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单位工程名称 | 单元工程量 | |||
| 分部工程名称 | 安装单位 | |||
| 单元工程名称、部位 | 评定日期 | 年 月 日 | ||
| 项 目 | 检 验 结 果 | |||
| 外部电气设备安装检查 | 主控项目 | |||
| 一般项目 | ||||
| 配线安装检查 | 主控项目 | |||
| 一般项目 | ||||
| 电气设备保护装置安装检查 | 主控项目 | |||
| 一般项目 | ||||
| 变频调速装置安装检查 | 主控项目 | |||
| 一般项目 | ||||
| 电气试验检查 | 主控项目 | |||
| 一般项目 | ||||
| 施工单位自评意见 | 安装质量检验主控项目 项,全部符合本标准的质量要求,一般项目 项,与本标准有微小出入的 项,所占比率为 %。质量要求操作试验或试运行符合本标准的要求,操作试验或试运行 出现故障,单元工程等级评定为 。 (签字,加盖公章) 年 月 日 | |||
| 监理单位意见 | 安装质量检验主控项目 项,全部符合本标准的质量要求,一般项目 项,与本标准有微小出入的 项,所占比率为 %。质量要求操作试验或试运行符合本标准的要求,操作试验或试运行 出现故障,单元工程等级评定为 。 (签字,加盖公章) 年 月 日 | |||
| 注:对重要隐蔽单元工程和关键部位单元工程的安装质量验收评定应有设计、建设等单位的代表填意 见并签字。具体要求应满足SL 176的规定。 | ||||
编号: 日期:
| 分部工程名称 | 单元工程名称 | |||||||||
| 安装部位 | ||||||||||
| 安装单位 | 开、完工日期 | |||||||||
| 项 目 | 质 量 标 准 | 检 验 结 果 | 检验人(签字) | |||||||
| 外部电气设备安装检查 | 主控项目 | 1 | 滑接线安装 | 1)接触面平正无锈蚀,导电良好; 2)额定电压为0.5kv以下的滑接线,其相邻导电部分和的哦啊点部分对接地部分之间的净距不小于30mm; 3)起重机在中断位置时,滑接器与滑接线末端距离不小于200mm;固定装设的滑接线,其终端子架与滑接线末端的距离不大于800mm; 4)滑接线平直、固定牢固。连接处平滑,其高低差小于0.5mm,滑接线之间的净距离一致,其中显现与起重机轨道的实际中心线保持平行,最大偏差为±10mm;滑接线之间的水平允许偏差或垂直偏差为±10mm; 5)伸缩补偿装置安装符合设计文集前年要求; 6)分段供电滑接线、安全式滑接线安装质量标准除符合上述规定外,尚应符合表22.2.1-2的规定 | ||||||
| 2 | 滑接器安装 | 1)支架固定牢靠,拒绝鳄鱼汉字和绝缘衬垫无裂纹、破损,导电部分对地绝缘良好,相间及对地距离应符合GB 50256的规定; 2)滑接器沿滑接线全长可靠接触并有适当压力,滑动自如; 3)滑接器与滑接线的接触面平正、光滑、无锈蚀,压紧弹簧压力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4)槽型滑接器与调滑杆间移动灵活; 5)自由悬吊滑接线的轮型滑接器高出滑接线中间托架不小于10mm; 6)桥式起重机滑接器中心线与滑接线的中心线对正,沿滑接线全长任何位置相的允许偏差为±15mm | ||||||||
| 一般项目 | 1 | 绝缘子及支架安装 | 1)绝缘子、绝缘套管无机械损伤及缺陷;便面清洁;绝缘性能良好;绝缘子与支架和滑接线的钢固定件之间,加设红钢纸垫片; 2)支架安装平整牢固,间距均匀,并在同一水平面或垂直面上;支架不应安装在建筑物伸缩缝和轨道梁结合处 | |||||||
| 项 目 | 质 量 标 准 | 检 验 结 果 | 检验人(签字) | |||
| 外部电气设备安装检查 | 一般项目 | 2 | 滑接线伸缩补偿装置安装 | 1)伸缩补偿装置安装在与建筑物伸缩距离最近的支架上; 2)在伸缩装置处,滑接线留有10~20mm的间隙、间隙两端的滑接线端头加工圆滑,接触面安装在同一面上,其两端间高差不大于1mm; 3)伸缩补偿装置间隙的两侧,有滑接线支持点,支持点与间隙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 4)间隙两侧的滑接线,采用软导线跨越并留有裕量 | ||
| 3 | 滑接线连接 | 1)有足够机械强度,且无明显变形; 2)接头处的接触面平整光滑,其高差不大于0.5mm,连接后高出部分修整平正; 3)线与滑接线连接时,滑接线接头处应镀锡或加焊有电镀层的接线板 | ||||
| 4 | 悬吊式软电缆安装 | 1)悬挂装置的电缆夹与软电缆可靠固定,电缆夹间的距离不宜大于5m; 2)软电缆悬挂装置沿滑道移动灵活、无跳动卡阻; 3)软电缆移动段的长度,比起重机移动距离长15%~20%,并加装牵引绳,牵引绳长度短于软电缆移动电缆移动段的长度; 4)软电缆移动部分两端,分别与起重机、钢索或型钢滑道牢固固定 | ||||
| 5 | 卷筒式软电缆安装 | 1)起重机移动时,不应挤压软电缆; 2)安装后软电缆与卷筒应保持适当拉力,但卷筒不得自由转动; 3)卷筒的放缆和收揽速度,应与起重机移动速度一致;利用重砣调节卷筒时,电缆长度和重砣的行程应相适应; 4)起重机放缆到终端时,卷筒上应保留两圈以上的电缆 | ||||
| 6 | 软电缆吊索和自由悬吊滑接线安装 | 1)终端固定装置和拉紧装置的机械强度,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2)当滑接线和吊索长度不大于25m时,终端拉紧装置的调节余量不应小于0.1m;当滑接线和吊索长度大于25m时,终端拉紧装置的调节余量不应小于0.2m; 3)滑接线或吊索拉紧时的驰度允许偏差为±20mm; 4)滑接线与终端装置之间的绝缘可靠 | ||||
| 项 目 | 质 量 标 准 | 检 验 结 果 | 检验人(签字) | ||||||
| 分段供电滑接线、安全式滑接线安装检查 | 主控项目 | 1 | 分段供电滑接线 | 1)各分段电源允许并联运行时,分段间隙应为20mm;不允许并联运行时,分段间隙比滑接器与滑接线接触长度大40mm;3kv滑接线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2)不允许并联运行的滑接线间隙处,托板与滑接线的接触面在同一水平面上; 3)滑接线分段间隙的两侧相位一致 | |||||
| 2 | 安全式滑接线 | 1)连接平直,支架夹安装牢固,各支架之间的距离小于3m; 2)支架的安装,当设计无规定时,宜焊接在轨道下的垫板上;当固定在其他地方时,做好接地连接,接地电阻值小于4Ω; 3)绝缘护套完好,无裂纹及破损; 4)滑接器拉簧完好灵活,耐磨石墨片与滑接线可靠接触,滑动时不跳弧 | |||||||
| 检查意见: 主控项目共 项,其中符合本标准质量要求 项; 一般项目共 项,其中符合本标准质量要求 项,与本标准有微小出入 项。 | |||||||||
| 安装单位 | (盖章) 年 月 日 | 监理工程师 | (签字) 年 月 日 | ||||||
编号: 日期:
| 分部工程名称 | 单元工程名称 | |||||||||||
| 安装部位 | ||||||||||||
| 安装单位 | 开、完工日期 | |||||||||||
| 项 目 | 质 量 标 准 | 检 验 结 果 | 检验人(签字) | |||||||||
| 配线安装检查 | 一般项目 | 1 | 配线 | 1)配线排列整齐,接线紧固,接线编号清晰、正确; 2)在易受机械损伤、热辐射或有润滑油滴落部位,电线呼叫哦电缆应装于钢管、线槽、保护罩内或采取隔热保护措施; 3)电线或电缆穿过钢结构的孔洞处、孔洞无毛刺并采取保护措施 | ||||||||
| 2 | 电缆敷设 | 1)电缆排列整齐,不应交叉;强电与弱电电缆宜分开敷设,电缆两端标牌齐全、正确 2)固定敷设的电缆卡良好,支持点距离不大于1m; 3)固定敷设的电缆弯曲半径大于电缆外径的5倍;移动敷设的电缆弯曲半径大于电缆外径的8倍 | ||||||||||
| 3 | 电线管、线槽敷设 | 1)电线管、线槽固定牢固; 2)起重机安装在露天时,敷设的钢管口向下或有其他防水措施; 3)起重机上安装的所有电线管管口应加装护口套; 4)线槽敷设应符合电缆线或电缆敷设的要求,电线呼叫哦电缆的进出口处,采取保护措施 | ||||||||||
| 检查意见: 主控项目共 项,其中符合本标准质量要求 项; 一般项目共 项,其中符合本标准质量要求 项,与本标准有微小出入 项。 | ||||||||||||
| 安装单位 | (盖章) 年 月 日 | 监理工程师 | (签字) 年 月 日 | |||||||||
编号: 日期:
| 分部工程名称 | 单元工程名称 | ||||||||
| 安装部位 | |||||||||
| 安装单位 | 开、完工日期 | ||||||||
| 项 目 | 质 量 标 准 | 检 验 结 果 | 检验人(签字) | ||||||
| 电气设备保护装置安装检查 | 主控项目 | 1 | 配电盘、柜 | 1)配电盘、柜的安装,应符合GB 50171的规定,电气设备的接线正确,电气回路动作正常; 2)配电盘、柜的安装采用螺栓紧固并有防松措施,不应焊接固定; 3)户外式起重机设备配电盘、柜的防雨装置安装正确、牢固;; 4)低压电器的安装应符合GB 50245的规定 | |||||
| 一般项目 | 1 | 电阻器 | 1)电阻器直接叠装不应超过4箱,当超过4箱时应采用支架固定,并保持适当间距;当超过6箱时另列一组; 2)电阻器的盖板或保护罩安装正确,固定可靠 | ||||||
| 2 | 制动装置 | 1)处于非自动状态时,闸带、闸与闸轮到间隙均匀,且无摩擦; 2)制动装置动作迅速、准确、可靠; 3)当起重设备的某一机构是由两组在机械上互不联系的电动机驱动时,其制动装置的动作时间一致 | |||||||
| 3 | 行程限位开关、撞杆 | 1)起重设备行程限位开关正确; 2)撞杆安装牢固,撞杆宽度、长度满足设计文件要求,并保证行程限位开关可靠动作 | |||||||
| 4 | 制动器 | 1)控制器的安装位置,便于操作和维修; 2)操作手柄或手轮的安装高度,便于操作与监视,操作方向宜于机构运行的方向一致 | |||||||
| 5 | 照明装置 | 1)起重设备主断路器切断电源后,照明不应断电; 2)灯具配件齐全,悬挂牢固,运行时灯具无剧烈摆动; 3)照明回路应设置专用零线或隔离变压器; 4)安全变压器或隔离变压器安装牢固,绝缘良好 | |||||||
| 项 目 | 质 量 标 准 | 检 验 结 果 | 检验人(签字) | ||||||
| 电气设备保护装置安装检查 | 一般项目 | 6 | 保护装置 | 1)当起重设备的某一机构是由两组在机械上互不联系的电动机驱动时,两台电动机有同步运行和同时断电的保护装置; 2)放至桥架扭斜的联锁保护装置灵活可靠; 3)信号正确、可靠 | |||||
| 7 | 起重量器调试 | 1)起重量器综合误差不大于8%; 2)当载荷达到额定起重量的90%时,器应发出提示性报警信号; 3)当载荷达到额定起重量的110%时,器应能自动切断起升机构电动机电源,并发出禁止性报警信号 | |||||||
| 检查意见: 主控项目共 项,其中符合本标准质量要求 项; 一般项目共 项,其中符合本标准质量要求 项,与本标准有微小出入 项。 | |||||||||
| 安装单位 | (盖章) 年 月 日 | 监理工程师 | (签字) 年 月 日 | ||||||
编号: 日期:
| 分部工程名称 | 单元工程名称 | ||||||||||
| 安装部位 | |||||||||||
| 安装单位 | 开、完工日期 | ||||||||||
| 项 目 | 质 量 标 准 | 检 验 结 果 | 检验人(签字) | ||||||||
| 变频调速装置检查 | 主控项目 | 1 | 网络绝缘试验 | 主回路绝缘电阻值大于5MΩ,控制回路绝缘电阻值大于1MΩ | |||||||
| 2 | 运行参数 设置 | 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 |||||||||
| 3 | 回路检查 | 1)主回路接线牢固,开关动作灵活,触点接触看看; 2)主回路、控制回路电压符合设计文件或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3)控制电缆屏蔽层一端可靠接地; 4)控制回路动作正确可靠 | |||||||||
| 4 | 操动试验 | 动作可靠,信号指示正确 | |||||||||
| 5 | 转速调整、带负荷工况 | 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 |||||||||
| 6 | 接地 | 经变频器接地端子可靠接地,接地电阻值不大于10MΩ | |||||||||
| 一般项目 | 1 | 变频器安装位置 | 安装位置符合设计或产品技术文件要求,变频器在金属支架上用螺栓固定牢固 | ||||||||
| 2 | 自动用放电电阻器安装 | 固定在金属板上,散热空间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 |||||||||
| 3 | 变频器接线 | 正确、牢固 | |||||||||
| 4 | 阻尼器和变频器间连接 | 连接正确:盘外连接时两根导线绞在一起,导线长度不大于5m | |||||||||
| 5 | 各部件检查 | 无异常音响、发热现象 | |||||||||
| 6 | 电阻元件及变频温升 | 符合设计文件或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 |||||||||
| 7 | 通风及冷却系统 | 风机运行良好,风道清洁无堵塞 | |||||||||
| 8 | 盘内照明、音响信号装置 | 灯具及门开关工作良好;音响信号正确、清晰、可靠 | |||||||||
检查意见:
主控项目共 项,其中符合本标准质量要求 项;
| 一般项目共 项,其中符合本标准质量要求 项,与本标准有微小出入 项。 | |||
| 安装单位 | (盖章) 年 月 日 | 监理工程师 | (签字) 年 月 日 |
编号: 日期:
| 分部工程名称 | 单元工程名称 | |||||||||||
| 安装部位 | ||||||||||||
| 安装单位 | 开、完工日期 | |||||||||||
| 项 目 | 质 量 标 准 | 检 验 结 果 | 检验人(签字) | |||||||||
| 电气试验检查 | 主控项目 | 1 | 绝缘电阻测量 | 1)低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值大于0.5MΩ; 2)配电装置及馈电线路的绝缘电阻值大于0.5MΩ; 3)换接线及各相间及对地的绝缘电阻值大于0.5MΩ; 4)二次回路的绝缘点缀大于1MΩ | ||||||||
| 2 | 交流耐压试验 | 动力配电盘二次回路均应进行交流耐压试验试验电压为1000V,时间1min,无异常 | ||||||||||
| 检查意见: 主控项目共 项,其中符合本标准质量要求 项; 一般项目共 项,其中符合本标准质量要求 项,与本标准有微小出入 项。 | ||||||||||||
| 安装单位 | (盖章) 年 月 日 | 监理工程师 | (签字) 年 月 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