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 综合性学习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为什么学生到了中学阶段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① 其实大多数人在学生时代,都希望能静静读书,交个好友,参加集体活动。尽管这些平常事微不足道 , 但足以让学生心情愉快。可是为了考出更好的成绩,整个社会招数百出:② 学校开出实验班、重点班、行政班等措施;家长也取缔了孩子的周末自由时间,展开各类功课的补习;朋友圈里流传着各种优质辅导学校的信息……③全民动员的形势真当是势不可挡!“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④ 这种观点已经深入人们的骨髓。然而,大家却都忘了最初学习的目的。
(1)文中横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微不足道
B.取缔
C.流传
D.势不可挡
(2)文段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1)B
(2)D
【解析】【分析】(1)取缔:明令禁止或取消。如许多不健康的游乐场所被取缔。此词不能支配“孩子的周末自由时间”,运用对象明显错误。应改为“取消”。故选B。
(2)“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与“这种观点已经深入人们的骨髓”连接紧密,稍有停顿,之间不能使用句号。或改为逗号或去掉句号。故选D。
故答案为:⑴ B
⑵ D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词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词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⑵本题考查学生标点符号的理解和运用,注意要首先通读提供各句,明确句意,掌握语气,揣测所用标点是否正确。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九华山,山山相连,连绵起伏,山腰那曲折险峻的实木栈道,如缕缕飘带缠绕在青山绿水间,成为一道旖旎的风景;幽深的峡谷中氤氲的山气,如神奇的轻纱帷幔,绘成了一幅山水画卷。粗犷的山峦,敦实的栈道,别样的情趣,人在景中走,景随人流动。及至山diān,俯瞰栈道蜿蜒曲折,远眺山气撩绕缥缈,心中荡漾着回归的欢乐。真可谓人在天庭走,胸生万里云。
(1)给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敦________实
②山diān________
③俯瞰_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粗犷的山峦”中,“犷”的意思是________
(4)把文中画线句子改为反问句,不得改变原意:________。
【答案】 (1)dūn;巅;kàn
(2)“撩绕”;“缭绕”
(3)粗野
(4)心中怎能不荡漾着回归的欢乐?
【解析】【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以及多音字的辨别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和多音字。注意“俯瞰”的读音。
(2)撩绕——缭绕。“缭绕”意思是一圈圈向上飘起。
(3)“粗犷”的意思是豪放,豪壮;“犷”的意思是粗野。
(4)本题考查改写句子。“心中荡漾着回归的欢乐”改成反问句:心中怎能不荡漾着回归的欢乐?
故答案为:⑴dūn;巅;kàn
⑵“撩绕”;“缭绕
⑶ 粗野
⑷ 心中怎能不荡漾着回归的欢乐?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拼读能力和汉字的识记书写能力。这类题除平时的积累外,需注意容易混淆的形似字和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形近字和易错字的写法 。
⑵此题考查学生修改错别字的能力。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阅读短文,根据语镜、词义判断一些易错的汉字,仔细辨析即可。
⑶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复习时要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⑷此题考查学生转换句式的能力。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3.地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水球”,地球表面超过三分之二被水覆盖着。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家园,保护我们的家园,学校决定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期间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运动着,由此形成了江河奔涌、大海澎湃的壮观景象,引发了古代诗人的感慨。请你写出一句这样的古诗词,与同学们交流。
(2)除了江河湖海之外,地球还有一种与水有关的地理环境——湿地。湿地对地球生态系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为了保护湿地,国家设立了湿地公园,下图是我国国家湿地公园的标志。请你简要说明该标志的寓意。
【答案】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或:星垂平野旷,月涌大江流。)
(2)这个标志由两部分组成,外圈是“中国国家湿地公园”的中、英文名称,内圈图案是湿地景观——天鹅引吭高歌,水鸟惬意戏水,鱼儿逐波畅游,水草随风摇曳,包括了湿地“水、动物、植物”三个要素。标志体现了湿地公园保护湿地、合理利用湿地的宗旨。
【解析】【分析】本题是图文表达题,要结合图案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来分析。先要指出图案中的要素,再指出这些图案要素与要表达的主旨的关系。
【点评】要求学生紧扣画面内容,叙述语言要求简明、连贯、得体、生动。能力层级C
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歌声如飘风,如一lǚ 摇曳的游丝,在夜空中遥远地传来,渐行渐近,渐渐地清越,终于到了窗下,歌词也清晰可( )了。咿呀的桨声,夹着jī 荡的水声,缓慢地为歌声击节。然后歌声又渐渐远去,渐渐地微弱,渐渐地模糊,终于轻烟般在静夜中消失。
(摘自柯灵《枕畔歌声》)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填入文中括号处正确的一项是( )
A.辨
B.辩
(3)加下划线字“模”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mú
B.mó
【答案】 (1)缕;激
(2)A
(3)B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汉字字形的积累答题,注意“缕”不要写成“屡”或“搂”等形近字,“激”不要写成“缴”或“邀”等形近字。
(2)“辨”, 分别,分析,明察 。“辩”,说明是非或争论真假。语境中辨析的是歌词,因此应该用“辨”。故选A。
(3)“模糊”“模型”中的“模”应读作“mó”,“模样”“模子”中的“模”应读作“mú”。
故答案为:⑴ 缕;激
⑵ A
⑶B
【点评】⑴本题考查积累汉字字形。根据拼音写汉字,要读准拼音,结合语境来选择汉字,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避免混淆。这就要求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易错字等,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
⑵此题考查对字形积累。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⑶此题考查字音的积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误写积累,阶段总结等,尤其是误读误写字音的积累。这类题除平时的积累外,需注意容易混淆的形似字、同音字和多音字的读音,尤其是声调和前后鼻音。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可在把握字义的基础上来认定多音字的读音。
5.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吟诵这首诗,你眼前是否出现了风筝伴着莺燕飞舞的场景?你是否感受到了童年纯cuì的快乐?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风筝又名纸鸢、纸鹞。据史料记载,风筝的发明人是汉朝的韩信。传说垓下之战,项羽的被刘邦的围困,韩信派人用牛皮作风筝,上面系缚竹笛,迎风作响,汉军配合笛声,唱起楚歌,涣散了楚军士气,这就是成语“四面楚歌”的(甲)(A.诞生 B.由来)。
早期的风筝多与军事有关,后来风筝进入民间,成为人们的玩具。每年清明前后、重阳时分,风和日丽,碧空澄澈,家家户户都(乙)(A.扶老携幼 B.尊老爱幼),兴高采烈地来到空旷之地放风筝。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不但是一种娱乐游戏,而且是人们享受大自然恩赐________的一项体育运动。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 cuì | ________ |
| 纯________ | 恩赐 |
甲:________;乙:________
(3)文中画线部分关联词使用不当,请写出修改意见。(不必写原句)
【答案】 (1)粹;cì
(2)B;A
(3)把“不但……而且……”改为“既……也……”(或“既……又……”)。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的掌握。纯cuì的“粹”注意部首是“米”,容易写错为“碎”;“赐”注意声母为“c”不为“ch”。
(2)本题考查词语的正确使用。“诞生”指(人)出生;“由来”指事物发生的原因;联系上文甲处应填“由来”。“扶老携幼”指搀着老人,领着小孩;“尊老爱幼”形容人的品德良好。联系上下文乙处应填“扶老携幼”。
(3)本题考查关联词的正确使用。“不但……而且……”表示递进关系,“民俗活动”是“一种娱乐游戏”,是“一项体育运动”,两者不是递进关系,而是并列关系,可以用“既……也……”。
故答案为:⑴ 粹 ; cì
⑵ B ; A
⑶ 把“不但……而且……”改为“既……也……”(或“既……又……”)。【点评】⑴本题注音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辩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写汉字题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辨析。此类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要注意字词的音形义。
⑵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和运用,注意结合词语原义和语境,选项合适的词语填入。
⑶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准确运用,注意结合语境,明确复句关系,然后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
6.最近,学校开展了以“我的语文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1)【解一解】某同学的“趣解”汉字给了大家很多启发,也请你参照示例,“趣解”下面汉字中的任意一个。
备选汉字:相 从 闷
示例:您,趣解:心上有你,表示尊敬他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品一品】这两则广告词的目的是什么?各表现了店主怎样的心态?
(3)【选一选】请把王安石《元日》诗中与对联有关的一句诗工整地抄写在下面。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答案】 (1)从——两人相随。表示如果我们只知道盲目的跟从,那么就会缺乏个性,从而丧失创新精神。
相——用眼睛看树。表示如果我们眼里只有一棵树,就永远看不到宽阔的森林。
闷——心被关在门里。表示我们如果不释放心灵,封闭自我,就会感觉不到快乐。
(2)①目的:尽快转让经营的店铺。②甲店主心态:急切地想把饭店转让出去。乙店主心态:想把店铺尽快而顺利地转让出去。
(3)总把新桃换旧符。
【解析】【分析】(1)解答此题,要在观察汉字结构(左右或上下等),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展开联想,仿照示例,进行表达。
(2)广告语的目的,要抓住“兑”字字义分析。“兑”是“交换”,这里指转让店铺。两店主的各自心态,可根据两则广告词“急”和“吉”的不同表达,“急”侧重急切,“吉”侧重顺利,价钱也要好。
(3)答此题,平时要注意观察,积累各种对联。“桃符”是春联中经常用到的名词。答题时要注意书写工整。
故答案为:⑴从——两人相随。表示如果我们只知道盲目的跟从,那么就会缺乏个性,从而丧失创新精神;相——用眼睛看树。表示如果我们眼里只有一棵树,就永远看不到宽阔的森林;闷——心被关在门里。表示我们如果不释放心灵,封闭自我,就会感觉不到快乐;
⑵①目的:尽快转让经营的店铺。②甲店主心态:急切地想把饭店转让出去。乙店主心态:想把店铺尽快而顺利地转让出去;
⑶总把新桃换旧符。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汉字内涵的能力。结合汉字的发展史来理解该字的内涵即可。主要注意根据汉字的偏旁部首组成来“趣解”。
⑵本题考查理解汉字内涵的能力。结合汉字的发展史来理解该字的内涵即可,解答时,首先需要通读材料内容,把握总结性语句。
⑶本题考查学生汉字的书写能力。注意字在田字格的位置,结构要匀称,字迹要工整。所有的字应当恰当地书写在格子的中间,四边留有一定的空隙。笔划要清楚,要写成方块字,不要潦草,偏旁部首比例要合适。
7.汉字书法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除了具有语言文字的实用价值之外,更具有艺术欣赏价值。班级开展了“最美汉字书法”主题活动,请你一起参加。
(1)【活动一:我来介绍】请你选择可用材料,写一段文字,向班上同学介绍练习书法的方法。(限80字以内)
材料一:临慕法两个意思,一是临,一是摹。临是看着帖上的字在另外的纸上临写,摹是在范字上直接摹写,如描红。
材料二:东汉书法家张芝是甘肃酒泉人,有“草圣”之称。
材料三:练习书法最好是临和摹结合起来,各扬其长。
材料四:甘肃成县的《西狭领》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材料五:临容易学到笔画,摹容易学到间架结构。
(2)【活动二:我能表达】李明同学写不好汉字,同学劝他认真练习,可他却说:“现在电脑和智能手机已经很发达了,都有汉字输入功能,以后就用不着笔在纸上书写了,写不好没关系。”你说:________。
【答案】 (1)练习书法有临、摹二法。临是看着帖上的字在另外的纸上临写,摹是在范字上直接摹写,如描红。临容易学到笔画,摹容易学到间架结构。练习书法最好是临和摹结合起来,各扬其长。
(2)李明,你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虽然电脑和智能手机都有汉字输入功能,但生活中还需要用笔书写。再说,汉字书写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我们应当把它传承下去。
【解析】【分析】(1)题干给出的材料向我们介绍了书法的相关知识,其中材料一,材料三,材料五主要介绍的是练习书法的方法,整合这些信息,语句通顺,逻辑合理即可。
(2)口语交际一定要注意说话的场合,说话人的身份,受众的身份等,另外还要注意说话的针对性和艺术性,尽量使用礼貌的话语委婉达到说话的目的。这里要注意说服李明,语言要委婉,围绕“书法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不但生活中还需要用笔书写,也是一种文化传承”来劝说即可。
故答案为:⑴ 练习书法有临、摹二法。临是看着帖上的字在另外的纸上临写,摹是在范字上直接摹写,如描红。临容易学到笔画,摹容易学到间架结构。练习书法最好是临和摹结合起来,各扬其长。
⑵ 李明,你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虽然电脑和智能手机都有汉字输入功能,但生活中还需要用笔书写。再说,汉字书写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我们应当把它传承下去。
【点评】⑴此题考查了材料的概括探究。
以上几个材料,可分别概括书法的写作方法,材料一、三、五这几则可得出写字方法。
⑵此题考查了反驳观点的撰写。
首先要表态,其次说明自己的理由,合理即可。要有称呼语 注意说话的语气。
8.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前不久,“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迎来了升级,预计6月初jùn①(A.竣 B.峻)工,这也是目前国际最先进的接收机。“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却是个鲜②(A.xiān B.xiǎn)为人知的人物。为了自己的爱好与梦想,他放弃在日本的高薪,毅然回国,提出了造新一代射电“大望远镜”的想法,这是个大胆到有些(甲)(A.突兀 B.唐突)的计划。这期间没有任何的捷径,他靠坚毅筑就梦想。2016年9月25日,“中国天眼”终于在贵州落成,成为了(乙)(A.举世瞩目 B.妇孺皆知)的奇迹。22年来,他留给世人的不仅是宏伟的“天眼”,而是他那宽广的人生格局。
(1)根据①处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为②处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
①处________;②处________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甲________;乙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修改。
原句:他留给世人的不仅是宏伟的“天眼”,而是他那宽广的人生格局。
【答案】 (1)A;B
(2)B;A
(3)示例1:他留给世人的不仅是宏伟的“天眼”,更是他那宽广的人生格局。
示例2:他留给世人的不仅是宏伟的“天眼”,还有他那宽广的人生格局。
【解析】【分析】(1)考查对汉字字音字形的辨析。“峻”与“山”有关,“竣工”应是“竣”。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鲜”:少,读作xiǎn。
(2)突兀:意思是猝然;突然;高耸,高低起伏的样子;突然发生,出乎意料。唐突:非常突然。“唐突”符合语境。举世瞩: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妇孺皆知:孺:小孩。妇女、小孩全都知道。指众所周知。“举世瞩目”与“奇迹”搭配。
(3)“不仅”与“而是”不搭配,将“而是”改为“还有”。
故答案为:⑴① A ;② B
⑵ B ; A
⑶ 示例1:他留给世人的不仅是宏伟的“天眼”,更是他那宽广的人生格局。
示例2:他留给世人的不仅是宏伟的“天眼”,还有他那宽广的人生格局。
【点评】⑴①本题考查同音字的把握,注意字形的区分。
②本题考查多音字的把握,注意结合语境明确读音。
⑵本题考查近义词的把握,注意结合语境和词义辨析。
⑶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注意关联词语的运用。
9.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知识盘点】
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星城,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冬至节(阳历12月21~23日)、除夕(年尾最后一天)等。
【节日现状】
近年来端午节似乎过程了单纯的“粽子节”,“有美食,缺文化”,甜咸相争之尘嚣赛过龙舟锣鼓。许多人尚未养成在紧张繁杂的生活中重拾传统、体味美好的习惯。其它的节日,例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也是如此。
【节日美感】
美味如何更美感?中国古典美学就有品味、韵味、“味无味”的概念,从“体味”到“体悟”,从“物”之味到“意”之味“艺”之味,距离并不遥远。视听嗅触味等感官获得的快感,需要渗透到美感当中,转化为美感或加强美感。也因此,传统节日能帮助那些味觉麻木、视觉疲劳、听觉迟钝的人们慢下来,享受生活。
美食如何更健康?我们不必胡吃海喝、摆谱比阔,萝卜白莱各有所爱。《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曾禁火寒食,强调体育活动。清洁明净,物华养生,亦有菖蒲、艾叶、白芷、雄黄。春在溪头齐菜,立夏种瓜点豆,秋令无“藕”不欢,何用冬虫夏草。
传统节日如何从“舌尖”到“指尖”?暂时放开手机,体验手作魅力,用艾叶、菖蒲编制花环、福袋,把“艾”带回家。
【回归文化】
元宵象征合家团圆,月饼寄托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望。美食的背后是美好。元宵节又称灯节,你多久没有赏花灯、猜灯谜了?万家灯火已是寻常,灯红酒绿更不鲜见,如何重寻“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古典浪漫?在当今社会,我们品尝美食过传统节日,更要吟诵那古雅隽永的诗词曲赋,体悟那种美感、那份美好。
班里召开“传统节日话美感”主题班会,你收集了以上材料。
(1)请认真阅读(节日现状)(节日美感)(回归文化)三则材料,指出如今传统节日存在的问题及提升美感的方法分别是什么?
(2)在分组讨论环节中,你听到了组员的议论:
小雨说:“现在的孩子们只知道清明节放假可以回家吃顿好的,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过清明节,更有同学祝别人‘清明节快乐’呢。”
小爱说:“我觉得传统节日离我们很遥远,越来越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
小华说:“我感觉过节时大吃大喝很浪费,不过过节时在外面的亲人能够回家团圆,这是挺好的。”
围绕班会主题,你作为组长,针对组员的讨论,该说些什么?请把你要说的话写下来。
写作提示:①从材料中筛选有用信息;②思路清晰;③语言得体;④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以增强语言感染力;⑤不少于100字。
【答案】 (1)存在的问题:当今的人们在过传统节日时,大多过于看重美食,而忽略了美感。
解决方法:让美味更健康,更具视觉的美;让传统文化回归生活,增添节日的文化气息。
(2)中国传统节日多种多样,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但要过传统节日,还要过好传统节日。过节时,要着重知晓节日的意义,而不是仅仅放个假,吃顿好饭而已。节日要有文化与内涵,就像一个人不仅要穿漂亮衣服,还要有良好的气质一样。因此过节也要注重美感和节日的文化内涵。
【解析】【分析】(1)一问,可提取【节日现状】“甜咸相争之尘嚣赛过龙舟锣鼓。许多人尚未养成在紧张繁杂的生活中重拾传统、体味美好的习惯”等关键句分析,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二问,可提取【节日美感】“视听嗅触味等感官获得的快感,需要渗透到美感当中,转化为美感或加强美感”和【回归文化】“在当今社会,我们品尝美食过传统节日,更要吟诵那古雅隽永的诗词曲赋,体悟那种美感、那份美好”分析,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
(2)写总结语:首先要简明。总结语要求语言简洁明了、清晰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其次准确。准确的结束语是对活动的主要内容、重点、要点进行总结提示,起着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的作用。再者有趣。成功有趣的结束语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会“余音绕梁”令人回味,言虽尽而意无穷。如果结束语很平淡,就难以收到好的效果。可从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过节日时应注重的内容、使过节日更有现实意义等角度做出总结。
故答案为:⑴ 存在的问题:当今的人们在过传统节日时,大多过于看重美食,而忽略了美感。
解决方法:让美味更健康,更具视觉的美;让传统文化回归生活,增添节日的文化气息。
⑵ 中国传统节日多种多样,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但要过传统节日,还要过好传统节日。过节时,要着重知晓节日的意义,而不是仅仅放个假,吃顿好饭而已。节日要有文化与内涵,就像一个人不仅要穿漂亮衣服,还要有良好的气质一样。因此过节也要注重美感和节日的文化内涵。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探究能力。要能找准关键语句来分析作答。
⑵本题考查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表述时要围绕班会主题 “传统节日话美感” 可从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过节日时应注重的内容、使过节日更有现实意义等角度做出总结。 思路清晰,语言得体,恰当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以增强语言感染力。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但是,新中国已经破(xiǎo);四万万五千万民众已经团结起来,誓死同把国土保!你听,你听,你听:松花江在呼号;黑龙江在呼号;珠江发出了英勇的叫①________________ ;扬子江上燃遍了抗日的(fēng)火!
——《黄河大合唱》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①破(xiǎo)________ ②(fēng)________火
(2)加下划线字“号”的正确读音是( )
A.hào
B.háo
(3)填人文中①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嚣
B.啸
【答案】 (1)晓;烽
(2)B
(3)B
【解析】【分析】(1)“晓”不要写成“哓”,“烽”不要写成“风”。
(2)“号”这里应读háo,“呼号(háo)”在这里的意思是“叫喊”,“号(háo)”的意思是“叫喊”。符合语境。
(3)“叫嚣”的意思是大声叫嚷(含贬义),不合语境;“叫啸”的意思是呼啸,符合语境。故选“啸”。
故答案为:⑴晓;烽;⑵B;⑶B
【点评】⑴此题难度不大,考生注意结合句意进行判断,注意对形近字的辨析,正确、规范书写。
⑵本题考查多多音字的辨析能力,本题难度不大,要求考生在平时读准字音,注意辨析。
⑶本题考查汉字的正确运用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平时注意积累,注意对形近字,形声字等的辨析。
11.班级开展了系列语文活动,请结合活动情况完成下列各题。
(1)请阅读下列选自古典名的材料,回答问题。
①那相貌,果是清奇,打扮得又秀气。真个是:
仪容清俊貌堂堂,两耳垂肩目有光。
头戴三山飞凤帽,身穿一领淡鹅黄。
缕金靴衬盘龙袜,玉带团花八宝妆。
腰挎弹弓新月样,手执三尖两刃。
斧劈桃山曾救母,弹打鋌罗双凤凰。
力诛八怪声名远,义结梅山七圣行。
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做归神住灌江。
赤城昭惠英灵圣,显化无边号二郎。
请问此处描写的是《________》中的________。
②阿傩、伽叶引唐僧看遍经名,对唐僧道:“圣僧东土到此,有些什么人事送我们?快拿出来,好传经与你去。”三藏闻言道:“弟子玄奘,来路迢遥,不曾备得。”二尊者笑道:“好,好,好!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当饿死矣!”行者见他讲口扭捏,不肯传经,他忍不住叫噪道:“,我们去告如来,教他自家来把经与老孙也。”阿傩道:“莫嚷!此是什么去处,你还撒野放!到这边来接着经。”八戒沙僧耐住了性子,劝住了行者,转身来接。一卷卷收在包里,驮在马上,又捆了两担,八戒与沙僧挑着,却来宝座前叩头,谢了如来,一直出门。
概括选段内容,并以名著中想象神仙境界“人事”描写为例,谈谈你对该处文学创作原理的感悟________。
(2)请你用简短的话,代表班级语文学习委员,为本学期班级整本书阅读活动作总结发言。(60字左右)
【答案】 (1)西游记;二郎神(杨戬);唐僧取经被索“人事”故事;想象来自于对现实生活的现察,文学创作是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反映
(2)略
【解析】【分析】(1)①从“腰挎弹弓新月样,手执三尖两刃。斧劈桃山曾救母,弹打鋌罗双凤凰”等句分析,写的是《西游记》中的二郎神杨戬。②一问可分析“阿傩、伽叶引唐僧看遍经名,对唐僧道:‘圣僧东土到此,有些什么人事送我们?快拿出来,好传经与你去’”等句,即可归纳出写的是唐僧取经被索“人事”故事。二问,选文使用了形象的表现方法,想象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也就是人们将过去经验中已形成的一些暂时联系进行新的结合,想象是人类特有的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所以说想象来自于对现实生活的现察,文学创作是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反映。所谓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言之有理即可。
(2)要求代表班级语文学习委员,为本学期班级整本书阅读活动作总结发言。从内容上看,要写出班级组织实施整本书阅读的策略、过程、成果及同学们的成长感受,并给予恰当评价,要以肯定鼓励为主。
故答案为:⑴西游记;二郎神(杨戬);唐僧取经被索“人事”故事;想象来自于对现实生活的现察,文学创作是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反映;
⑵略。
【点评】⑴阅读名著,要了解名著的故事内容,对所读名著有关的知识信息要大致了解,比如作者的情况,对名著中的人物,要掌握其形象特征。
⑵语言的运用是我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能够简明、连贯、得体地表达我们的见解,不仅是中招考试的要求,更是我们交往能力的一种体现。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方面的训练。
1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2018年2月25日,中国在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接过了奥运会旗帜,就此正式开启了第24届冬奥会的奥运周期。4年之后的下届冬奥会将在中国的北京和张家口举行。在闭幕式上,中国献上了“北京8分钟”的精彩表演,它将中国的传统元素和创新融合在一起。这场表演的主角是两只“熊猫信使”,它们和多名艺术家一起在闭幕式上为世人奉献了美妙的演出。与此同时,24块移动屏幕展现了中国的美好形象、科技成果、传统舞蹈、知名企业以及2022年冬奥会标志。中国利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向世界展示了现代而创新的形象,并为成功举办2022年冬奥会助力。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不超过25字。
(2)请为平昌冬奥会设计一条标语,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答案】 (1)“北京8分钟”惊艳世界,开启冬奥会新周期。
(2)冰雪平昌,燃情冬奥。
【解析】【分析】(1)通读文段可知,2018年2月25日,中国在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接过了奥运会旗帜,就此正式开启了第24届冬奥会的奥运周期,并献上了“北京8分钟”的精彩表演。据此根据题干提示提取主要词语作答即可,注意不能超过25个字。
(2)解答本题时,注意题干要求“用上一种修辞手法”,然后明确这是冬奥会,季节实在冬季,地点是平昌。据此作答即可。注意语意明确,中心突出。
故答案为:⑴ “北京8分钟”惊艳世界,开启冬奥会新周期。
⑵ 冰雪平昌,燃情冬奥。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梳理及概括能力。做此类题需要学生在仔细阅读材料时,将关键句子找出,利用归纳和概括的方法将各种关键词语进行整合,按照要求,形成答案。
⑵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这样的题对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更高,要求所拟写的宣传标语要生动,最好采用对偶的句式,或用其它的修辞手法,力争吸引读者。要有鲜明的主题,突出宣传事物的作用和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