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赏析感悟。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
(2)同“路转溪桥忽见”中“见”用法不同的是__________。( )
(3)用自己的话解释词句的意思。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4)根据理解完成填空。
①“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采用的是以动写静的写法,和我们学过的王维的《鸟鸣涧》中的诗句“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②“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描写的意境和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______,______”极为相似。
(5)从词句中你能够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以下诗句中都含有“春”字,其中不是描写春季的一句诗是( )
A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B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D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 阅读古诗并回答问题。
赠 花 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
。
,
人间能得几回闻。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
(3)人们常用诗歌的哪两句来赞赏精美的音乐和文字?
4. 赏析感悟。
谁也无法描绘出他的面目,[ ]世界上处处能听到他的脚步。
当旭日驱散夜的残幕时,当夕阳被朦胧的地平线吞噬时,他不慌不忙地走着,光明和黑暗都无法改变他行进的节奏。
当蓓蕾在春风中粲然(zhàn)__________开温润的花瓣时,当婴儿在产房里以响亮的哭声向人世报到时,他悄无声息地走着,欢笑不能挽留他的脚步。
当枯黄的树叶在寒风中飘飘(zhuì)__________落时,当垂危的老人以留恋的目光扫视周围的天地时,他还是沉着而又默然地走着,叹息也不能使他停步。
他从你的手指缝里流过去。
从你的脚底下滑过去。
从你的视野里和你的思想里飞过去
他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他能把巨石成尘土,把幼苗雕成大树,把荒漠变成城市和园林,当然,他也能使繁华之都变成荒凉的废墟,使锃亮的金属爬满绿锈,失去光泽。老人额头的皱纹是他刻出来的,少女脸上的红晕也是他描绘出来的。生命的繁(yǎn)______和世界的运动正是由他精心指挥着。
他按时撕下一张又一张月历,把将来变成现在,把现在变成过去,把过去变成越来越遥远的历史。
他慷慨,你不必乞求,属于你的,他总是如数奉献。
他公正。[ ]你权重如山、腰缠万贯,[ ]一介布衣、两袖清风,他都一视同仁。没有人能将他占为己有,哪怕你一掷千金,他也决不会因此而施舍一分一秒。
你珍重他,他[ ]在你的身后长出绿荫,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你漠视他,他就化成轻烟,消散得无影无踪。
有时,短暂的一瞬会成为永恒,这是[ ]他把脚印深深地留在人们的心里。
有时,漫长的岁月会成为一瞬,这是因为浓雾和风沙(yān)__________没了他的脚印。
(1)你认为下列哪一项作题目最恰当( )
(2)按拼音,在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字正确的一项是( )
(3)文中[ ]处填关联词,依次正确的一组是( )
(4)对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5)从内容上看,这篇文章告诉人们的是( )
(6)这篇文章从表现方式上看,属于( )
5. 《竹节人》语言风格夸张幽默,读着文中那些妙趣横生的童年趣事,你想到的古诗句是:“______,______。”
6. 古诗词阅读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这首诗是描写作者春季寻花的情景,向我们描述了______、花压枝头、______、______等几个画面。
(2)对于这首诗,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7. 《夜书所见》这首古诗题目的意思是( )
A .夜晚看书时所见到的景象。
B .夜晚写书时的所见。
C .在孤寂的夜里写写所思念的景象。
8.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回乡偶书①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②回,乡音③无改鬓毛④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①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来的。②老大:年纪大了。③乡音:家乡的口音。④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1)结合注释,给诗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少______(shǎo shào) 相______(xiānɡ xiànɡ)
(2)从诗中找出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语。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儿童相见不相识”的原因是什么呢?请用诗中的句子回答。
9. 阅读下面的古诗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的______。(2分)
(2)“遥型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这里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诗句的?(3分)
______
(3)本诗表达了作者______之情。(2分)
10.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这首诗是描绘______的,表达了诗人______之情。
(2)解释下面的字词。
①知时节:______
②潜:______
③俱:______
(3)诗中哪两句直接写出了诗人认为这场春雨是“好雨”?
(4)解释诗中画线的句子,并说说划线的“潜”字用得好在哪儿。
11. 补全古诗,再回答问题。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睛柔。
小荷才露________,早有蜻蜓________。
(1)补全古诗。
小荷才露______,早有蜻蜓______。
(2)用“______”画出描写“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的诗句。
(3)下面哪幅图描绘出了本诗的内容?______
①
②
12.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1)两首诗的作者对柳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2)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各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了什么?
13. 按古诗的内容重新排列诗句。
①可怜九月初三夜
②一道残阳铺水中
③露似真珠月似弓
④半江瑟瑟半江红
排序:______
①雪却逊梅一段香
②梅雪争春未肯降
③梅须逊雪三分白
④骚人阁笔费评章
排序:______
14. 根据原文填空,并完成有关练习
(1)______,快走踏清秋。
(2)伯牙谓______,乃______,终身______。
(3)两小儿笑曰:“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
(4)我生待明日,______。
(5)一鼓作气,______,______。
(6)千门万户瞳瞳日,______。
(7)使卵石臻于完美的,______。
(8)《跨越百年的美丽》中美丽主要指的是居里夫人______的精神以及
______的人格。(填四字词语)
(9)回顾五年来你积累的古诗词,请你按要求写出诗句:
亲情乡愁:______ ______
离别赠言:______ ______
哲理思考:______ ______
15. 下列诗句中,与儿童无关的一项是( )
A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B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C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D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6. 选字补充诗句。
A.白 B.黄 C.碧 D、紫 E、红 F、绿
(1)日照香炉生______烟。
(2)两个______鹂鸣翠柳。
(3)日出江花______胜火。
(4)______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______丝绦。
(5)孤帆远影______空尽。
17. 先解那加点字,再解释句子的意思。
(1)不识庐山真而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缘:______
意思:______
(2)不越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患:______
意思:______
18. 读一读。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这首诗主要写了_______
(2)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季节)夜晚的景色。通过______可以看出。
(3)诗中的千古名句是:______。
(4)看看夜晚的天空,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19. 结合语境,回忆平时积累填空。
(1)我们劝别人珍惜时间,可以说:______,一寸光阴不可轻。
(2)如果有人一直不说话,人们会说他“徐庶进曹营——______。”
(3)“求新”不仅是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古代也重视,古人云:______,日新者日进也。
20.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______,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______。
这首诗是______朝诗人______写的《______》,______是写景,______是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______的心情。
21. 按课文《花朵》填空。
星星,
是夜空的花朵。
焰火,
是节日的花朵。
我们,
是祖国的花朵。
(1)课文一共有______句话。
(2)连一连。
焰火______A.祖国的花朵
星星______B.节日的花朵
我们______C.夜空的花朵
22. 古诗填空。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
(2)这首诗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3. 读古诗,回答问题。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石灰吟》中“吟”字的意思是______.
(2)诗中采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
(3)诗的最后两句赞颂了什么精神?
(4)出自这首的成语有______、______。
24. 请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意欲捕鸣蝉,______。
(2)两岸猿声啼不住,______。
(3)______,闻歌始觉有人来。
25. 读古诗,完成练习。
墨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1)梅花是坚贞高洁的象征,古人赞美梅花的诗很多,我知道《墨梅》是______代诗人兼画家______所作。
(2)《墨梅》诗中,直接描写墨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赞美梅花品德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朵朵花开淡墨痕”写出了墨梅的______,诗句意思是______;“只流清气满乾坤”写出了墨梅的______,诗句意思是______。
(3)这首诗运用了______的写法,通过写墨梅______特点,表现了作者______的高尚情操。
(4)我知道诗人王冕酷爱梅花,工于画梅,常以梅花自比。除了《墨梅》这首诗我还记得以前学过的他写的另一首赞美梅花的诗——《梅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翻译句子。
(1)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2)溺而不返。
27. 课外阅读理解题。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给下面的字注音。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 清 | 魂 | 牧 | 遥 |
纷纷:______
借问:______
(3)这首诗描写的什么季节情景?从哪里看出来?
(4)“路上行人欲断魂”表现了行人怎样的心情?
28. 品味诗歌
(二)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读着“烂漫”让我想到了这样的景象:______。
(2)“百丈冰”采用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
(3)“俏也不争春”赞美了梅花______、______的精神。
(4)词中的“______”和“______”这两个字写出了梅花的坚强、自信。
(5)“风雨”“飞雪”通过描写自然环境的恶劣,反衬出了梅花傲霜斗雪、坚强不屈的精神。(判断正误)
(6)梅花在“丛中笑”是嘲笑其他花都凋谢了。(判断正误)
(7)这首诗中的梅花象征着坚强的者形象。(判断正误)
29. 积累与运用。
(1)“雨”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如“春潮带雨晚来急”。请你再写出两句含有“雨”的诗句”______”“______”。
(2)______,不教胡马度阴山。
(3)《如梦令》和《渔歌子》中直接写出词人流连忘返的句子分别是“常记溪亭日落,______“和“青答签,绿袭衣,______。
30. 根据内容连线,并按要求作答
白日放歌须纵酒______ 五千仞岳上摩天
三万里河东入海______ 花木成畦手自栽
洛阳亲友如相问______ 青春作伴好还乡
茅檐长扫净无苔______ 一片冰心在玉壶
古人喜欢咏物言志,如唐代诗人李贺在《马诗》中写“_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