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测图
技
术
设
计
书
班 级:14级地信理科班
* ** **
组 号: 5
**** ***
日 期:2016年3月6日
数字测图技术设计书
一、任务概述
本次数字测图位于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为配合教学的需要,各小组需要在校园各测区进行1:500数字地形测图。为了顺利完成此次任务,我组需在校园的相关测区利用已知的控制点进行数字的测图。
二、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测区位于兰州市城关区东港镇窦家山36号,即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据我组的调查在上午11点45分到1点及下午4点10到7点这段时间内金谷苑食堂的人流量较为集中,另外树行源、道路在上下课期间人流量大,这些对我组的工作施展有一定的影响。这块区域的植被少,但是地势起伏大,障碍物多,通视不良好。
三、已有资料的分析、评价和利用情况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平面图和GPS控制点坐标。GP03(39878.242 405004.374)、高程1701.300m;GP09(39032.341,404774.939)、高程1741.06m。测区内有1个已知的GPS 控制点,即GP04号点。具体位置在金谷园的西北位置,我组的测区内只有1个已知点,无法开展工作,为了解决这一困难我组选择位于松鸣的GP09号点做为已知的可用点。因此,在测量过程中根据我组的分析可采用闭合导线的方法进行图根控制点的布设。( 注:控制点面应结实)
仪器由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实训中心提供
全站仪一台
花竿一根
脚架三个
卷尺一个
对中杆两个
计算器一个
棱镜两个
四、测量作业依据
1、数字测图
《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 (GB/T 17160-2007)
《1:500、1:1000、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 1492-2005)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一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
2、数字测图
(1)碎部点精度
碎部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误差和间距超过50米的相邻碎部点的间距误差不超过下表的规定;间距未超过50米的碎部点的间距误差限差不超过下式(1)计算结果。
△D=±(mj+0.02mjD) --------------------------------(1)
式中:mj ----相应等级碎部点的点位中误差(cm);
△D---碎部点坐标计算的边长与实量边长较差的限差(cm)。
碎部点精度及适用范围
| 类别 | 碎部点对邻近图根点点位误差(cm) | 碎部点间距允许误差 (cm) | 碎部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允许误差(cm) | 适用范围 | |
| 中误差 | 允许误差 | ||||
| 一 | ±5 | ±10 | ±10 | ±10 | 地价较高地区、城镇街坊外围碎部点及街坊内明显碎部点 |
| 二 | ±7.5 | ±15 | ±15 | ±15 | 地价一般地区、城镇街坊内隐蔽碎部点及村庄内部碎部点 |
| 注:碎部点对邻近图根点点位中误差系指用解析法勘丈碎部点应满足的精度要求;碎部点间距允许误差及碎部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允许误差系指各种方法勘丈碎部点应满足的精度要求。 | |||||
主要地物要素点(地物点)的精度分三级,各级主要地物要素点(地物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误差和地物点的间距误差不超过下表的规定。
主要地物要素点(地物点)精度
| 主要地物要素点 | 主要地物要素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误差和相邻主要地物要素点间的间距误差 | 适用范围 | |
| 中误差(cm) | 限差(cm) | ||
| 一 | ±5 | ±10 | 大型商住楼、房产价格较高的地物点 |
| 二 | ±7.5 | ±15 | 一般住宅楼、房产价格适中的地物点 |
| 三 | ±10 | ±20 | 简易住宅楼、房产价格较低的地物点 |
| 地区分类 | 点位中误差(图上mm) | 间距中误差(图上mm) |
| 建筑区和平坦地区 | ±0.2 | ±0.3 |
| 一般地区 | ±0.4 | ±0.5 |
控制网点位布设时,点位的点名取组名,点位编号按DX5-1以此类推。
1、平面控制测量
控制网点位布设时,点位的点名取组名,点位编号按DX5-1以此类推。
采用闭合导线的方法进行平面控制测量的布设。一般要求先在适当的比例尺地形图上按有关标准进行图上设计并展绘成一定比例尺(1:500或1:10000)的平面控制测量设计书。
2、高程控制测量
采用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进行控制测量。三角高程测量是根据两点间的竖直角和水平距离计算高差而求出高程的,其精度低于水准测量。常在地形起伏较大、直接水准测量有困难的地区测定三角点的高程,为地形测图提供高程控制。三角高程测量可采用闭合环、结点网或高程网的形式布设。三角高程路线一般由边长较短和高差较小的边组成,起讫于用水准联测的高程点。为保证三角高程网的精度,网中应有一定数量的已知高程点,这些点由直接水准测量或水准联测求得。为了尽可能消除地球曲率和大气垂直折光的影响,每边均应相向观测。
六、数字测图的方案
地形图测绘采用全站仪进行野外数据采集数字化成图法,主要采用1:500数字地形测图,用全站仪测定地形要素的坐标和高程,为尽量减少数据粗差,数据记录应充分利用全站仪内存,实现全站仪自动记录。
1、测站检查
在控制点上设站后,观测之前必须进行以下检查:
a) 仪器参数检查。仪器高、目标高、气象改正数、棱镜参数、数据格式和单位等所有相关设置必须正确;
b) 仪器对中整平检查。仪器对中的偏差,不应大于5毫米;仪器管气泡不应偏离一格;
c) 视准差和指标差检查。角度测量仪器2c和2i,其绝对值不大于40″,才能作业,否则仪器必须进行检校;
d) 定向检查。以较远的控制点定向,并用附近其他较近的控制点进行检核,角度检核值与原有值之差不应大于40″,高程检核值与原值之差不应大于0.05米,边长(或坐标)检核值与原值之差不应大于0.03米;并在较远处选择一个明显铅垂标志(如避雷针、旗杆等)作为参考方向。原则上待测点至测站的距离不应大于定向边的距离,个别测站有困难时,应提高仪器对中精度和有效减弱定向目标偏心误差的影响,此时待测点至测站的距离也不应大于定向边距离的2倍;
e) 归零检查(度盘检查)。测图过程中,每测20~50个点和在测站结束时检查一次定向方向(或参考方向),每站归零差不应大于40″;
2、读数、视距要求
经过测站检查后,用全站仪施测地物点、地形点时,距离、水平角和垂直角(或坐标X,Y,H)可按半测回一次读数施测。测站至碎部点、地物碎部点的距离一般不超过120米,测站至地貌碎部点的距离一般不超过200米,高程点间隔一般不大于15米。
3、地形图要素的表示
地物、地貌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则,除应按现行的国家标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执行外,还应符合以下规定(1)居民地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准确测绘实地外围轮廓和如实反映建筑结构特征。建(构)筑物和围墙轮廓凸凹小于0.2m,简单房屋凸凹小于0.3m,可用直线连接。
(1)导线的内业的计算;(2)地形图点的拼接、整饰、检查和验收;(3)地形面积的量算
七、检查验收
导线的内业的计算,地形图点的拼接、整饰、检查和验收,地形面积的量算。检查所有的数据成果是否符合小区域的测量规范,成图的线条是否清晰,衔接是否准确。比例尺的选择是否合适,确保是项目要求的比例尺,点位的名称对应是否正确。
八、工作量的统计、作业计划安排和经费预算工作量的统计
1、工作量的统计与经费的预算
(1)工作量的统计
A、实地踏勘测区、B、收集资料、C、技术设计书的编写D、控制点的布设E、内业成图的绘制F、设计书的打印与定制
(2)作业计划安排
作业人员一般分为观测员一人,跑棱镜员2到5人,画草图一人
九、提交成果
控制测量成果资料
图根点成果文件
数据采集原始资料及数据文件
碎部点成果文件和图形数据文件
分幅图和测区总图的图形文件
综合量工作表及主要物资器材表等
把最后所有的1:500地形图成果上交
日期:2016年3月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