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七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历史第3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09:00:46
文档

七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历史第3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第三单元测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如图是琪琪同学制作的中国朝代更替简图,其中,与②对应的朝代是()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2.史学家钱穆说:“严格说来,要到秦汉才是中国历史上正式有统一。秦汉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只有到秦汉,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他评价的是秦朝的()A.郡县制度B.监察制度C.皇帝制度D.焚书坑儒3.“秦朝以前,官吏和私人的印章均可称
推荐度:
导读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第三单元测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如图是琪琪同学制作的中国朝代更替简图,其中,与②对应的朝代是()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2.史学家钱穆说:“严格说来,要到秦汉才是中国历史上正式有统一。秦汉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只有到秦汉,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他评价的是秦朝的()A.郡县制度B.监察制度C.皇帝制度D.焚书坑儒3.“秦朝以前,官吏和私人的印章均可称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

第三单元测试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如图是琪琪同学制作的中国朝代更替简图,其中,与②对应的朝代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2.史学家钱穆说:“严格说来,要到秦汉才是中国历史上正式有统一。秦汉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只有到秦汉,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他评价的是秦朝的(   )

A.郡县制度  B.监察制度  C.皇帝制度  D.焚书坑儒

3.“秦朝以前,官吏和私人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朝,只有天子的印才能叫玺,而且用玉制作,群臣不敢再用。”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

A.以玉制玺,天子专有  B.收藏玉玺,天子喜好

C.皇位世袭,君权神授  D.天子至尊,皇权至上

4.对右边两幅图片的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春秋争霸  B.战国争雄

C.百家争鸣  D.秦的统一

5.《汉书卷十九·百官公卿表第七》载:“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绥绶,掌副丞相……”材料中“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是(   )

A.监察百官  B.掌管军事

C.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D.管理全国宗教事务

6.

右图再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爆发的情景。这次爆发的原因不包括(   )

A.徭役繁重  B.刑法严苛

C.滥用民力  D.开拓交通

7.楚汉之争的性质是(   )

A.楚国为反对汉国的侵略而进行的战争  B.项羽为维护自身的利益而同刘邦进行的战争

C.刘邦反对项羽大肆杀戮的正义战争  D.刘邦和项羽为争夺最高统治权而进行的战争

8.中国第一个治世为汉代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个治世是(   )

A.光武中兴  B.武帝盛世  C.文景之治  D.贞观之治

9.有一部电视剧的片头有这样一句话:“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威严,他的国号成为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这个“他”是指(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汉高祖  D.周武王

10.“汉武雄图载史篇”,下列关于汉武帝“大一统”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从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等方面形成集权的高度统一局面

B.仅指国家加强对边疆的统一

C.消除王国的势力,使王国不再与作对

D.革除秦朝的一切弊病,沿用秦朝的政治制度

11.汉武帝将全国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这里刺史最主要的职权是(   )

A.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B.监督朝中百官违法违纪行为

C.专门搜捕本州所谓的“妖人”“叛逆”,刺探官民隐情

D.专门负责监察本州的主要官吏和豪强地主的不法行为

12.下列关于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质的争论正确的是(   )

A.是解决王国问题的捷径  B.是打击诸子百家的需要

C.是汉朝大一统的需要  D.是统一少数民族的重要手段

13.

右侧《汉代讲经图》为东汉画像砖的拓片摹本,反映了当时学校教育的场景。当时学校所讲的“经”主要是(   )

A.法家思想  B.儒家学说

C.道家理论  D.佛教观点

14.秦始皇、汉武帝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下列关于秦皇汉武共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开国皇帝  B.都加强集权  C.都是有名的暴君  D.都推行儒学教育

15.秦始皇与汉武帝的做法最大的不同是(   )

A.开发边疆地区  B.对待匈奴的态度  C.政治制度  D.对待儒学的态度

16.东汉初年,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发展,这种景象史称(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武帝一统   D.高祖之治

17.《后汉书》记载:章和二年(公元88年)章帝死,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以上材料反映了东汉时期的历史现象是(   )

A.丞相权力膨胀  B.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C.外戚专权  D.宦官专权

18.请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   )

①甘英出使大秦 ②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③班超出使西域 ④张骞出使西域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③②①④  D.②④③①

19.小王到小林家做客,桌上摆满了葡萄、核桃、石榴、苹果。小林说:“这全是张骞通西域的功劳啊!”小王说:“有一样不是哦!”你认为哪一样不是从西域传来的(   )

A.葡萄  B.核桃  C.石榴  D.苹果

20.佛教传入我国后,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倡导和扶植,其根本原因是(   )

A.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B.对我国的文化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C.一些封建贵族信佛  D.佛教的说教对封建国家统治有利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21题12分,22题10分,23题14分,24题14分,共5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统一的第一个时期,大体上是西周到秦。西周有一个政权,在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范围之内发号施令,让自己的功臣、周室宗亲等等各种各样的人到东方去开辟土地。与周代的制度相比,秦汉所形成的统一否定了周的这个政治制度,但是又不是绝对否定。

——田余庆《中国古代史上的国家统一问题》

材料三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

材料四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1)仔细观察材料一中我国古代的朝代疆域图,请给三幅图按时间先后排序。(2分)

 

(2)材料二中,西周政权依靠什么政治制度开发了黄河流域的东部地区?秦朝统一后否定了这个制度,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4分)

(3)材料三中说西汉时期“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有效措施?(2分)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4分)

2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使御史悉案问诸生……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後。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3分)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

(2)材料二中的“臣”是谁?他提出了怎样的建议?(5分)

(3)以上两则材料的做法是否相同?(2分)

23.“汉族、汉字、汉文化……”“汉”与汉朝的强盛有很大的联系。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经济之盛】

材料一 京师之钱累巨万,贯(穿钱的绳子)朽而不可校(计数)。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於外,至不可食。

——《史记·平准书》

(1)材料一描述的情景出现在哪个时期?请概述出现这一情景的主要原因。(4分)

【政治之盛】

材料二 张骞通西域路线图。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朝西域主要是指我国今天的什么地区。请写出西汉在西域设置的机构名称。该机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6分)

【外交之盛】

材料三 2 000多年前,亚欧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3)“丝绸之路”最早开通于哪个朝代?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古今“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4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陈在《负暄野录》中说:“盖纸,旧亦有之,特蔡伦善造尔,非创也。”

材料二 如图。

材料三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

(1)材料一中,“旧亦有之”,你认为“旧”应该指何时?(2分)

(2)材料二中的图一人物被称为“医圣”,他是谁?后世称之为“医圣”的原因是什么?图二人物主要有哪些贡献?(6分)

(3)司马迁的主要贡献是什么?从材料三可以看出作者著书的态度是什么?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6分)

题号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如图是琪琪同学制作的中国朝代更替简图,其中,与②对应的朝代是( D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2.史学家钱穆说:“严格说来,要到秦汉才是中国历史上正式有统一。秦汉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只有到秦汉,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他评价的是秦朝的( A )

A.郡县制度  B.监察制度  C.皇帝制度  D.焚书坑儒

3.“秦朝以前,官吏和私人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朝,只有天子的印才能叫玺,而且用玉制作,群臣不敢再用。”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D )

A.以玉制玺,天子专有  B.收藏玉玺,天子喜好

C.皇位世袭,君权神授  D.天子至尊,皇权至上

4.对右边两幅图片的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D )

A.春秋争霸  B.战国争雄

C.百家争鸣  D.秦的统一

5.《汉书卷十九·百官公卿表第七》载:“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绥绶,掌副丞相……”材料中“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是( A )

A.监察百官  B.掌管军事

C.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D.管理全国宗教事务

6.

右图再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爆发的情景。这次爆发的原因不包括( D )

A.徭役繁重  B.刑法严苛

C.滥用民力  D.开拓交通

7.楚汉之争的性质是( D )

A.楚国为反对汉国的侵略而进行的战争  B.项羽为维护自身的利益而同刘邦进行的战争

C.刘邦反对项羽大肆杀戮的正义战争  D.刘邦和项羽为争夺最高统治权而进行的战争

8.中国第一个治世为汉代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个治世是( C )

A.光武中兴  B.武帝盛世  C.文景之治  D.贞观之治

9.有一部电视剧的片头有这样一句话:“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威严,他的国号成为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这个“他”是指( B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汉高祖  D.周武王

10.“汉武雄图载史篇”,下列关于汉武帝“大一统”的理解正确的是( A )

A.从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等方面形成集权的高度统一局面

B.仅指国家加强对边疆的统一

C.消除王国的势力,使王国不再与作对

D.革除秦朝的一切弊病,沿用秦朝的政治制度

11.汉武帝将全国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这里刺史最主要的职权是( D )

A.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B.监督朝中百官违法违纪行为

C.专门搜捕本州所谓的“妖人”“叛逆”,刺探官民隐情

D.专门负责监察本州的主要官吏和豪强地主的不法行为

12.下列关于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质的争论正确的是( C )

A.是解决王国问题的捷径  B.是打击诸子百家的需要

C.是汉朝大一统的需要  D.是统一少数民族的重要手段

13.

右侧《汉代讲经图》为东汉画像砖的拓片摹本,反映了当时学校教育的场景。当时学校所讲的“经”主要是( B )

A.法家思想  B.儒家学说

C.道家理论  D.佛教观点

14.秦始皇、汉武帝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下列关于秦皇汉武共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都是开国皇帝  B.都加强集权  C.都是有名的暴君  D.都推行儒学教育

15.秦始皇与汉武帝的做法最大的不同是( D )

A.开发边疆地区  B.对待匈奴的态度  C.政治制度  D.对待儒学的态度

16.东汉初年,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发展,这种景象史称( B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武帝一统   D.高祖之治

17.《后汉书》记载:章和二年(公元88年)章帝死,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以上材料反映了东汉时期的历史现象是( C )

A.丞相权力膨胀  B.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C.外戚专权  D.宦官专权

18.请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 B )

①甘英出使大秦 ②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③班超出使西域 ④张骞出使西域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③②①④  D.②④③①

19.小王到小林家做客,桌上摆满了葡萄、核桃、石榴、苹果。小林说:“这全是张骞通西域的功劳啊!”小王说:“有一样不是哦!”你认为哪一样不是从西域传来的( D )

A.葡萄  B.核桃  C.石榴  D.苹果

20.佛教传入我国后,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倡导和扶植,其根本原因是( D )

A.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B.对我国的文化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C.一些封建贵族信佛  D.佛教的说教对封建国家统治有利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21题12分,22题10分,23题14分,24题14分,共5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统一的第一个时期,大体上是西周到秦。西周有一个政权,在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范围之内发号施令,让自己的功臣、周室宗亲等等各种各样的人到东方去开辟土地。与周代的制度相比,秦汉所形成的统一否定了周的这个政治制度,但是又不是绝对否定。

——田余庆《中国古代史上的国家统一问题》

材料三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

材料四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1)仔细观察材料一中我国古代的朝代疆域图,请给三幅图按时间先后排序。(2分)

图三、图一、图二。

(2)材料二中,西周政权依靠什么政治制度开发了黄河流域的东部地区?秦朝统一后否定了这个制度,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4分)

分封制。郡县制。

(3)材料三中说西汉时期“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有效措施?(2分)

颁布“推恩令”。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4分)

诸侯势力过大。君主。

2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使御史悉案问诸生……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後。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3分)

焚书坑儒。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

(2)材料二中的“臣”是谁?他提出了怎样的建议?(5分)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以上两则材料的做法是否相同?(2分)

不同,截然相反。

23.“汉族、汉字、汉文化……”“汉”与汉朝的强盛有很大的联系。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经济之盛】

材料一 京师之钱累巨万,贯(穿钱的绳子)朽而不可校(计数)。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於外,至不可食。

——《史记·平准书》

(1)材料一描述的情景出现在哪个时期?请概述出现这一情景的主要原因。(4分)

文景时期。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的;皇帝的榜样作用;人民的辛勤劳动等。

【政治之盛】

材料二 张骞通西域路线图。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朝西域主要是指我国今天的什么地区。请写出西汉在西域设置的机构名称。该机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6分)

现在和更远的广大地区。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外交之盛】

材料三 2 000多年前,亚欧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3)“丝绸之路”最早开通于哪个朝代?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古今“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4分)

西汉(或汉代)。历史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今天,丝绸之路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陈在《负暄野录》中说:“盖纸,旧亦有之,特蔡伦善造尔,非创也。”

材料二 如图。

材料三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

(1)材料一中,“旧亦有之”,你认为“旧”应该指何时?(2分)

“旧”指的是西汉时期。

(2)材料二中的图一人物被称为“医圣”,他是谁?后世称之为“医圣”的原因是什么?图二人物主要有哪些贡献?(6分)

张仲景。他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他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故被后世称为“医圣”。发明了“麻沸散”;创编了“五禽戏”;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能实施外科手术等。

(3)司马迁的主要贡献是什么?从材料三可以看出作者著书的态度是什么?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6分)

写出历史巨著《史记》。公正记事,爱憎分明,秉笔直书。实事求是,忍辱负重,坚韧不拔的精神。(言之有理即可)

文档

七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历史第3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第三单元测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如图是琪琪同学制作的中国朝代更替简图,其中,与②对应的朝代是()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2.史学家钱穆说:“严格说来,要到秦汉才是中国历史上正式有统一。秦汉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只有到秦汉,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他评价的是秦朝的()A.郡县制度B.监察制度C.皇帝制度D.焚书坑儒3.“秦朝以前,官吏和私人的印章均可称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