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座桥隧相接工点施工方案
一、设计概况
1、港村特大桥瓦台进入地龙堡隧道出口(图号:晋中南瓦洪补施隧32-06-01~08)
地龙堡隧道出口洞门里程改DK151+603,港村特大桥瓦台台尾里程改DK151+593,桥台进入地龙堡隧道出口10.0m。
桥台基础采用桩基形式,桩长24m,共9根桩,承台混凝土共 216.2m3,桥台混凝土共153.8m3,边跨简支梁长24m。
地龙堡隧道出口进洞10m(改DK151+593~改DK151+603)采用桩基托梁洞门,无仰拱明洞衬砌。桩基基础,隧道边墙两侧各纵向4根桩,桩径φ100cm,每根桩长6m,桩顶设宽190cm、高150cm托梁;改DK151+587~改DK151+591采用路堑式明洞衬砌,隧道底部设集水井,明暗分界处仰拱衬砌外端头设桩基,桩径φ100cm,横排9根,桩深11m,桩顶设托梁,托梁宽150cm、隧道中心仰拱底处高120cm、两端外侧高202cm;两种衬砌断面交界处设堵头墙,两者之间设变形缝一道,宽2cm,堵头墙厚80cm。
明洞顶部回填,铺50cm厚粘土隔水层,浆砌洞顶排水沟,截水天沟引入线路外侧,采用倒梯形断面,沟底净宽60cm,沟深60cm,C25钢筋混凝土厚20cm。永久边仰坡采用骨架护坡防护,参考“晋中南瓦洪施隧参04-31图”。
2、大凤山大桥洪台进入大凤山1号隧道进口(晋中南瓦洪补施隧33-05-01~08)
大凤山1号隧道进口洞门里程改DK153+234,大凤山大桥洪台尾里程改DK153+240.21,桥台进入大凤山隧道进口洞内6.21m。
桥台基础采用桩基形式,桩长34m,共12根桩,承台混凝土共194.3m3,桥台混凝土共153.8m3,边跨简支梁长24m。
大凤山隧道进口进洞9m(改DK153+234~改DK153+243)采用桩基托梁式洞门,无仰拱明洞衬砌。桩基基础,隧道边墙两侧各纵向3根桩,桩径φ100cm,每根桩长9m,桩顶设宽190cm、高150cm托梁;改DK153+243~改DK153+247采用偏压式明洞衬砌,隧道底部设集水井,明暗分界处仰拱衬砌外端头设桩基,桩径φ100cm,横排9根,桩深16m,桩顶设托梁,托梁宽150cm、隧道中心仰拱底处高120cm、两端外侧高202cm;两种衬砌断面交界处设堵头墙,两者之间设变形缝一道,宽2cm,堵头墙厚80cm。
明洞顶部回填,铺50cm厚粘土隔水层,浆砌洞顶排水沟,截水天沟引入线路外侧,采用倒梯形断面,沟底净宽60cm,沟深60cm,C25钢筋混凝土厚20cm。永久边仰坡采用骨架护坡防护,参考“晋中南瓦洪施隧参04-31图”。
3、郭家山大桥洪台进入南梁1号隧道进口(晋中南瓦洪补施隧35-05-01~08)
南梁1号隧道进口洞门里程改DK156+873,郭家山大桥洪台尾里程改DK156+882.83,桥台进入南梁1#隧道进口9.83m。
桥台基础采用桩基形式,桩长16m,共9根桩,承台混凝土共194.3m3,桥台混凝土共153.8m3,边跨简支梁长24m。
南梁1#隧道进口进洞12m(改DK156+873~改DK156+885)采用桩基托梁式洞门,无仰拱明洞衬砌。桩基基础,隧道边墙两侧各纵向4根桩,桩径φ100cm,每根桩长7m,桩顶设宽190cm、高150cm托梁;改DK156+885~改DK156+8采用偏压式明洞衬砌,隧道底部设集水井,明暗分界处仰拱衬砌外端头设桩基,桩径φ100cm,横排9根,桩深14m,桩顶设托梁,托梁宽150cm、隧道中心仰拱底处高120cm、两端外侧高202cm;两种衬砌断面交界处设堵头墙,两者之间设变形缝一道,宽2cm,堵头墙厚80cm。
明洞顶部回填,铺50cm厚粘土隔水层,浆砌洞顶排水沟,截水天沟引入线路外侧,采用倒梯形断面,沟底净宽60cm,沟深60cm,C25钢筋混凝土厚20cm。永久边仰坡采用骨架护坡防护,参考“晋中南瓦洪施隧参04-31图”。
4、南梁中桥瓦台入南梁1号隧道出口(晋中南瓦洪补施隧35-06-01~08)
南梁1号隧道出口洞门里程改DK157+570,南梁中桥瓦台台尾里程改DK157+565.48,南梁中桥瓦台进入南梁1#隧道出口4.52m。 桥台基础采用桩基形式,桩长12.5m,共9根桩,承台混凝土共140.8m3,桥台混凝土共153.8m3,边跨简支梁长32m。
南梁1#隧道出口进洞6m(改DK157+5~改DK157+570)采用桩基托梁洞门,无仰拱明洞衬砌。桩基基础,隧道边墙两侧各纵向2根桩,桩径φ100cm,每根桩长11m,桩顶设宽190cm、高150cm托梁;改DK157+560~改DK157+5采用偏压式明洞衬砌,隧道底部设集水井,明暗分界处仰拱衬砌外端头设桩基,桩径φ100cm,横排9根,桩深14m,桩顶设托梁,托梁宽150cm、隧道中心仰拱底处高120cm、两端外侧高202cm;两种衬砌断面交界处设堵头墙,两者之间设变形缝一道,宽2cm,堵头墙厚80cm。
明洞顶部回填,铺50cm厚粘土隔水层,浆砌洞顶排水沟,截水天沟引入线路外侧,采用倒梯形断面,沟底净宽60cm,沟深60cm,C25钢筋混凝土厚20cm。永久边仰坡采用骨架护坡防护,参考“晋中南瓦洪施隧参04-31图”。
5、南梁中桥洪台进入南梁2号隧道进口(晋中南瓦洪补施隧36-05-01~08)
南梁2号隧道进口洞门里程改DK157+635.5,南梁中桥洪台台尾里程改DK157+0,桥台尾进入南梁2#隧道进口4.5m。
桥台基础采用桩基形式,桩长21m,共9根桩,承台混凝土共140.8m3,桥台混凝土共153.8m3,边跨简支梁长32m。
南梁2#隧道进口进洞7.5m(改DK157+635.5~改DK157+3)采用桩基托梁洞门,无仰拱明洞衬砌。桩基基础,隧道边墙两侧各纵向3根桩,桩径φ100cm,每根桩长6m,桩顶设宽190cm、高150cm托梁;,改DK157+3~改DK157+7采用直切式明洞衬砌,隧道底部设集水井,明暗分界处仰拱衬砌外端头设桩基,桩径φ100cm,横排9根,桩深14m,桩顶设托梁,托梁宽150cm、隧道中心仰拱底处高120cm、两端外侧高202cm;两种衬砌断面交界处设堵头墙,两者之间设变形缝一道,宽2cm,堵头墙厚80cm。
明洞顶部回填,铺50cm厚粘土隔水层,浆砌洞顶排水沟,截水天沟引入线路外侧,采用倒梯形断面,沟底净宽60cm,沟深60cm,C25钢筋混凝土厚20cm。永久边仰坡采用骨架护坡防护,参考“晋中南瓦洪施隧参04-31图”。
6、五里铺大桥洪台进入军渡隧道进口(晋中南瓦洪补施隧37-05-01~08)
军渡隧道进口洞门里程改DK158+571,五里铺大桥洪台尾里程改DK158+582,桥台进入军渡隧道进口11m。
桥台基础采用桩基形式,桩长21m,共9根桩,承台混凝土共202.5m3,桥台混凝土共153.8m3,边跨长m连续梁。
军渡隧道进口进洞12m(改DK158+571~DK158+583)采用桩基托梁洞门,无仰拱明洞衬砌。桩基基础,隧道边墙两侧各纵向4根桩,桩径φ100cm,每根桩长9m,桩顶设宽190cm、高150cm托梁;改DK158+583~DK158+587采用路堑式明洞衬砌,隧道底部设集水井,明暗分界处仰拱衬砌外端头设桩基,桩径φ100cm,横排9根,桩深20m,桩顶设托梁,托梁宽150cm、隧道中心仰拱底处高120cm、两端外侧高202cm;两种衬砌断面交界处设堵头墙,两者之间设变形缝一道,宽2cm,堵头墙厚80cm。
明洞顶部回填,铺50cm厚粘土隔水层,浆砌洞顶排水沟,截水天沟引入线路外侧,采用倒梯形断面,沟底净宽60cm,沟深60cm,C25钢筋混凝土厚20cm。永久边仰坡采用骨架护坡防护,参考“晋中南瓦洪施隧参04-31图”。
7、五里铺跨307国道大桥瓦台进入军渡隧道出口(晋中南瓦洪补施隧37-06-01~08)
军渡隧道出口洞门里程改DK158+803,五里铺跨307国道大桥瓦台台尾里程改DK158+798.01,桥台进入军渡隧道出口4.99m。
桥台基础采用扩大基础形式,承台混凝土共637.5m3,桥台混凝土共153.8m3,边跨简支梁长32m。
军渡隧道出口进洞6m(DK158+797~DK158+803)采用桩基托梁洞门,无仰拱明洞衬砌。桩基基础,隧道边墙两侧各纵向2根桩,桩径φ100cm,每根桩长12m,桩顶设宽190cm、高150cm托梁;改DK158+7~DK158+797长8m采用偏压式明洞衬砌,隧道底部设集水井,明暗分界处仰拱衬砌外端头设桩基,桩径φ100cm,横排9根,桩深20m,桩顶设托梁,托梁宽150cm、隧道中心仰拱底处高120cm、两端外侧高202cm;两种衬砌断面交界处设堵头墙,两者之间设变形缝一道,宽2cm,堵头墙厚80cm。
明洞顶部回填,铺50cm厚粘土隔水层,浆砌洞顶排水沟,截水天沟引入线路外侧,采用倒梯形断面,沟底净宽60cm,沟深60cm,C25钢筋混凝土厚20cm。永久边仰坡采用骨架护坡防护,参考“晋中南瓦洪施隧参04-31图”。
8、大黄沟特大桥洪台进入石洞峁隧道进口(晋中南瓦洪补施隧42-05-01~08)
石洞峁隧道进口洞门里程改DK174+747,大黄沟特大桥洪台尾里程改DK174+754.70,桥台进入石洞峁隧道进口7.7m。
桥台基础采用桩基形式,桩长13m,共9根桩,承台混凝土共211.6m3,桥台混凝土共153.8m3,边跨简支梁长32m。
石洞峁隧道进口进洞9m(改DK174+747~改DK174+756)采用桩基托梁洞门,无仰拱明洞衬砌。桩基基础,隧道边墙两侧各纵向3根桩,桩径φ100cm,每根桩长7m,桩顶设宽190cm、高150cm托梁;改DK174+756~改DK174+7采用偏压式明洞衬砌,隧道底部设集水井,明暗分界处仰拱衬砌外端头设桩基,桩径φ100cm,横排9根,桩深15m,桩顶设托梁,托梁宽150cm、隧道中心仰拱底处高120cm、两端外侧高202cm;两种衬砌断面交界处设堵头墙,两者之间设变形缝一道,宽2cm,堵头墙厚80cm。
明洞顶部回填,铺50cm厚粘土隔水层,浆砌洞顶排水沟,截水天沟引入线路外侧,采用倒梯形断面,沟底净宽60cm,沟深60cm,C25钢筋混凝土厚20cm。永久边仰坡采用骨架护坡防护,参考“晋中南瓦洪施隧参04-31图”。
9、跨柳石公路大桥瓦台进入宋家山隧道出口(晋中南瓦洪补施隧45-06-01~08)
宋家山隧道出口洞门里程DK188+463,跨柳石公路大桥瓦台台尾里程DK188+458.52,桥台进入宋家山隧道出口4.48m。
桥台基础采用扩大基础形式,承台混凝土共457.9m3,桥台混凝土共153.8m3,边跨简支梁长32m。
宋家山隧道出口进洞5m(DK188+458~DK188+463)采用桩基托梁洞门,无仰拱明洞衬砌。桩基基础,隧道边墙两侧各纵向2根桩,桩径φ100cm,每根桩长22m,桩顶设宽190cm、高150cm托梁;DK188+453~DK188+458采用偏压式明洞衬砌,隧道底部设集水井,明暗分界处仰拱衬砌外端头设桩基,桩径φ100cm,横排9根,桩深30m,桩顶设托梁,托梁宽150cm、隧道中心仰拱底处高120cm、两端外侧高202cm;两种衬砌断面交界处设堵头墙,两者之间设变形缝一道,宽2cm,堵头墙厚80cm。
明洞顶部回填,铺50cm厚粘土隔水层,浆砌洞顶排水沟,截水天沟引入线路外侧,采用倒梯形断面,沟底净宽60cm,沟深60cm,C25钢筋混凝土厚20cm。永久边仰坡采用骨架护坡防护,参考“晋中南瓦洪施隧参04-31图”。
具体见下表:
| ZNTJ-4标 桥隧相连工点表 | |||||||||||
| 序号 | 隧道名称 | 桥梁名称 | 桥台进洞长度m | 无仰拱明洞长m | 冠梁桩基 | 托梁桩基 | 桥台桩基 | 桥台混凝土m3 | |||
| 根数 | 根长/总长m | 根数 | 根长/总长m | 根数 | 根长/总长m | ||||||
| 1 | 地龙堡隧道出口 | 港村特大桥瓦台 | 10m | 12 | 8 | 6/48 | 9 | 11/99 | 9 | 24/216 | 370 |
| 2 | 大凤山1#隧道进口 | 大凤山大桥洪台 | 6.41m | 9 | 6 | 9/54 | 9 | 16/144 | 12 | 34/408 | 348.1 |
| 3 | 南梁1#隧道进口 | 郭家山大桥洪台 | 9.83m | 12 | 8 | 7/56 | 9 | 14/126 | 9 | 16/144 | 348.1 |
| 4 | 南梁1#隧道出口 | 南梁中桥瓦台 | 4.52m | 6 | 4 | 11/44 | 9 | 14/126 | 9 | 12.5/112.5 | 294.6 |
| 5 | 南梁2#隧道进口 | 南梁中桥洪台 | 4.5m | 7.5 | 6 | 6/36 | 9 | 14/126 | 9 | 21/1 | 294.6 |
| 6 | 军渡隧道进口 | 五里铺大桥洪台 | 11m | 12 | 8 | 9/72 | 9 | 20/180 | 9 | 21/1 | 356.3 |
| 7 | 军渡隧道出口 | 跨307国道大桥瓦台 | 4.99m | 6 | 4 | 12/48 | 9 | 20/180 | 扩大基础637.5方混凝土 | 153.8 | |
| 8 | 石洞峁隧道进口 | 大黄沟大桥洪台 | 7.70m | 9 | 6 | 7/56 | 9 | 15/135 | 9 | 13/117 | 365.4 |
| 9 | 宋家山隧道出口 | 跨柳石公路大桥瓦台 | 4.48m | 5 | 4 | 22/88 | 9 | 30.8/277.2 | 扩大基础457.9方混凝土 | 153.8 | |
1、任务划分
为保证桥隧相连工点合理组织、隧道与桥梁分部发挥各自优势、施工顺利进行,桩基、桥台、隧道施工顺序很好的接合,项目部按原任务划分,经隧道分部与桥梁分部协商,任务划分如下:隧道桩基及托梁、冠梁由桥梁队施工,桥台桩基、承台、台身及道碴槽及附属部分由桥梁队施工,隧道边仰坡、洞顶截水沟、洞内检查井、排水管、保温出水口、有无仰拱明洞和洞顶及两侧回填、浆砌防护等由隧道队施工。
2、施工时间安排
桥隧相连每工点施工需要时间为3~4个月,根据2013年2月总体施组的调整,各工点施工时间安排如下:
⑴ 地龙堡隧道出口与港村特大桥瓦台2013.6.~2013.8.
⑵ 大凤山大桥洪台与大凤山隧道进口:2012.11.~2013.7.
⑶ 郭家山大桥洪台与南梁1#隧道进口:2012.11.~2013.6.
⑷ 南梁中桥瓦台与南梁1#隧道出口:2012.12~2013.8.
⑸ 南梁中桥洪台与南梁2#隧道进口:2012.12~2013.8.
⑹ 军渡隧道进口与五里铺大桥洪台:2013.9.~2013.10.
⑺ 军渡隧道出口与跨307国道大桥瓦台:2013.6~2013.8.
⑻ 大黄沟大桥洪台与石洞峁隧道进口:2013.5.~2013.7.
⑼ 宋家山隧道出口与跨柳石公路大桥瓦台:2013.6~2013.8.
三、施工方案
1、施工准备
施工前对隧道洞口地质条件、边仰坡开挖断面尺寸、洞门设计型式、明洞设计技术参数等应由专业工程师向现场技术人员、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对隧道洞口原有的风、水、电线路及机具、材料进行改移或清理,为明洞及桥台施工提供施工场地。
施工前,并确认人员、设备、材料、机具、作业环境满足正常作业的要求方可施工。
2、施工顺序
施工准备 测量放样 边仰坡开挖支护 明洞、桥台桩基施工 桥台、明洞冠梁、托梁施工 隧中检查井、排水管及保温出水口施工 明洞二衬、洞门衬砌 堵头墙施工 桥台锥坡、 明洞回填、洞顶排水沟
3、测量放样
洞口开工前根据测量成果首先放样洞口中线桩,测设横断面,复核设计资料,确定隧道明暗洞交接位置,对前期进洞的已施工的临时边仰坡重新放样,严格按设计坡度实地放样,在地表准确定出边仰坡开挖线后向测量监理工程师报验,报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洞口边仰坡的再次开挖工作。
4、施做洞顶截水天沟
洞口边仰坡开挖前,首先施作洞口截排水天沟。天沟设置在开挖线5m以外,根据现场地形设置。天沟采用机械或人工开挖,土质边坡进行三七灰土对沟底、沟壁的填筑,及时施做钢筋混凝土槽身。
5、边仰坡开挖及支护
由于隧道进洞时只开挖临时边仰坡,故隧道边仰坡需再次开挖支护。隧道队永久边坡施工完后,应向桥梁队办理现场移交签字手续。
(1)洞口挖方采用横向台阶分层开挖。
(2)边坡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台阶横向按4%的排水坡设置。
(3)每层台阶开挖完后,对边坡进行及时挂网喷砼支护。 土质边仰坡同步放浆砌片石骨架护坡。
(4)核查明洞桩基顶地质是否与设计资料相符,如有设计与现场不符等技术问题,及时与项目部工程部联系。
6、明洞托梁、冠梁及桥台桩基施工
明洞托梁及桥台桩基施工同步进行,采用钻孔灌注桩,施工要点如下:
(1)施工放样
通过导线控制点,用全站仪坐标放样法确定桩位,埋设护桩。护桩埋设在钻孔桩纵、横轴方向,护桩在下钢筋笼前不得破坏。
(2)泥浆配备
钻孔泥浆选用不分散、低固相、高粘度的优质泥浆。
(3)钻进施工
在首段0~3m 内应为慢速尺进,泵量应适中,防止坍孔或护筒下部漏水。 成孔过程中随钻头利用反循环抽排渣土,从孔口挑出及时补充优质泥浆,根据地层情况调整冲进工艺和泥浆指标。
(4)终孔质量检测
换浆清孔使泥浆指标和孔底沉淀物均达到验收标准,拆除钻机钻杆后,用特制检孔器测量,检查钻孔桩的孔径、孔深和倾斜度是否符合验收标准。
(5)吊装钢筋笼
钢筋笼严格按照设计图及钢筋操作规程安装。
(6)混凝土灌注
①混凝土灌注前,要办好隐蔽工程施工各项检查签证,施工过程中要认真填写施工记录表和施工记录。
②混凝土由拌合站集中拌合,罐车运至现场,首批混凝土初凝前,整桩必须灌注完成,桩高程应高出设计标高50~100cm。
③混凝土灌注工作应连续不间断进行,万一发生混凝土灌注中断事故,应根据导管的埋置深度,间断、少量提升导管,并立即排除故障。
7、桥台及明洞托冠梁施工
(1)承台、托梁、冠梁同时开挖
1)承台、托梁、冠梁基础按照设计坡比和开挖深度先测量放样,一次开挖够。
2)桩头凿除
桩基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对桩基进行承载力及无损检测,合格后进行桩头凿除。桩头超灌部分用风镐凿除,桩顶预留10~30cm 由人工凿除,桩头凿除后确保桩伸入承台的长度满足设计要求。
⑵ 托梁、冠梁、承台分次浇筑
桥台施工前先进行明洞桩基冠梁及托梁施工,冠梁结构断面为方形150cm*190cm(高*宽)的C35钢筋混凝土结构,托梁断面为120cm*190cm(高*宽)的C35钢筋混凝土结构。冠梁及托梁长度根据各工点图确定。
施工顺序是先浇托梁,后浇冠梁,最后浇筑承台。
① 钢筋制安
钢筋的下料和制作在加工棚内进行,运至现场绑扎成型,其要求按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托梁和冠梁浇筑应预留明洞衬砌接茬钢筋,钢筋伸入墙体内80cm,钢筋接头面积在同一断面不得大于全部钢筋面积的50%。
② 模板安装
承台采用大块钢模拼装,支撑主要采用外侧周边支撑的方式。为避免漏浆,模板吊装前模板间的接缝均使用双面胶条夹在中间。托梁和冠梁可采用竹胶板立模。
③ 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在拌合站集中搅拌。混凝土运输设备的运输能力应适应混凝土凝结速度和浇筑速度的需要,保证浇筑过程连续进行。
混凝土分层进行浇筑,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应避免漏振,防止过振。应加强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和接缝的密合情况,防止在振捣混凝土过程中产生漏浆。
⑶ 桥台台身道碴槽施工
桥台台身及道碴槽混凝土一次浇筑完成。桥台与隧道结构间(台后及台身两侧)采用顺桥向单向坡用C15砼回填,坡率1:1,并设道伸缩缝,由二分部施工。
⑷ 隧道检查井、排水管、保温出水口施工
桩基开挖同时,预埋排水管位置,由隧道分队提前预埋排水管,检查井先开挖完,二衬后再做,保温出水口最后施工。
8、有仰拱明洞衬砌施工
普通断面明洞衬砌施工采用隧道原有的二衬模板台车衬砌,钢筋布置及绑扎、砼浇筑按隧道施工技术要求施作。
9、洞口无仰拱明洞衬砌施工
洞口与桥台相接无仰拱明洞断面大,明洞分两次浇筑:
第一次浇筑由冠梁顶面~拱部半圆圆心处直线段(大凤山1号进口、南梁1号出口、军渡进出口、石洞峁进口均为6.32m高,R=6.63m,内轨面至圆心高度1.07m;南梁1号进口高6.35m,R=6.73m,内轨面至圆心高1.10m;地龙堡进口、南梁2号进口、宋家山出口均为高7.32m,R=6.63m,内轨面至圆心高1.07m)。内模采用工字钢框架支撑定型钢模板,外模采用木模拉杆一次衬砌。
第二次浇筑拱部半圆砼。采用一榀6节螺栓组装定型钢拱架,间距1米,拉杆连接;定型钢模板采用厚5mm,宽300mm、200mm二种。
具体见下图:
(1)钢拱架支撑
钢拱架支撑采用I20a工字钢,分6节,两节间用厚20mm钢板连接,钢板用4个Ф27螺栓连接,工字钢间距1.0m,两榀钢架用Ф22钢筋连接固定,环向间距1.0m。钢拱架安装前必须经过试拼,检查断面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安装。
见下图:
每榀钢拱架支撑数量表见下表:
| 每榀钢架数量表 | |||||||||
| 型钢序号 | 型号 | 长度m | 单位重kg | 总重kg | 连接钢板 | ||||
| 规格mm | 厚度mm | 块数 | 重量kg | 螺栓(个) | |||||
| 1 | I20 | 4.242 | 27.91 | 118.394 | 200*200 | 20 | 2 | 8.8 | 4 |
| 2 | I20 | 3.242 | 27.91 | 90.484 | 200*200 | 20 | 2 | 8.8 | 4 |
| 3 | I20 | 3.242 | 27.91 | 90.484 | 200*200 | 20 | 2 | 8.8 | 4 |
| 4 | I20 | 3.242 | 27.91 | 90.484 | 200*200 | 20 | 2 | 8.8 | 4 |
| 5 | I20 | 3.242 | 27.91 | 90.484 | 200*200 | 20 | 2 | 8.8 | 4 |
| 6 | I20 | 4.242 | 27.91 | 118.394 | 200*200 | 20 | 2 | 8.8 | 4 |
| 合计 | 21.452 | 598.724 | 12 | 52.8 | 28 | ||||
刚架底部支撑采用托架形式支撑,钢架底部焊接20mm厚钢板与衬砌预埋的I28b工字钢(I28b工字钢焊钢板)上螺栓连接。在直线衬砌顶面(第一次浇筑面)以下1.07m处预埋I28b工字钢,预埋深度70cm,外伸50cm,在I28b工字钢下50cm处预埋40*40cm厚20mm的钢板,钢板上焊接Ф25钢筋,间距10cm,梅花形布置,伸入混凝土60cm。用I20a工字钢45°斜角与I28b工字钢和钢板焊接,形成斜撑,如下图:
(3)洞门模板
第一次衬砌浇筑(直线段)模板采用100cm*30cm定型钢模,第二次浇筑部分(弧形段)模板采用70块100cm*30cm和10块100cm*20cm组合钢模组装。
外膜采用钢模和木模组合安装,支撑采用外搭钢管架支撑固定。
钢模表面涂刷脱模剂,模型安装接缝严密、平整,加固牢固,不跑模、不漏浆。
(4)钢筋安装
明洞钢筋在内模上进行安装,先安装内层钢筋,再安装外层钢筋。钢筋根据设计文件下料和制作,在加工棚内进行,运至现场绑扎成型,其要求按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5)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在拌合站集中搅拌,罐车运送至现场,泵送入模,分层对称浇筑,在振捣时要避免振捣器触碰衬砌模板,以免模板因受振动跑模。
10、堵头墙施工
堵头墙与扣桥台明洞一起浇形式,采用C35钢筋混凝土,宽度80cm,外缘与普通明洞衬砌外边缘对齐错台,中间设2cm变形缝,内边缘与普通明洞内边缘一致。
堵头墙内模采用2榀工字钢架,小模板,端头板采用竹胶板用拉杆固定,外支斜撑。钢架从托梁顶面至内拱顶一次到位。外模采用木模板,用钢筋做肋焊接绑扎加固。为施工安全及作业方便,可分二次浇筑,第一次浇到内轨面以上107cm处,第二次与明洞上部一起浇筑。
四、劳动力组织及设备配置
1、劳动力组织
(1)劳动力组织方式:采用架子队模式。
(2)施工人员应结合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
明洞及洞门施工人员配备表(单口每班)
| 工种或职务 | 人数 | 工种或职务 | 人数 |
| 工班长 | 1 | 模型工 | 4 |
| 专兼职安全员 | 1 | 混凝土工 | 10 |
| 质检员 | 1 | 钢筋工 | 12 |
| 测量工 | 3 | 轨槽及预埋件安装 | 2 |
| 试验工 | 1 | 电焊工 | 4 |
| 搅拌机司机 | 2 | 挖掘机司机 | 1 |
| 混凝土运输司机 | 3 | 出碴车司机 | 4 |
| 输送泵司机 | 1 | 吊车司机 | 1 |
| 电 工 | 1 | 装载机司机 | 2 |
隧道单口施工,设备机具配置应结合隧道开挖方法、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配套的生产能力应为均衡施工能力的1.2~1.5倍。
明洞及洞门施工主要机械设备配置表(单口每班)
| 机械设备名称 | 数量 | 机械设备名称 | 数量 |
| 装载机 | 1台 | 冲孔机 | 2台 |
| 输送泵 | 1台 | 切割机 | 1台 |
| 混凝土罐车 | 3台 | 钢筋弯曲机 | 2台 |
| 模板台车 | 1台 | 出碴车 | 4台 |
| 附着式振动器 | 6台 | 挖掘机 | 1台 |
| 插入式捣固棒 | 6台 | 吊车 | 1台 |
| 拌合站 | 1套 | 模板台车 | 1台 |
| 钢筋切断机 | 1台 | 洞门模板 | 1套 |
| 电焊机 | 6台 |
(1)为保证施工安全,现场应有专业统一指挥,并设一名专职安全员负责现场的安全工作,坚持班前进行安全教育制度。
(2) 施工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不能同时进行双层作业。
(3)施工中应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维修
(4)在高处作业时做好安全设施,杜绝人员或者物品掉落引发的安全隐患搅拌机、混凝土输送泵、振动器等施工机具要设漏电保护装置,防止漏电伤人
(5) 施工中做好洞口上方高仰坡及防护,做好开挖线上方围挡和警示标志,防止非生产人员进入洞口作业面上方,滚石伤人。有便道和村路的洞口做好洞口上方人员车辆交通安全防护。
(6)进人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穿防滑桂,高空作业段系安全带,严禁酒后作业。在2m以上高处工作时,应符合高处作业的有关规定。
(7)吊装模型板时,工作地段应有专人指挥,指挥信号应清晰、明了。
(8)电路应符合电气安全标准。
六、质量措施
(1)质量控制要点
①原材料(水泥、粗细骨料、钢筋)
②混凝土配合比
③桩基(定位、钻孔、灌注)
④桥台、明洞及洞门模板加工、安装
⑤防水层
⑥回填土、排水沟
(2)隧道边仰坡的开挖应避开雨季和雪融期,开挖后应及时施作挡护工程。
(3)钻孔到达设计高程后,复核地质情况和桩孔位置,用检孔器检查桩孔孔深、施工偏差要符合标准要求。
(4)钢筋安装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及钢筋操作规程安装。
(5)混凝土浇筑终凝后采用晒水覆盖保养,保养不低于14天。当气温低于5℃时,不得晒水保养,采用覆盖保温保养。
(6)隧道门及明洞基础必须置于稳固的地基上,基坑超挖部分应用与基础同级混凝土和基础同步浇筑。
(7)模板及支(拱)架应根据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模板及支(拱)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承受所浇筑混凝土的重力、侧压力及施工荷载。
(8)明洞回填分层回填密实。
(9)隧道门检查梯、隧道名牌、号标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七、环保措施
(1)为减少施工作业产生的扬尘,对人口稠密地区的施工场地、施工道路进行洒水或采取其他措施抑尘。
(2)易于引起粉尘发生的细料或松散料必须遮盖或适当洒水湿润。运输时必须用帆布、盖套及类似遮盖物覆盖;运转时有粉尘发生的施工场地,如水泥混凝土搅拌站设有防尘设备等措施。
(3)各类施工机械、设备使用清洁燃料,保证其尾气达标排放;防止严重漏油,禁止机械在运转中和维修时产生的含油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对含油污水进行隔油处理后再行排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