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序号 | 部位 | 填料 | 检测项目 | 压实标准 | 检测频率 | 备 注 |
| 1 | 基床 表层 | 级配碎石或 级配砂砾石 | 地基系数K30(MPa/m) | K30≥190 | 每100m每压实层抽检K30 4点,其中区间正线路基左、右距路基边线1.5m各1点,中部2点. 每100m每压实层抽检K 、Evd各6点,其中区间正线路基左、右距路基边线1.5m各2点,中部2点. | 监理10%进行平行检验,均不少于1次*。注:无砟轨道可采用K30或Ev2。采用Ev2时,其控制标准为Ev2≥120Mpa且Ev2/Ev1≤2.3。 |
| 动态变形模量Evd(MPa) | Evd≥55 | |||||
| 压实系数K | K≥0.97 | |||||
2 | 基床 底层 路基 | (细砾土) A、B填料 | 地基系数K30(MPa/m) | 沙石类及细砾土K30≥130 | ①.每100m每压实层抽检压实系数K 6点,其中左右距路肩边线1m处各2点,路基中部2点。②.每100m每填高约90cm抽检K30和Evd各4点,其中距路基边线2m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2点。 | ①监理10%进行平行检验,均不少于1次*。 注:无砟轨道可采用K30或Ev2。采用Ev2时,其控制标准为Ev2≥80Mpa且Ev2/Ev1≤2.5。 |
| 碎石类及粗砾土K30≥150 | ||||||
| 动态变形模量Evd(MPa) | Evd≥40 | |||||
| 压实系数K | K≥0.95 | |||||
化学改良土 | 压实系数K | K≥0.95 | ①.每100m每压实层抽检K 6点,其中左右距路肩边线1m处各2点,路基中部2点。②.站场路基按填筑分块区段情况参照区间正线路基取点方法抽样检验。抽样检验3处无侧限抗压强度(同一连续作业段左、中、右各1处)。 | K 监理10%平检。每检验批平行检验1处无侧限抗压强度。 | ||
7d饱和无侧限抗压强度qu(KPa) | ≥350 |
| 序号 | 部位 | 填料 | 检测项目 | 压实标准 | 检测频率 | 备注 |
| 3 | 基床 以下 路堤 | (细砾土) A、B组填料 | 地基系数K30(MPa/m) | 砂类土及细砾土K30≥110 | ①.每100m每压实层抽检K 6点,其中左右距路肩边线1m处各2点,路基中部2点。②.每100m每填高约90cm抽检K30 4点,其中距路基边线2m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2点。 | ①.K、k30监理10%进行平行检验,均不少于1次。 注:无砟轨道可采用K30或Ev2。采用Ev2时,其控制标准为Ev2≥45Mpa且Ev2/Ev1≤2.6 |
| 碎石类及粗砾土K30≥130 | ||||||
| 压实系数K | K≥0.92 | |||||
| 化学改良土 | 压实系数K | K≥0.92 | ①.每100m每压实层抽检K 6点,其中左右距路肩边线1m处各2点,路基中部2点。②.站场路基按填筑分块区段情况参照区间正线路基取点方法抽样检验。抽样检验3处无侧限抗压强度(同一连续作业段左、中、右各1处)。 | K 监理10%平检。每检验批平行检验1处无侧限抗压强度。 | ||
| 7d饱和无侧限抗压强度qu(KPa) | ≥250 | |||||
| 4 | 褥垫层 | 砂 | / | 应碾压密实 | 区间正线路基沿线路纵向连续长度每100m、站场路基折合正线双线每100m,施工单位抽样检验3点,其中路基中间1点,两侧距路基边缘2m处各1点 | 监理单位平行检验不少于1点 |
| 碎石 | 地基系数K30(MPa/m) | 路堤填高≤3.0m ,K30≥150 | ||||
| 路堤填高>3.0m ,K30≥130 | ||||||
| 5 | 基坑回填 | 碎石或灰土 | 动态变形模量Evd(MPa) | Ev≥30Mpa | 每个基坑施工单位抽样检验2点 | 监理单位见证检验1点 |
| 混凝土 | 28天标养抗压 | / | 每个基坑施工单位检验2组试件 | 监理单位见证检验1组 |
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路基检测标准和检测频率
| 序号 | 部位 | 填料 | 检测项目 | 压实标准 | 检测频率 | 备注 |
| 6 | 过渡段基底处理 | 原状土 | 动态变形模量Evd(MPa) | 过渡段路堤高度≤3m Evd≥40Mpa | 施工单位每个过渡段抽样检验3点,其中:距路基边线1m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1点。 | 监理单位每个过渡段抽样检验1点 |
过渡段路堤高度>3m Evd≥30Mpa | ||||||
| 7 | 基 床 表 层 以 下 过 渡 段 |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 | 地基系数K30(MPa/m) | K30≥150 | 1.每个过渡段每压实层抽样检验K 3点,其中距路基两侧填筑级配碎石边线1m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1点。 2.每填高约30cm抽样检验Evd 3点,其中1点应靠近桥台或横向结构物边缘处. ③.每填高约60cm抽样检验K30 2点,其中距路基填筑级配碎石边线2m处1点,路基中部1点。 | 监理20%平行检验 |
| 动态变形模量Evd(MPa) | Evd≥50 | |||||
| 压实系数K | K≥0.95 |
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路基原材料检验频次
| 序号 | 材料 | 检测项目 | 检测标准 | 检测频率 | 备注 | |
| 1 | 土工合成材料 | 拉伸强度、延伸率、渗透系数或土工格栅的抗拉强度、延伸率、指定延伸率下对应的拉伸 力 | 同厂家、品种、批号的土工合成材料,每1万平方米为一批,不足1万平方米也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样检验1组。 | 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检验数量的20%见证检验 | ||
| 2 | A、B组填料 | 最大粒径、颗粒含量、细粒含量、含水率 | 基床以下路堤最大粒径<75mm,基床底层最大粒径<60mm | 施工单位没1万方检验1次,填料出场前应进行最大干密度试验和含水率试验(含水率试验施工单位每工班检验2次,用于寒冷地区路基冻结影响范围的填料,设计无要求时,砾石类土的细粒含量≤15%,砂类土的细粒含量≤5%,浸水路基填料细粒含量≤10% | 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检验数量的10%平行检验 | |
| 3 | 垫层 | 砂 | 含泥量 | ≤5%(用作排水固结地基≤3%) | 同一产地、品种、规格、且连续进场的砂(砾石或碎石),每3000m3为一批,不足3000m3也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样检验一组 | 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检验数量的20%见证检验 |
| 颗粒级配 | / | |||||
| 碎石 | 含泥量 | ≤10% | ||||
| 最大粒径 | ≤50mm | |||||
| 4 | 基床表层碎石 | 洛杉矶磨耗率(粒径>1.7mm) | ≤30% | 施工单位每一料场抽样检验洛杉矶磨耗率、硫酸钠溶液浸泡损失率、液限和塑性指数2次。(Cu≥15,0.02mm以下颗粒质量百分率≤3%,大于22.4mm的粗颗粒中带有破碎面的颗粒所占的质量百分率≥30%,不应含有黏土及其它杂质。 施工单位在级配碎石生产期间,每工班抽样检验1次粒径级配、黏土及其它杂质含量、大于22.4mm的粗颗粒中带有破碎面的颗粒含量。(监理10%平检) | 监理单位每料场平行检验1次 | |
| 硫酸钠溶液浸泡损失率(粒径>1.7mm) | ≤6% | |||||
| 液限(粒径小于0.5mm细颗粒含量) | ≤25% | |||||
| 塑性指数(粒径小于0.5mm细颗粒含量) | <6 | |||||
| 颗粒级配 | 见表1 | |||||
| 5 | 过渡段级配碎石 | 针片状含量 | ≤20% | 施工单位每工班抽样检验1次 | 监理单位10%平检 | |
| 质软和易破碎的碎石含量 | ≤10% | |||||
| 颗粒级配 | 见表2 | |||||
| 含水率 | / | 施工单位每工班抽样检验2次,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应增加检验次数。 | 监理单位10%平检 | |||
| 最大干密度 | 出场前检测 | 施工单位每5000m3检验1次,级配碎石材质发生变化或更换石场时应重新进行检验。 | 监理单位20%见证且同一料场不少于1次 | |||
| 水泥掺加量允许偏差 | 0~+1.0%(试验配合比) | 施工单位每工班检验2次 | 监理单位20%见证 | |||
| 6 | 化学改良土 | 用石灰改良,(原土料) | 有机物含量 | ≤5% | 施工单位每5万立方米检验1次 | 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检验数量进行平行试验 |
| 硫酸盐含量 | ≤0.8% | |||||
| 用水泥改良原状土) | 有机物含量 | ≤2% | ||||
| 硫酸盐含量 | ≤0.25% | |||||
| 方孔筛变长(mm) | 0.1 | 0.5 | 1.7 | 7.1 | 22.4 | 31.5 | 45.0 |
| 过筛质量百分率(%) | 0-11 (5) | 7-32 | 13-46 | 41-75 | 67-71 | 82-100 | 1000 |
表2 过渡段用级配碎石范围要求
| 级配编号 | 通过筛孔(mm)质量百分率(%) | |||||||||
| 50 | 40 | 30 | 25 | 20 | 10 | 5 | 2.5 | 0.5 | 0.075 | |
| 1 | 100 | 95-100 | — | — | 60-90 | — | 30-65 | 20-50 | 10-30 | 2-10 |
| 2 | — | 100 | 95-100 | — | 60-90 | — | 30-65 | 20-50 | 10-30 | 2-10 |
| 3 | — | — | 100 | 95-100 | — | 50-80 | 30-65 | 20-50 | 10-30 | 2-10 |
| 外掺料名称 | 检验项目 | 检验标准 | 施工单位检验数量 | 监理单位检验数量 | 试验方法 | ||
水泥 | 凝结时间 | 初凝 | ≥3h | 同厂家、同规格、同品种的外掺料,每200t检验1组;水泥进场时间超过3个月或受潮结块时应复检;粉煤灰等同类外掺料的(SiO2+Al2O3+Fe2O3)和SO3 含量每2000t检验1组 | 按施工单位检验数量的10%进行见证试验且不少于1组 | / | |
| 终凝 | ≤6h | ||||||
| 强度、安定性 | / | ||||||
石灰 | 细度(生石灰粉) | 0.90mm筛余 | ≤0.5% | 《建筑石灰试验方法物理试验方法》(IC/T487.1) | |||
| 0.125mm筛余 | ≤12.0% | ||||||
| 未消化残渣含量(生石灰) | 5mm圆孔筛余 | ≤15% | |||||
| CO2 | ≤9% | 《建筑石灰试验方法化学分析方法》(IC/T487.2) | |||||
| CaO+MgO | ≥80% | ||||||
粉煤灰 | 细度 | 0.045筛余 | ≤25% | / | |||
| 烧失量 | ≤8% | ||||||
| 三氧化硫 | ≤3% | ||||||
| SiO2+Al2O3+Fe2O3 | ≥70% | ||||||
| 材料名称 | 检验项目 | 检验标准 | 施工单位检验数量 | 监理单位检验数量 | 检验方法 |
化学改良土 | 基床以下部位qu(Kpa) | ≥250 | 施工单位对同土源、同外掺料作改良土配合比和无侧限抗压强度验证试验1次。 | 监理单位见证1次 | 见证试验并检查确认配合比验证试验报告和击实试验报告 |
| 基床底层qu(Kpa) | ≥350 | ||||
| 基床底层(寒冷地区)qu(Kpa) | ≥550 | ||||
| 混合料中应不含未消解石灰,路拌混合中应不含有素土团或素土层 | / | 施工单位场拌法施工时每工班检验3次,路拌法施工时沿线路纵向每100米每层抽样检验6处(左、中、右各2处) | 监理单位20%见证检验 | 观察 | |
| 出场前测最大干密度 | / | 施工单位每5000m3检验1次 | 监理10%平检且同一土源不少于1次 | / | |
| 测原土料和混合料的含水率 | / | 施工单位每工班检验不少于2次 | 监理10%平检 | / | |
| 外掺料允许偏差为试验配合比的外掺料剂量的 | -0.5%-+1.0% | 施工单位每工班检验2次 | 监理20%见证 | 采用滴定法或仪器法检验 | |
加筋土 | 加筋材料 | 无老化、外观无破损、无污染 | 同厂家、品种、批号的加筋材料每10000m2为一批不足10000m2也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样检验一组 | 监理20%见证且不少于1组 | 检验每批产品的质量证明文件和性能报告单;抽样检验材料的拉伸强度、极限抗拉强度和延伸率 |
| 铺设位置、层数、方向及连接方法 | 符合设计要求 | 施工单位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处 | 监理10%平检 | 观察、计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