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苏洵《六国论》评论六国败亡的历史,提出“六国破灭,________ __ ,__ ________,_________”的精辟论点。
2. 苏洵《六国论》中描写祖辈创业艰难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以有尺寸之地。”
3. 苏洵《六国论》说明齐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_____ ____ __”,说明燕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____ _ ____,_________ __”。
4. 苏洵《六国论》结尾指出“ ,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明确体现文章借古讽今,告诫北宋统治者要汲取历史教训的主旨。
5. 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 《阿房宫赋》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苏洵《六国论》“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_________ _____”,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刺北宋赂辽。
6. 古人写文章爱引用前人话语作为论据,如韩愈《师说》中“孔子曰:‘三人行,_____ _____”,苏洵《六国论》中“古人云:‘以地事秦,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寄寓了作者对所叙对象充满情感的句子,如《六国论》中“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_____ __________”,表达了苏洵对六国以地事秦的遗憾之情;
8. 苏洵在《六国论》中借助“_______ ___,_______ ___”,敏锐地指出了对抗秦国的办法,此举会让对方寝食难安。
9. 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
10. 《六国论》中作者含蓄表明写作目的的句子是:_______ ___ ,______ _ ___,_____ __ __。
11. 《六国论》中作者批评赵国杀害良将,不能武力抗秦坚持到底的句子是_____ ___ ,______ _ ___,_____ __ __。
《阿房宫赋》理解性默写
1、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批判秦统治者穷奢极欲,用 , ?两句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而大肆挥霍的暴行。
2、在《阿房宫赋》中,文末总结秦国灭亡的教训,并借以讽今,以 ,
。两句告诫今人如果不从秦的灭亡中引以为戒,仍要重蹈历史覆辙。
3、在《阿房宫赋》中 ,杜牧通过 , 。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才,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
4、《阿房宫赋》中用 , 。两句写人置身其中会迷失方向,突出了这个庞大的建筑群的错综复杂。
5、《阿房宫赋》中用 , 。两句写宫女们极力展示自己的娇媚以等待皇帝的宠幸。
6、在《阿房宫赋》中,作者从最普遍的人心角度,说明人人都想过好的生活,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句子是 , 。
7、作者在《阿房宫赋》中用互文的方法写六国宝藏的句子是 , ,
。
8、在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 ,
, , 。
9、《阿房宫赋》中,用于描述阿房宫建筑结构精巧的句子是 , ,
, 。
10、《阿房宫赋》中 , ? , ?这一句里用比喻的手法来体现阿房宫长桥、楼阁间的通道所建之高的特点。
11、《阿房宫赋》中用假设指出六国、秦国不灭国亡族的途径是: ,
; , 。
12、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是 , ; , 。
13、写秦始皇迅即垮台的句子是 , , , !
14、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 , 。 ,
。
15、杜牧在文中告诫后人光是感叹是没有用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让历史重演,如果不能够吸取教训终将重蹈覆辙的语句是: , ; ,
。
16、陆参作《长城赋》云:“千城绝,长城列。秦民竭,秦君灭。”以四个三字句发端。《阿房宫赋》祖《长城》句法,云 , 。 , 。
《六国论》答案
1.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2.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3.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 始速祸焉
4.苟以天下之大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是又在六国下矣
5.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6. 则必有我师 犹抱薪救火 薪不尽 火不灭
7.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8.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9.至丹以荆卿为计 始速祸焉
10. 苟以天下之大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是又在六国下矣
11.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阿房宫赋》理解性默写答案
1、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批判秦统治者穷奢极欲,用“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两句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而大肆挥霍的暴行。
2、在《阿房宫赋》中,文末总结秦国灭亡的教训,并借以讽今,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两句告诫今人如果不从秦的灭亡中引以为戒,仍要重蹈历史覆辙。
3、在《阿房宫赋》中 ,杜牧通过:“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才,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
4、《阿房宫赋》中用高低冥迷 ,不知东西 两句写人置身其中会迷失方向,突出了这个庞大的建筑群的错综复杂。
5、《阿房宫赋》中用“一肌一容,尽态极妍”两句写宫女们极力展示自己的娇媚以等待皇帝的宠幸。
6、在《阿房宫赋》中,作者从最普遍的人心角度,说明人人都想过好的生活,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句子是“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7、作者在《阿房宫赋》中用互文的方法写六国宝藏的句子是“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8、在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9、《阿房宫赋》中,用于描述阿房宫建筑结构精巧的句子是“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
10、《阿房宫赋》中 长桥卧波 ,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这一句里用比喻的手法来体现阿房宫长桥、楼阁间的通道所建之高的特点。
11、《阿房宫赋》中用假设指出六国、秦国不灭国亡族的途径是: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12、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是: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13、杜牧在本文中最后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14、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15、杜牧在文中告诫后人光是感叹是没有用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让历史重演,如果不能够吸取教训终将重蹈覆辙的语句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6、陆参作《长城赋》云:“千城绝,长城列。秦民竭,秦君灭。”以四个三字句发端。《阿房宫赋》祖《长城》句法,云“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