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中医儿科成为专科始于 。
2.儿科四诊以为 主。
3.肺炎喘嗽的命名,首见于谢玉琼的《 》。
4.麻疹的病程可分为 三个阶段。
5.小儿水肿以 及 为主证。
6.三子养亲汤的组成有 。
7.麻疹以为 逆,以 为顺。
8.生理性黄疸是指足月儿于出生第 天自行消退者。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使用符号“√”、“×”)
1.钱乙首创脏腑辨证。 ( )
2.围产期是指孕期28周~生后7天。 ( )
3.湿热熏蒸型黄疸的首选方剂是茵陈五苓散。 ( )
4.小儿泄泻中最为常见的是湿热泻。 ( )
5.小儿惊风的基本治法是清热豁痰、镇惊熄风。 ( )
6.发热、神昏、抽风是小儿暑温的三大主症。 ( )
7.肾病综合征诊断的重要指标是尿常规和血浆蛋白。 ( )
8.三拗汤的组成有麻黄、杏仁、甘草。 ( )
9.小儿囟门关闭时间在12~18个月。 ( )
10.水痘的隔离时间应为皮疹完全结痂。 ( )
三、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小儿营养不良Ⅱ度体重低于正常平均值约: ( )
A.15~25% B.25~40%
C.>40% D.15~30%
2.小儿为“纯阳之体”的含义是: ( )
A.小儿病易热化 B.小儿为阳亢阴亏之体
C.小儿生长发育速度快 D.以上均是
3.新生儿期是指: ( )
A.出生~14天 B.出生~28天
C.出生~2月 D.出生~1岁
4.围产期是指: ( )
A.母亲怀孕~小儿出生 B.母亲怀孕~小儿出生后7天
C.孕期28周~小儿出生 D.孕期28周~小儿出生后7天
5.治疗湿热熏蒸型胎黄首选方剂是 ( )
A.犀角散 B.栀子柏皮汤
C.茵陈蒿汤 D.茵陈五苓散
6.急惊风四症是 ( )
A.风、火、积、热 B.风、痰、惊、热
C.痰、积、惊、滞 D.惊、热、痰、火
E.痰、火、惊、滞
7.麻疹的早期特征为 ( )
A.高热 B. 咳嗽 C. 眼结膜充血
D.玫瑰色斑丘疹 E. 颊粘膜灰白色斑点
8.猩红热的病原体是 ( )
A.葡萄球菌 B.链球菌
C.流感杆菌 D.变形杆菌
9.水痘皮疹的分布特征是 ( )
A.以四肢为主 B.以躯干为主
C.以头面部为主 D.全身散发
10.小儿泄泻最重要的病因是 ( )
A.湿 B.寒 C.食 D.火 E.脾虚
11.哮喘的发病与那些脏腑有关 ( )
A.肺脏 B.肺脾 C.肝脾肺 D.肺脾肾
12.小儿肺炎喘嗽与咳嗽相比较X线胸片检查 ( )
A.肺纹理增粗 B.肺纹理紊乱 C.斑片状阴影
D.透亮度降低 E.透亮度增强
13.患儿,男,10岁,反复腹痛发作1月余,纳差,面色苍白,得温则舒,唇暗肢冷,小便清长,舌淡苔白。当用 ( )
A.养脏汤加味 B.香砂平胃散 C.小建中汤合理中汤
D.枳实导滞丸 E.保和丸
14.瘀血痫的诊断、主要应依据 ( )
A.四肢抽搐 B.面色泛青
C.口唇紫暗 D.有外伤及产伤史
15.肾病综合征中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值为 ( )
A.< 35g/L B.<30g/L C.<25g/L
D.<20g/L E.<15g/L
16.急性肾炎多发于( )感染后 ( )
A.合胞病毒 B.溶血性链球菌 C.葡萄球菌
D.肺炎链球菌 E.流感杆菌
17.麻疹的皮疹形态是 ( )
A.暗红色斑丘疹,疹间有正常皮肤
B.淡红色斑丘疹,疹形较少
C.玫瑰红色斑丘疹,疹形较小
D.鲜红色斑丘疹,密集成片
E.红色斑丘疹夹水疱
18.在下列五硬的临床表现,那种提法欠妥 ( )
A.全身发凉,僵卧少动
B.哭声细小,反应低下,气息微弱
C.多发生于新生儿
D.局部皮肤板硬,不能用手捏起
E.硬肿多涉及眼睑、阴囊、手足心等
19.水痘皮疹的特点是 ( )
A.皮疹呈离心性分布,头面四肢多于躯干
B.皮疹呈圆形,中心凹陷,深藏皮内,触之有坚硬感,大小相似
C.皮疹呈椭圆形,内有晶莹水液,位置浅,触之有坚硬感,无脓疱
D.皮疹较大,壁较薄
E.皮疹色红,硬结搔痒
20.小儿暑温的三大主症是 ( )
A.头痛,项强,嗜睡
B.发热,呕吐,神昏
C.发热,头痛,抽风
D.发热,抽风,神昏
E.呕吐,嗜睡,抽风
四、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古代儿科四大证是 ( )
A.麻疹 B.天花 C.惊风 D.泄泻 E.疳证
2.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应理解为 ( )
A.五脏六腑皆娇弱柔嫩
B.肺脾肾三脏相对不足
C.机体形态发育未成熟
D.机体生理功能未完善
E.年长儿形气方才充盛
3.“心常有余”的含义是 ( )
A.心火亢盛 B.心火易炎
C.心肝火旺 D.心阴不足
E.小儿发育迅速,心气旺盛有余,呈生机蓬勃之象
4.小儿病证易趋康复的原因是 ( )
A.病因单纯
B.少久病痼疾
C.少情志干扰
D.对药物反应敏感
E.脏腑组织的修复能力强
5.按公式计算,3岁健康儿 ( )
A.体重为14kg B.体重为16kg C.身高为91cm
D.身高为100cm E.收缩压为11.47kPa
6.添加辅食的原则是 ( )
A.从少到多
B.由稀到稠
C.从细到粗
D.在习惯一种食物后再加另一种
E.在婴儿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时添加
7.小儿五脏辨证中,脾经本病有 ( )
A.体重困倦 B.不思饮食 C.泄泻
D.口渴引饮 E.神乱不安
8.关于小儿指纹诊法,下列那些内容是正确的 ( )
A.适用于3岁一下的小儿
B.诊察时应从命关推向气关
C.显于风关病轻浅,显于命关病危重
D.纹证不符时,可以“舍纹从证”
E.是一种辅助诊断方法
9.小儿肺炎喘嗽心阳虚衰的主要临床表现有 ( )
A.突然面色苍白 B.四肢抽搐 C.口唇发绀
D.呼吸困难 E.四肢厥冷
10.哮喘发作期分为 ( )
A.寒性哮喘 B.热性哮喘 C.正虚痰阻
D.肺气虚衰 E.肾气虚衰
11.小儿鹅口疮的临床表现有那些 ( )
A.舌上满布白屑
B.口腔散在白屑
C.白屑融合成片
D.容易拭去
E.拭后出血
12.急惊风的基本治则有 ( )
A.清热豁痰 B.豁痰开窍 C.镇惊熄风
D.镇惊安神 E.清心安神
13.急性肾炎的临床表现有 ( )
A.少尿 B.高血脂 C.血尿
D.高血压 E.浮肿
14.辨别麻疹病情顺逆的主要依据为 ( )
A.麻疹的疏密 B.有无变证 C.精神状态
D.全身症状的轻重 E.体温高低
15.小儿紫癜热证的治疗原则是 ( )
A.疏风清热 B.清热泄火 C.凉血止血
D.清热养阴 E.滋补阴血
五.病案分析(每小题15分,共30分)
1.黄×,女,10岁,初诊日期2003年5月15日。主诉:浮肿,少尿3天。2周前有猩红热病史,曾住院治疗。3天前发现眼睑浮肿,小便次数明显减少,小便如浓茶色,食欲尚正常。查体:面部浮肿,双下肢轻度浮肿,舌红,苔白腻,脉滑数,体温37.5℃。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蛋白2+,红细胞2+,颗粒管型1~2个。
请作出辨证分析,中、西医诊断,提出中医治法,方药。
2.李某,女,15个月。1997年12月8日初诊,主述发热2天,咳喘1天。2天前外出游玩后发热,体温最高39.5℃,次日咳嗽而喘,呼吸困难,气急鼻煽,口唇发绀,烦躁,面赤口渴,喉间痰鸣,声如拽锯,泛吐痰沫,舌红苔黄,脉数。查体:双下肺可闻及少许中细湿啰音。
请作出辨证分析,中、西医诊断,提出中医治法,方药。
试卷B: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儿科著名医家 及著作《 》是中医儿科学形成的主要标志。
2.小儿诊法首重 。
3.典型的肺炎喘嗽以 为中医证候要点。
4. 是哮喘的主要矛盾,也是辨证论治的主要依据。
5.小儿泄泻的原因以 、 、 等为多见。
6.三拗汤的组成有 。
7.麻疹以 为顺。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使用符号“√”、“×”)
1.首先提出“疳皆脾胃病”的是钱乙。 ( )
2.小儿为“纯阳之体”的含义是指小儿病易热化。 ( )
3.小儿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是婴儿期。 ( )
4.生理性黄疸出现的时间是生后4~5天。 ( )
5.小儿泄泻的基本治疗原则是运脾除湿。 ( )
6.小儿惊风的四证是热、痰、惊、积。 ( )
7.肾病综合征诊断的重要指标是尿常规和血浆蛋白。 ( )
8.三子养亲汤的组成有苏子、莱菔子、白芥子。 ( )
9.小儿囟门关闭时间在12~18个月。 ( )
10.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传染途径是蚊咬。 ( )
三.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小儿 “稚阴稚阳”的含义是 ( )
A.小儿精、血、津液及脏腑功能均未充足完善
B.小儿临床易出现阴虚阳亢及阳虚衰脱之证
C.小儿形气稚嫩,易患疾病
D.小儿患病传变迅速
2.小儿营养不良Ⅰ度体重低于正常平均值约 ( )
A.15~25% B.10~15%
C.20~30% D.20~40%
3.婴儿期是指 ( )
A.14~28天 B. 28天~6月
C.28天~1岁 D. 28天~2岁
4.小儿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是 ( )
A.新生儿期 B.婴儿期
C.幼儿期 D.幼童期
5.治疗寒湿阻滞型胎黄首选方剂是 ( )
A.茵陈术附汤 B.茵陈五苓散
C.茵陈理中汤 D.茵陈蒿汤
6.急惊风的主要病机是 ( )
A.内犯心脾 B.内侵心肺
C.内陷心肝 D.内陷肝肾
7.下列哪项不属于麻疹初起时的临床表现 ( )
A.发热 B.咳嗽
C.目赤流泪 D.咽部有出血性红斑
E. 颊粘膜可见灰白色斑点
8.猩红热的病原体是 ( )
A.葡萄球菌 B.链球菌
C.流感杆菌 D.变形杆菌
9.下列哪项不是痄腮腮肿的特点 ( )
A.肿胀以耳垂为中心 B.肿胀区边界不清
C.肿胀区皮肤发红 D.触诊有弹性感
E.腮腺导管口红肿
10.小儿泄泻各种证型中最为常见的是 ( )
A.风寒泻 B.湿热泻
C.伤食泻 D.脾虚泻
E.脾肾阳虚泻
11.下列哪些不属于哮喘的临床特征 ( )
A.发热 B.喘息气促
C.喉间痰鸣 D.动则喘甚
E. 甚者紫绀
12.小儿肺炎喘嗽与咳嗽的鉴别要点是 ( )
A.咳嗽剧烈 B.气急鼻煽
C.高热不退 D.痰涎壅盛
E.呼吸浅促
13.患儿,男,6岁,反复腹痛5天,痛处喜按,进食和热敷后则缓,面色晄白,精神倦怠,纳差,食后作胀,舌淡苔白,可用 ( )
A.养脏汤加味 B.香砂平胃散 C.小建中汤合理中汤
D.保和丸
14.瘀血痫的发病原因是 ( )
A.血瘀气滞 B.瘀血停滞
C.破伤风 D.血瘀心窍
E.外伤或产伤史
15 对肾病患儿在饮食治疗上还应注意适量补充 ( )
A.维生素D和钙剂 B.蛋白质和热量
C.能量合剂和蛋白 D.维生素D和热量
E.铁制剂
16.急性肾炎多发于以下那些病原体感染后 ( )
A.合胞病毒 B.溶血性链球菌 C.葡萄球菌
D.肺炎链球菌 E.流感杆菌
17.水痘皮疹的特点是 ( )
A.皮疹是离心性分布,头面四肢多于躯干
B.皮疹是圆形,中心凹陷,深藏皮内,触之有坚硬感 ,大小相似
C.皮疹是椭圆形 ,内有晶莹水液,位置浅,触之有坚硬感,无脓疱
D.皮疹较大,壁较薄,内容物有脓液
E. 皮疹色红,硬结瘙痒
18.下列哪项不是顿咳的特征 ( )
A.患病年龄以学龄儿童多见
B.年龄越小病情越重
C.阵发性痉挛性咳
D.咳嗽夜间为甚,痰出咳止
E.咳后有特殊鸡鸣样回声,病程可持续2~3个月以上
19.麻疹的皮疹形态是 ( )
A.暗红色斑丘疹,疹间有正常皮肤
B.淡红色斑丘疹,疹子较少
C.玫瑰红色斑丘疹,疹形较小
D.鲜红色斑丘疹,密集成片
E.红色斑丘疹夹水疱
20.小儿暑温的三大主症是 ( )
A.头痛,项强,嗜睡
B.发热,呕吐,神昏
C.发热,头痛,抽风
D.发热,抽风,神昏
E.呕吐,嗜睡,抽风
四.多选题(每小题2分)
1.钱乙创制的方剂有 ( )
A.泻白散 B.导赤散
C.异功散 D.七味白术散
E.六味地黄丸
2.小儿病证易趋康复的原因是 ( )
A.病因单纯 B.少久病痼疾
C.少情志干扰 D.对药物反应敏感
E.脏腑组织的修复能力强
3.“肝常有余”的含义是 ( )
A.小儿生长迅速,如木方萌,少阳生发之气自然有余
B.肝气易动
C.肝经实火
D.肝阳亢盛
E.肝火上炎
4.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应理解为 ( )
A.五脏六腑皆娇弱柔嫩
B.肺脾肾三脏相对不足
C.机体形态发育未成熟
D.机体生理功能未完善
E.年长儿形气方才充盛
5.某5岁健康小儿,下列那些指标正确 ( )
A.体重18kg
B.身长100cm
C.乳牙已全部出齐
D.头围与胸围接近
E.能开始简单交谈
6.添加辅食的原则是 ( )
A.从少到多
B.由稀到稠
C.从细到粗
D.在习惯一种食物后再加另一种
E.在婴儿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时添加
7.小儿的用药特点有 ( )
A.忌用有毒攻伐之品
B.用药应及时、正确、审慎
C.慎用大辛大热大苦大寒之品
D.不宜滥用补益药
E.药量均为成人三分之一
8. 小儿捏脊疗法是通过对督脉和膀胱的捏拿,达到下列那些治疗目的
( )
A.调整阴阳 B.安定神气
C.通理经络 D.调和气血
E.恢复脏腑功能
9.小儿肺炎喘嗽心阳虚衰的主要临床表现有 ( )
A.突然面色苍白 B.四肢抽搐
C.口唇发绀 D.呼吸困难
E.四肢厥冷
10.哮喘缓解期分为 ( )
A.肺气虚弱 B.脾虚气弱
C.正虚痰阻 D.肾虚不纳
E.咳痰黄稠
11.小儿泄泻的病因有 ( )
A.内伤饮食 B.感受外邪
C.脾胃虚弱 D.蛔虫扰动
E.脾肾阳虚
12.急惊风的基本治则有 ( )
A.清热豁痰 B.豁痰开窍
C.镇惊熄风 D.镇惊安神
E.清心安神
13.急性肾炎的病因病机有 ( )
A.感受风邪 B.湿热弥散三焦
C.肺脾气虚 D.脾肾阳虚
E.邪热闭肺
14.麻毒闭肺的主要症状有 ( )
A.疹点不多或早回 B.高热不退
C.疹点色紫密集 D.气喘鼻煽
E.神昏谵语
15.小儿紫癜虚证的治疗原则是 ( )
A.益气摄血 B.温补脾肾
C.凉血止血 D.清热养阴
E.滋阴补血
五.病案分析
1.患儿,男,10岁。咳嗽喘促反复发作3年,复发伴加重5天。现症见:咳嗽气喘,喉间痰鸣,咯稀白痰,形寒肢冷,面色淡白,恶寒无汗,无发热,鼻流清涕,舌淡,苔白滑,脉浮滑。查体:T 36.5℃,双肺可闻及哮鸣音及痰鸣音。
既往史:有婴幼儿湿疹史
家族史:患儿父母有哮喘病史
过敏史:对花粉及螨虫过敏
就本例患儿作出中医病、证诊断,病机分析,提出治法、主方、开出处方。
2.王某,男,12岁,1999年5月6日初诊。主诉肢体浮肿反复1年,纳差2个月。患儿肢体反复水肿一年,曾服用强的松、雷公藤多苷、速尿等药物,但水肿消退后又不久反复。近月来出现水肿加重,并伴见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纳差,便溏,四肢不温。实验室检查:尿蛋白2+,潜血(-)。查体;下肢浮肿,按之深陷不起,血压16/10.7kPa(120/80mmHg)。舌质淡胖,苔白滑,脉缓而细弱。
请作出证候分析,中、西医诊断,提出治法、方药。
参:
试卷A:
一:填空题
1.隋唐时期 2.望诊 3.麻科活人全书 4.初热、见形、恢复 5.肌肤浮肿 小便短少 6.苏子、莱菔子、白芥子 7.内清 外透 8.10~14天 9.低蛋白血症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 10.√
三.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B 2.C 3. B 4. D 5.C 6.B 7.E 8.B 9. B 10. A
11.D 12.C 13.A 14.D 15.B 16.B 17.A 18.E 19.C 20. D
四.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ABCE 2.ACD 3.BE 4.ABCDE 5.ACE
6.ABCDE 7.ABC 8.ABCDE 9. ACDE 10.AB
11.ABCD 12.ABC 13.ACDE 14.BCD 15.ABC
五.病案分析
1.答:证候分析:患儿感受风热湿毒之邪,湿热浸淫,流注三焦,通调失司,水湿泛于肌肤而出现水肿。湿热流注膀胱,膀胱气化失司,出现小便短少,湿热损伤膀胱血络,故小便呈茶色。苔腻脉滑数也是湿热之象。同时结合实验室检查也可辨证。
诊断:
中医:水肿(湿热内侵证)
西医:急性肾小球肾炎
治法:清热解毒,淡渗利湿
主方:五味消毒饮合五皮饮加减
处方:二花 ,连翘,野菊花,紫花地丁,公英,天葵子,大腹皮,陈皮,桑白皮,五加皮,生姜皮,丹皮,车前草,滑石。
2.答:证候分析:外感风寒,郁闭不宣,正邪交争则发热;感后寒邪化热,肺失清肃,则咳嗽不止;肺气闭塞,则气急而喘,呼吸困难,鼻煽;肺气郁闭,失去正常的肺朝百脉之功,气血运行受阻,则见口唇紫绀;热扰心神而烦躁;热灼津液,炼液成痰,痰阻气道则喉间痰鸣,声如拽锯,泛吐痰涎;面赤口渴,舌红苔黄,脉数为热甚之象。双下肺闻及中细湿啰音亦为小儿肺炎的体征。
诊断:
中医:肺炎喘嗽(痰热闭肺)
西医:小儿肺炎(支气管肺炎)
治法:清热涤痰,宣肺开闭
主方:麻杏石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处方:炙麻黄,杏仁,生石膏,黄芩,葶苈子,瓜蒌仁,炒莱菔子,前胡,化橘红,鱼腥草,甘草。
试卷B:
一:填空题
1.钱乙 小儿药证直诀 2.望诊 3.热、咳、痰、喘、煽 4.正虚痰伏 5.感受外邪 内伤饮食 脾胃虚弱 6.麻黄、杏仁、甘草 7.外透 8.低蛋白血症 9.蚊咬
二:判断题
1.√ 2.× 3.√4.× 5.√ 6.× 7.√ 8.√ 9 . √ 10.×
三.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A 2.A 3.C 4. B 5.C 6.C 7.D 8.B 9.C 10. B
11.A 12.B 13.C 14.E 15.A 16.B 17.C 18.A 19.A 20.D
四.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ABCDE 2. ABCDE 3.AB 4.ACD 5. ABC
6.ABCDE 7. BCD 8.ACDE 9.ACDE 10.ABD
11.ABCE 12.ABC 13.ABCD 14.ABCD 15.ABE
五.病案分析
1. 答:诊断:哮喘,寒性哮喘
病机分析:患儿病程较长,有反复发作病史。患儿平素肺脾肾功能不足致痰饮内停隐伏于肺,遇外邪引触而发,发作时痰气搏结,壅阻于气道,而见咳嗽气喘,喉间痰鸣;因感触寒邪而发,故见咯稀白痰,形寒肢冷,面色淡白,恶寒无汗,无发热,鼻流清涕的症状;双肺听诊,可闻及双肺哮鸣音及痰鸣音也符合哮喘的诊断;另外,有过敏史,家族遗传史,可确诊为哮喘(发作期寒性哮喘)。
治法:温肺化痰,降气平喘
主方:小青龙汤加减
处方:麻黄,桂枝,干姜,细辛,半夏,白芍,五味子,射干,冬花,紫菀,甘草,苏子,白芥子。
2. 答:证候分析:患儿病程较长,病情反复,脾肾受损。脾气虚弱,运化失司,水液不能正常转输;肾阳不足,阳气虚衰,气不行水,故泛溢肌肤而肢体浮肿,小便短少。脾为湿困,无以化生气血,故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脾失健运,故纳少便溏,胸闷腹胀,舌质淡胖,苔白滑,脉缓而细弱,为脾虚之象。而水肿,尿蛋白(++),潜血(-),血压正常(16/10.7kPa)也是肾病的特征。
诊断:
中医:水肿(脾肾两虚)
西医:肾病
治则:温肾健脾
方药:真武汤加味
附子,茯苓,炒白术,大腹皮,炒莱菔子,厚朴,干姜,白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