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为例
吴文胜
(重庆市秀山县教师进修学校重庆秀山409900)
摘要:通过对12所农村小学的设施设备、教育管理、教师素质和工作情况的调查比较发现:农村小学在硬件建设上存在着较大差距,村民小与中心校之间的差距最大。在教育管理上,一个以乡镇中心校为核心的管理,确保了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无论是中心校、村完小还是村民小,教师素质都有待提高。要实现区域内农村小学的均衡发展,应加大投入,加强督察,制定。教育部门要加强管理,转变工作方式,树立教育公平理念,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关键词:义务教育;教师素质;均衡发展
地处重庆南部的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普九”工作于2007年代表重庆接受国家验收,并顺利通过。在“普九”攻坚任务完成后,义务教育的重心已经开始从注重普及转向均衡发展,如何落实《义务教育法》,实现教育公平,使各级各类学校均衡发展,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该县义务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的工作。衡量一个区域内教育是否实现均衡发展的指标虽然很多,但就贫困地区少数民族自治县的农村小学来说,首先应该是在教育设施、教师素质、教育管理等方面基本达到同等水平后,才有可能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按照上述思路,本研究通过调查该县不同类别农村小学的设施设备、教师素质和工作量、教育管理等内容,分析该县农村小学发展现状,找出各类学校之间存在的差距,寻找阻碍均衡发展的原因,最后提出实现农村小学均衡发展的对策。
一、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的样本选择与分布
为了更好、全面的反映该县农村三类小学(乡镇中心校、村完小、村民小)在设施设备、教育素质和工作量、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差异,分析该县农村小学在实现均衡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本研究分别在该县区域内选择了12所农村小学作为研究样本。其中,乡镇中心校4所,村完小4所,村民小4所。同时又按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分别选择了平坝、山区两种地域学校。表1是样本学校和所处的类别和所处的地域情况。
表1:样本学校情况
乡镇中心校村完小村民小
平坝山区平坝山区平坝山区
平凯镇中心校梅江
镇中
心校
隘口
镇中
心校
钟灵
乡中
心校
马西
小学
凉亭
小学
云隘
小学
凉水
小学
冷水
小学
邓阳
小学
富裕
小学
高楼
小学
2.研究内容和方法
教育均衡发展这个现实问题,要求提供一个公平的教育。即提供的硬、软件应该是一样的。同时还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和衡量学校,逐步淡化和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分类等级标准,最终在一个区域内合理调配教育资源,实现均衡发展。本研究在综合考虑各因素后,选择了能代表学校发展的一些基本指标,如学校的设施设备、办学经费、教师素质、教育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等来反映农村小学的办学水平和效益,比较分析不同类别的农村小学在办学中存在的不均衡等问题,找出农村小学要实现均衡发展必须对面的现实。最终提出实现均衡发展的解决办法。针对上述内容,本研究采取的方法是调查法、比较法、访谈法。
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农村小学设施设备情况调查
研究对对12所农村小学设施设备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2。需要说明的是,实验室只统计实验保管室和学生实验室是否有具备,而没有统计它们的面积大小。有2间的其中有1间为学生实验室,另1间为仪器保管室。只有1间的即为仪器保管室。图书室包括图书保管室和阅览室,有2间的其中1间为阅览室,1间为图书保管室。只有1间的为图书保管室。实验器材未达到国家标准或仅有一部分能用,调查时视为具有部分器材,而仅仅只有很少一部分,绝大部分没有,视为少部分器材。同样图书未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的视为只有部分图书,如果图书非常少,则视为只有少部分。体育场地只统计是否具有运动场地,未统计场地的大小和场地的质量。体育器材按完全满足、基本满足和不能满足三种情况统计,对体育器材的质量未作统计。
表2:12所农村小学设施设备基本情况调查表
学校类别地
域
实
验
室
间
图
书
室
间
实验
器材
图书
远程
教育
电
脑
台
网络
系统
体
育
场
地
办
公
室
间
体育
器材
平凯镇中心校中心
校
平
坝
21
部分
器材
部分
图书
有
未通
40
有
已通
18
基本
满足
梅江镇中心校中心
校
平
坝
12
部分
器材
部分
图书
有
开通
30
有
开通
110
基本
满足
隘口镇中心校中心
校
山
区
11
部分
器材
部分
图书
有
开通
5
有
开通
17
基本
满足
钟灵乡中心校中心
校
山
区
21
少部
分
部分
图书
有
开通
38
有
开通
15
不能
满足
马西小学村完
小
平
坝
1无
部分
器材
部分
图书
有无无11
基本
满足
凉亭小学村完
小
平
坝
22
部分
器材
少部
分
有
开通
10开通14
基本
满足
云隘小学村完
小
山
区
无无无无无无无11
不能
满足
凉水小学村完
小
山
区
无无
少部
分器
部分
图书
无1无11
基本
满足材
冷水小学村民
小
平
坝
11
部分
器材
部分
图书
有
未通
无无12
不能
满足
邓阳小学村民
小
平
坝
无无
部分
器材
无
有
开通
无无11
基本
满足
富裕小学村民
小
山
区
无无无无无无无11
不能
满足
高楼小学村民
小
山
区
无无
少部
分器
材
无
有
开通
1无11
不能
满足
从表2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12所学校中有3所学校同时具有仪器保管室和学生实验室,占调查学校的25%,有4所学校仅有仪器管理室,占33%。5所学校两室都不具备,占41.6%。12所学校中有2所学校具有图书保管室和阅览室,占16.6%,有4所学校具有图书室,占33%,有6所学校什么都没有,占50%。两室都没有的学校基本上是村民小。(2)12所学校有75%的学校具有远程教育设备,50%的学校开通应用了远程教育资源。(3)12所学校中有5所学校开通了英特网,占41.6%。其中,4所中心校全部开通,4所村完小和4所村民小只有位于平坝的一所村完小开通了英特网,所有的村民小都不能上网。(4)12所学校都有运动场地和教师办公室。(5)12所学校均运动场地和体育器材。其中,体育器材不能满足学校需要的占42%。由上述调查数据可见,在10项基础设施设备中,一是两室建设和网络建设发展不均衡较为突出,村完小和村民小绝大多数无实验室和图书室。乡镇中心校在两室建设上明显好于村完小,村完小又好于村民小。二是12所学校都具备远程教育设备。调查发现中心校可以接受远程教育课程内容,收看空中课堂,而村民小只能放录制好的光盘,仍存在差异。三是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两项指标12所学校差异不大,基本能满足学校需求。调查发现,中心校的体育场地较好,有规范的篮球场,而多数村完小和村民小的体育场地没有硬化,只有在天气好的时候才能使用。可见运动场地在质量上仍存在不均衡现象。四是12所学校的教师办公室能满足教师办公需求,无明显差异。
(二)农村小学教师素质和工作量调查
研究还对12所学校的小学教师素质和工作量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1)12所学校教师的学历全部达标。其中,中师学历34人,占15%,大专学历194人,占85%。4所中心校中师学历21人占中心校人数的12%,大专学历150人占中心校人数的87%。不同类型学校教师的学历差异不大,大致相同。(2)12所学校高级教师84人,占教师总人数的36.8%。一级教师86人占教师总人数的37.7%。其中,4所中心校高级教师69人,占中心校教师人数的40%。一级教师66人,占中心校教师人数的38.5%。4所村完小高级教师12人,占村完小教师人数的27.2%。一级教师18人,占村完小教师人数的41%。4所村民小高级教师3人,占村民小教师人数的23%。一级教师2人占村小15.4%。(3)12所学校均无市级骨干教师。县级骨干教师主要集中在乡镇中心校,4所中心校县级骨干教师共9人,占所调研学校骨干教师的82%,其余18%为村完小。村民小无县级骨干教师。(4)4所中心校教师周课时比村完小少,4所村完小又比村民小少。越是偏远的学校教师周课时越多,越是离县城近的学校教师周课时越少,反映了县城附近教师相对集中。从教师所担任学科数量上看,中心校教师任教学科在1—3门之间,村完小在2-5门之间,而村民小在3—6门之间。调查中发现,有3所村民小教师出现包班现象,工作量很大。具
体调查数据见表3。
表3:12所农村小学教师素质和工作量调查表
职称
学历
骨干学校
教
师人数
学生人数
平均年龄二级以下一级高级中师大专周课时
担任学科数
市级县级平凯镇中心校516284143017511--121--3无2梅江镇中心校61122740231226124913--171--2无4隘口镇中心校263353101312513--151---3无2钟灵乡中心校33603396141323114--161--3无1马西小学12145372823913--142--3无1凉亭小学112563206501117--223---5无1凉水小学132225044531015--163--4无无云隘小学8242278000822--243--4无无邓阳小学433322111314--152--3无无冷水小学3443510230265--6无无富裕小学2353711002286无无高楼小学
4
7628
4
3
1
28
6
无
无
从调查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中心校教师素质相对较好。职称高的教师相对集中在乡镇中心校,在优质教师的资源拥有上出现不均衡。第二,中心校教师工作量相对较轻。从课时节次和所任学科门次可以看出,村民小教师多数是一人一个班,白天为了忙上课,不仅没有时间学习,也没有时间备课和批改学生作业,更没有时间进行教学研究。而这一切都只能利用放学后的其它时间来完成。相对来说,村民小教师知识面窄,承受的压力大,教学效果明显不如村完小和中心校。人为导致了教育结果的不均衡。
(三)农村小学教学管理基本情况
本研究还调查了12所学校的教学管理基本情况,在这里,管理人员指的是教学管理人员,未包括后勤管理人员。学科组包括了年级组和学科组,个别学校学科组分为语文、数学、科学、综合等学科组。教学效果评价参照的是该县上学期小学五年级抽考成绩,再与同类学校比较,根据所处的位置得出的判断结果。教研经费实报制,指的是凡领导同意开展的教研活动都进行报销。中心校审批制指的是先请示中心校,同意后再报帐。自主审批指的是中心校按学生人头经费划拨到村完小或村民小,学校自己作主
小学查查等
从表4可以看出:(1)12所学校有6所学校未成立学科组,占50%。主要集中在村民小。(2)12所学校对教学常工作进行了统一要求,4所中心校的教学常规工作提前一周进行检查,并对其工作量化考评。4所村完小和4所村民小除进行周自查外,还要接受中心校的月全查或月抽查。教学常规做到了在中心校的统一领导下的统一管理。访谈中个别中心校领导谈到,由于县教委是以乡镇为单位考评教学质量,如果放弃了检查,下面的质量就无法监控,教师有可能随心所欲,全乡的教学质量就得不到保障。因此,只有提高村民小的质量,才可能提升全乡质量。(3)83%的学校都对教师听课作了节次要求,只有2所村小未作明确规定。(4)91%的学校要求教师开展对新课程理念、方法的学习培训。66%的学校组织教师外出学习,4所村小未参加外出培训学习。(5)91%的学校没有教育科研课题,只有1所学校有一个校级课题。(6)41.6%的学校教学质量处于同类中上水平,33%的学校教学质量处于同类中等水平,25%的学校教学质量处于同类中下水平。(7)所有学校的教学质量奖励均与绩效工资中的30%挂勾。(8)87%的村完小和村民小的经费由中心校统一管理,村完小与村民小没有经费的自主权。有1所学校的教研经费在学期初预算。调查发现,中心校、村完小、村民小对教学过程的管理要求基本一致。教师的学习培训,特别是外出学习存在明显差异,中心校教师比村完小教师学习的机会多,而村民小教师几乎不能参加外出学习培训,只能在校自学。在课题研究上12所学校都滞后,领导与教师对课题研究明显不重视。12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在同类学校中不算差,但不同类型学校之间教学质量仍然呈现出较大差距,中心校比村完小好,村完小比村民小好。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农村小学的硬件设施相对较差,特别是村完小和村民小的两室建设滞后,与中心校呈现不均衡发展态势。中心校、村完小、村民小的网络建设和体育场地建设存在明显差异。中心校明显好于村完小,村民小最差。
2.三类农村小学教师学历无明显差异;一级职称和高级职称相对集中在乡镇中心校;三类学校教师的周课时与教师任教学科数差异明显,村民小教师工作量最重,任教学科最多。
3.三类农村小学的教学常规管理要求一致。中心校、村完小、村民小教师在学习培训上出现较大差异,村民小教师几乎没有外出学习的机会。经费的使用与管理基本上由中心校负责,村完小与村民小没有实现经费的自主管理。
三、对策建议
自1986年国家颁布《义务教育法》以来,经过20多年的努力,该县实现了让所有孩子有学上这个基本目标。调查发现,及其教育管理者对其农村教育服务仍不够理想。由于地区教育服务不足,有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1]要让农村的孩子得到与城镇孩子一样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这就迫切需要解决农村学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但是农村学校的教育发展滞后是一个历史的问题,除了与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发展缓慢,教育事业底子薄、起点低、自然条件等因素以外[2],还与教育内部管理有关。正因如此,在调查、访谈了12所农村小学后,根据现实状况,特提出以下解决对策。
1.加大投入,改善校际间的不平等现象,逐步缩小校际之间的差距,实现区域内学校的均衡发展。建议在落实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决策时,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治理,要出台改善薄弱学校硬件设施建设的具体文件,以确保薄弱学校的建设得到落实。
2.加强学校的硬件管理,尽可能确保现有设施设备的利用效率。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学校硬件管理的考核,把学校设施设备的保管和利用纳入学校考评。各学校同时也要制定学校设施设备的管理制度,对一些重要设施要落实责任人,保证学校的硬件设备完好无损。通过投入与管理相结合,逐步缩小薄弱学校在硬件建设上的不均衡。
3.加大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素质建设力度,切实提高农村教师素质。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农村教师的管理,教育业务部门要加大对农村教师指导,面对当前农村教师工作量大、负担过重现象,教育业务部门在采取集中培训的同时,要制定定期到村完小和村民小进行个别指导的行动计划,确保农村偏远学校的教师得到学习和培训。乡镇中心校要把抓村民小教师队伍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要有专人负责分管,制定定期互派教师到村民小交流的制度,逐步缩小农村教师之间的素质差距,保证教育的均衡发展。
4.要逐步实现足额配备农村学校教师,保证教师有时间学习,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目前很多村民小实行的都是包班制,有的是一人一班,一人一校,对这样的学校要配足两人一班,才能确保教育质量。
5.要加大督察力度。上一级要定期对下一级进行检查,要借鉴“两基”攻坚的经验,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学校均衡发展需要突出的主体地位,只要的到位,检查到位,验收到位,均衡发展就会很快得到落实。
6.科学有效的制定好农村小学的发展规划,加大对农村小学的整合、兼并,提升农村小学自主办学功能。当前在以中心校管理为主的下,中心校要对村民小加强管理与引导,要利用好现有,切实对一些薄弱学校进行整合、兼并。同时,中心校要合理制定本乡镇小学的发展管理规划,不断探索学校发展策略[3],提升学校品质,实现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要实现均衡发展,首先亟待解决的就是农村学校的均衡发展。[4]只有农村学校的均衡发展实现了,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均衡化才能得到落实,教育的公平目标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今日的教育为了明天的世界……为国际教育局写的报告[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83:145.
[2]谈松华.农村教育:现状、困难与对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
[3]楚江亭.学校发展规划:内涵、特征及模式转变[J].教育研究,2008,(2).
[4]王嘉毅,李颖.西部地区农村学校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研究[J].教育研究,2008,(2).
(本文系重庆市沙坪坝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区域性推进义务教育内涵式均衡发展的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