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当代建筑师解读】
——西方现代建筑思潮论文
前言
通过一个学期对西方思潮的学习后,原本以为孤立的建筑和单纯的建筑审美过程,其实其中是蕴含和涉及着相当健全的理论知识和研究体系。并且建筑师,不管他承认不承认,都或多或少的会受到他所处的社会时代背景的影响。而他们的作品往往也是对于时代发展的一种反应。西方从现代主义后期开始,由于受大众消费文化的刺激,个人主义的张扬需求的表达,对建筑的无表情特征的厌烦,从而开始了后现代时期对建筑营造的探索之路。
西方的建筑思潮的发展要比中国早很多,对于西方一些较为先进的建筑思想的研究学习,也是大概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才开始。在打开国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中国的建筑思潮有些西方建筑思潮中国化的味道,但中国的建筑师,中国当代的建筑师真是如此这般的去发展自己的建筑语汇及思想体系的吗?
这里选取了几个较有代表性的中国当代建筑师,及其作品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中国当代的建筑环境有所认识。
【刘家琨】
主要作品
1、鹿野苑石刻博物馆
2、艺术家工作室系列
小结
目前西南建筑一哥,从设计手法上偏地域主义色彩。喜欢用本土材料去唤起人们对于场所的意识。他的作品总是会让人联想到现代主义的那些大师们曾经做过的探索。尤其是在对室内外静谧空间的塑造上。也许是建筑当中带有着这样一种的情感倾向,使得作品显得于周围建筑环境的那样一种冷静和偏执。看他的作品我觉得是感觉不到活力的。也许是因为手法的使用,会让人产生一种视觉上的疲劳。并且是种脱离时代发展之外的孤芳自赏的感觉。【王澍】
主要作品
1、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2
3
小结
王澍在设计中做了较多的细节处理。比如,瓦的使用是他对于滴水的浪漫主义情怀的表达;有意在围合处栽上棵树,会想到学生们在树荫在看书的场景;铺地采用青砖,青砖的缝隙里长着很多青苔,踩上去滑滑的,心里却有一种沉沉的踏实。从这些可以看出王澍对于建筑的把握更多注重的是一种对于场景的细微感受,对某些场景片段的再组织。因此,游走王澍的建筑是需要时间和对传统意味的把握。在这个项目上,王澍是立足于对传统文化的现代性的营造上。将传统的空间概念以及中国建筑中的诗意特征带入到当代建筑。可以看出他对于传统文化是持一种坚持和发扬的态度。并运用一种类似于祖母托的感觉回忆的细节刻画方式去达到对传统空间的再现。
【马达思班 】
马清运
主要作品
1、夏阳湖浦阳阁
4
2、玉山石柴
3、朱家角行政中心
4、江西自然科学博物馆
总结
以上列举介绍的几位建筑师虽然都处同一时代,但建筑思想确各自不同。不过由于所受的教育和经历的相似于不同,建筑风格上还是可以分以类别。比如刘家琨与王澍,就属于同一类型的建筑师,我认为。致力于对本土建筑文化的发掘和探索。手法上更多的还是倾向于现代主义时期的建筑表达方式。然后将之运用在当地的建筑观念中。后三者却是有很大的不同。也许都是因为留学经历,使得他们对于建筑的把握范围更广一些,手法上,思想上都带上一些当代的国际色彩。但各自对其运用各有千秋。我个人是较为欣赏马达思班的设计感觉。拿过来,为我所用,而不会失去自身的文化个性特征,并让她重新展现活力。是一个较好的实践先锋。但,会有更好的探索,今后。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