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九年级语文试题和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08:59:38
文档

九年级语文试题和答案

九年级语文试题一、积累运用(35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9分)徜徉于桃花潭畔,A、初夏的阳光已有了些许暖意。尽管同属江南且pí邻而居,但我们踏上安徽土地,B、青山绿水被午后的阳光镀上温暖的色彩。那风那水那景色被徽墨的儒香、徽商的智慧、黄梅戏的清新和古典诗词的儒雅熏染过,C、显得那样雅静qiǎn绻,悦目怡人。D、但凡烙着地域元素和色彩的人文、物事、景致,都会成为一座古城,一个古村落唯美的韵角,令人神往。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桃花潭畔烙着pí邻qiǎn绻,“徜徉”的意
推荐度:
导读九年级语文试题一、积累运用(35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9分)徜徉于桃花潭畔,A、初夏的阳光已有了些许暖意。尽管同属江南且pí邻而居,但我们踏上安徽土地,B、青山绿水被午后的阳光镀上温暖的色彩。那风那水那景色被徽墨的儒香、徽商的智慧、黄梅戏的清新和古典诗词的儒雅熏染过,C、显得那样雅静qiǎn绻,悦目怡人。D、但凡烙着地域元素和色彩的人文、物事、景致,都会成为一座古城,一个古村落唯美的韵角,令人神往。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桃花潭畔烙着pí邻qiǎn绻,“徜徉”的意
九年级语文试题

一、积累运用(35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9分)

徜徉于桃花潭畔,A、初夏的阳光已有了些许暖意。尽管同属江南且pí  邻而居,但我们踏上安徽土地,B、青山绿水被午后的阳光镀上温暖的色彩。那风那水那景色被徽墨的儒香、徽商的智慧、黄梅戏的清新和古典诗词的儒雅熏染过,C、显得那样雅静qiǎn  绻,悦目怡人。D、但凡烙着地域元素和色彩的人文、物事、景致,都会成为一座古城,一个古村落唯美的韵角,令人神往。

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桃花潭畔                        烙         着

pí         邻                 qiǎn     绻,

“徜徉”的意思是                                      。“悦目怡人”一词中的“怡”意思是                         。(2分)

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它的正确写法是            。(2分)

“总有一种新奇的感觉”这个句子因排版遗漏,现需还原,应放在       处。(1分)

A   D

2、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6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 (《论语·为政》)

                         ,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千嶂里,                      。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角声满天秋色里,                              (李贺《雁门太守行》)

                    ,臣不胜受恩感激。 (诸葛亮《出师表》)

默写杜牧《赤壁》(4分)

                                                        

                                                        

3、学校开展“心理健康伴我行”活动,需要你参与解决问题(12分)

 下面是学校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

调查项目

年 级

人  数

情  绪

意志力

良  好

人际关系

良 好

初 一

12051%38%80%
初 二

11055%42%71%
初 三

10560%56%%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4分)                                       

                                                         

下面是班长陈康在这次活动中的发言稿的一部分,两处有语病,请你加以修改(4分)

语文学习要强化意志力

语文学习不同于理科。它周期长,见效慢。其能力形成需要不断积累与涵养,不可能一蹴而就。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是一个艰苦复杂的脑力劳动的过程。需要保持顽强的意志,才能克制自己,清除心理障碍和外界干扰,战胜种种困难,克服敷衍了事,浅尝辄止,从而专心致志地刻苦攻读,聚精会神地认真写作。可见,顽强的意志力是学好语文,不断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保证。

处画线的语句中有一个词用得不当,请找出来加以改正。(2分)“            ”改为“            ”。

处画线的语句结构不完整,应在句末补上一个词语:“               ”。

张美艳同学聪明美丽,上进心强,但心胸比较狭窄,喜欢嫉妒别人。针对这一特点,班主任李宏老师给她写了下面的毕业赠言,予以劝勉。不过中间缺了两句请你补上。(4分)

人生是一条崎岖曲折而又风光旖旎的道路。愿你在这条路上,敞开宽阔的心胸,让           

                    ,放飞自己的心灵,让                                    。这样,一个和谐精彩的世界就会在你眼前不断展现。你就会潇洒快乐地一路前行。鲜花的芳香就会在你你的鼻边醉人地萦绕;美丽的彩蝶就会在你的身边妙曼地起舞。

4、名著阅读填空(4分)

《水浒》是一部反抗封建的英雄传奇,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              。他与一伙好汉“在黄泥岗上施巧计”,干的一件大事是                          。

从体裁上看,《格列佛游记》是          ,《童年》是自传体小说;《繁星·春水》是                。

二、阅读(55分)

(一)(22分)

乡间的荷塘

钟文

家乡的村前,有一口很大而水不深的荷塘。打从记事起,我们这些光着屁股的村童,每逢夏天常在荷塘边玩耍。

我们用废纸结成了一只只小纸船放进荷塘,让风儿吹进荷叶底下,看谁结的小纸船被风吹得快吹得远。那时,荷叶的青翠、碧绿,以及荷塘的徐徐清风,好像与我们无关。因为在那个年龄阶段,我们对自然界的许多事物还没学会欣赏。确切地说,那时,我们是冲着荷塘里的水来这里玩耍的。

我们在这里玩耍的内容可多着呢,除了结纸船以外,还脱下头上戴的小草帽用来捉荷塘里的小鱼小虾。有时,为了不被烈日晒着,我们还摘来一块块荷叶,用篾条串起来,披在身上遮挡强烈的阳光。有时我们还在荷塘边抓起一团团泥巴,捏成一个个惟妙惟肖的小泥人,然后用来互相投掷取乐;有时,冒着火辣辣的太阳,大家一起跳进荷塘,利用荷叶做掩护,玩起水中的捉迷藏!

也记不起多少次了,我们玩耍得兴趣正浓,不管父母怎样叫唤,照样是你唤你的,我玩我的,直到最后,父母生气了,拿着竹棍子气冲冲地赶到,我们才肯回去。

光阴荏苒。后来我长大了,读书、参军,接着外出参加工作了,就再不像儿时那样到荷塘边来玩耍了。

每次回去,我都重拾孩提时的那段时光,又一次次地来到荷塘,欣赏这里的自然风光。

盛夏之季节,天气较为炎热,夏雨常光顾。在雨帘中,漫步在荷塘的周边,那雨打荷叶发出一阵阵“扑扑”的响声,倒像是为我这位打道回乡的人鼓掌欢迎呢。更有映入眼帘的是雨打荷叶摇头晃脑的姿势,真像荷叶在风雨中开心得意地尽情舞蹈!

夏雨过后,荷塘的景致更加迷人。那一枝枝迎风摇曳的荷叶,经过雨水的洗礼,它宛如一个个刚出浴的美人儿,打着一把把翠绿色的小伞,站立在雨水盈盈的池塘中,显得更加妩媚,更加艳丽,更加楚楚动人!更为诱人观赏的是在那朵朵硕大的荷叶上面,还盛着一瓢瓢雨水,当阵阵微风吹来,摇摇欲坠,雨水在绿叶的映衬之下,呈现出深蓝浅绿的色泽,真像一个个绿色的玉盘,盛放着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圆圆的、晶莹剔透的珍珠玛瑙!

令人最爱观赏的还数是夏夜乡间的荷塘月色。

盛夏之夜,当一轮明月悬挂在天幕之上,荷塘里那挂满露珠的荷叶,在月光的照射下,泛着闪闪的银光,这时的荷塘之中,月光如泻,不时还传出一阵阵“咯咯”的蛙鸣。恰在这个时候,只要站在荷塘周边静静地欣赏,那满塘的月光,以及那琅琅的蛙鸣,何不令人如醉如痴……

(《散文百家》2012年第1期)

5、孩提时“我”在荷塘里玩耍,除了放纸船之外,还有         、         、        等游戏。(3分)

6、有人说,第段文章显得多余,可以删去。你对此有怎样的看法?并说明理由。(4分)

 

7、这篇散文以荷塘为线索,按            顺序,先描写了童年在荷塘玩耍的情形,后描绘了家乡荷塘的           ,给我们展现了风雨荷叶、            、                 三幅荷塘美景图。(4分)

8、第段从哪两方面描写风雨荷叶的?画线的句子描写十分优美,请简要分析原因。(5分)

9、第段写景详略得当,它重点描写的内容是什么?这样安排有怎样的意义?(3分)

10、从内容上看,这篇散文通过乡间荷塘的描写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

(二)(18分)

“端午文化”是一种什么文化

王师北

“端午文化”是一种什么文化?我看,它有自己数千年发展起来的文化内涵。如果加以挖掘,对治疗当代人的偏执病,认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可能大有好处。

举例来说,“端午文化”首先是一种兼容性很强的民俗文化。端午节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是否一开始就是为了纪念某一个人?这些问题,只有专家研究,民众并不需要等待一个标准答案,才能拿到过端午节的门票。观察各地对 端午节从来就有各自的内容。湘江流域纪念屈原,苏州地区纪念伍子胥,浙江一些地方纪念曹娥,别的地方或许另有其他说法,这有什么要紧呢?大家从来就是相互并存,端午节也因此过得丰富多彩。从来没有你死我活的纷争,也从来没有唯我独尊的专横。不狭隘,不偏窄,不具有排他性,民俗是什么?民俗从来就不是皇上颁布的口令。老祖宗传下来,说法愈来愈多,其实也不是什么坏事。有什么必要非得统一标准,弄一个“正宗”端午节呢?

同时,“端午节”是一种参与性很强的赛事文化。它并不规定,什么人可以过这个节日,什么人就不可以过这个节日,谁都能够参与。钱多的是钱多的过法,钱少的也有钱少的过法。与农事的关系,它也调节得很好。民间有所谓“忙端午”、“闲端午”的说法,就体现着这种调节。有人说,端午节祭祀屈原,屈原是爱国诗人,所以端午节就是提倡爱国主义,就是爱国文化。我欣赏这种努力,但是并不觉得这是端午节的唯一主题。对于绝大多数劳动者而言,端午不仅是吃粽子、喝雄黄酒,而且是一个组织龙舟竞赛的好日子。这就是他们爱好的体育运动,也是他们能够亲自参与的体育竞赛。这种赛事活动其实是民间健身运动的雏形。它在中国乃至周边国家延续的历史之悠久,令人惊叹,也让人无法视而不见。

总之,“端午文化”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传统文化,简直就是一座文化宝库。它的多样性、发展性,人们有目共睹。有人弘扬它,固然热热闹闹,有人扼杀它,也难斩草除根。它顽强的生命力,大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气魄。以我的孤陋寡闻,就在20世纪之中,至少曾经发生过两次对它的“禁止和打断”。一次在上世纪20年代之前,陈洵1921年端午节后写过一首词《西平乐》,小序云:“竞渡吊屈,废且十年。今年三月廿八日,江上忽见旗鼓,居人走告,惊若非常,意既不解,则以为岁时风物之异而已。”大意说,端午节赛龙舟怀念诗人屈原,这种活动已经停止10年。今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江上忽然看见旗鼓喧天,居民奔走相告,惊喜得不同寻常。刘斯翰《海绡词笺注》云:“1911年辛亥后不作端午竞渡,以迄于今(1921)。”另一次在上世纪60年代。2004年7月26日《大公报》发表邵燕祥《端午的尴尬》,邵先生说:“尴尬的是我们从1949年起不但要‘破除迷信’,而且要‘移风易俗’,民间的风俗,民俗的节日,至少是淡化处理……人们过端午、中秋,只是因为‘习惯的势力是顽强的’,也简化到只是吃粽子、吃月饼了。”他说:“在那狂风暴雨般的形势下,横扫一切,稍有违抗‘格杀勿论’,多少有形的国宝毁于一旦,谁还管得了无形的历史文化遗产,何况那时候还没有这个概念。新年春节没有废除,但强调要过‘化的新年’、‘化的春节’,而五月初五、八月十五,无化之可言,也就不在话下了。”看看这种“经过暴力的禁止和打断”的端午节,今天竟然过得这般有滋有味,可见,它的生命力多么顽强!

(选自《江南时报》有改动)

11、这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是(3分)                                              

                                             

12、文章第段以设问开头,这样写有怎样的好处?(3分)

13、文章的第段和第段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两段与第段在结构上又有怎样的联系?(4分)

14、文章第段为什么要引用邵燕祥《端午的尴尬》一文中的话?(4分)

15、文章第段中画线的句子如果改为“没有必要强行统一标准,弄一个‘正宗’的端午节。”好不好?为什么?(4分)

(三)(15分)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6、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可爱者甚蕃   蕃:                陶后鲜有闻   鲜:                  

濯清涟而不妖 濯:                予谓菊       谓:                  

17、翻译下列句子(4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8、莲,在作者心目中是君子的形象,那么,君子应当具有怎样的美好品质?(4分)

19、依据课文内容填空(3分)

本文最显著的艺术特点是                       (限填4个字),借赞美莲花歌颂君子的可贵品质。从表达方式上看,本文第一段运用描写,展现莲的形象;第二段是         ,通过品评菊、莲、牡丹,揭示主旨。“爱莲”即爱                 。通篇章法严谨,而行文却跌宕有致,摇曳多姿。

三、作文(55分)

20、我们今天已由呀呀学语的孩童成长为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少男少女。这一路走来,我们曾得到过不少人的呵护与关爱。可以设想,如果没有父母等亲人的哺育与呵护,我们就不能健康成长;如果没有老师的关心与教诲,就不会有今天心灯的敞亮;如果没有朋友的帮助与支持,就会失去力量与快乐……而对于这些,我们平时总觉得是那么平平常常,甚至还认为理所应当。然而如果你细细品味那一点一滴、一事一物,就会觉得它情意深长,一种感动、一种感激在心中油然而生,真想对他们说一声:我真的感谢你。请以“        ,我真的感谢你(您)”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与提示】

(1)从“爸爸、妈妈、老师、爷爷、奶奶、朋友”六个词语中选一个填入题目的横线上,将它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可以写你的经历,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注意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语文试题参及评分要点

一、积累运用(35分)

1、pànào毗  缱 每个1分 共4分; 安闲自在地步行;快乐;愉快。每小题1分,共2分。韵角  韵脚 各1分 共2分。   1分。

2、思而不学则殆  瀚海阑干百丈冰  长烟日落孤城闭  感时花溅泪塞上燕脂凝夜紫深追先帝遗诏 每句1分共6分(错、别、增、减1字,该句不得分)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每句1分,共6分。(错、别、增、减1字,该句不得分)

3、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的意志力、情绪能力也相应提高,相反,人际关系状况却呈下降趋势。4分(抓住要点,意思正确,语句通顺,即可得分)排除;毛病  或弊病  每小题2分 共4分示例 偏狭在交往中淡去 宽容在平和里生长  每句2分 共4分;(切合语境,意思贯通,语句通顺精炼,即可得分)

4、吴用 智取生辰纲 每空1分共2分小说 诗歌 每空1分 共2分。

二、阅读(55分)

(一)乡间的荷塘(22 分)

5、捉鱼虾、捏泥人投掷取乐、捉迷藏 每空1分 共3分 

6、不能删。1分  因为这一段从侧面衬托了荷塘是村童的乐园,在荷塘里玩耍忘记了一切,竟然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如果删去,就不能充分反映荷塘玩耍乐趣之浓。3分(意思正确,语句通顺,即可得分)共4分

7、时间  自然风光  雨后风光 荷塘月色  每空各1分 共4分

8、从雨打荷叶的声音、姿态两方面描写风雨中的荷叶。2分(抓住要点:声音 姿态 ,语句通顺,即可得分) 这一句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将雨中荷叶摇曳的姿势形象化、人格化,这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增强了生动性与感染力。3分(抓住要点,语句通顺,即可得分)共5分

9、文章重点描写的是荷叶上的水珠 1分 这样安排突出重点,充分凸显了雨后荷叶的风致优美,荷塘景致迷人。2分(抓住要点,语句通顺,即可得分)共3分

10、这篇散文热情赞美了家乡荷塘的自然风光,表达了对童年时光的深情留恋,抒发了热爱家乡、不忘乡情的思想情感。每要点1分,共3分。

(二)“端午文化”是一种什么文化(18分)

11、“端午文化”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传统文化,简直就是一座文化宝库。3分

12、这样写能突出中心议题,提醒读者注意,引导人们思考;2分 并使行文富于变化,形成跌宕之势。1分 共3分

13、第段是并列关系,分别从两个方面阐述了端午节是一种什么文化 2分 这两段与第段是总分关系;前两段分别从两个不同方面论述了端午节文化的特征。第段则是对前两段的概括与总结。2分 共4分

14、文章引用邵燕祥《端午的尴尬》的话,旨在表明端午节文化有着顽强的生命力。2分 照应本段开头的中心句,即文章的中心论点  2分 共4分

15、不好。1分 因为原句是反问句,改为陈述句语气就减弱了,不能充分表达端午节的说法不必统一标准,追求“正宗”的观点与情感。3分(意思正确,语句通顺,即可得分)共4分

(三)爱莲说(15分)

16、多  少  洗涤  认为、以为 每小题1分 共4分

17、、我则唯独喜爱莲,它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污染。(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每句2分 共4分

18、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随俗浮沉,也不自我炫耀,行为方正,豁然大度,质朴庄重,不慕名利  3分(意思正确,语句通顺,即可得分)

19、托物言志 议论 君子之德  每空1分 共3分

三、作文(55分)

分 等

  数  次

项目一等

(55-48分)

二等

(47-39分)

三等

(38-30分)

四等

(29-21分)

五等

(20—0分)

(30分)

(30-26分)

(25-21分)

(20-16分)

(15-11分)

(10—0分)

切合文题

中心明确

感情真实

内容充实

切合文题

中心较明确

感情真实

内容具体

基本切题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比较具体

勉强切题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不具体

不切合文题

中心尚明确

内容不具体

(25分)

(25-22分)

(21-18分)

(17-14分)

(13-10分)

(9—0分)

构思巧妙

表达方式

运用得好

结构合理

语言流畅

表达方式

运用得好

结构完整

条理清楚

语言通顺

表达方式运

用基本合理

结构完整

层次基本清楚

语句较通顺

表达方式运

用有缺陷

结构基本完整

层次不清楚

语句基本通顺

表达方式

运用很差

结构不完整

语病较多

 说明:文章基本切题,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具体,如果表达突出,可加3—5分。

文章不足600字,每少50字酌情扣1—2分。

书写评分等级

一等(5分)字体端庄、匀称,书写、标点格式正确,卷面整洁;

二等(4—3分)字迹工整清晰,书写、标点、格式正确,卷面干净;

三等(2分)字迹清楚,有多处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卷面较整洁,但有多处涂改。

 四等(1—0)字迹潦草,错别字、标点错误多,卷面脏乱。

文档

九年级语文试题和答案

九年级语文试题一、积累运用(35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9分)徜徉于桃花潭畔,A、初夏的阳光已有了些许暖意。尽管同属江南且pí邻而居,但我们踏上安徽土地,B、青山绿水被午后的阳光镀上温暖的色彩。那风那水那景色被徽墨的儒香、徽商的智慧、黄梅戏的清新和古典诗词的儒雅熏染过,C、显得那样雅静qiǎn绻,悦目怡人。D、但凡烙着地域元素和色彩的人文、物事、景致,都会成为一座古城,一个古村落唯美的韵角,令人神往。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桃花潭畔烙着pí邻qiǎn绻,“徜徉”的意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