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10第九章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06:18:25
文档

10第九章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

第九章中国古代文化典籍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重点:文化典籍的主要成就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一、中国古代的图书分类法——四部分类法中国古代把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每个大类下又细分。(一)经部是指儒家经典著作和对其所作的解释。经为常、常道的意思,解释儒家经典的书一般标示“传”、“记”、“注”、“疏”、“正义”等。据《四库全书总目》,经部著作共有1773部,20427卷,包括十大类: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中国封建社会儒家经典的确定过程:西汉武帝时有“五经”:《
推荐度:
导读第九章中国古代文化典籍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重点:文化典籍的主要成就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一、中国古代的图书分类法——四部分类法中国古代把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每个大类下又细分。(一)经部是指儒家经典著作和对其所作的解释。经为常、常道的意思,解释儒家经典的书一般标示“传”、“记”、“注”、“疏”、“正义”等。据《四库全书总目》,经部著作共有1773部,20427卷,包括十大类: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中国封建社会儒家经典的确定过程:西汉武帝时有“五经”:《
第九章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重点:文化典籍的主要成就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

一、中国古代的图书分类法——四部分类法

中国古代把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每个大类下又细分。

(一)经部

是指儒家经典著作和对其所作的解释。

经为常、常道的意思,解释儒家经典的书一般标示“传”、“记”、“注”、“疏”、“正义”等。

据《四库全书总目》,经部著作共有1773部,20427卷,包括十大类: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

中国封建社会儒家经典的确定过程:

西汉武帝时有“五经”:《诗经》、《尚书》、《礼经》(此指《仪礼》)、《周易》、《春秋》。

东汉有“七经”:增加《孝经》和《论语》

唐朝前期有“九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诗经》、《尚书》、《周易》。

唐朝后期有“十二经”:增加《孝经》、《论语》、《尔雅》。

宋朝有“十三经”:增加《孟子》。

除“十三经”外,中国封建社会的儒家经典还有“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大学》与《中庸》均出自于《礼记》,本是《礼记》中的两篇。

“四书”的来历:朱熹喜爱《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四本书,分别写了《大学章句》(1卷)、《中庸章句》(1卷)、《论语集注》(10卷)和《孟子集注》(7卷),合称《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集注》。

(二)史部

我国古代史书的体例共有15种,最著名的三种,即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

《史记》为纪传体的代表,《资治通鉴》为编年体的代表,《通鉴纪事本末》为纪事本末体的代表。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全书共130篇,分为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种形式。《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一般称为《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 《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近人梁启超称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

“二十四史”都是纪传体史书,都属于正史,由主持编写,个别的由私人编写但得到的认可。

“二十四史”书目:

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北宋时出现十七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

明朝出现二十一史:增加四部:《宋史》、《辽史》、《金史》、《元史》

清朝乾隆帝时期先出现二十二史:加上《明史》;后来出现二十四史:增加《旧唐书》、《旧五代史》

时期出现二十五史:增加《新元史》或《清史稿》。

1921年,中华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但也有人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列入“二十五史”。

时期出现二十六史:增加《新元史》与《清史稿》。

总之,二十四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时期,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4年),共约4000万字。

(三)子部

大而言之,是指诸子百家著作,细而言之,包含的学科则非常广泛。《汉书·艺文志》将诸子分为10家。《隋书.经籍志》将子部著作分为14类: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农家、名家、纵横家、墨家、小说家、杂家、医方、天文、历数、五行。

《四库全书总目》将子部分为14类: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

代表性著作很多,如先秦的《老子》、《庄子》、《墨子》、《晏子春秋》、《商君书》、《慎子》、《韩非子》、《孙子》(是我国现存最古的兵书。见介绍该书的电子版文章)、《管子》、《吕氏春秋》以及汉魏六朝的《新语》、《淮南子》、《论衡》、《盐铁论》、《世说新语》等。

(四)集部

集部是诗、文、词等文学书的总称,有别集(个人集子)、总集(汇录多人的集子)。《隋书·经籍志》将集部分为:楚辞、别集、总集。《四库全书》的集部增加诗文评和词曲。

诗歌总集:《诗经》(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玉台新咏》;

文集:《文选》(又称《昭明文选》,南朝梁萧统编,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集);

词总集:《花间集》(五代后蜀赵崇祚编,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词总集)。

别集:如《蔡中郎集》、《魏武帝集》、《李太白集》、《欧阳文忠集》、《亭林诗文集》等。

二、明清时期的四部大书

(一)《永乐大典》

1403年开始编纂,成书于1408年,费时6年,由解缙、姚广孝等人负责,前后投入编辑3000余人。正文22877卷,篇幅3.7亿字,装订成11095册,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是规模最大的类书。《永乐大典》是抄本书(写本书)。

类书:我国古代图书的一种类型,是将群书中各种资料以类相从而编成的资料汇编工具书,相当于西方国家的百科全书。

《永乐大典》比世界上第一部公认的百科全书(法国人狄德罗主编的《大百科全书》)早300多年。

补充:法国《大百科全书》的编纂情况:

主编是德尼. 狄德罗(Denis Diderot,1713-1784),18世纪的法国哲学家。生于法国朗格尔,19岁时或法国巴黎大学文学硕士学位。素质敏锐、洞察力强、思想、个性坚强勇猛的狄德罗,便逐渐成长为唯物主义的哲学家、坚决反对宗教的无神论者、用干冲击封建制度的民主主义者、长于创新的文学戏剧家、宣传进步思想的启蒙运动者、辛勤编写百科全书的著述家。百折不挠的精神。 

著名的自然科学家达朗贝尔担任副主编。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雷尔已赫等最著名的启蒙思想家都齐集在“百科全书”的大旗下,成了主要撰稿人。开明、有社会责任感、不怕打击,历经磨难。1792年8月,路易十六在当普尔监狱读此书后哀叹:“是伏尔泰和卢梭亡了法国(的封建制度)”

补充:明朝以前最有名的四部类书

明朝以前最有名的四部类书是:《艺文类聚》(唐)、《太平广记》(成书于北宋时978年,从内容上看,收得最多的是小说,实际上可以说是一部宋代之前的小说的总集)、《太平御览》(成书于北宋时983年,所采多为经史百家之言,小说和杂书引得很少)和《册府元龟》(成书于北宋景德年间。“册府”是帝王藏书的地方,“元龟”是大龟,古代用以占卜国家大事。意即作为后世帝王治国理政的借鉴)。

《永乐大典》注意资料的完整性,有时是整段、整篇、整部地抄入,兼备了丛书的性质。

《永乐大典》的流传情况:先藏在南京文渊阁,后随明成祖朱棣迁北京。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明世宗下令重钞一部,此为副本。而正本毁于明亡时(李自成军毁,或说殉葬于明世宗永陵中)。到清乾隆时,副本也已失去了原书的十分之一。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遭毁,后又被八国联军焚毁、劫掠。1960年,中华书局经多方搜集影印出版,但篇幅不到800卷,不到原书的4℅。现在,《永乐大典》副本在全球范围尚存400余册,其中223册存藏国内(国家图书馆馆藏221册)。

(二)《古今图书集成》

《古今图书集成》,原名《古今图书汇编》。清康熙时陈梦雷等人辑,未刊行。雍正时,命蒋廷锡等人重新编校,改为现名,雍正四年以铜活字本排印,共印部。全书10000卷,篇幅约1.6亿字,是现存类书中规模最大、用处最广、体例最完善的一种。

(三)《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由清朝乾隆皇帝亲自组织,总纂官是纪晓岚(纪昀)。是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

丛书:是“以数人之书合为一编而别提一总名”,即将多部书合为一编,以利学者系统阅览。

《四库全书》,1772年开始编纂,经十年编成。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

《四库全书》是抄本书(写本书)。原抄有7部,现存4部,文渊阁本今藏台北,文津阁本今藏北京图书馆,文溯阁本今藏甘肃省图书馆,以上三个版本是全本。文澜阁本本为残本,今已基本补齐,今藏浙江省图书馆。

据北京图书馆所藏文津阁本,《四库全书》共收录古籍3503种,79337卷,篇幅9.9亿字,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乾隆帝一边收集、整理、编纂《四库全书》,一边又禁毁图书。乾隆帝借编纂《四库全书》之机,开展运动,长达19年,共禁毁书籍3100多种,15万1千多部,销毁书版8万块以上。还大兴,15年间发生40多起。所以,他一方面保存了文化,另一方面又摧残了文化。

补充:影印《四库全书》 重复浪费:

20世纪初的争论(老商务张元济选印《四库全书珍本》 

1935年上海商务印书馆从中精选珍本231种影印为《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后又由商务印书馆与20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陆续印制其他二至十二集。全部《四库全书珍本》十二集共收图书1878种,精装4800册。2004年10月,东吴大学赠送山东大学一套。

20世纪末的无奈(商务、上海古籍先后影印文渊阁本,后者发行700多套)

21世纪愈演愈烈:2005.12.28《中华读书报》头版头条对商务印书馆影印国图文津阁本的报道;2006.1.8《光明日报》对杭州出版社影印文澜阁本(残本)的报道。

2006年3月底,杭州出版社和浙江图书馆历时4年、耗资3000万元编撰整理,影印版文澜阁本《四库全书》正式付梓开印,全书“经部”的235册在4月与读者见面。首印500套(每套1600余册),全套总价高达42万元人民币,杭州出版社还准备给这套精美的《四库全书》专门定制价值10多万元的红木书架。专家纷纷质疑,这售价几乎顶得上一套商品房的《四库全书》是不是太贵了?然而,尚未上架,订购就已一片火爆,到3月底就订出50余套。宁波一仿古家具公司总经理郭永尧专程赶到杭州出版社,一开口就要买6套,他说他自己要收藏一套,另外5套是代为5位要好朋友购买的,而杭城一家在建的四星级酒店,也表示想在总统套房里摆上一套。

思考题: 

    概述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主要成就。

有個古老的故事足以証明國人對書的迷信心理。春秋戰國時期,齊國大夫崔杼殺死了齊庄公,于是,齊太史直書:“崔杼弒其君。”崔杼知道后,便憤怒地殺死了齊太史。史官的兩個弟弟繼承兄志,又直書:“崔杼弒其君。”結果又被崔杼殺死。最讓人驚嘆的一幕出現了:齊太史的第三個弟弟還是直書“崔杼弒其君”。最后的結局是,崔杼被這種前仆后繼、視死如歸的精神鎮住了,他終于放下了屠刀。在這個故事中,崔杼接二連三地殺死齊太史兄弟三人,根本原因是他害怕自己在書中留下弒君的壞名聲﹔而齊太史兄弟四人之所以敢冒被殺頭的危險一次次地秉筆直書,也是因為有書是“不朽之盛事”的價值觀在作他們的精神支柱。假如他們都認為或者有一方認為書也可以同萬物一樣腐朽或湮滅,那么,這個悲壯的故事便不會發生,更不會流傳到今天。

文档

10第九章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

第九章中国古代文化典籍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重点:文化典籍的主要成就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一、中国古代的图书分类法——四部分类法中国古代把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每个大类下又细分。(一)经部是指儒家经典著作和对其所作的解释。经为常、常道的意思,解释儒家经典的书一般标示“传”、“记”、“注”、“疏”、“正义”等。据《四库全书总目》,经部著作共有1773部,20427卷,包括十大类: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中国封建社会儒家经典的确定过程:西汉武帝时有“五经”:《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