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系统可行性报告2.0-上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08:59:54
文档

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系统可行性报告2.0-上

目录目录1第1章项目概述81.1.项目名称81.2.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项目责任人8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8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81.4.1.××市市民之家信息系统方案81.4.2.××市关于市民之家项目的相关文件81.4.3.国家、省及行业法律法规和性文件101.4.4.现行的行业技术质量标准规范111.4.5.工程设计及施工规范:131.5.项目建设目标、内容、建设期151.5.1.建设目标151.5.2.建设内容161.5.3.建设期161.6.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
推荐度:
导读目录目录1第1章项目概述81.1.项目名称81.2.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项目责任人8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8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81.4.1.××市市民之家信息系统方案81.4.2.××市关于市民之家项目的相关文件81.4.3.国家、省及行业法律法规和性文件101.4.4.现行的行业技术质量标准规范111.4.5.工程设计及施工规范:131.5.项目建设目标、内容、建设期151.5.1.建设目标151.5.2.建设内容161.5.3.建设期161.6.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
目录

目录    1

第1章 项目概述    8

1.1. 项目名称    8

1.2. 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项目责任人    8

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8

1.4.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8

1.4.1. ××市市民之家信息系统方案    8

1.4.2. ××市关于市民之家项目的相关文件    8

1.4.3. 国家、省及行业法律法规和性文件    10

1.4.4. 现行的行业技术质量标准规范    11

1.4.5. 工程设计及施工规范:    13

1.5. 项目建设目标、内容、建设期    15

1.5.1. 建设目标    15

1.5.2. 建设内容    16

1.5.3. 建设期    16

1.6.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17

1.7. 主要结论与建议    17

1.7.1. 主要结论    17

1.7.2. 建议    17

第2章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18

2.1. 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    18

2.2. 项目承建单位职责    20

第3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

3.1. 建设目标分析    21

3.1.1. 党和关于服务型的建设目标    21

3.1.2. ××市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目标    22

3.1.3. 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系统的目标    23

3.2. 项目现状分析    25

3.2.1. 市直各部门、各区行政审批服务信息化的现状    25

3.2.2. 行政审批服务信息化的主要不足    27

3.2.2.1. 行政审批服务信息化亟待完善    28

3.2.2.2. 各部门行政审批服务系统的应用水平参差不齐    31

3.2.2.3. 缺乏市级行政审批服务的互联交换平台    33

3.2.2.4. 公共资源交易与公共服务较为分散    34

3.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5

3.3.1. 项目建设是解决当前行政审批诸多问题的要求    35

3.3.2. 项目建设是完成地方发展规划的要求    37

3.3.2.1. 符合××市“十一五”、“十二五”的发展规划    37

3.3.2.2. 符合相关    38

3.3.2.3. 符合××省相关    41

3.3.2.4. 符合××相关    42

3.3.3. 项目建设是赶超国内发达城市先进水平的要求    43

3.3.3.1. 国内副省级城市行政审批现状    43

3.3.3.2. 各地市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系统现状    45

3.3.3.3. 上海市行政审批信息化和资源共享经验借鉴    46

3.3.4. 项目建设的政务应用目标    48

第4章 项目需求分析    54

4.1. 业务功能、业务流程和业务量分析    54

4.1.1. 行政审批大厅各种审批方式场景分析    55

4.1.1.1. 委办局窗口审批    57

4.1.1.2. 委办局同后台网上联合审批    58

4.1.1.3. 委办局窗口与单位网上联合审批    60

4.1.1.4. 窗口之间网上联合审批    61

4.1.1.5. 窗口受理与多单位网上协同审批    

4.1.1.6. 市区两级网上联合审批    65

4.1.1.7. 门户受理与单一单位审批    65

4.1.1.8. 门户受理与多单位协同审批    66

4.1.2. 行政审批系统业务流程分析    67

4.1.2.1. 行政审批系统工作模式分析    67

4.1.2.2. 网上申报各系统协同工作场景    69

4.1.2.3. 大厅申报各系统协同工作场景    69

4.1.3. 行政审批系统的系统处理流程    70

4.1.4. 并联行政审批的系统处理流程    71

4.1.5. 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的业务流程分析    72

4.1.5.1. 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    72

4.1.5.2. 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业务管理    74

4.1.5.3. 采购业务管理    75

4.1.5.4. 土地交易管理    76

4.1.6. 全程电子监察业务流程分析    77

4.1.6.1. 数据处理流程图    78

4.1.6.2. 监察处理流程    79

4.1.6.3. 重大项目电子监察流程    79

4.2. 信息量分析与预测    82

4.2.1. 信息系统需求    82

4.2.1.1. 市行政服务中心的工作机构与工作室需求分析    83

4.2.1.2. 进驻单位现有网络系统、审批软件情况统计分析    86

4.2.2. 信息量分析    

4.2.3. 信息系统处理能力要求    90

4.2.4. 系统应用的软件架构分析    93

4.3. 系统功能和性能需求分析    97

第5章 总体建设方案    100

5.1. 建设原则和策略    100

5.1.1. 建设原则    100

5.1.2. 总体要求    101

5.2. 总体目标与分期目标    102

5.3. 总体建设任务与分期建设内容    105

5.4. 总体设计框架    110

5.5. 网络接入枢纽    112

5.5.1. 网络接入枢纽的含义说明    112

5.5.2. 与各类网络的连接方式    114

第6章 本期项目建设方案    119

6.1. 建设目标、规模与内容    119

6.1.1. 建设目标    119

6.1.2. 建设内容    119

6.2. 高速政务审批局域网建设方案    119

6.2.1. 建设目标    119

6.2.2. 政务审批局域网建设内容    120

6.2.3. 高速数据交换网络体系    122

6.2.3.1. 网络规划指导思想    122

6.2.3.2. 网络拓扑图    125

6.2.3.3. 系统配置要求(含调整项)    125

6.2.3.4. 系统运维管理(补项)    135

6.2.4. 中心机房工程    140

6.2.4.1. 建设概述    140

6.2.4.2. 设计概述    140

6.2.4.3. 中心机房结构装饰装修工程    141

6.2.4.4. 机房供配电系统    143

6.2.4.5. 防雷与接地系统    145

6.2.4.6. 机房综合布线系统    147

6.2.4.7. 机房UPS电源系统    148

6.2.4.8. 消防工程    149

6.2.4.9. 精密空调系统    149

6.2.4.10. 机房环境监控系统    151

6.2.4.11. KVM系统    153

6.2.4.12. 新风及事故排烟系统    154

6.2.4.13. 机房ECC总控室(补项)    156

6.2.4.14. 设备清单    157

6.2.5. 电子监察监控中心建设(补项)    162

6.2.5.1. 建设概述    162

6.2.5.2. 电子监察总控室设备清单    163

6.2.5.3. 电子监察演示汇报厅设备清单    165

6.2.6. 市专用屏蔽机房建设(补项)    166

6.3. 智能大楼建设方案    167

6.3.1. 智能大楼施工分工界面    168

6.3.2. 大楼综合布线系统    169

6.3.2.1. 建设概述    169

6.3.2.2. 系统原理图    169

6.3.2.3. 设备清单    170

6.3.3. 大楼安防监控系统    171

6.3.3.1. 建设要求    171

6.3.3.2. 系统概述    171

6.3.3.3. 系统拓扑图    173

6.3.3.4. 系统设备清单    174

6.3.4. 大楼门禁系统    174

6.3.4.1. 设计说明    174

6.3.4.2. 系统拓扑图    175

6.3.4.3. 系统设备清单    175

6.3.5. 楼宇自控系统    175

6.3.6. 大楼智能建筑集成管理系统IBMS    175

6.3.6.1. 总体要求    176

6.3.6.2. 集成目标    177

6.3.6.3. 集成要求    179

6.3.7. 会议室智能化管理系统    190

6.3.7.1. 概述    190

6.3.7.2. 会议室设置和面积    190

6.3.7.3. 会议室功能设置    193

6.3.7.4. 系统要求    196

6.3.7.5. 主要设备清单    203

6.3.8. 大楼显示系统(调整项)    207

6.4. 四大平台建设方案    207

6.5. 数据库建设方案(数据中心)    208

6.6. 应用支撑环境平台建设方案    212

6.6.1. 统一身份认证系统    212

6.6.2. 门户系统    218

6.6.2.1. 通信服务平台    220

6.6.2.2. 工作流平台    220

6.6.2.3. 表格定制平台    221

6.6.2.4. 公共服务构件    221

6.7. 应用软件系统建设方案    221

6.7.1. 政务中心门户网站    221

6.7.1.1. 中心(市民之家)门户网站    222

6.7.1.2. 中国××门户网站    228

6.7.2. 全市统一行政审批系统    229

6.7.2.1. 行政审批系统    229

6.7.2.2. 网上虚拟大厅(网上审批系统)    235

6.7.2.3. 证照比对共享系统(全市证照综合比对子系统)    240

6.7.2.4. 与全市统一行政审批系统相关的应用系统的集成    241

6.7.3. 统一收费管理系统    241

6.7.4. 数据标准和资源目录管理    242

6.7.4.1. 全市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管理系统    243

6.7.4.2. 数据交换标准和数据交换平台    245

6.7.4.3. 系统必备功能模块构成    252

6.7.5. 中心综合业务管理系统(综合办公系统)    253

6.7.5.1. 大厅显示系统    254

6.7.5.2. 大厅辅助子系统    254

6.7.5.3. 大厅日常管理子系统    255

6.7.5.4. 大厅业务管理子系统    255

6.7.5.5. 综合办公自动化系统    257

6.7.5.6. 大厅公共信息管理子系统    257

6.7.5.7. 业务分析子系统    258

6.7.5.8. 流程分析子系统    259

6.7.5.9. 决策支持子系统    259

6.7.5.10. 后台管理系统    259

6.7.5.11. 网上工作桌面    259

6.7.5.12. 系统必备功能模块构成    261

6.7.6. 行政绩效管理评估及监察系统    261

6.7.6.1. 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    261

6.7.6.2. 公共资源交易电子监察类型构成    267

6.7.6.3. 建设工程招投标电子监察子系统    267

6.7.6.4. 综合产权交易电子监察子系统    271

6.7.6.5. 采购电子监察子系统    273

6.7.6.6. 土地交易电子监察子系统    276

6.7.6.7. 医用物资采购电子监察子系统    277

6.7.6.8. 知识产权交易电子监察子系统    279

6.7.6.9. 公共资源交易网站    280

6.7.6.10. 公共资源交易领导专区    281

6.7.6.11. 行政绩效管理评估系统    282

6.7.7. 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系统    287

6.7.7.1. 建设工程招投标系统    287

6.7.7.2. 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业务管理系统    290

6.7.7.3. 采购业务管理系统    293

6.7.7.4. 土地交易系统    299

6.7.7.5. 医用物资采购系统    303

6.7.7.6. 知识产权交易系统    303

6.7.7.7. 系统必备功能模块    303

6.8. 安全保障体系设计    304

6.8.1. 总体安全框架规划    304

6.8.1.1. 安全策略    306

6.8.1.2. 安全框架    307

6.8.2. 运维管理手段    309

6.8.3. 基于网络设施的统一安全管理系统    309

6.8.4. 数据库加密技术    314

6.8.5. 基于PKI的CA认证系统    314

6.8.5.1. 认证中心CA    315

6.8.5.2. 注册登记机构RA    318

6.8.5.3. PKI/CA建设的基本思路    318

6.8.6. 容灾备份与应急响应    318

6.9. 总设计﹑总集成﹑总实施服务    321

6.9.1. 总设计指导思想    321

6.9.2. 总体技术架构    323

6.9.3. 各系统协同关系    324

6.9.4. 总体设计服务工作    325

6.9.5. 总体集成服务工作    327

6.9.6. 总实施服务工作和实施分工原则    329

6.10. 建设方案相对项目建议书批复变更调整情况的详细说明    332

第7章 环保、消防、职业安全与卫生    333

7.1. 环境影响分析    333

7.1.1. 编制依据    333

7.1.2. 环境现状及环境污染    334

7.2. 环保措施及方案    334

7.2.1. 治理措施    334

7.2.2. 绿化    336

7.2.3. 环境保护管理与监测    336

7.3. 职业安全和卫生措施    336

7.3.1. 编制依据    336

7.3.2. 工程概况    336

7.3.3. 主要职业安全措施    337

7.3.4.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机构    337

第8章 节能分析    338

8.1. 节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338

8.2. 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339

8.3. 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    340

8.3.1. 生活给水系统    340

8.3.2. 热水系统    341

8.3.3. 排水系统    341

8.3.4. 设备与材料    341

8.4. 能耗指标    342

8.5. 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等内容    343

第9章 项目组织机构和人员培训    346

9.1. 领导和管理机构    346

9.2. 运行维护机构    347

9.3. 技术力量和人员配置    348

9.4. 人员培训方案    348

9.4.1. 培训模式    348

9.4.2. 培训方向    349

9.4.3. 培训准备    349

9.4.4. 培训对象    350

第10章 项目实施进度    351

10.1. 项目建设期    351

10.2. 实施进度计划    353

第11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    356

11.1. 投资估算的有关说明    356

11.2. 项目总投资估算    357

11.2.1. 资金来源    359

11.2.2. 资金来源的性文件说明    359

11.3. 资金使用计划    362

11.4. 项目运行维护经费估算    3

第12章 效益分析    365

12.1. 项目社会效益分析    365

12.2. 经济效益分析    369

12.2.1. 宏观经济效益分析    369

12.2.2. 直接经济效益分析    371

12.2.2.1. 行政效能提升,节省办公开支    371

12.2.2.2. 提高审批效率隐性增加的投资效益    371

第13章 项目风险与风险管理    372

13.1. 风险识别和分析    372

13.1.1. 风险识别    372

13.2. 风险因素分析    373

13.2.1. 风险    373

13.2.2. 项目管理风险    373

13.2.3. 项目建设风险    373

13.2.4. 项目运维风险    374

13.2.5. 投资风险    374

13.2.6. 外部风险    375

13.3. 风险对策和管理    375

第14章 附表    377

14.1. 项目总投资估算表    377

14.2. 项目软硬件配置清单    380

附件    406

15.1. 有关的、技术、经济资料    406

项目概述 

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市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系统

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项目责任人 

项目建设单位:

负责人:

项目责任人: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市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系统方案

××市关于行政服务中心项目的相关文件

国家、省及行业法律法规和性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连网管理暂行规定》;

《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技术要求》;

《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方案设计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省信息化条例》;

现行的行业技术质量标准规范

国家技术监督局《测量、控制和试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

国家技术监督局《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

GB 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T 17626系列标准

GB/T 19668-2005《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系列标准

GB 8567-88《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

GB/T 8566-2001  信息技术  软件生存周期过程

GB/T 9385-1995  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指南

GB/T 9386-1995  计算机软件测试文件编制指南

GB/T 16260-1996  信息技术  软件产品评价  质量特性及其使用指南

GB/T 17544-1998  信息技术  软件包  质量要求和测试

GB/T 105-2002  软件工程 产品评价GB5080.7-1986(idt IEC 605-7:1978)《设备可靠性试验 恒定失效率假设下的失效率与平均无故障时间的验证试验方案》

GB/T2423.1-2001《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A:低温试验方法》

GB/T2423.2-2001《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B:高温试验方法》

GB/T2423.9-2001《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设备恒定湿热试验方法》

GB/T2423.3-1993《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Ca:恒定湿热试验方法》

GB/T2423.4-1993《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

GB/T2423.5-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a和导则:冲击》

GB/T2423.6-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b和导则:碰撞》

GB/T2423.7-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c和导则:倾跌与翻倒(主要用于设备型样品)》

GB/T2423.10-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Fc和导则:振动(正弦)》等。

工程设计及施工规范:

GB/T 50314--2000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 2887-    《计算站场地技术要求》

GB 9361-88    《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

GB50054-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7-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EIA/TIA607    《民用建筑通信接地标准》

GB50222-95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T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ISO/IEC 11801   国际综合布线六类信道标准    

GB50371-2006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

JGJ16-200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GB/T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

GB/T50312-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GYJ 25-86     《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

GB 4959-95    《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

GBJ 76-84     《厅堂混响时间测量方法》

GB/T 14197-93 《声系统设备互连的优选配接值》

GB 50198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7401       《彩色电视图象质量主观评价方法》

GY/T 106      《有线电视系统技术规范》

GY/T 121      《有线电视系统测量方法》

GBJ 79        《工业企业通讯接地设计规范》

GB50034-200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T 14218-93《电子调光设备性能参数与测试方法》

GA/T75-9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GA/T74-2000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

GBJ/16-83    《建筑电气设计技术规程》

《外壳防护等级的分类》(GB4208-84,1994年版)

《电子和电气设备、附件及备件包装规范》(GJB1653-1993)

GB/T105-2002 软件工程产品评价 系列标准

项目建设目标、内容、建设期 

建设目标

市行政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充分体现××市建立创新性服务为指导思想;以建设“××标志性建筑”,实现“三个一流”(一流中心、一流服务、一流环境)为目标;以全面、高效服务老百姓为宗旨,建设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公共资源交易、政务信息发布、听政议事、文化休闲、现代化体验为一体的现代多功能智能大厦的电子政务综合管理系统。

市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系统代表了××市信息化建设的最高水平,在国内副省级市民之家建设中具有领先水平,是保证市民之家高效运转的神经中枢,将成为“智慧城市”的核心节点,将成为××市电子政务的核心和枢纽,将成为市门户网站的综合处理平台,将成为行政改革、优化投资环境、再造流程的技术支撑,将成为行政服务中心物理大厅的灵魂,也必将成为巩固和深化全市行政制度改革成果的重要支撑和基础。

并根据这一目标,基于目前已有的××市政务宽带网络,结合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系统的建设,按照“总体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以循序渐进的设计和建设方式,建立全新的全市跨部门的行政审批和服务的信息体系,形成涵盖××市各市直、各区行政部门的政务总线,形成对各级各部门的行政业务和政务信息的协同办公、灵活调度和动态联接的模式,形成对××市各类基础数据库的完整关联。

建设内容

××市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系统是充分利用当前最新的信息技术,整合全市电子政务、行政审批和公共资源交易的信息和业务资源,为企业和公众提供统一、现代、便捷的行政服务。

市民之家的信息化建设任务具体概括为:××××××。

建设期

本期项目建设的所有实施分项,将在××年×月×日前完成。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本次工程投资:¥ 元

主要结论与建议 

主要结论

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行政管理改革的要求,是××市行政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

本项目建设符合市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实际需要,能促进进一步优化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对加快推进“两型”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本项目的实施,必将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一步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建设的快速发展。

因此,经过研究论证,我们认为,项目建设是必要的、可行的和可操作的。

建议

本项目的建设基础好,、市领导高度重视,技术条件成熟,功能完善,安全可控,并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为了与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同步,建议本项目尽快批准实施。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

项目承建单位职责

项目承建单位将在招投标工作完成后予以确定。

项目承建单位将依据建设方案等规范性文件,在项目合同期内,按照质量和进度的要求,完成本项目的相关设计和建设实施工作。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建设目标分析

党和关于服务型的建设目标

总在关于服务型的重要论述中指出,“建设服务型,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关键是推进职能转变、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重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 

“建设服务型,首先要创新行政管理。要优化组织结构,加强公共服务部门建设,推进以公共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制度,完善公共服务监管体系,加快法治建设,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规范职能和行政行为。”

“要按照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要求,围绕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创新公共服务,改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总理在2004年参加会议期间提出服务型建设,并在2005年把建设服务型写进工作报告,并经批准,“管理就是服务,我们要把办成一个服务型的,为市场主体服务,为社会服务,最终是为人民服务。” 

××市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目标

行政审批是行政机关依法对社会、经济事务实行事前监督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近年来,、市贯彻落实党、决策部署,扎实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采取了审批权下放,尽量减少审批事项等重要措施。

行政服务中心,又称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是集信息与咨询、审批与收费、管理与协调、投诉与监督于一体的综合性行政服务机构,是各地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服务中心和电子政务的相结合,不仅约束了各职能部门行政管理的自由裁量权,提升了各地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而且推动了行政改革的转型进程,拉近了和群众之间的距离,优化了投资环境。

根据党和国家关于创新公共服务方式的要求,、市实时提出建设“一流行政服务中心”的指示,在区级、部门行政审批大厅的基础之上,提出市级行政审批集中、市区审批联动,公共资源交易集中、信息发布、听证、投资洽谈集中,并加强行政审批网上监督的要求。这是、市领导根据我市公共服务、电子政务发展的趋势做出的重大决策,这一决定将从根本上改变行政审批服务的方式,改变我市公共服务体系,将对多年建设的电子政务资源进行全面整合,是全面实现电子的重大举措。

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系统的目标

市民之家的目标是将建成集“方便市民的办事平台,政社和谐的互动平台,关注民生的资讯平台、规划展示平台”四大功能平台于一体的,一个让全体市民充分“参与社会管理,保障民生权益,展示市民风采,共享品质生活”的场所,把“市民之家”建成一个“和谐之家”,通过“市民之家”的建设,加快推进××市的和谐社会建设。

方便市民的办事平台——部门、社会事业、公共事业单位为市民办理审批和登记服务事项的办事平台。

政社和谐的互动平台——宣讲、市见征询、市民交流、市民活动、市民文化展示、市民提高自身修养的活动平台和互动平台。

关注民生的信息平台——政务公开、公共事务公开、宣传与咨询、服务信息查询、权力阳光运行的资讯平台。

规划展示平台——展示××市的城市建设历史和未来。

电子政务最重要的内涵是运用信息及通信技术打破行政管理部门的组织界限,建构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虚拟机关,使得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渠道获取的信息及服务,而不是传统的经过层层关卡书面审核的作业方式;而各职能部门之间及与社会各界之间也是经由各种信息化渠道进行相互沟通,并依据人们的需求、可以使用的形式、要求的时间及地点,提供各种不同的服务选择。从应用、服务及网络通道等三个层面,进行电子政务基本架构的规划。

××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系统项目的建设目标,在具备现代化高科技多功能智能大厦特点的市民之家内,以充分体现××市建立创新性服务为指导思想,以“三个一流”(一流中心、一流服务、一流环境)为目标,全面、高效服务老百姓为宗旨,建设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公共资源交易、政务信息发布、听政议事、文化休闲、现代化体验为一体的电子政务综合管理系统。

该系统集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听证议事、水气电办理、信息化成果体验、文化休闲等一体的多功能智能大厦信息化提供全面支撑,以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局委办的办事窗口和审批功能物理集中构建市级行政审批中心为基础,连通各局委办、区级行政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中介机构等,形成新的行政审批与公共服务体系。为这一新型公共服务体系提供全面支撑的网络、设备、数据、基础软件和中间件、应用系统、安全体系,以及制定的内部运行机制、标准、规范等多个层次构成的软硬件系统,称为“××市市民之家信息系统”。

该建设目标将朝着“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方向努力,也就是说,超越国内发达地区大城市行政服务中心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不仅要完成各职能部门入驻市民之家大楼、各服务窗口入驻市民服务大厅、各信息系统实现联网,实现物理上、形式上的聚合,更要实现逻辑上、流程上、内容上的聚合,打造一体化的电子政务模式。即总结全国各类城市经验教训,以国际大都市的电子政务平台建设为赶超目标,真正打通各职能部门在行政管理、业务、服务、信息等各方面的部门壁垒。

项目现状分析

市直各部门、各区行政审批服务信息化的现状

a)市直各部门已连接上统一的政务网 

b)已建立市级网上行政审批大厅

c)我市已有×个跨部门的审批服务大厅

d)我市×个区和×个开发区已建立政务服务中心和审批系统

e)全市×个市直部门建有行政审批服务窗口

综上所述,我市具有较为成熟的市级行政服务中心的建设条件。

行政审批服务信息化的主要不足

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办事难的问题依然突出,企业反映在区行政服务中心可以一门受理、办结,到市里办事还得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跑;二是部门办事窗口及网络建设分散,标准不统一、资源不能共享的问题非常突出;三是所有事项都实现网上审批在短期内还难以实现,“网络集中”还难以替代“物理集中”;四是管理不顺。目前,各区均单独设立了政务服务中心管理机构,但在市级层面,没有明确区级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机构,市监察局实际承担了区行政服务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

行政审批服务信息化亟待完善

各部门行政审批服务系统的应用水平参差不齐

缺乏市级行政审批服务的互联交换平台

公共资源交易与公共服务较为分散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建设是解决当前行政审批诸多问题的要求

我市审批服务窗口经过几年的建设和探索,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有些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但企业反映办事难、办事效率不高的问题,仍然是我市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

a)企业办事难的问题依然突出

b)网上审批短期内还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c)监督难以真正到位

项目建设是完成地方发展规划的要求

符合××市“十一五”、“十二五”的发展规划

符合相关

符合××省相关

符合××相关

项目建设是赶超国内发达城市先进水平的要求

国内副省级城市行政审批现状

经过近六年的建设(从2003年起),我国各省市基本建成了各级行政服务中心,在省会城市基本建成了市、区两级行政服务中心。行政服务中心成为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综合政务服务、中介服务等一体的综合行政服务窗口和集中办事机构,成为对外办事服务的第一窗口。我国市级行政服务中心建设较好的有青岛市、广州市等,这些行政服务中心基本实现市级审批的集中网上办理。

全国其他副省级城市行政服务中心基本情况如下表3-2:

城 市

建成时间建筑面积㎡

主要功能入住部门窗口人员
哈尔滨2004年

3100行政审批、便民公共服务45135
长春2002年

386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便民公共服务41343
沈阳2007年

15000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便民公共服务45400
大连2002年

15000行政审批、便民公共服务37300
济南2004年

2900行政审批、便民公共服务28178
杭州2005年

13000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行政监察、社会服务62300
宁波2004年

10000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行政监察、社会服务33210
深圳2004年

5114行政审批、便民公共服务40253
广州2008年

14000行政审批、便民公共服务31450
成都2004年

14000行政审批、便民公共服务43350
青岛2008年

26000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便民公共服务52410
西安建设中5700行政审批、便民公共服务
天津2004年

26653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社会服务、85480
表3-2 

各地市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系统现状

1、广州市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系统

2、青岛市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系统

上海市行政审批信息化和资源共享经验借鉴

    

项目建设的政务应用目标

一、关于入驻部门和单位

二、关于入驻项目

三、关于入驻人员

四、关于中心面积

项目需求分析

业务功能、业务流程和业务量分析 

当前,我市正在进行的治庸问责、优化投资环境的工作,其中的重点在于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对行政审批流程的优化,为此在着手进行两大方面的相关工作,一是对全市各局委办的行政审批事项和流程的梳理、二是对全市各局委办的行政审批目录体系的梳理,并将在上半年形成比较完善的成果。这将成为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系统建设,特别是统一行政审批系统建设的主要业务依据。

结合我市实际,借鉴全国其它城市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经验,××市民之家功能主要定位于为法人、公民和其他组织提供优质的“一站式”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具体包括五个平台:

行政审批大厅各种审批方式场景分析

在所有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局委办进驻行政审批中心后,实现收件、办理人员的物理集中,由于各局委办网上行政审批软件系统的使用水平不一样,网上并联审批方式还没有真正实现,所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会存在着多种审批方式,这些方式概括起来有如下三大类共计九种(表4-1):

类别模式
现场窗口审批类单一部门审批类(1)委办局窗口审批(窗口即办件)

(2)委办局窗口与单位后台的协同申报及审批(窗口与后台联办件)

(3)委办局窗口受理和委办局单位联合审批(委办局内部承诺件)

多部门协同审批类(4)委办局窗口受理与审批大厅内单位之间联合审批(窗口之间即办件)

(5)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受理及委办局联合审批(跨局委办联合审批件)

(6)市级行政审批与区级行政审批联动(市区联办件)

(7)市级部门和国家(省直)垂直管理部门的联合审批(市级垂直部门联办件)

全程网上审批类单一部门审批类(8)门户网站申报、单一部门受理、部门后台审批(网站与单一单位联办件)

多部门协同审批类(9)门户网站申报、受理及多单位前后台联合审批(网站与多单位联办件)

表4-1

单一部门审批

1.委办局窗口审批(窗口即办件)

2.委办局窗口与单位后台的协同申报及审批(窗口与后台联办件)

3.委办局窗口受理和委办局单位联合审批(委办局内部承诺件)

多部门协同审批

4. 委办局窗口受理与审批大厅内单位之间联合审批(窗口之间即办件)

5. 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受理及委办局联合审批(跨局委办联合审批件)

6. 市级行政审批与区级行政审批联动(市区联办件)

7.市级部门和国家(省直)垂直管理部门的联合审批(市级垂直部门联合审批件,比如和海关的联合审批)

全程网上审批

8.门户网站申报、单一部门受理、部门后台审批(网站与单一单位联办件)

9.门户网站申报、受理及多单位前后台联合审批(网站与多单位联办件)

每一种审批方式的场景描述如下。

行政审批系统业务流程分析

行政审批系统工作模式分析

市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系统的基本工作模式为:网上受理、网上预审、协同办理、网上监察,建立“一站受理、内部协同、限时办结”的机制,建设面向、企业和公众的交互式网上审批业务系统;实现网上预约和预申报、中心现场申报、中介机构联办的一条龙服务,实现各部门之间、区级行政审批大厅与市级行政审批大厅之间的联动,从而实现行政审批事项的计算机联网处理。

行政审批系统的业务处理以行政服务中心为中心,同时支持网上审批与中介服务机构代理。该审批业务模型是一种“审批大厅窗口、网站统一受理,管理机构协调分办,相关部门分头办理,结算中心一次收费,审批大厅窗口最终办结”的跨单位的审批工作模式。 

根据市行政服务中心的职能,中心的业务办理主要有四种类型:单个部门现场办结;部门窗口和部门协同审批办结;现场多部门协同审批办结;多部门窗口与部门协同审批。

网上申报各系统协同工作场景

社会大众、企业可通过“中国××”门户、中心政务门户和各单位的门户网站申报项目,行政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通过窗口受理接受申请和相关资料,并通过短信、邮件告知申报者受理、审批状态和审批结果等信息。

大厅申报各系统协同工作场景

社会大众、企业代表到行政服务中心的窗口进行申报,在相当一段时间还是申报的主要形式。申报者可以通过综合窗口申报,也可以到各单位窗口申报,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逐步过渡到统一窗口受理。

行政审批系统的系统处理流程

全市统一的审批系统的必须满足全市各业务部门的需要;统一受理和各部门受理相结合的方式;门户受理、预约、查询等;要能与区级行政审批、委办局审批系统的协同;必须能支撑市民之家的内部运行机制“一门受理、政务公开、并联审批、职能归并、绿色通道、统一收费、首席代表、重大项目”的灵活定制;要能支持集成推送服务功能等,根据窗口办理的特点,该系统必须能处理多种状态和事件:受理业务、待办业务、已办业务、草稿箱、不予受理业务、业务托管等多种业务工作模式。

并联行政审批的系统处理流程

并联审批是本系统的核心应用,充分展现了行政审批工作的高效能。网络并联审批有两种方式,群众既可以按照传统方式,在行政大厅递交纸质材料,也可以通过政务门户网站直接注册登录递交电子材料。

1、按照传统方式,受理单位在窗口接受群众的申报材料后,完成初审,并根据行政审批事项的管理程序,分别按照同时并行审批,或者按顺序先后审批的方式,最终形成审批结果;

2、按照网站方式,系统成为嵌入网站的组成部分,对电子申报材料按照权限自动进行审批登记和初审,并进入并联和串联的审批处理流程,最终形成审批结果。

3、审批结果既可以直接在政务大厅的信息反馈系统中查询,也同时发布到政务门户网站的相关栏目,供群众登录查询。

4、所有的申报和审批流程,均可以按照权限、时限进行控制,并对每个操作环节进行后台监管。

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的业务流程分析

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

工程建设交易主要是针对工程类的项目进行招标,工程建设交易的类型可分为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直接发包三种招标方式。其中以公开招标为主要的招标方式。工程建设一般可分为一类工程和二类工程,具体属于哪一类是由工程的规模和工程的总金额决定的。

工程建设交易的一般流程包括:招标人工程项目进行登记、发布招标公告、投标人进行投标报名、对报名企业进行资格审查、发放招标文件、招标人勘察现场、答疑、编制标底、邀请监督、抽取评标委员会成员、开标评标、发布预中标公告、发出中标通知书、签订合同。 

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业务管理

产权交易主要是针对的所有权进行交易,产权交易的类型可分为多种,根据交易的类型不同,可以定制不同的交易流程。

产权交易的一般流程包括:产权交易方案登记、受理/产权科、审查/监督科、审查/副主任、审查/主任、发布公告、资格审查报名清单、组织现场踏勘答疑、开评标、中标公示、发送中标通知书、签订合同。

采购业务管理

采购的采购方式包括:1、公开招标2、竞争性谈判3、邀请招标4、单一来源采购5、询价采购6、代理采购一共六种采购方式。

采购的招标流程主要有:申报采购计划、受理、立项、编制招标文件、发布招标公告、投标、开标评标、发布预中标公告、发出中标通知书、签订合同。

采购招标方式不同,招标流程也有所不同,其中以公开招标为主。

土地交易管理

土地出让交易主要是针对土地的使用权进行交易,土地出让交易的类型可分为土地招标、土地拍卖、土地挂牌三种进行招标。其中以土地挂牌为主要的招标方式。

土地出让交易的一般流程包括:土地使用权出让申请登记、受理/土地科、审查/监督科、审查/副主任、审查/主任、签收/国土局科室、审查/国土局分管副、审查/、发布公告、资格审查报名清单、组织现场踏勘答疑、开评标、中标公示、发送中标通知书、缴纳土地出让金、签订合同。

全程电子监察业务流程分析

市纪委监察部门主要对全市行政权力网上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控制、综合分析和数据的筛选应用。针对不同的行政审批部门其监察过程也不一样。

信息量分析与预测 

信息系统需求

××市2008年确定纳入各区政务服务中心的行政审批项目平均×× 项,公共服务项目平均为××项,纳入市直部门审批窗口的行政审批项×× 项,公共服务项目××项。市、区两级共办理行政审批和各类公共服务事项××万件,其中区级政务服务中心办件××万件,市直部门审批窗口办件××万件,提前办结件占到总量的××%以上。

××年××月以来,建设工作专班对市行政服务中心功能需求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及论证。通过开动员会、下发表格登记、到单位调查和请相关单位到监察局座谈的方式对全市××个单位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的内容包括:行政审批事项(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备案、公共服务)、现有窗口数、现有工作人员数、现有大厅面积、现有网上审批系统、网络连接等;对各单位计划进入市行政服务中心的情况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内容包括:计划进入人数、办公室数、会议室数、面积数、中介机构进入数等。随后,监察局会同信息产业局一起,对计划进入行政服务中心的各部门和单位的信息化建设现状和需求进行了调查分析,内容包括:行政审批事项相关的应用系统建设情况及其支撑网络的连接状况、审批事项办理的前置条件及并联审批需求、对市行政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及建议等。

市行政服务中心的工作机构与工作室需求分析

拟入驻中心的部门和单位总数为××个。××个办理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项目的部门和单位中,市直部门××个,供水、供电、供气等配套的公共服务行业单位××个,邀请入驻的××海关、省外汇管理局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单位××个。公共资源交易部门为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市土地交易中心、市采购办、市农村产权交易所、市医用物资采管办(预留)和市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其中成建制入驻中心的部门和单位有市出入境管理处、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和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

计划进入市民之家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单位有: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含招投标管理办公室)、市土地交易中心、市采购办、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市医用物资采购平台、知识产权交易所等。

进驻单位现有网络系统、审批软件情况统计分析

在统计中把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备案、公共服务以及法律法规新增和托和下发事项等五项内容进行累计为表中的“事项数”;把各单位的现有网上审批系统分为:无;市统一下发(市发);自行开发等三种情况;各单位网络连接分为同市政务连接和未连接两种情况,其余为进驻的人数、需要的办公室、会议室和中介机构进驻的人数。

信息量分析

整个行政中心工作人员并发访问量理论最大值为725,加上各个区级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按2000进行估算,在内网峰值并发访问量不小于1000﹑峰值并发访问量为1万﹑网络出口带宽为10G的情况下,保证系统在业务高峰期间能稳定运行。

同时保证在业务高峰期,应用系统内在线事务处理的响应时间不大于2秒,跨系统在线事务处理的响应时间不大于5秒,应用系统内查询的响应时间不大于3秒,应用系统内统计的响应时间不大于10秒。从而保证未来5年内,在年增长20%的处理能力的情况下系统能够满足应用需求,切实保证项目的投资效益。

根据整体网络状况,分为外部网络:包括政务﹑网﹑互联网;内部网络:分为办公区,部门专网,市民查询区,其他业务网络接入区,网络管理区,数据中心区,政务专网接入区,安全数据交换平台等等。

其中办公区,市民调查区,其他业务接入区(门禁控制系统,摄像头等),网络管理区,政务专网接入区,以及外部网络中除互联网外的所有网络区域等,网络流量较小,因此各采用1条千兆线路(有冗余的链路的话则需要两条),负载不超过2Gbps的网络流量。

而数据中心区、外部网络中的互联网,由于数据业务量较大,则建议采用千兆的线路接入,各采用1条千兆线路(有冗余的链路的话则需要两条)。安全数据交换平台由于下行接入了一条10GE和3条多千兆链路,因此应采用2条万兆线路(有冗余的链路的话则需要四条),负载不超过10Gbps的网络流量。

因此建议网络交换区建设总带宽为10Gbps的网络骨干。

另外,作为市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的核心和枢纽,应当实现市级数据交换枢纽的应用和市级信息处理中心的应用,7大应用软件系统的应用(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综合办公、公共资源交易、统一收费、公共资源目录体系、政务门户网站)、网络和系统管理、投诉呼叫中心、安全及系统管理等,如此复杂的应用,需要有相应性能和数量的服务器群集予以支持。因此建议,在一个适当的数量基础上,逐步配备高性能服务器和高性能小型机,配套“桌面云”系统,形成结构合理、负载均衡的服务器集群,并在远期,逐步建立一个“公有云”的后台计算和应用的融合框架。

信息系统处理能力要求

根据上述分析,建议系统体现如下要求:

1.具备海量数据存储和管理能力,支持100T以上的总数据量的存储和管理。

2.具备良好的并发响应能力,整体响应性能在5s以内,正常情况下内网并发访问量应不小于1000。

3.具备较强的稳定性,在有1万个用户并发访问时,系统仍能稳定运行。

4.在非业务高峰期间,应用系统平均响应时间要求如下:应用系统内在线事务处理的响应时间不大于3秒,跨系统在线事务处理的响应时间不大于10秒,应用系统内查询的响应时间不大于5秒,应用系统内统计的响应时间不大于15秒。

5.在业务高峰期间,应用系统平均响应时间要求不超过非业务高峰期间平均响应时间的1.5倍。

6.系统必须支持5年内年增长20%的处理能力要求。

7.应用系统并发数设计应该支持30%的冗余,保证系统在业务高峰期间稳定运行。

8.具备完备的信息安全体系,能对登录用户的身份进行认证,并跟踪用户的操作,进行安全审计。

9.应具备良好的数据安全保障机制,对数据采取集中管理和存储的模式,数据库结构设计良好,具备迅速的数据检索能力。

10.服务器以统一安全目录的组织模式进行分布。

11.应具备较强的容错能力和灾难恢复能力,服务器组采用集群模式。

12.数据交换应符合××市及××市现有的数据交换体系。

13.在不考虑有线或无线网络带宽影响的情况下,文本信息交换的响应时间应控制在1s以内,采用消息中间件对数据交换进行管理。

14.应具备高度的灵活性,能适应日常业务变更的需求,实现“零代码”方式的系统管理和维护。

15.平均桌面链路能力:1000Mbps,内部主干10000M。

16.服务器忙时CPU占用率<60%。

17.服务器系统留有可扩展的CPU、RAM及存储硬盘的扩展余地;系统的应用服务器应可进行动态扩展,以满足日益扩展的服务和应用请求。

18.数据库系统,应对并发访问和请求的用户数,留有一定的余地,系统的用户扩展不会影响系统的应用性能。

19.与其他相关的应用系统或其它相关专业业务系统进行连接和集成,采用标准的XML文档访问格式进行数据交换,可使用Web Service接口或基于组件方式的EnterpriseServices服务进行系统应用集成。

20.可支持高效率和高可靠性服务,如系统负载均衡、集群服务、消息队列服务、组件服务、网络信息服务等等;保证网络畅通,7×24小时无阻碍运行,保证网络传输信息安全。

21.支持系统的多语言化。

22.完全符合面向对象的标准化的程序代码语言。

23.通过消息中间件实现信息的自动采集和汇接,利用XML作为系统接口的数据交换标准,进行信息资源整合。

24.统一的用户管理:各个子平台都面对特定的用户,具备用户登录、修改和注销的问题。统一的用户管理为各个子平台提供统一的用户管理平台。包括用户注册、用户信息管理、用户密码管理、用户状态管理、用户角色管理、用户权限管理等。

25.统一的角色和权限管理:各个子平台的用户角色和权限不同,需要支撑系统提供统一的角色和权限管理。包括角色的设置、角色分配、角色权限管理、角色状态管理等。权限管理包括:权限设置、权限分配、权限状态管理等。

26.单点登录功能:整个平台中,无论在哪个子平台登录,都会按照登录的用户帐号的角色进入到相应的界面。

27.利用安全平台提供可信身份服务和接口:所有的用户操作必须是安全可靠的、支撑系统应提供安全可信的身份验证服务并提供相应的接口为各个子平台调用。

28.统一的搜索平台:为各个子平台提供统一的搜索方法。

29.后台监控和统计功能:在后台程序为平台提供统一的监控和统计接口。

30.统一的标准接口:为各个子平台提供统一的系统标准接口。

31.日志管理和维护:系统的所有操作必须留有记录。包括用户日志(记录用户登录后的所有操作)和系统日志(记录系统运行的所有日志)。

32.提供完整的支撑所有软件运行,并符合现有的系统软件、硬件、中间件、数据库方面的技术方案(包含重要系统崩溃应急处理的应急预案)。

系统应用的软件架构分析

行政审批的核心是实现多部门的联动审批,或者联合审批,即实现协同办公的模式,因此采用SOA(面向服务的架构)的理念,可以将协同和服务具体化。

SOA是一种组织信息系统的方法,它使得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业务逻辑和基础架构资源可以通过网络接口之间的消息被访问,提供基于标准的、可以发布的、可被发现的公共服务接口。SOA以业务为中心,灵活适应需求的变化,可重用各种资源,提升系统构建效率,促进在不同的软件间进行服务合成,通过SOA组合成为特定流程的服务。

将SOA治理策略与流程、原则与准则、方法与工具,可以运用到不同部门之间的服务协同。根据服务标准,利用可重用技术,将不同部门的业务转变成为可复用的服务;建立服务层数据模型、通信模型、安全机制、质量控制和管理机制;建立各种服务之间的统一、规范的接口;建立统一的资源层和管理机制;建立跨部门的信息架构;构建不同软件之间的服务合成;灵活适应服务和需求的变化,提升协同政务的构建效率。

协同政务为三层服务架构:

第一层为处理层,包含电子政务网络及其各部门局域网、各种资源库、各部门OA、各业务处理软件等。

第二层为控制层,包含电子政务控制平台、服务识别、流程控制、共享交换、行政监察、绩效评估、安全控制等。

第三层为访问层,包含门户网站及网站群,是直接面对社会公众的部分。

基于SOA的应用系统将有效地处理来自企业和公众的需求,并实现协同服务的基本流程:

(1)、社会需求通过政务门户网站实现需求的提交;

(2)、政务门户网站将社会公众需求提交业务服务模块;业务服务模块处理分析社会需求,形成标准规范的工作表单;

(3)、业务服务模块将表单提交流程服务模块;

(4)、流程服务模块将工作表单列入工作流程,将工作任务送各部门处理,并按照工作流程进行流程控制;各部门处理结束后将工作表单送回流程服务模块,流程服务模块确定下一步流程;

(5)、各部门在处理中需要的信息到公共资源库进行共享和交换;

(6)、行政监察模块对及其工作部门开展行政监察、督促和检查;

(7)、绩效评估模块对及其部门开展绩效评估;

(8)、行政监察模块对流程进行监察;

(9)、流程服务模块在处理流程结束后,将处理结果送政务门户网站;

(10)、行政监察模块将行政监察结果送政务门户网站,向社会公众公布;

(11)、绩效评估模块将绩效评估结果送政务门户网站,向社会公众;

(12)、政务门户网站将社会需求处理结果反馈。

系统功能和性能需求分析 

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系统建设任务分为两大类:

一是基础性、前提性工作。需要对流程进行全面优化,分析数据共享需求,运行机制设定和标准制定,包括资源目录体系、数据共享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等。

二是主体性工作。即进行信息系统的建设,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系统建设任务具体概括为:一个高速政务审批局域—城域光纤网、两个网上工作桌面、三套大厦智能系统、四大平台、六个数据库、应用支撑软件环境和七个业务应用系统。

其中,在四大平台中,行政审批系统的设计和建设要贯穿“能办事”这条主线。通过前期的基础性工作,按照政务信息公开的原则,清理出一批可以在网上办事的服务事项,报批上级授权后,逐步扩大纳入网上办理的事项,最终做到国内第一个能够将所有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在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公开和网上监督的城市;

为此要配套进行市行政服务中心网络信息系统和市门户网站建设,规划和设计市民之家数据中心,促进数据交换和共享,实现资源共享,增强市门户网站的办事功能,将门户网站作为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信息系统的统一入口。

监察平台能够对行政审批和公共资源交易的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预警纠错、统计查询、绩效评估、投诉处理。

办公桌面能整合各类应用系统,对各类人员进行统一授权和身份认证,为窗口、办公室、领导提供个性化、功能齐全、用户友好的集成业务处理系统(简称业务办公桌面);其中之一,整合各类领导办公软件(统计分析、绩效评估、大楼日志等),按个性化要求整合领导办公桌面;其二,集成行政监督各类功能(包括电子监察、行政管理、绩效考核等),为督办人员开发个性化、用户友好的集成业务督办系统(简称管理督办桌面)。

根据规划方案的系统设计思路,骨干线路、数据中心有万兆以太网的处理能力,系统要求较高,为保证稳定性、安全性,应能达到内部骨干链路10Gbps双向流量、外部单条链路接入1G双向流量的处理能力,网络转发延迟小于1ms的性能。

对于防火墙,应对4个、2个专网的千兆线路进行处理,考虑未来扩容和性能冗余,建议防火墙处理能力达到双向4Gbps,单条链路达到线速双向2Gbps的标准。其他系统功能模块如入侵防御系统(IPS)、入侵防御系统(IDS)、漏洞扫描系统等,由于处理流量不大,因此处理能力2Gbps即可。

流量控制系统、上网行为管理、审计系统,采用串行处理设备,考虑出口带宽的冗余,处理能力应至少达到双向1Gbps,单条链路应满足线速双向2Gbps,如果对安全性能、冗余能力要求较高,建议至少采用6个千兆网口的设备,每条接口达到线速1Gbps,则设备处理能力应达到6Gbps。

由于该系统还包括门户网站、政务处理等需要大量数据存储的要求,建议采用存储能力达100TB的带有RAID功能的存储系统。

另外,系统初期设计中的2台小型机和36台PC服务器、20台桌面云服务器,按照目前主流的服务器运算能力计算,可以实现至少220Gbps的处理能力。

由以上数据计算得出,网络设备的系统处理能力可达800Gbps,终端、服务器处理能力总量达2420Gbps,总体系统处理能力高达3.2Tbps。系统传输能力和网络设备系统处理能力相对应,可达800Gbps。服务器存储能力可达100TB。

文档

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系统可行性报告2.0-上

目录目录1第1章项目概述81.1.项目名称81.2.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项目责任人8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8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81.4.1.××市市民之家信息系统方案81.4.2.××市关于市民之家项目的相关文件81.4.3.国家、省及行业法律法规和性文件101.4.4.现行的行业技术质量标准规范111.4.5.工程设计及施工规范:131.5.项目建设目标、内容、建设期151.5.1.建设目标151.5.2.建设内容161.5.3.建设期161.6.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