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内容】
教材第66~68页除数是整十数除法。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情境,探索并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算法。
2.能正确运用除法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4.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解决商的位置问题。
【教学准备】
PPT课件。
| 教学过程 | 教师批注 | |
| 一、复习准备 1.口算。(PPT课件出示) 40×2= 50×5= 90×3= 20×7= 30×3= 70×4= 80×6= 9×10= 30×6= 40×3= 60×2= 2×70= 2.板演。(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计算方法) 68÷2= 8÷8= 565÷5=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在生活中做什么的时候用过除法呢?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我们学校每学期开学时,校长都会拿出一部分钱买文具奖励那些品学兼优的同学,鼓励他们努力学习。这学期校长把负责购买文具的任务交给了老师,我准备到文具店为同学们购买文具,你们想和老师一同去吗?(板书课题:买文具) 三、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66页情境图)谁来说一说,你在文具店里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老师带了8张10元人民币。为了公平,老师打算用这80元钱都买一样的文具,请你们结合80元这一信息,提出只买一样文具的数学问题。 3.8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包?先在小组内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在练习本上写出你的计算方法。(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4.探索商是一位数、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列式的? | ||
| 教学过程 | 教师批注 | |
| 学生汇报自己的解答方法,并说出理由。 生1:因为1个书包是20元,2个书包是40元,3个书包是60元,4个书包80元,所以80元可以买4个书包。 板书学生算式:20+20+20+20=80。 生2:我用的是20乘多少等于80的方法,因为20乘4等于80,所以80元可以买4个书包。 板书学生算式:20×4=80。 生3:我是用80连续减20的方法,即买1个剩60元,买2个剩下40元,买3个剩下20元,买4个后就没有钱了。所以80元可以买4个书包。 板书学生算式:80-20-20-20-20=0。 生4:我想80里面有几个20,有几个20就可以买几个书包。80里面有4个20,因此80元可以买4个书包。 板书学生算式:80÷20=4。 5.探索竖式计算的方法。 (1)你们的想法都不错,那你们会用竖式计算80÷20吗? 出示学生板演的两种做法: 生1: 生2: (2)谁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 (3)我们来看这两位同学的竖式。他们的竖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请你说一说:“4”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生1:20是一个两位数,计算时,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被除数是80,就是8个十,除数是20,就是2个十,80除以20,就是8个十除以2个十,我就想乘法口诀“二四得八”,8÷2=4。所以80除以20,商是4。4要写在被除数的个位上面。 (5)你们同意谁的写法? (6)这道题和以前计算的试题有什么区别? (7)你能结合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推理出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吗? 6.巩固练习。 (1)如果校长给老师160元,可以买几个计算器?还剩多少元?怎样列式? (2)请你先估一估,再算一算。 (3)下面请同学们用除法竖式验证。(学生计算)“5”为什么写在个位上?组内互相交流。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巩固练习 教材第67页“练一练”。 五、布置作业 相关习题。 |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让学生研讨出自己在计算中的想法,将学生在计算讨论的过程中总结出的方法加以归纳,不至于学生的计算方法总是停留于口算,否则不利于后面除法的继续学习,毕竟口算与笔算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学生常出现竖式写错的现象,就是对方法的归纳模糊造成的。经常借助口算结果来确定商的位置,有可能导致学生无法完成方法上的总结与提升,学生难以掌握笔算方法,无法进行后续学习。我们教学要让每一位学生,特别是有认知偏差的学生有法可依,能够学会计算这一类除法题。
[不足之处] 课前对学生的情况掌握不够,导致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有些不积极。
[再教设计] 在情景设计中,注意设计要简明,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教学要与学生实际相联系,教学时只注重课上的教学过程,而忽视了课下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自身的素质。教学环节应该重视学生的普遍性,一般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