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腾飞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13小题,每小题4分,共52分。1--9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10--13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多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的给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或不选的得0分)
1、“水立方”的泳池长50 m,在100 米蝶泳比赛中,测得某运动员在10 s末的速度为1.8 m/s、50 m时的速度为2.2 m/s、经过50.58 s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2.4 m/s,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0; B、他在全程中的路程为100 m;
C、教练为了分析他的动作要领,可以将其看做质点;
D、50 m时的速度为2.2 m/s指的是瞬时速度。
2、一台理想降压变压器从10kV的线路中降压并提供200A的负载电流。已知两个线圈的匝数比为,则变压器的原线圈电流、输出电压及输出功率是( )
A、5A,250V,50kW B、5A、10kV,50 kW
C、200A,250V,50 kW D、200A,10 kV,2000 kW
3、一物体自t=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线如图1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在0~6s内物体在5s末离出发点最远为35m; B.在0~6s内物体经过的位移为40m;
C.在4~6s内,物体的平均速率为0m/s; D. 5~6s内,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负功。
4、某种金属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m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如图2所示,其中ν0为极限频率。从图中可以确定的是:( )
A.逸出功与ν有关 B. Ekm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C.当ν=ν0时会逸出光电子 D. 图中直线斜率与普朗克常量有关
5、表示放射性元素碘131()衰变的方程是:( )
A. B.
C. D.
6、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α射线是由氦原子核衰变产生 ; B. β射线是由原子核外电子电离产生;
C. γ射线是由原子核外的内层电子跃迁产生; D. 通过化学反应不能改变物质的放射性;
7、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速度大小为v的A球与质量为2m的静止B球碰撞后,A球的速度方向与碰撞前相反。则碰撞后B球的速度大小可能是:( )
A.0.6v B.0.4v C.0.3v D.0.2v
8、“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中,在研究加速度a与小车的质量M的关系时,由于没有注意始终满足M≫m的条件(m是托盘和砝码的质量),结果得到的图象应是下图中的( )
9、如下图3所示,保持θ不变,将B点向上移,则BO绳的拉力将( )
A. 逐渐减小 B. 逐渐增大 C. 先减小后增大 D. 先增大后减小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在沼泽地赤脚行走时,容易下陷,下陷时,人对地面的压力大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
B、人走路时,地面对人的摩擦力是静摩擦,方向向前;
C、人走路时,人与地球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有三对;
D、运动员在百米比赛中做最后冲刺时,速度很大,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停下来,说明速度越大,物体的惯性也越大。
11、请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基本公式计算以下四个情景的相关数据,正确的有:( )
A、汽车以4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现以0.6m/s2的加速度加速,10s后速度达到61m/s。 B、某人估测一竖直枯井深度,从井口静止释放一石头并开始计时,经2s听到石头落地声,由此可知井深约为20m(不计声音传播时间,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C、一汽车以1 m/s2的加速度加速行驶12s,驶过180m。汽车开始加速时的速度是9 m/s。
D. 某飞机着陆时的速度是216km/h,随后匀减速滑行,加速度的大小是2 m/s2。机场的跑道至少要900m才能使飞机安全地停下来。
12、关于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取8个氡原子核,经7.6天后一定剩下2个氡原子核。
B.某放射性元素经过11.4天有7/8的原子核发生了衰变,则该元素的半衰期为3.8天。
C. 把放射性元素放在密封的容器中,可以减慢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
D.一个氡核 86222Rn衰变成钋核 84218Po并放出一个粒子,其半衰期为3.8天。则1 g氡经过7.6天衰变掉氡的质量0.75 g, 86222Rn衰变成 84218Po的过程放出的粒子是α粒子。
13、一游客站在观光电梯内,某段时间内电梯竖直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a<g,在这一运动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游客感觉到电梯外的建筑物加速向下运动;B、游客感觉到电梯外的建筑物减速向下运动;
C、游客对电梯底板的压力大于游客的重力;D、游客对电梯底板的压力小于游客的重力;
注意:请同学们将选择题的答案写在下面的答题卡上!
|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 选项 |
14、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某金属丝直径的结果如图4所示。该金属丝的直径是 cm;
15、如图5是某同学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从若干纸带中选中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他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图上注明了他对各计数点间距离的测量结果.所接电源是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有效数字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1)用逐差法求解物体的加速度的优点是,考虑到每一个数据,每个数据都能用到且只用了一次,可以减小误差。物体的加速度的计算式a=________ ,加速度为a=________m/s2。
(2)分别计算出打计数点A、B、C、D、E点时小车的速度,描绘小车的v-t图象,从图像中获得的加速度误差也比较小。其中vC=______cm/s。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6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6、(8分)飞机着陆后以6 m/s2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其着陆速度为60 m/s,求(1)它着陆后12 s内滑行的距离。(2)静止前3s内飞机滑行的距离.
17、(12分)质量为m=2 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它们之间的动摩擦系数μ=0.5, 现在对物体施加以如图6所示的拉力F=10 N,与水平方向夹角θ=37°,经t=10 s后撤去力F,在经一段时间,物体又静止.(sin37°=0.6)
求:(1)10s前和10s后物体的加速度a1和a2的大小;
(2)物体运动过程中最大速度是多少?
(3)物体运动的总位移是多少?(g取10 m/s2)
18.(16分)汤姆生认为阴极射线是带电粒子流,为了证实这一点,他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断定阴极射线的本质是带电粒子流,通过粒子比荷的测定,他猜想这种带电粒子是构成各种物质的共同成分,后来组成阴极射线的的粒子被称为电子。如图7所示是他用来测定电子的比荷的实验装置,真空管内的阴极K发出的阴极射线粒子 (不计初速度、重力和粒子间的相互作用)经加速电压加速后,穿过A'中心的小孔沿中心轴O1O的方向进入到两块水平正对放置的平行极板P和P'间的区域.已知极板水平方向的长度为L1,极板间距为b,极板右端到荧光屏的距离为L2。当平行极板P和P'间不加偏转电压时,电子束打在荧光屏的中心O点处,形成了一个亮点;加上如图所示的偏转电压U后,亮点偏离到O'点,(O'与O点的竖直间距为d,水平间距可忽略不计)。
(1)由此推断,阴极射线带有什么性质的电荷?为了使亮点重新回到O点,在P和P'间的区域,再加上一个大小合适、方向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这个磁场应该向纸外还是向纸里?
(2)调节磁场的强弱,当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时,亮点重新回到O点.求打在荧光屏O点的电子速度的大小。
(3)推导出电子的比荷的表达式。
参:
一、选择题:
1、C ; 2、A;3、A ; 4、D; 5、B ;6、D;7、A ; 8、D; 9、C; 10、BC; 11、BCD;12、BD;13、BD。
二、实验题:
14、0.1706;本题读数0.1704-0.1708都算正确。
15、(1)[(S4+S5+S6)-(S1+S2+S3)]/9Δt2 ;1.58 m/s2。
(2)67.60 cm/s;
三、计算题
16、(1)300m;(2)27m;
17、 (1)前10 s一直做匀加速运动,接下来物体做匀减速运动
由:Fcosθ-μ(mg-Fsinθ)=ma1;物体10s前的加速度为: a1=0.5 m/s2;
10s后物体加速度:a2=μg=5 m/s2。
(2)10s末的速度最大:vm=a1t=5 m/s。
(3)前10 s的位移:x1=a1t2=25 m;10s后的位移:x2==2.5 m;
则总位移x=x1+x2=27.5 m。
18.(1)负电 ;向里;
(2)当电子受到的电场力与洛沦兹力平衡时,电子做匀速直线运动,亮点重新回复到中心O点,设电子的速度为,则
得 即
(3)当极板间仅有偏转电场 时,电子以速度进入后,竖直方向作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
电子在水平方向作匀速运动,在电场内的运动时间为
这样,电子在电场中,竖直向上偏转的距离为
离开电场时竖直向上的分速度为
电子离开电场后做匀速直线运动,经t2时间到达荧光屏
t2时间内向上运动的距离为
这样,电子向上的总偏转距离为
可解得
试卷分析:
1、考查平均速度、瞬时速度、路程与位移、质点等描述运动的几个物理量。
2、考查理想变压器的电压、电流、功率关系。
3、考查速度时间图像,从图像中识别信息,利用信息求解位移、速度、做功以及判断运动情景等。
4、考查光电效应的特点、光电效应方程和图像等。
5、考查核反应方程的书写。
6、考查天然放射性现象的成因、特点等。
7、考查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8、考查“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的误差分析。1班10人出错,2班10人出错。误差分析是高中物理实验的一个难点。
9、考查平衡问题里的动态分析。
10、考查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惯性、摩擦力等。
11、主要考查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基本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本小题主要有教材必修1的P35的例题1、P39的例题、P42的例题等合成改编成的选择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一轮复习时重视教材,在于考查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基本公式的记忆,进行简单计算的速度和能力。
12、考查对半衰期的理解和简单计算。
13、考查超重失重。
以上13个题目是选择题,整体比较简单,学生能够大面积得分。
14、考查仪器(螺旋测微器)读数。1班19人出错,2班13人出错。错误的主要原因:不会读数或是单位不换算。仪表读数尚需进一步巩固。
15、考查实验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主要考查如何从纸带上判定物体的运动性质、计数点之间的时间、计算瞬时速度、用逐差法和图像法求解加速度等。1班只有9人,2班只有10人全部正确,其余同学都有错误,错误主要是不会用逐差法求解加速度,有效数字的保留不注意。今后一段时间进一步强化逐差法,并且注意读题时圈点勾画的强化训练,从而减少细节失误的丢分。
16、考查减速运动的陷阱问题和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分析、运动学公式选择的熟练度。这个题目属于简单题目,但是1班13人,2班3人出错。今后针对个别同学要强化运动过程的分析,基本公式、基本分析方法的强迫记忆。
17、考查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1班8人,2班13人出错。今后在对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运动过程的分析上还需要继续坚持不懈,从点滴做起。
18、本小题是从教材选修3-5的第48页的“思考与讨论”上改编分解而来。这样编题的目的是:充分利用教材;体现新课标的思想,让学生体验汤姆生当年发现电子的过程,体会科学研究并不是“客观地”揭露事实,有时候研究者的主观意识会起决定性的作用。创造性的发现需要洞察力;同时借这个外衣考查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直线运动和在电场中的偏转。该题目只有2个同学能够全部回答正确,对于大多数同学还是有难度的。今后对于提高尖子生的培养上还要下点大工夫。
成绩:全年级最高96分,最低11分。1、2班80分以上的有15人,70-79分之间的同学有20人,60-69分之间的同学24人,50-59分之间的同学18人,50分以下的同学有6人。
平均成绩:1班67.2分,2班67.9分,
3班50.6分,4班54.3分,
5班32.6分,6班30.6分,
7班35.4分,8班35.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