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高一物理运动和力的关系专题练习(word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06:26:55
文档

高一物理运动和力的关系专题练习(word版

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易错题培优(难)1.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的汽车上,固定着一个正四棱台,其上、下台面水平,如图为俯视示意图。在顶面上四边的中点a、b、c、d沿着各斜面方向,同时相对于正四棱台无初速释放4个相同小球。设它们到达各自棱台底边分别用时Ta、Tb、Tc、Td,到达各自棱台底边时相对于地面的机械能分别为Ea、Eb、Ec、Ed(取水平地面为零势能面,忽略斜面对小球的摩擦力)。则有()A.,.,C.,.,【答案】A【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根据相对运动规律可以确定小球的运动状态,根据功
推荐度:
导读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易错题培优(难)1.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的汽车上,固定着一个正四棱台,其上、下台面水平,如图为俯视示意图。在顶面上四边的中点a、b、c、d沿着各斜面方向,同时相对于正四棱台无初速释放4个相同小球。设它们到达各自棱台底边分别用时Ta、Tb、Tc、Td,到达各自棱台底边时相对于地面的机械能分别为Ea、Eb、Ec、Ed(取水平地面为零势能面,忽略斜面对小球的摩擦力)。则有()A.,.,C.,.,【答案】A【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根据相对运动规律可以确定小球的运动状态,根据功
一、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易错题培优(难)

1.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的汽车上,固定着一个正四棱台,其上、下台面水平,如图为俯视示意图。在顶面上四边的中点a、b、c、d沿着各斜面方向,同时相对于正四棱台无初速释放4个相同小球。设它们到达各自棱台底边分别用时Ta、Tb、Tc、Td,到达各自棱台底边时相对于地面的机械能分别为Ea、Eb、Ec、Ed(取水平地面为零势能面,忽略斜面对小球的摩擦力)。则有(  )

A., .,

C., .,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根据相对运动规律可以确定小球的运动状态,根据功的计算式,通过判断力和位移的夹角可判断弹力做功的情况,从而确定落地时的动能。

【详解】

根据“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的汽车上,固定着一个正四棱台”,因为棱台的运动是匀速运动,可以选棱台作为参考系,则a、b、c、d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故有

判断a、b、c、d的机械能的变化,只需比较弹力做功的情况即可,根据弹力方向与位移方向的夹角可知,由于b、d弹力不做功,机械能不变;a弹力做正功,机械能增加;c弹力做负功,机械能减小。故有

结合上面二个关系式,故A正确。

故选A。

【点睛】

本题要注意正确选择参考平面,机械能的变化看除重力之外的其它力做功的情况即可。其它力做正功,机械能增加;其它力做负功,机械能减小,其它力不做功,机械能守恒。

2.如图甲所示,轻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0.2kg的小球从弹簧上端某高度处自由下落,从它接触弹簧到弹簧压缩至最短的过程中(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其速度v和弹簧压缩量∆x的函数图象如图乙所示,其中A为曲线的最高点,小球和弹簧接触瞬间的机械能损失不计,取重力加速度g=10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5N/m

B.当∆x=0.3m时,小球处于失重状态

C.小球刚接触弹簧时速度最大

D.从接触弹簧到压缩至最短的过程中,小球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C.由小球的速度图象知,开始小球的速度增大,说明小球的重力大于弹簧对它的弹力,当△x为0.1m时,小球的速度最大,然后减小,说明当△x为0.1m时,小球的重力等于弹簧对它的弹力。则有

解得

选项AC错误;

B.当△x=0.3m时,物体的速度减小,加速度向上,说明物体处于超重状态,选项B错误;

D.图中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则由图可知,从接触弹簧到压缩至最短的过程中,小球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选项D正确。

故选D。

3.如图所示,将小砝码置于桌面上的薄纸板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将纸板迅速抽出,砝码的移动很小,几乎观察不到,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惯性演示实验。已知砝码和纸板的质量分别为2m和m,纸板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砝码与纸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μ,重力加速度为g。要使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所需拉力的大小至少应为(  )

A. . . .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砝码和桌面对纸板的摩擦力分别为

设砝码的加速度为a1,纸板的加速度为a2,则有

发生相对运动需要满足

代入数据解得

故选C。

4.如图所示,倾斜传送带以速度顺时针匀速运动,时刻小物体从底端以速度冲上传送带,时刻离开传送带。下列描述小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

A. . . .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详解】

若且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即加速度沿传送带向上,则物体传送带向上做匀加速运动至速度为后做匀速向上运动;

若且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则物体沿传送带向上做匀减速运动至速度为0,后沿传送带向下做匀加速运动;

若且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则物体沿传送带向上做匀减速运动至速度为后向上做匀速运动;

若且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教,则物体沿传送带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

至速度为后加速度变为

向上减速运动至速度为零后开始向下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

直至离开传送带。

选项C错误,ABD正确。

故选ABD。

5.如图所示,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上端固定,下端连着一质量为m的物块A,A放在托盘B上,B的质量也为m。初始时在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下系统静止,弹簧处于自然长度。现改变竖直向上的力F的大小,使A匀加速下降。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A的加速度为a=0.25g,空气阻力不计,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则在A匀加速下降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B对A的支持力可能为0.85mg

B.弹簧的最大形变量为

C.力F对B的作用力可能为0.9mg

D.力F对B的作用力最小值为0.65mg

【答案】BC

【解析】

【分析】

【详解】

AB.设物块和托盘间的压力为零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m,以A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

在此之前,以A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可得

所以B对A的支持力不可能为0.85mg,选项A错误,B正确;

CD.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可得

力F对B的作用力范围为

选项C正确,D错误。

故选BC。

6.如图所示,在一个倾角未知的、粗糙的、足够长的斜坡上,现给箱子一个沿坡向下的初速度,一段时间后箱子还在斜面上滑动,箱子和小球不再有相对运动,此时绳子在图中的位置(图中ob绳与斜坡垂直,od绳沿竖直方向)(  )

A.可能是a、b .可能是b、c .可能是c、d .可能是d、e

【答案】CD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斜面的倾角为θ,绳子与斜面垂直线的夹角为β。据题意箱子和小球不再有相对运动,则它们的加速度相同。对箱子和小球整体作受力分析,易知:如果斜面对箱子的摩擦力小于整体的重力沿斜面的分力,整体将沿斜面向下做匀加速运动,且加速度小于gsinθ;如果斜面对箱子的摩擦力恰等于整体的重力沿斜面的分力,整体将沿斜面向下做匀速运动;如果斜面对箱子的摩擦力大于整体的重力沿斜面的分力,整体将沿斜面向下做匀减速运动。

再对小球作受力分析如图,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如下:

对oa情况有

mgsinθ+ FTsinβ=ma

必有a>gsinθ,即整体以加速度大于gsinθ沿斜面向下做匀加速运动,所以oa不可能。

对ob情况有

mgsinθ=ma

得a=gsinθ,即整体以加速度等于gsinθ沿斜面向下做匀加速运动,所以ob不可能。

对oc情况有

mgsinθ- FTsinβ=ma

必有a对od情况有a=0,即整体沿斜面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oc可能。

对oe情况有

FTcosβ-mgcosθ=0

mgsinθ-FTsinβ=ma

因β>θ,所以a<0,加速度沿斜面向上,即整体沿斜面向下做匀减速运动,所以oe可能。

由以上分析可知:绳子在图中的位置处于oa、ob均不可能,处于oc、od、oe均可能。

故选CD。

7.如图所示,质量为3 kg的物体A静止在竖直的轻弹簧上面。质量为2 kg的物体B用细线悬挂起来,A、B紧挨在一起但A、B之间无压力。某时刻将细线剪断,A、B一起向下运动过程中(弹簧在弹性限度范围内,g取10 m/s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线剪断瞬间,B对A的压力大小为12 N .细线剪断瞬间,B对A的压力大小为8 N

C.B对A的压力最大为28 N .B对A的压力最大为20 N

【答案】AC

【解析】

【分析】

【详解】

AB.剪断细线前,A、B间无压力,则弹簧的弹力为

剪断细线的瞬间,对整体分析,整体的加速度为

隔离B进行分析有

解得

故A正确,B错误;

CD.细线剪断后,整体一起向下运动,先加速后减速,当弹簧被压缩最短时,反向加速度最大,两个物体之间有最大作用力,则有

根据对称性法则可知

解得

所以C正确,D错误。

故选AC。

8.如图所示,光滑水平桌面放置着物块 A,它通过轻绳和轻质滑轮 悬挂着物块 B,已知 A 的质量为 m,B 的质量为 3m,重力加速 度大小为 g,静止释放物块 A、B 后() 

A.相同时间内,A、B 运动的路程之比为 2:1

B.物块 A、B 的加速度之比为 1:1

C.细绳的拉力为

D.当 B 下落高度 h 时,速度为

【答案】AC

【解析】

【分析】

【详解】

同时间内,图中A向右运动h时,B下降一半的距离,即为h/2,故A、B运动的路程之比为2:1,故A正确;任意相等时间内,物体A、B的位移之比为2:1,故速度和加速度之比均为2:1,故B错误;设A的加速度为a,则B的加速度为0.5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A,有:T=ma,对B,有:3mg-2T=3m•0.5a,联立解得:T=,a=g,故C正确;对B,加速度为a′=0.5a=g,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有:v2=2•a′•h,解得:v=,故D错误;故选AC.

【点睛】

本题考查连接体问题,关键是找出两物体的位移、速度及加速度关系,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式分析,也可以结合系统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

9.如图(a),物块和木板叠放在实验台上,物块用一不可伸长的细绳与固定在实验台上的力传感器相连,细绳水平.t=0时,木板开始受到水平外力F的作用,在t=4s时撤去外力.细绳对物块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木板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c)所示.木板与实验台之间的摩擦可以忽略.重力加速度取g=10m/s2.由题给数据可以得出

A.木板的质量为1kg

B.2s~4s内,力F的大小为0.4N

C.0~2s内,力F的大小保持不变

D.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答案】AB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两图像可判断出0-2s物块和木板还未发生相对滑动,它们之间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此过程力F等于f,故F在此过程中是变力,即C错误;2-5s内木板与物块发生相对滑动,摩擦力转变为滑动摩擦力,由牛顿运动定律,对2-4s和4-5s列运动学方程,可解出质量m为1kg,2-4s内的力F为0.4N,故A、B正确;由于不知道物块的质量,所以无法计算它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故D错误.

10.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劈P的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相连的物块A、B,C为一垂直固定在斜面上的挡板.A、B质量均为m,斜面连同挡板的质量为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系统静止于光滑水平面.现开始用一水平恒力F作用于P,(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F=0,挡板受到B物块的压力为

B.力F较小时A相对于斜面静止,F大于某一数值,A相对于斜面向上滑动

C.若要B离开挡板C,弹簧伸长量需达到

D.若且保持两物块与斜劈共同运动,弹簧将保持原长

【答案】AD

【解析】

【分析】

【详解】

A、F=0时,对物体A、B整体受力分析,受重力、斜面的支持力N1和挡板的支持力N2,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沿平行斜面方向,有N2-(2m)gsinθ=0,故压力为2mgsinθ,故A错误;

B、用水平力F作用于P时,A具有水平向左的加速度,设加速度大小为a,将加速度分解如图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θ-kx=macosθ

当加速度a增大时,x减小,即弹簧的压缩量减小,物体A相对斜面开始向上滑行.故只要有力作用在P上,A即向上滑动,故B错误;

C、物体B恰好离开挡板C的临界情况是物体B对挡板无压力,此时,整体向左加速运动,对物体B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弹簧的拉力,如图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g-Ncosθ-kxsinθ=0

 Nsinθ-kxcosθ=ma

解得:kx=mgsinθ-macosθ,故C错误;

D、若F=(M+2m)gtanθ且保持两物块与斜劈共同运动,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整体加速度为gtanθ;

对物体A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和弹簧弹力,如图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gsinθ-kx=macosθ

解得

kx=0

故弹簧处于原长,故D正确;

1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三角形斜劈C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左右两侧的斜面与水平地面的夹角分别为和,斜面光滑且足够长,质量均为的两物块A、B分别放置在左右两侧的斜面上,两物块用一根跨过斜劈顶端定滑轮的细线拴接,细线绷紧且与对应斜面平行,不计细线与滑轮处的摩擦以及滑轮的质量,重力加速度为,两物块由静止释放,斜劈始终保持静止不动,,,则在A、B两物块开始运动之后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A沿斜面向上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B.细线中的拉力大小为

C.斜劈C给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0

D.斜劈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

【答案】AB

【解析】

【分析】

【详解】

AB.设细线上的拉力大小为,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对B受力分析

对A受力分析

解得

故选项AB正确;

C.整体分析,物块A向右上方加速,物块B向右下方加速,斜劈C静止不动,所以系统向右的动量增加,地面给斜劈C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不为0,故选项C错误;

D.对C受力分析,在竖直方向上有

解得

故选项D错误。

故选AB。

12.来到许愿树下,练老师把许的心愿用绸带系在两个小球上并抛到树上,这一情景可以简化为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和m的物体A、B用细线连接,悬挂在定滑轮上,定滑轮固定在天花板上,已知M>m,滑轮质量及摩擦均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线上的拉力一定等于 mg .细线上的拉力一定小于Mg

C.细线上的拉力等于 .天花板对定滑轮的拉力等于(M+ m)g

【答案】B

【解析】

【详解】

A. 因为M>m,m具有向上的加速度,设绳子的拉力为T,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所以细线上的拉力一定大于 mg,选项A错误;

B. M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所以细线上的拉力一定小于Mg,选项B正确; 

C. 对整体分析,根据牛顿定律有:。再对m有,所以细线上的拉力,选项C错误;

D. 对定滑轮有:天花板对定滑轮的拉力,选项D错误。

故选B。

13.如图所示,粗糙水平面上放置B、C两物体,A叠放在C上,A、B、C的质量分别为m、2m和3m,物体B、C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其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轻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FT.现用水平拉力F拉物体B,使三个物体以同一加速度向右运动,则(  )

A.此过程中物体C受重力等五个力作用

B.当F逐渐增大到时,轻绳刚好被拉断

C.当F逐渐增大到时,轻绳刚好被拉断

D.若水平面光滑,则绳刚断时,A、C间的摩擦力为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对A受力分析,A受重力、支持力和向右的静摩擦力作用,可知C受重力、A对C的压力、地面的支持力、绳子的拉力、A对C的摩擦力以及地面的摩擦力六个力作用,故A错误.对整体分析,整体的加速度,隔离对AC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T-μ•4mg=4ma,解得T=F,当F=1.5FT时,轻绳刚好被拉断,故B错误,C正确.水平面光滑,绳刚断时,对AC分析,加速度,隔离对A分析,A的摩擦力f=ma=,故D错误.故选C.

14.如图甲所示,质量为的小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小车上用细线悬吊一质量为的小球,,用一力水平向右拉小球,使小球和车一起以加速度向右运动时,细线与竖直方向成角,细线的拉力为.若用一力水平向左拉小车,使小球和车一起以加速度向左运动时,细线与竖直方向也成角,如图乙所示,细线的拉力为,则(  )

A. .

C. .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1)对甲图中小车和小球作为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再对甲图中情况下的小球受力分析,如图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对小球有

对小车有

由以上三式可解得

(2)对乙图中小车和小球作为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再对乙图中小球受力分析,如图

 

由几何关系得

对小球有

解得

可知

又由于,所以。

选项D正确,ABC错误。

故选B。

15.如图所示为粮袋的传送装置,已知A、B间长度为L,传送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工作时运行速度为v,粮袋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正常工作时工人在A点将粮袋放到运行中的传送带上,关于粮袋从A到B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

A.粮袋到达B点的速度与v相比较,可能大,也可能相等或小

B.粮袋开始运动的加速度为g(sinθ − μcosθ),若L足够大,则粮袋最后将以速度v做匀速运动

C.若μ ≥ tanθ,则粮袋从A到B一定一直做加速运动

D.不论μ大小如何,粮袋从A到B一直做匀加速运动,且a ≥ gsinθ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粮袋在传送带上可能一直做匀加速运动,到达B点时的速度小于或等于v;可能先匀加速运动,当速度与传送带相同后,做匀速运动,到达B点时速度与v相同;也可能先做加速度较大的匀加速运动,当速度与传送带相同后做加速度较小的匀加速运动,到达B点时的速度大于v,故A正确;

B.粮袋开始时受到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μmgcosθ,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到,加速度a = g(sinθ + μcosθ),若μ < tanθ,则重力沿传送带的分力大于滑动摩擦力,故a的方向一直向下,粮袋从A到B一直是做加速运动,可能是一直以g(sinθ + μcosθ)的加速度匀加速,也可能先以g(sinθ + μcosθ)的加速度匀加速,后以g(sinθ − μcosθ)匀加速;故B错误;

C.若μ ≥ tanθ,粮袋从A到B可能是一直做加速运动,有可能在二者的速度相等后,粮袋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由上分析可知,粮袋从A到B不一定一直匀加速运动,故D错误。

故选A。

文档

高一物理运动和力的关系专题练习(word版

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易错题培优(难)1.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的汽车上,固定着一个正四棱台,其上、下台面水平,如图为俯视示意图。在顶面上四边的中点a、b、c、d沿着各斜面方向,同时相对于正四棱台无初速释放4个相同小球。设它们到达各自棱台底边分别用时Ta、Tb、Tc、Td,到达各自棱台底边时相对于地面的机械能分别为Ea、Eb、Ec、Ed(取水平地面为零势能面,忽略斜面对小球的摩擦力)。则有()A.,.,C.,.,【答案】A【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根据相对运动规律可以确定小球的运动状态,根据功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