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工程项目 | 吉林至荒岗段高速公路03标段 | 工程名称 | 路基工程 | |||
| 一、路基工程概况 本标段路基工程K29+200-K44+160段全线采用高速公路标准,路基按双向四车道全封闭设计,本合同段路基均为整体式路基,路基全宽26m。本合同段路基土石方开挖总量1708162m3;填方1400293m3。 路基土石方工程配备挖、装、运、卸、填等施工机械,针对本项目的特点,组织路基的调配、运输、填筑、压实、检测的机械化流水作业。 二、施工工艺 2.1 路基填筑 路基填方施工方法及工艺流程图见附表。 ⑴场地清理 清除红线内各类现有建筑物、障碍物,清除路基范围的树根、草皮等植物根系,挖除各种不适用材料,并将清除的表土(一般耕地、荒地20cm,水田30cm,林地按调查厚度计)和不适用材料移运至路基两侧备用或指定的弃土场堆放(哈什马碎石土料场K35+250)。 ⑵基底处理 对半填半挖路基基底挖台阶处理或换填碎石土回填压实。 ⑶填土路基分层填筑 1、路堤正式开工前,用白灰按准确的测量放样结果划出基底边线,保证路基宽度。 2、土石方填筑前,根据自卸车容量计算堆土间距,在施工路段打上白灰网格,均匀卸土,用推土机按设计松铺厚度在整个路基宽度内,至少在两侧和中间挂三条线进行摊铺。 根据所开施工作业面的数量, 配备足够的平地机进行整平,并形成2%~4%的横坡。测定厚度后,在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 3、路堤各层应分层填筑、分层压实。每层最大松铺厚度应由试验确定,一般不得超过30cm,根据试验段确定松铺系数为1.16,暂定松铺厚度为30cm,路床顶面最后一层填筑的压实厚度不应小于10cm。 4、路堤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生“软弹”现象,应至多在半个有效工作日内,将“软弹”部位及时清除,换填适宜材料重新压实,不得边处理“软弹”边进行下层施工。 5、路堤每层压实度检测应采用“灌砂法”,现场应采用快速准确的仪器进含水量检测, 提高压实度的检测速度, 便于下道工序尽早、 连续施工。 6、路堤填筑须配备大功率重型拖式振动压实机进行碾压补强,每填筑两层拖振一次,在拖振过程中避免对附近结构物的干扰和破坏。 7、在路堤填筑过程中,每填筑两层应进行一次整形工作,确保路堤表面平整、边坡顺适、边线整齐,边坡度和宽度满足设计要求。 路基的压实度要求 表4-2-2 项目分类 | 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 | 压实度 | ||||
| 填方路基 | 上路床 | 0~30 | ≥96 | |||
| 下路床 | 30~80 | ≥96 | ||||
| 上路堤 | 80~150 | ≥94 | ||||
| 下路堤 | 150以下 | ≥93 | ||||
| 30~80 | ≥96 | |||||
1、路堤施工前,应先修筑试验段,确定满足孔隙率标准的松铺厚度、压实机械型号及组合、压实速度及压实遍数、沉降差等参数。孔隙率检测应采用水袋法进行。不同石料的压实质量控制标准见下表。(松铺厚度为50cm,压实系数为 )
填石路堤上、下路堤压实标准
| 分区 | 路床顶面以下深度(m) | 硬质石料孔隙率(%) | 中硬石料孔隙率(%) | 软质石料孔隙率 |
| 上路堤 | 0.8-1.50 | ≤23 | ≤22 | ≤20 |
| 下路堤 | >1.50 | ≤25 | ≤24 | ≤22 |
3、每一层施工前,应完成与层厚相对应高度的码砌边坡。
4、人工铺填石料时,应先铺填写大块石料,大面向下,小面向上,摆平放稳,再用小石块找平,石屑塞缝、最后压实。
5、每填筑一层进行一次整形工作,确保坡面整齐,无超料径石块、边坡度和宽度满足设计要求。
6、路堤成型后,应确保路堤表面无明显孔洞,大粒径石料不松动,边坡码砌紧贴、密实,无明显孔洞、松动。
7、填石路堤施工须配备大功率重型拖式振动压实机进行碾压补强,每填筑 两层拖振一次, 在拖振过程中避免对附近结构物的干扰和破坏。
(5)半填半挖分层填筑
路堤填筑在线路的纵向和横向均由低向高,分层、逐层填筑,分层碾压,分段成型。分段施工时,接头部位如不能交替填筑,则先填段按1:1坡度分层留台阶,能交替填筑时,则应分层相互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2m;分层填筑采用全幅水平分层填筑法,同一水平内应全宽采用同一填料,每种填料层压实后的连续厚度不小于50cm,填筑路床顶最后一层时,压实后的厚度不小于10cm。路基填料有变化时,应重新确定压实标准。每层填方沿路基横向每侧超填30cm宽,以方便机械压实作业,保证完工后的路堤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每填筑5层,组织人员进行进行修坡,确保边坡线形圆顺。
2.2路基挖方施工
1、清理现场
根据测量放线放出的路基边线范围,将该范围内的草皮清除,将树木砍掉,树根挖除。
2、开挖步骤及方法
⑴施工截水沟
开挖前应先对挖方段内截水沟的位置、尺寸予以核查。按照临时排水与永久排水相结合的原则,提前进行截水沟的施作,并整平夯实堑顶坡面,严防开挖后雨水浸入坡体或破坏坡面,对危及路基安全的冲沟应及时回填夯实。做好其他临时排水设施,保证施工作业面不积水。
⑵分层开挖
本合同段采用横挖法。土方开挖自上而下分层、分段开挖,分层高度2~3m。开挖过程中不得乱挖超挖,严谨掏底开挖。拟作为路基填料的挖方分类开挖分类使用,并取样试验确定其作为填料的适宜性及压实标准。开挖过程中对挖方地质情况随时进行观察、核实,根据开挖土层的地质情况,报批是否需要修改设计边坡坡率及断面形式,以保证边坡稳定。开挖至边坡线前,预留一定宽度,保证刷坡过程中设计边坡线外土层不受扰动。每开挖3~5m深,即复测中线及横断面。开挖至零填、路床部分后,尽快进行路床施工,不能及时进行时,在设计路床顶标高上预留30cm的保护土层,并做好临时排水设施。
3、石方开挖
1 石方开挖应根据岩石的类别、风化程度、岩层产状、岩体断裂构造、施工环境等因素确定开挖方案。
2 深挖路基施工,应逐级开挖,逐级按设计要求进行防护。
3 爆破作业必须符合《爆破安全规程》(GB6722)。爆破施工组织设计应按相关规定报批。
4 石方开挖严禁采用峒式爆破,近边坡部分宜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
5 爆破法开挖石方,应先查明空中缆线、地下管线的位置、开挖边界线外可能受爆破影响的建筑物结构类型、居民居住情况等,然后制定详细的爆破技术安全方案。
6 爆破开挖石方宜按以下程序进行:爆破影响调查与评估→爆破施工组织设计→培训考核、技术交底→主管部门批准→清理爆破区施工现场的危石等→炮眼钻孔作业→爆破器材检查测试→炮孔检查合格→装炸药及安装引爆器材→布设安全警戒岗→堵塞炮孔→撤离施爆警戒区和飞石、震动影响区的人、畜等→爆破作业信号发布及作业→清除盲炮→解除警戒→测定、检查爆破效果(包括飞石、地震波及对施爆区内构造物的损伤、损失等)。
7 边坡整修及检验
1)挖方边坡应从开挖面往下分段整修,每下挖2~3m,宜对新开挖边坡刷坡,同时清除危石及松动石块。
2)石质边坡不宜超挖。
3)石质边坡质量要求:边坡上无松石、危石。
8 路床清理及验收
1)欠挖部分必须凿除。超挖部分应采用无机结合料稳定碎石或级配碎石填平碾压密实,严禁用细粒土找平。
2)石质路床底面有地下水时,可设置渗沟进行排导,渗沟宽度不宜小于100mm,横坡不宜小于0.6%。渗沟应用坚硬碎石回填。
3)石质路床的边沟应与路床同步施工。
4、深挖路堑
1深挖路堑石方开挖方法
深挖路堑边坡的合理坡度是保证边坡稳定的关键,由于深挖路堑开挖高度大,受力复杂,设计要求对岩土参数的影响敏感,因此对施工安全与工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路堑开挖采用“横向分层、纵向分段,两端同步、阶梯掘进”的方式施工,运碴通道与掘进工作面应妥善安排,做到运碴、排水、挖掘互不干扰,以确保开挖顺利进行。
施工时,每隔6m设置碎落台,碎落台宽度为2m,平台表面横向坡度向内倾斜,纵向坡度与路线平行,平台排水设施与排水系统连通。如遇地下水,应设置地下水排除设施。
靠近边坡3m内严禁采用爆破法施工,对于3m外必须采用爆破开挖的地段,应进行专门爆破设计。严禁采用大爆破施工,宜采用分层、多排、小药卷多药量、光面、微差爆破等方法。
高边坡施工过程中,应对边坡进行两侧监控,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或向监理、设计部门报告,高边坡监测另见高边坡监测专项方案。
2深挖路堑土方开挖方法
开挖采用机械化施工自上而下,按不同的土层分层挖掘,以满足路堤填筑的需要。近距离运土采用推土机,远距离采用推土机配合挖掘机或装载机装土,自卸汽车运输。成型后修整边坡,并施作边坡防护,修建侧沟。路堑开挖过程中,应加强检测工作,确保边坡坡度和开挖尺寸,同时土质路堑开挖时,边坡应留20~30cm余量用人工修整,以防机械施工时造成超挖。
深路堑开挖前,先根据深挖路堑地段的工程资料及设计深度、长度、土质、土方调配情况和开挖机械设备来确定开挖方案,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施工。
深路堑施工前,首先以一个工点为单位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包括:开挖和防护的时间和步骤,开挖和防护的协调等内容。
路堑既长又深时,采用纵向分层分段开挖,每一层先挖出一通道,然后开挖两侧,使每一层有的出土道路和临时排水系统;对风化破碎岩体,为保证施工中边坡的稳定和边坡防护的施作,采用阶梯式进行开挖,按设计要求的高度设置平台,形成阶梯边坡。
三、质量检验
3.1基本要求
(1)路基的路床标高、宽度、线形及边坡坡度应符合图纸要求;边沟、截水沟和排水沟沟底无阻水、积水现象,具备铺砌要求;临时排水设施与现有排水沟渠连通,挖出的废方按指定的地点整齐堆放。
(2)石方边坡平顺稳定,无险石、悬石。
3.2检查项目及标准
土方路基检查及标准见表4-2-6。
石方路基检查及标准见表4-2-7。
3、外观鉴定
(1)路基表面平整、密实,曲线圆滑,边线顺直。
(2)边坡破面平顺稳定。
(3)边沟整齐,沟底无阻水或积水现象。
土方路基实测项目
| 项次 | 检查项目 |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 检查方法和频率 | |||
| 1 | 压实度 | 零填及挖方路基(m) | 0~30 | ≥96 | 按JTG F80/1附录B检查 密度法:每2000m2每压实层测4点 | |
| 0.3~0.8 | ≥96 | |||||
| 路堤 (m) | 上路床 | 0~30 | ≥96 | |||
| 下路床 | 0.3~0.8 | ≥96 | ||||
| 上路堤 | 0.8~1.5 | ≥94 | ||||
| 下路堤 | >1.5 | ≥93 | ||||
| 2 | 弯沉值(0.01mm) | 不大于设计值 | 按JTG F80/1附录1检查 | |||
| 3 | 纵断面高程(mm) | +10, -15 | 水准仪每200m测4断面 | |||
| 4 | 中线偏位(mm) | 50 | 经纬仪每200m测4点,弯道加HY\\YH两点。 | |||
| 5 | 宽度(mm) | 符合设计要求 | 用尺量每200 m测4处 | |||
| 6 | 平整度(mm) | ≤15 | 3米直尺每200 m测处*3尺 | |||
| 7 | 横坡(%) | ±0.3 | 水准仪每200m测4断面 | |||
| 8 | 边坡 | 符合设计要求 | 抽查每200 m测4处 | |||
石方路基实测项目
| 项次 | 检查项目 |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 检查方法和频率 | |
| 1 | 压实度 | 层厚和碾压遍数符合要求 | 查施工记录 | |
| 2 | 纵断面高程(mm) | +10, -20 | 水准仪每200m测4断面 | |
| 4 | 中线偏位(mm) | 50 | 经纬仪每200m测4点,弯道加HY\\YH两点。 | |
| 5 | 宽度(mm) | 符合设计要求 | 用尺量每200 m测4处 | |
| 6 | 平整度(mm) | ≤20 | 3m直尺每200 m测处*3尺 | |
| 7 | 横坡(%) | ±0.3 | 水准仪每200m测4断面 | |
| 8 | 边坡 | 坡度 | 符合设计要求 | 抽查每200 m测4处 |
| 平顺度 | 符合设计要求 | |||
1、挖土时要注意土壁的稳定性,发现有裂缝及倾坍可能时,人员要立即离开并及时处理。
2、人工挖土,前后操作人员间距不应少于2~3m,堆土要在1m以外,并且高度不得超过1.5m。
3、机械挖土,启动前应检查离合器、钢丝绳等,经空车试运转正常后再开始作业。
4、机械操作中进铲不应过深,提升不应过猛。
5、机械应停在坚实的地基上,如基础过差,应采取走道板等加固措施,不得将挖土机履带与挖空的基坑平行2m停、驶。运土汽车不靠近基坑平行行驶,防止塌方翻车。
6、配合挖土机的清坡、清底工人,不准在机械回转半径下工作。
7、向汽车上卸土应在车子停稳后进行,禁止铲斗从汽车驾驶室上越过。
| 8、机械碾压高路基时,机械外测轮子不许超过预留的50cm。 | ||||||
| 项目总工 | 交 底 人 | |||||
| 接 收 人 | 日 期 | |||||
路基填筑施工工艺流程图
路基挖方施工工艺流程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