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06:18:32
文档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整理一、通假字。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天赋资质。)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3、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4、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6、山川相缪。(“缪”通“缭”。连结,盘绕。)7、梦亦同趣。(“趣”通“趋”。往,赴。)二、古今异义词。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用心,用,因为,心,用心。今义:用功、肯动脑筋。2、古
推荐度:
导读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整理一、通假字。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天赋资质。)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3、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4、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6、山川相缪。(“缪”通“缭”。连结,盘绕。)7、梦亦同趣。(“趣”通“趋”。往,赴。)二、古今异义词。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用心,用,因为,心,用心。今义:用功、肯动脑筋。2、古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一、通假字。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3、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

  4、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

  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6、山川相缪。(“缪”通“缭”。连结,盘绕。)

  7、梦亦同趣。(“趣”通“趋”。往,赴。)

  二、古今异义词。

  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用心,用,因为,心,用心。今义:用功、肯动脑筋。

  2、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学习的人。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学有所长的人。

  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小学,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对少年儿童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4、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一般人,普通人。今义:许多人。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所以,用来……的。今义:因果关系的连词,表结果。

  6、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从而,追随并且……。今义:表目的或者结果的连词。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不必,不一定。今义:不需要。

  8、凌万顷之茫然。

  茫然,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9、游于是乎始。

  于是,从此。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前一事,后一事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三、词类活用

  1、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名词作动词,游水。

  3、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师:意动用法,以……为师,把……当做老师。

  4、而耻学于师。

  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5、小学而大遗。

  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6、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舞、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

  7、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西、东: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

  8、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下、东:方位名词作动词,攻下,向东进军。

  9、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以……为友。

  10、始指异之。

  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

  11、萦青绕白。

  青、白:形容词用作名词,青山,白水。

  四、重点虚词。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之:宾语提前的标志,只起语法作用,无实义。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指示代词,这,这些。

  3、师道之不复可知矣。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性。

  4、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之:结构助词,的。

  5、不知日之入。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性。

  6、月出于东山之上。于:介词,从。

  7、徘徊于斗牛之间。于:介词,在。

  8、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介词,表被动。

  9、惑而不从师。而:连词,表转折。

  10、觉而起,起而归。而:连词,表承接。

  11、扣舷而歌之。而:连词,表修饰。

  12、侣鱼虾而友麋鹿。而:连词,表并列。

  13、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而:连词,表转折。

  14、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而:连词,表修饰。

  15、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也:语气词,句中表停顿。

  16、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焉:兼词,于此。

  五、特殊句式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

  2、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定语后置句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

  4、不拘于时。被动句

  5、耻学于师。状语后置句

  6、日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句

  7、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句

  8、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

  9、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句

  10、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句

  11、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句

  12、居是州,恒惴栗。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文档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整理一、通假字。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天赋资质。)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3、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4、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6、山川相缪。(“缪”通“缭”。连结,盘绕。)7、梦亦同趣。(“趣”通“趋”。往,赴。)二、古今异义词。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用心,用,因为,心,用心。今义:用功、肯动脑筋。2、古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