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类型:小学音乐教学必修课程
教学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
设计老师:郑州大学实验小学
授课时间:36课时
授课对象:小学音乐五年级学生
【课程描述】
一、课程特质:
本册教材是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从面向学生及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的,以学生的活动经验、能力,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让学生的音乐修养得到更好的提升。让学生全面发展。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感受与鉴赏
1、 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基本上能掌握教材所规定的乐理知识,视谱,视唱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2、 通过学习能正确的完美的表现歌曲,理解、欣赏曲目的主要内容。
3、 通过欣赏,了解几种常见的演奏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节拍、音色、音区的感知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联想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操。
4、通过音乐教学,突出其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表现
1、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齐唱、轮唱歌曲。
2、听辨音的高低并能基本模唱准确,唱准自然音列。
3、掌握四分音符及二分音符及八分音符及十六分音符。
4、能够尝试用自己制作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5、和声联练习的准确性
创造
1、能够参与即兴表演、进行即兴编舞、讲故事、
2、能用“七音”按节奏编曲、听辨即兴问答创作活动。
3、通过听辨、曲调接龙等形式,提高音乐基础能力与即兴创作水平
4、听辨乐曲地相同乐段、合唱部分地二声部音调并学画图形谱。
5、能够掌握一门器乐。
音乐与相关文化
1、了解音乐的整体范畴,体验不同的民族音乐文化。
2、运用开放式的教学形式,增强对大自然的理解与热爱。
【课程实施】
(一)学习活动
| 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 学习活动/策略设计 | |||
| 模块 | 主要内容 | 课时 | 课程资源 | |
演唱 肢体语言 欣赏 表现 演唱 肢体语言 欣赏 表现 | 第一课 《春意》 | 3课时 | 光盘、课件、钢琴、、 | 学习音乐常规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想像、联想,了解春的意境 通过四首春天作品来了解音乐感与季节的相容性 |
第二课 《欢乐的村寨》 | 4课时 | 通过学习了解少数民族文化。 据了解少数民族音乐特点和简单模仿。 | ||
第三课 《幻想》
| 3课时 | 光盘、课件、钢琴、、打击乐器 光盘、课件、钢琴、、打击乐器 | 通过学习歌曲来来引导学生对理想的追求,并提高对音乐的表现力 通过聆听乐曲让学生了解乐曲结构,并在乐曲中体会不同的音乐情绪 | |
第四课 《你好大自然》 | 4课时 | 聆听《我们的田野》聆听《铃儿响叮当》感受两种不同风格、不同音色色彩、不同情绪的音乐。 在掌握不同节奏型的基础上,进行不同节拍节奏的编创工作 | ||
第五课 《京韵》 | 5课时 | 通过本单元学习来了解中国国粹的精华 学生《蝈蝈和蛐蛐》,设计京剧表演方式,进行表演唱 | ||
第六课 《四季》 | 4课时 | 感受四季音乐的魅力,并能引导中自我赏识。 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并进行编创,体会音乐乐趣 | ||
第七课 《 友谊》 | 4课时 | 了解领唱合唱的不同,并在歌曲中体会友谊诚可贵 加大表演唱力度,并在表演唱的基础上加入简单表演知识 | ||
第八课 《百花园》 | 3课时 | 每一朵花都代表着一个故事,你能从演唱和聆听中了解吗,培养学生的聆听美学的能力 寻找高、中、低三个声部,并学唱,简单模唱旋律 | ||
| 第九课 《河南是个好地方》 | 3课时 | 了解家乡文化, 并学会家乡的的简单民族音乐风格 并初步了解人声分类音乐常识 测试 | ||
本课程评价体现过程性和及时性,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综合判断学生的表现能力。分小组和个人进行评分,既重视小组合作成果,也关注个人在小组中所做的贡献。过程性评价主要表现各小组成员的表现,如小组表演、演唱、演奏配合默契等,结果性评价主要依据学生个人演唱、表演和问卷结果。评价标准由师生确定。
评价方式:教师随堂记录、小组评定、课代表推选。
终结性评价:笔试:30% 课堂表现:30% 表演(创作):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