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 案
2010 ~ 2011学年 第 2 学期
所在单位 济宁医学院
教 研 室 流行病学
课程名称 流行病学
授课对象 2008级检验本科
授课教师 张雪文
职 称 助教
教材名称流行病学实习教程(段广才主编)
2011 年 3 月 20 日
| 章节 | 实习2 疾病的分布 |
| 讲 授 内 容 | 单元1 疾病分布的描述 |
| 课时安排 | 2学时 |
| 教 学 目 的 | 掌握内容:疾病时间、地区及人群分布的流行病学描述方法 熟悉内容: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形式及特点 |
| 重 点 | 重点:流行病学的方法描述疾病在时间、地区及人群的分布 |
| 难 点 | 难点:疾病三间分布的综合描述 |
| 教 法 举 要 | 例证、提问、案例、板书 |
| 教 具 准 备 | 与理论课教师讨论,了解理论课讲授情况 准备一份所带小组学生名单 |
| 教 学 参 考 资 料 | 李立明主编《流行病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四版 1999 李立明主编《流行病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五版 2003 王建华主编《流行病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六版 2004 |
| 教 学 后 记 | 疾病的分布distribution of disease 以疾病的频率为指标,描述疾病在不同地区、时间和人群的分布现象(简称疾病的三间分布),疾病分布可以为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为制订疾病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本次实习,可以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让学生真正掌握这一重要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
| 教师活动 | 教学内容 | 学生活动 | 备注 |
| 【复习】 【课题讨论】 【实习作业】 | 实习2疾病的分布 疾病的分布distribution of disease 以疾病的频率为指标,描述疾病在不同地区、时间和人群的分布现象(简称疾病的三间分布) 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 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 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为制订疾病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实习内容: 一、疾病的时间分布 (一)长期趋势 问题1:甲乙 两种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的长期趋势,以及影响因素? 总体看我国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尤其是死亡率近几年来控制的非常低。 趋势为总体下降,原因: 1、我国高度重视传染病防制工作,建立了国家预防控制系统 2、一系列有效的措施,计划免疫、爱国卫生 3、经济社会的法阵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问题2: 四种恶性肿瘤发病率变化趋势的看法 主要讲述肿瘤发病率变化的原因:饮食、吸烟、环境、遗传等因素相关。 男女食管癌、胃癌的发病率均呈明显下降的趋势。肺癌呈明显上升的趋势,肝癌的发病率变化比较缓和但却占第一位。 食管癌、胃癌的发病率下降的原因可能与具名饮食习惯有关。吸烟是肺癌的一个确定的危险因素,此外,骑车为其、烹饪时产生的油烟也是一个危险因素,肝癌与肝炎的传染性强有关。 问题3:请解释流脑下降的原因。 主要讲述A群流脑疫苗的重要改变了流脑的长期规律 问题4:自习 (二)季节性 问题5: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季节分布特点和原因是什么?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季节性是由主要宿主鼠种的繁殖及活动的明显季节性及其生活习性的明显不同决定的。姬鼠主要冬季繁殖和活动,所以它的发病高飞在冬季。 问题6:麻疹发病的季节特点及发病率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MV 的只用较大地降低了全市麻疹流行强度,尤其是实施计划免疫后,随着接种率的不断提高,全市麻疹发病率水平迅速下降,周期性流行得到控制。 问题7:请解释这几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季节高峰为什么不同。 脊灰躲在夏秋季多发,麻疹多在冬春季,缝针多发于冬春季节。脑膜炎多在11月至次年5月,以3-4月为发病高峰。百日咳多在春夏季节多发。 问题8:上述的工伤时间分布与操作工人的日常行为心理学有什么关系,对预防事故有什么意义? 周一和周六要高于其他工作日,工作最初一小时与最后一小时要多于其他时段,从行为心理学上看,周一和周六,最初和最后一小时都是注意力分散的时间,因此通过安全教育影响工人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将有助于减少工伤。 问题1: 问题1:甲乙 两种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的长期趋势,以及影响因素? 问题2:四种恶性肿瘤发病率变化趋势的看法 | 回答:疾病分布的定义与研究意义 思考回答 认真看图回答 讨论回答问题 认真看图回答 自由讨论 自由讨论思考回答问题 思考两者区别 | 理论课内容精讲,为后续做题打基础 问答式,活跃课堂气氛,掌握同学理解情况 10分 10分 先由同学思考通过提问的方式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 10分 开放式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在听取同学答案后对其进行归纳讲述 5分 5分 10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