. 试述终身教育思潮对学校教育制度的影响。 s ^5KF_ K1 答:学校教育必须积极地适应终身教育的挑战。 /8V#6__d__ (1)终身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理念。 fq^D__ Lj 4 Vt_I8f! 2. 试述素质教育的特征和实质。 _AvW2)+6G_ 答:素质教育的内涵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人。其特征包括:一是全体发展;二是全面发展;三是主动发展;四是和谐发展;五是充分的发展;六是可持续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其实质是一种导向思想——指导学校和教师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教学规律、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倾向,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即要把主要精力用在课堂教学上,通过教学改革,使学生在掌握大量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能力与个性,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理想目标具备坚实的基础。其次,素质教育的实施还要落实到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如教学、教育实践或实习、课外活动等,实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统一,这样才能完成全面素质教育的任务。(答题注意事项:论述题一不能仅仅回答要点,必须要有“论”的内容,也就是要展开论述;论述题二不能仅仅回答理论问题,必须有结合实际的内容。 oU _}eAZj{ /I_[? TsXp 三、实例分析题(或辩析题) 6=V&3_|_"_ 1.答: “学校当然是‘校长’说话才真正算数”这个观点对不对,我们首先行分清“学校”和“校长”的关系,校长是学校的当然法人代表,但校长并不能够等同于学校,校长既然是学校的当然法人代表,那校长理当带领全校师生忠实地履行法律赋予学校的义务,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也即是说,校长只是上级行政机关或者全体师生委托实施法律赋予的权利义务的执行者,而不是说校长就是学校里的家长、校长依法行政的号令,那当然要算数了;校长的号令有违法乱纪国家的法律,任何师或生都有抵制或控告的权利。 VC__Oz?_Y* DDdMWH^o_7 2. 答案要点: /c_n=8%!N_ (1)朱教师之所以成功地将赵宁引务了正道并获得成功,根本原因是顺应了赵宁思想性格发展的特点。 "_ _P A_: (2)正确地激发了赵宁自身潜能的内驱力。 j=U_ [V&_T (3)科学地处理了自由发展与教育引导的关系。 tb;!__2__$ (4)充分地尊重了作为“人”的各方面需求,从页使其的到全面发展。 |
| 2006-12-18 13:57 | |
| 《现代教育原理》形考作业2答案 S1 _22_. I 一、 简答题 FI _@!__7@ 1. 教育现代化的内容有哪些? *_ b+_e_f_ 答:1、教育观念的现代化 c(@V_ t&gE 2、教育内容的现代化 w_-v!___s2 3、教育条件设备现代化 _fp^ !_?u 4、教育管理现代化 _B_%H_G7_ 5、教师素质现代化 lp`raN_ No l4c9.__'6 2. 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及其规律是什么? D[) Z$+D4f 答: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 %{$iN|%J%$ (1)根据马克思关于事物发展的动因学说,事物的发展是由事物自身的矛盾所决定,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人的身心发展的内部矛盾是“本我”与“自我”的矛盾,即个体的需要与已有水平之间的矛盾;其外部矛盾是“自我”与“超我”的矛盾,即个体现有的发展水平与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正是这对矛盾构成了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因和外因,共同推动人的身心发展。 jOs&E^">&B (2)规律: (8C ,"Dc[0 1、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5be_f8_O 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u"3__&kOV 3、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_o]_DT7W 4、人的身心发展还具有个别差异性 7MXi_V_;p< octBt`\\Of 二、 论述题 ^_O__E T$ 1. 如何理解教育优先发展是现代社会的普遍规律? $Rx_S<_tj_ 答:所谓教育优先发展有两个内涵,其一是社会用于发展教育的投资要适当超越于现有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而超前投入;其二是教育发展要先于或优于社会上其他行业和部门而先行发展。因此教育优先发展又可称为教育超前发展或教育先行。 ;_eYm+e^?. 教育优先发展在当今世界成为各国的战略决策并加以推行,其理论根据就在于从教育在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定位,即教育的三性——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出发。 #.|_ef dsG (1)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一系列要素和机制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的,但从根本上是由一代代人主体地位的上升、素质的提高来实现的。人力资源在社会发展中有着决定作用,这种决定性和教育本体功能向社会功能的转变,为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确认提供了理论基础。单一科技和经济的进步并不能导致社会的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人的素质的提高是直接推动生产力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也是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 E (2)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呈现高速度的态势,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知识总量在激增,知识更新的周期在迅速递减,教育周期却不能因此而缩短。由于教育对国家和个人的重大作用,出现了教育时段向两端的延伸,这就决定了教育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未来人的超前性。 +C4_ _UM9_ 由此可见,教育优先发展已是现代社会的普遍规律。(答题注意事项:论述题一不能仅仅回答要点,必须要有“论”的内容,也就是要展开论述;论述题二不能仅仅回答理论问题,必须有结合实际的内容。) dQSX&. 答:个人全面发展的涵义 @e dx]H1~^ (1)量的方面——智力和体力的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 xY]_ _Y (2)质的方面——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 _6_`__9 4+ (3)度的方向——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发展 JDi\\?m_ d. (答题注意事项:论述题一不能仅仅回答要点,必须要有“论”的内容,也就是要展开论述;论述题二不能仅仅回答理论问题,必须有结合实际的内容。) R_( jp___ _5O_h>rK( 三、 实例分析题(或辩析题) _f_O6_i_ 1. 要点: *}mk$b __A (1)从辩证唯物主义者的立场以及辩证法的观点看,人在生产过程中是到关重要的,因此对人的教育投入就是对将来经济增长的最好投入。 ~._-_o__* (2)有人说:“教育是生产力”,这一点都过分,因为决定生产力高低的人的素质,即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生产力的高低。 ;- ~}g7$_ (3)教育投入与成效的周期是漫长的持续的。 C !a_#M{_: (4)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水平的高低,即人力资源水平的高低,完全控制着经济水平的高低。 H_B+{vuN*L ___QU&LC__ J[_'pBlEb\\ 2. 要点: ElBpF8xJ|o (1)不能否认,遗传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或者说对一个人的成功与否,起着重要作用。 nQy_%av$ (2)但是,环境教育的作用都大大的胜过了遗传的作用。 >M`ryM2=D (3)正确地做法:尊重遗传的客观性,因材施教,发挥教育的主观能动性。 | |
第七----九章) ____x(r>iy
一、 简答题 D' d^rT| H
1.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是什么? _*3A`7usU
答: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对策是: g_`N_J_ `
(1)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2|n)ZP2c_p (2)重建新的课程结构; N^B_jw ?_3 (3)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LBCat_=d< (4)倡导建构的学习; v_v _7T/_C (5)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 #Y___EOY#_
(6)促成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_a5-xWEZ
A7e__F.V
& 2.现代社会教育有哪些特点? 7B Nu.5*_y
答:现代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_B'_@a36_
(1)开放性; FF}A_Z_FY (2)群众性; rz_k__]{W_ (3)多样性; JsDugn ,B (4)补偿性; 94H_s_.S)_ (5)融合性; =o_ 1. 试述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教育途径的重要作用。 "&@v[O)!xu 答题要点:答:第一,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U$2__ P 第二,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 Wwf]_,_Ya_ 第三,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形成学生的服务意识。 Y)7LkZO_(y (答题注意事项:论述题一不能仅仅回答要点,必须要有“论”的内容,也就是要展开论述;二不能仅仅回答理论问题,必须有结合实际的内容。 1vm_K _ _d 2. 针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应该如何指导,组织学生学习? -w_eCdTY`X 答: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主要是由传统的“被动学习”、“个体学习”、“接受性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教师的教学观念、方法也要随之相适应。 Pr_Zs@_ Y_ 首先,要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学习活动前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指导学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帮助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 q|r/%[[!o 其次,提倡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但教师必须做好前期的组织工作,明确团队成员的各自任务、责任,在活动中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并对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在后期对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有效性的途径。 _i#RT4}l"a 再次,倡导研究性学习。在教学中可以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让学生获得智力、能力的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构建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_MU_-T>S4 (答题注意事项:论述题一不能仅仅回答要点,必须要有“论”的内容,也就是要展开论述;二不能仅仅回答理论问题,必须有结合实际的内容。 6Z__,j^: B 'T_Vm% \\) 三、实例分析题(或辩析题) <_"SOH; w 1. 要点: C_xt_QyL_? (1)该案例是一则研究性学习的具体表现 Z_B| _y___ (2)对此传统的学习方式与研究性学习的优劣 $v_#\\_bq Y (3)结论:①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②直接面对社会、自然、知识、开阔视野、深入实际③培养学习的性趣④思想情操培养训练。 j_1s_ZRl)D iFi6,V*PRt 2. 要点: _-_*QxZiKD (1)表明观点:不会。 ~dpU D_ F (2)阐释:①历史发展的规律②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比较,各有其职能、长短。③趋势:社会教育的重要性会突现,但三种力量的事例是努力的方向。 三、实例分析题(或辩析题)1. 要点(1)摆出自己的观点:随着社会大环境的改善,人本思想、法制观点、认识水平、认同感等已经成为我们社会的起码共识。当然,我们的学生也毫不例外,在作为受教育者时的定位感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对教育、对学校、对老师都有了新的要求和认识(仅供参考)(2)阐述依据(P3页)(3)对策。2. 要点:(1)这是一个对教育、对教育对象、对人才的认识问题、也即是说,不要以一种模式去看待学生,古语有:“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2)“人”的分析,人是全面的、多方的、丰富的、立体的。(3)社会需要的分析,社会是丰富的、多元的、各行各业都有需求。(4)结论:科学客观地评价学生,认识教育成果,人才就会辈出。 木棉朵朵 2006-12-18 13:58 现代教育原理》形考作业4答案 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