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名称:急救护理技术 适用专业:护理
开课学期:第四学期
1.课程设置概述
1.1课程性质
《急救护理技术》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临床护理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常见急、危、重症的识别、观察和救护能力,以达到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率和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该课程具有专科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在整个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专业基础课的后续课程,与《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专业课一起构成培养临床护理能力的核心课程,并为后期的临床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院内、外常见急诊的救护知识、救护技能,体验急诊救护工作中的良好工作态度。
1.2课程设计思路和学时安排(主要包括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该门课程设置的依据、工作任务的结构模式、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活动设计的目的、课时安排说明)
急救护理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要求护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以理论学习为重点、以单项技能训练为轴心的传统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临床对护生能力和素质的要求,特别是不能适应护生在实习期间对急救和危重症监护技能应用的需求。因此, 我们对中职护生急救护理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 学、 做”为一体,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进行急救护理学教学。教材选用人民军医出版社的《急救护理技术》,30学时,其中理论课16学时,实验课14学时。
教学内容分为四大模块。模块一为院外救护,涵盖了5个工作任务,即紧急救护、现场评估、心肺脑复苏、现场救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安全转运与途中监护;模块二为院内急诊室救护,涵盖了3个工作任务,即接收急诊病人、预检分诊、急诊处理;模块三为重症监护,涵盖了3个工作任务,即ICU患者的接诊、ICU监护、ICU生命支持;模块四为综合急救护理技能,即中毒患者的救护;中暑及冻僵患者的救护;淹溺及触电患者的救护。这项教学结构的改革,除包含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的三环节,即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救护--ICU监护外,更重要的是体现患者经发病现场的急救处理后,送入医院急诊科的救护,然后转入ICU病房进行监护,是一个完整的救护过程,护生在思想上易于接受。EMSS的三环节即三大教学情境(4个模块),引出急救护理中最常见的14个工作任务,用具体的工作任务导入要完成该急救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的学习,在培养护生职业能力过程中渗透相关的急救理念,必要时拓展一些前沿知识。
课时分配
| 序号 | 模块 | 任务 | 理论学时 | 实践或实习学时 |
| 1 | 院外救护 | 1.1紧急呼救 | 2 | |
| 1.2现场评估 | 2 | |||
| 1.3心肺脑复苏 | 2 | 2 | ||
| 1.4现场救护 | 2 | |||
| 1.5安全转运与途中监护 | 2 | |||
| 2 | 医院急诊急救 | 2.1接收急诊病人 | 2 | |
| 2.2预检分诊 | ||||
| 2.3急诊处理 | ||||
| 3 | 医院重症监护 (ICU) | 3.1 ICU患者的急诊 | 2 | |
| 3.2 ICU监护 | 4 | |||
| 3.3 ICU生命支持 | 4 | |||
| 4 | 综合急救护理技能 | 4.1中毒病人的救护 | 2 | |
| 4.2中暑、冻僵病人的救护 | 2 | |||
| 4.3淹溺、触电病人的救护 | 2 | |||
| 小计 | 16 | 14 | ||
| 教学实习 | 2周 | |||
| 认证培训 | 2周 | |||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课程组经多次讨论,并广泛征求外校、外院护理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分析护理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本课程特点,确定了本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
(1) 知识目标 ﻫ初步养成系统的急救意识和急救思维;形成和建立生命第一、时效为先的急救理念;掌握急、危、重症病人的评估要点、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2) 能力目标
① 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能及时识别常见急、危、重症,并对病情做出判断。
② 具有急救护理工作所需的常用救护技术操作能力,如心肺复苏术、机械通气术、气管插管术、电除颤术以及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技术等。
③ 具备对急症患者进行护理评估、瞬间判断、初步应急处理以及配合医生抢救的能力。 ﻫ(3)素质目标 ﻫ①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的献身精神。
②开朗稳重,乐观自信,具有临危不惧、临危不乱、处事不惊、从容应对的心理素质。 ﻫ③团结协作,善于沟通,具备团队精神。
3. 课程内容标准及要求
《急救护理技术》课程标准总体方案
| 模块 | 任 务 | 教学 内容 | 学习标准 | 教学 方法 | 教学 条件 | 建议 学时 |
| 项 目 一 院 外 救 护 项 目 一 院 外 救 护 | 1.1ﻫ紧急 呼救 | 1.院外急救的概念 2.院外救护的生存链 3.院外急救服务系统设置和组织管理 4.呼救网络系统介绍 5.电话呼救技巧 2 | 知识目标:1.说出院外急救服务系统的设置与组织管理 2.描述“生存链”的含义ﻫ3.能描述呼救网络系统的运作 技能目标:遇有危急伤病员时能立即正确呼救,快速启动紧急医疗救援系统;宣传紧急呼救技巧 情感目标:培养急救意识、社会责任感、团队协作、沟通能力 | 任务驱动法、 情境教学法、 角色扮演法、 教师讲授法、 模拟监护系统教学法 | 课件、图片、题库、模拟重症监护系统、仪器设备、学习情境设计方案、网络资源 | 12 |
| 1.2 现场ﻫ评估 | 1.院外急救现场环境的评估ﻫ2.危重病情的快速评估 3.批量伤病员的检伤与分类 | 知识目标:1.能描述现场环境评估的重要性 2.说出检伤分类的重要意义ﻫ3.说出检伤分类标准与要求 技能目标:具备危急伤病情况的现场评估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富有爱心的职业精神 | ||||
| 1.3 心肺脑复苏 | 1.心脏骤停的病因、类型 2、心脏骤停的病情评估 3、心肺脑复苏技术 4、复苏后的监测与护理 | 知识目标:1.说出心脏骤停的表现ﻫ2.能说出心脏骤停的病因和类型 3.描述心肺脑复苏中进一步生命支持和持续生命支持的方法及复苏后的监测与护理 技能目标:能进行正确的心肺脑复苏操作技术 情感目标:培养临危不乱、从容应对的心理素质。 | ||||
| 1.4 现场救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心肺复苏、除颤) | 1.急救技术的应用(止血、包扎、固定、搬运)ﻫ2.急救用品的配备 3.院外救护要点 | 知识目标:说出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的常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技能目标:1.能进行院外伤病员的病情分类ﻫ2.能运用院外常用急救技术进行现场急救 情感目标: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热爱护理专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作风,无私奉献的精神。 | 任务驱动法、 情境教学法、 角色扮演法、 教师讲授法、 模拟监护系统教学法 | 课件、图片、题库、模拟重症监护系统、仪器设备、学习情境设计方案、网络资源 | ||
| 1.5ﻫ安全转运与途中监护 | 不同转运工具转送特点与途中护理 | 知识目标:1. 能说出不同转运工具的特点以更好地开展途中救护工作ﻫ2. 描述转运途中的监测与护理要点 技能目标:具备安全转运和途中监护及抢救配合能力 情感目标:要有整洁的仪表、大方的举止,待人礼貌,言语轻柔,真正成为病人心目中的白衣天使。 | ||||
| 项 目 二 医院急诊救护 | 2.1ﻫ接收急诊病人 | 1.急诊范围ﻫ2.首诊负责制 3.急诊室工作制度 | 知识目标:1.说出急诊科的主要制度、任务、设置 2.说出急诊科的工作制度和护理工作流程 3.描述护患沟通特点,并在抢救工作中关心安慰病人,保护病人隐私 技能目标: 1.正确进行急诊预检分诊能力 2.正确进行急诊护理处理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急诊救护中能关心安慰病人,并保护病人隐私。 | 任务驱动法、 情境教学法、 角色扮演法、 教师讲授法 | 课件、图片、题库 仪器设备、学习情境设计方案、网络资源 | 2 |
| 2.2 预检分诊 | 预检分诊制度 | |||||
| 2.3ﻫ急诊处理 | 1.急诊抢救制度ﻫ2.出诊抢救制度ﻫ | |||||
| 项目三 医院重症监护| I C U | 3.1 ICU患者的接诊 | 1.ICU的概念ﻫ2.ICU的设置ﻫ3.ICU的管理 | 知识目标:1.描述ICU 的概念含义 2.描述 ICU 的设置ﻫ3.能描述 ICU病房的管理制度 技能目标:熟悉ICU的设置,并能进行有效的管理ICU 情感目标:在急诊救护中能关心安慰病人,并保护病人隐私。 | 任务驱动法、 情境教学法、 角色扮演法、 病案教学 教师讲授法、 模拟监护系统教学法 | 课件、图片、题库 仪器设备、学习情境设计方案、网络资源 | 10 |
| 3.2 ICU监护 | 1.体温监测 2.心电监测ﻫ3.血流动力学监测 4.呼吸功能监测 5.肾功能监测 6.脑功能监测 | 知识目标:1.说出体温监测的方法和内容ﻫ2.说出心血管功能常用的监测方法和内容 3.说出呼吸功能监测的方法和内容ﻫ4.描述脑功能监测的方法和内容 5.描述肾功能监测的方法和内容 技能目标:能熟练进行常用重症监护技术 情感目标:在急诊救护中能关心安慰病人,并保护病人隐私。 | ||||
| 3.3ﻫICU生命支持 | 1.气管插管的方法及注意事项ﻫ2.气管插管的适应证、禁忌证ﻫ3.机械通气的定义、适应证及禁忌证ﻫ4.电除颤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5.电除颤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 知识目标:1.说出气管插管的方法及注意事项ﻫ2.描述气管插管术的适应证、禁忌证 3.描述电除颤的定义、适应证ﻫ5.说出除颤器使用的护理注意事项。 技能目标:1.能进行气管插管ﻫ2.熟练使用除颤器 3.能够识别报警 情感目标: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及不怕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 | ||||
| 项目 四 综合急救护理技能 | 4.1 中毒 | 1.毒物及中毒的概念ﻫ2.急性中毒的常见症状ﻫ3.急性中毒的紧急处理方法及救护措施 | 知识目标:1.说出急性中毒的病因 2.说出急性中毒的急救原则 3.描述急性中毒的护理常规ﻫ4.描述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护理常规 技能目标:1.能对中毒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和监测ﻫ2.具有正确运用急救原则对病人实施救护的能力 情感目标: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的献身精神。 | 任务驱动法、 情境教学法、 角色扮演法、 病案讨论教学、 教师讲授法 | 课件、图片、题库 仪器设备、学习情境设计方案、网络资源 | 6 |
| 4.2 中暑 冻僵 | 1.中暑的病因、发病机制病情评估及救治护理要点 2. 冻僵的病因、发病机制病情评估及救治护理要点 | 知识目标:1.说出中暑、冻僵的救治原则与护理措施 2.描述中暑、冻僵的护理评估 3.描述中暑、冻僵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情感目标:具有正确运用急救原则对病人实施救护的能力 技能目标:开朗稳重,乐观自信,具有临危不惧、临危不乱、处事不惊、从容应对的心理素质。 | ||||
| 4.3 淹溺 触电 | 1. 淹溺的现场评估和救护要点 2.触电的现场救护原则和院内救护要点 | 知识目标:1.学会淹溺、触电病人的病情评估ﻫ2.说出触电的方式、影响触电损伤程度的因素ﻫ3.描述淹溺、触电的现场救护和护理要点 情感目标:具有正确运用急救原则对病人实施救护的能力 技能目标:团结协作,善于沟通,具备团队精神 |
| 任务一 | 紧急呼救 | 教学时间 | 2学时 | |||
| 教学内容 | 1.院外急救的概念 2.院外救护的生存链 3.院外急救服务系统设置和组织管理 4.呼救网络系统介绍 5.电话呼救技巧 | |||||
| 学习标准 | 【知识目标】 1.说出院外急救服务系统的设置与组织管理 2.说出“生存链”的含义 3.学会呼救网络系统的运作 | 【能力目标】 遇有危急伤病员时能立即正确呼救,快速启动紧急医疗救援系统;宣传紧急呼救技巧 | 【素质目标】 培养急救意识、社会责任感、团队协作、沟通能力 | |||
| 教学方法 | 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教师讲授法、模拟监护系统教学法 | |||||
| 教学条件 | 课件、图片、题库、模拟重症监护系统、仪器设备、学习情境设计方案、网络资源。 | |||||
| 考核评价 | 包括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 过程考核方法包括:课堂提问、阶段测验、作业等 | |||||
| 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 具有医学护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接受过职业基础教育,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素质;具有人文、沟通、应变知识;具有一定的文献收集能力,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 |||||
| 教师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 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并有高校教师资格,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具有一定医院工作经历,获得过护士或医师职业证书,掌握各种急救护理技术,能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教学,能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操作,并能对学生的操作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能指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有关方面的最新进展。 | |||||
| 任务二 | 现场评估 | 教学时间 | 2学时 | |||
| 教学内容 | 1.院外急救现场环境的评估 2.危重病情的快速评估 3.批量伤病员的检伤与分类 | |||||
| 学习标准 | 【知识目标】 1.能描述现场环境评估的重要性 2.说出检伤分类的重要意义ﻫ3.说出检伤分类标准与要求 | 【能力目标】 具备危急伤病情况的现场评估能力 | 【素质目标】 培养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富有爱心的职业精神 | |||
| 教学方法 | 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教师讲授法、模拟监护系统教学法 | |||||
| 教学条件 | 课件、图片、题库、模拟重症监护系统、仪器设备、学习情境设计方案、网络资源。 | |||||
| 考核评价 | 包括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 ﻫ过程考核方法包括:课堂提问、阶段测验、作业等 | |||||
| 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 具有医学护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接受过职业基础教育,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素质;具有人文、沟通、应变知识;具有一定的文献收集能力,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 |||||
| 教师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 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并有高校教师资格,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具有一定医院工作经历,获得过护士或医师职业证书,掌握各种急救护理技术,能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教学,能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操作,并能对学生的操作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能指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有关方面的最新进展。 | |||||
| 任务三 | 心肺脑复苏 | 教学时间 | 4学时 | |||
| 教学内容 | 1.心脏骤停的病因、类型 2、心脏骤停的病情评估 3、心肺脑复苏技术 4、复苏后的监测与护理 | |||||
| 学习标准 | 【知识目标】 1.说出心脏骤停的表现 2.能说出心脏骤停的病因和类型 3.描述心肺脑复苏中进一步生命支持和持续生命支持的方法及复苏后的监测与护理ﻫ | 【能力目标】 能进行正确的心肺脑复苏操作技术 | 【素质目标】 培养临危不乱、从容应对的心理素质。 | |||
| 教学方法 | 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教师讲授法、模拟监护系统教学法 | |||||
| 教学条件 | 课件、图片、题库、模拟重症监护系统、仪器设备、学习情境设计方案、网络资源。 | |||||
| 考核评价 | 包括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 ﻫ过程考核方法包括:课堂提问、阶段测验、作业等 | |||||
| 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 具有医学护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接受过职业基础教育,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素质;具有人文、沟通、应变知识;具有一定的文献收集能力,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 |||||
| 教师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 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并有高校教师资格,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具有一定医院工作经历,获得过护士或医师职业证书,掌握各种急救护理技术,能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教学,能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操作,并能对学生的操作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能指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有关方面的最新进展。 | |||||
| 任务四 | 现场救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心肺复苏、除颤) | 教学时间 | 2学时 | |||
| 教学内容 | 1.急救技术的应用(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2.急救用品的配备ﻫ3.院外救护要点 | |||||
| 学习标准 | 【知识目标】 说出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的常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 【能力目标】 1.能进行院外伤病员的病情分类ﻫ2.能运用院外常用急救技术进行现场急救 | 【素质目标】 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热爱护理专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作风,无私奉献的精神。 | |||
| 教学方法 | 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教师讲授法、模拟监护系统教学法 | |||||
| 教学条件 | 课件、图片、题库、模拟重症监护系统、仪器设备、学习情境设计方案、网络资源。 | |||||
| 考核评价 | 包括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 ﻫ过程考核方法包括:课堂提问、阶段测验、作业等 | |||||
| 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 具有医学护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接受过职业基础教育,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素质;具有人文、沟通、应变知识;具有一定的文献收集能力,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 |||||
| 教师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 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并有高校教师资格,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具有一定医院工作经历,获得过护士或医师职业证书,掌握各种急救护理技术,能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教学,能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操作,并能对学生的操作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能指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有关方面的最新进展。 | |||||
| 任务五 | 安全转运与途中监护 | 教学时间 | 2学时 | |||
| 教学内容 | 不同转运工具转送特点与途中护理 | |||||
| 学习标准 | 【知识目标】 1. 能说出不同转运工具的特点以更好地开展途中救护工作 2. 描述转运途中的监测与护理要点 | 【能力目标】 具备安全转运和途中监护及抢救配合能力 | 【素质目标】 要有整洁的仪表、大方的举止,待人礼貌,言语轻柔,真正成为病人心目中的白衣天使。 | |||
| 教学方法 | 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教师讲授法、模拟监护系统教学法 | |||||
| 教学条件 | 课件、图片、题库、模拟重症监护系统、仪器设备、学习情境设计方案、网络资源。 | |||||
| 考核评价 | 包括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 过程考核方法包括:课堂提问、阶段测验、作业等 | |||||
| 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 具有医学护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接受过职业基础教育,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素质;具有人文、沟通、应变知识;具有一定的文献收集能力,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 |||||
| 教师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 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并有高校教师资格,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具有一定医院工作经历,获得过护士或医师职业证书,掌握各种急救护理技术,能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教学,能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操作,并能对学生的操作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能指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有关方面的最新进展。 | |||||
| 任务一、二、三 | ﻫ一、接收急诊病人 二、预检分诊 三、急诊处理 | 教学时间 | 2学时 | ||
| 教学内容 | 1.急诊范围 2.首诊负责制 3.急诊室工作制度 4.预检分诊制度 5.急诊抢救制度 6.出诊抢救制度 | ||||
| 学习标准 | 【知识目标】 1.说出急诊科的主要制度、任务、设置 2.说出急诊科的工作制度和护理工作流程ﻫ3.描述护患沟通特点,并在抢救工作中关心安慰病人,保护病人隐私 | 【能力目标】 1.正确进行急诊预检分诊能力 2.正确进行急诊护理处理的能力 | 【素质目标】 在急诊救护中能关心安慰病人,并保护病人隐私。 | ||
| 教学方法 | 教师讲授法、举例说明法、小组讨论法 | ||||
| 教学条件 | 课件、 图片、 题库、 模拟急诊科 、仪器设备 、学习情境设计方案 、网络资源。 | ||||
| 考核评价 | 包括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 ﻫ过程考核方法包括:课堂提问、阶段测验、作业等 | ||||
| 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 具有医院急诊救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接受过职业基础教育,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素质,具有一定的文献收集能力,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 ||||
| 教师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 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并有高校教师资格,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具有一定医院工作经历,获得过护士或医师职业证书,掌握各种急救护理技术,能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教学,能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操作,并能对学生的操作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能指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有关方面的最新进展。 | ||||
| 任务一 | ICU患者的接诊 | 教学时间 | 2学时 | ||
| 教学内容 | 1.ICU的概念 2.ICU的设置ﻫ3.ICU的管理 | ||||
| 学习标准 | 【知识目标】 1.描述ICU 的概念含义 2.描述 ICU 的设置 3.能描述 ICU病房的管理制度 | 【能力目标】 熟悉ICU的设置,并能进行有效的管理ICU | 【素质目标】 在急诊救护中能关心安慰病人,并保护病人隐私。 | ||
| 教学方法 | 情境教学、案例教学、讲解分析、操作演示、循序渐进技能训练、分组讨论。 | ||||
| 教学条件 | 模拟ICU病房及监护仪器设备、多媒体、网络资源、课件。 | ||||
| 考核评价 | 包括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 ﻫ过程考核方法包括:课堂提问、阶段测验、作业等 | ||||
| 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 熟悉各专科常见急危重症病的理论知识、抢救原则、护理要点,具有正确使用各种监护仪器,掌握各项监护参数与图像变化的临床意义和监护记录方法。 | ||||
| 教师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 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并有高校教师资格,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具有一定医院工作经历,获得过护士或医师职业证书,掌握各种ICU的监护技术能力,能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教学,能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操作,并能对学生的操作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能指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有关方面的最新进展。 | ||||
| 任务二 | ICU监护 | 教学时间 | 4学时 | ||
| 教学内容 | 1.体温监测 2.心电监测ﻫ3.血流动力学监测 4.呼吸功能监测ﻫ5.肾功能监测ﻫ6.脑功能监测 | ||||
| 学习标准 | 【知识目标】 1.说出体温监测的方法和内容ﻫ2.说出心血管功能常用的监测方法和内容 3.说出呼吸功能监测的方法和内容ﻫ4.描述脑功能监测的方法和内容ﻫ5.描述肾功能监测的方法和内容 | 【能力目标】 能熟练进行常用重症监护技术 | 【素质目标】 在急诊救护中能关心安慰病人,并保护病人隐私。 | ||
| 教学方法 | 情境教学、案例教学、讲解分析、操作演示、循序渐进技能训练、分组讨论。 | ||||
| 教学条件 | 模拟ICU病房及监护仪器设备、多媒体、网络资源、课件。 | ||||
| 考核评价 | 包括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 ﻫ过程考核方法包括:课堂提问、阶段测验、作业等 | ||||
| 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 熟悉各专科常见急危重症病的理论知识、抢救原则、护理要点,具有正确使用各种监护仪器,掌握各项监护参数与图像变化的临床意义和监护记录方法。 | ||||
| 教师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 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并有高校教师资格,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具有一定医院工作经历,获得过护士或医师职业证书,掌握各种ICU的监护技术能力,能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教学,能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操作,并能对学生的操作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能指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有关方面的最新进展。 | ||||
| 任务三 | ICU生命支持 | 教学时间 | 4学时 | ||
| 教学内容 | 1.气管插管的方法及注意事项ﻫ2.气管插管的适应证、禁忌证ﻫ3.机械通气的定义、适应证及禁忌证ﻫ4.电除颤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5.电除颤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 ||||
| 学习标准 | 【知识目标】 1.说出气管插管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描述气管插管术的适应证、禁忌证 3.描述电除颤的定义、适应证ﻫ5.说出除颤器使用的护理注意事项。 | 【能力目标】 1.能进行气管插管 2.熟练使用除颤器 3.能够识别报警 | 【素质目标】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及不怕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 | ||
| 教学方法 | 情境教学、案例教学、讲解分析、操作演示、循序渐进技能训练、分组讨论。 | ||||
| 教学条件 | 模拟ICU病房及监护仪器设备、多媒体、网络资源、课件。 | ||||
| 考核评价 | 包括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 过程考核方法包括:课堂提问、阶段测验、作业等 | ||||
| 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 熟悉各专科常见急危重症病的理论知识、抢救原则、护理要点,具有正确使用各种监护仪器,掌握各项监护参数与图像变化的临床意义和监护记录方法。 | ||||
| 教师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 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并有高校教师资格,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具有一定医院工作经历,获得过护士或医师职业证书,掌握各种ICU的监护技术能力,能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教学,能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操作,并能对学生的操作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能指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有关方面的最新进展。 | ||||
| 任务一 | 中毒 | 教学时间 | 2学时 | ||
| 教学内容 | 1.毒物及中毒的概念ﻫ2.急性中毒的常见症状 3.急性中毒的紧急处理方法及救护措施 | ||||
| 学习标准 | 【知识目标】 1.说出急性中毒的病因 2.说出急性中毒的急救原则ﻫ3.描述急性中毒的护理常规 4.描述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护理常规 | 【能力目标】 1.能对中毒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和监测 2.具有正确运用急救原则对病人实施救护的能力 | 【素质目标】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的献身精神。 | ||
| 教学方法 | 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教师讲授法、举例说明法、小组讨论法。 | ||||
| 教学条件 | 课件、图片、题库、模拟重症监护系统、仪器设备、学习情境设计方案、网络资源。 | ||||
| 考核评价 | 包括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 ﻫ过程考核方法包括:课堂提问、阶段测验、作业等 | ||||
| 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 具有医院急诊救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接受过职业基础教育,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素质,具有一定的文献收集能力,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 ||||
| 教师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 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并有高校教师资格,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具有一定医院工作经历,获得过护士或医师职业证书,掌握各种急救护理技术,能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教学,能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操作,并能对学生的操作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能指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有关方面的最新进展。 | ||||
| 任务二 | 中暑、冻僵 | 教学时间 | 2学时 | ||
| 教学内容 | 1.中暑的病因、发病机制病情评估及救治护理要点 2. 冻僵的病因、发病机制病情评估及救治护理要点 | ||||
| 学习标准 | 【知识目标】 1.说出中暑、冻僵的救治原则与护理措施 2.描述中暑、冻僵的护理评估 3.描述中暑、冻僵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能力目标】 具有正确运用急救原则对病人实施救护的能力 | 【素质目标】 开朗稳重,乐观自信,具有临危不惧、临危不乱、处事不惊、从容应对的心理素质。 | ||
| 教学方法 | 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教师讲授法、举例说明法、小组讨论法。 | ||||
| 教学条件 | 课件、图片、题库、模拟重症监护系统、仪器设备、学习情境设计方案、网络资源。 | ||||
| 考核评价 | 包括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 ﻫ过程考核方法包括:课堂提问、阶段测验、作业等 | ||||
| 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 具有医院急诊救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接受过职业基础教育,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素质,具有一定的文献收集能力,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 ||||
| 教师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 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并有高校教师资格,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具有一定医院工作经历,获得过护士或医师职业证书,掌握各种急救护理技术,能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教学,能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操作,并能对学生的操作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能指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有关方面的最新进展。 | ||||
| 任务三 | 淹溺、触电 | 教学时间 | 2学时 | ||
| 教学内容 | 1. 淹溺的现场评估和救护要点 2.触电的现场救护原则和院内救护要点 | ||||
| 学习标准 | 【知识目标】 1.学会淹溺、触电病人的病情评估ﻫ2.说出触电的方式、影响触电损伤程度的因素 3.描述淹溺、触电的现场救护和护理要点 | 【能力目标】 具有正确运用急救原则对病人实施救护的能力 | 【素质目标】 团结协作,善于沟通,具备团队精神 | ||
| 教学方法 | 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教师讲授法、举例说明法、小组讨论法。 | ||||
| 教学条件 | 课件、图片、题库、模拟重症监护系统、仪器设备、学习情境设计方案、网络资源。 | ||||
| 考核评价 | 包括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 过程考核方法包括:课堂提问、阶段测验、作业等 | ||||
| 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 具有医院急诊救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接受过职业基础教育,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素质,具有一定的文献收集能力,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 ||||
| 教师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 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并有高校教师资格,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具有一定医院工作经历,获得过护士或医师职业证书,掌握各种急救护理技术,能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教学,能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操作,并能对学生的操作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能指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有关方面的最新进展。 | ||||
4.1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4.1.1教材
①《急救护理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②《急救护理技术》,人民军医出版社,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规划教材。
4.1.2参考资料 ﻫ①戴红.临床护理细节操作规范.急诊科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②周秀华.急救护理学.第2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③刘淑媛.陈永强.危重症护理专业规范化培训教程,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④王庸晋.急救护理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ﻫ⑤王志红,周兰姝.危重症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ﻫ⑥江观玉.急诊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ﻫ⑦邹玉莲.急危重症护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⑧谭进.急救护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⑨刘昌权.急救医学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ﻫ⑩方海云.临床常见急症护理程序.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
4.2 教学基本条件(教师执教能力、基本实训条件)
4.2.1教师执教能力
专任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并有中职校教师资格,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具有一定医院工作经历,具有护士或医师执业证书,具备各种急救护理技术和ICU监护技术能力,能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教学,能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操作,并能对学生的操作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能指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有关方面的最新进展。兼职教师应具有护士或医师执业证书,并且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熟练的专业技能。
4.2.2.基本实训条件
具有急救护理技术各项技能训练所需的医护器械设备,具有仿真模拟的急救护理训练场地,包括仿真急救护理实训室、仿真模拟ICU病房。要有二甲以上的附属医院及实习医院、120急救中心为学生提供急救护理的临床实习。
4.3 教学方法建议(要体现各课程在教学方法上的特殊性)
4.3.1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PBL):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学习的方法,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3.2 情境教学:学生在模拟病房通过模拟活动,根据课堂教师讲授、演示,按操作规程完成各项护理操作。
4.3.3 病例讨论教学:根据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病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
4.3.4 角色扮演:通过对患者与护士角色的不同体验,有助于学生理解不同角色的心理状态,热爱护理专业。
4.3.5启发讨论式教学: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集体(小组或全班)的组织形式,围绕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相互启发、搞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一般作为理论性课程的补充教学方法使用。
4.3.6示教法:即直观教学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操作、实验等来达到传授知识和技能目的教学方法,是我校《急救护理学》课程教学最常采用的方法之一。直观教学法形象、具体、直接和真实,可以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性认识。同时,直观教学法将知识与实物、想象等联系在一起,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感知、理解和巩固知识,并利于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4.3.7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1)所有理论授课内容均为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采用图文并茂、声像齐备、不同急救技术结合相应的临床资料的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急救技术具体化,增加同学掌握教学内容的学习积极性。
(2)《急救护理技术》网站:网上建立以多媒体技术为主的现代化护理教学网络体系,网上资源丰富并进行网络资源共享,内容有课程同步录像,多媒体课件、讲稿、教案、习题集、课程标准、见习大纲、实习指导、教学进度表全部上网,具有网络交互式使用的功能,学生课后可以有重点地复习上课内容。
(3)多媒体教学视频软件与急救模拟人系统相结合:建立虚拟病房,模拟一些急诊科常见的病例, 形成仿真教学环境,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临床急救护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信心,并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判断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该系统还可以进行录像回放进行巩固复习。
4.4 教学评价(主要指学生学业评价,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关注评价的多元性,要体现各课程在评价上的特殊性)
4.4.1评价内容
1)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及其网络化管理、急诊科管理、ICU的设置与管理;
2)急救护理技术评估方法,针对常见急、危、重症患者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 ﻫ3)急救护理工作所需的常用救护技术操作能力,如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术、电除颤术以及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技术等;
4)正确、全面的身心护理; ﻫ5)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 ﻫ6)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7)开朗稳重,乐观自信,具有临危不惧、忙而不乱、处变不惊、从容应对的心理素质;
8)团结协作,善于沟通,具备团队精神。 ﻫ4.4.2评价方式
包括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其中学生自评10%,教师评价50%,实习实训指导老师评价40%。ﻫ4.4.3.考核方式 ﻫ包括口试、笔试、操作、答辩、写实习实训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