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读“观课议课”有感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06:16:40
文档

读“观课议课”有感

读“观课议课”有感最近,学校组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我有幸拜读了陈大伟著的《怎样观课议课》(一、二、三、四),陈大伟教授提倡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教师教育工作中,提出了全新的“观课议课”理论,书中通过一个个生动案例的诠释,让我受益匪浅。为何称为“观课议课”,与以往的“听课评课”有何不同?书中作了详细阐述:观课与听课比较,“听”主要指向声音,“听”的对象主要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有声语言往来;而“观”强调用多种感官(包括一定的观察工具)收集课堂信息。更重要的是,观课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
推荐度:
导读读“观课议课”有感最近,学校组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我有幸拜读了陈大伟著的《怎样观课议课》(一、二、三、四),陈大伟教授提倡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教师教育工作中,提出了全新的“观课议课”理论,书中通过一个个生动案例的诠释,让我受益匪浅。为何称为“观课议课”,与以往的“听课评课”有何不同?书中作了详细阐述:观课与听课比较,“听”主要指向声音,“听”的对象主要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有声语言往来;而“观”强调用多种感官(包括一定的观察工具)收集课堂信息。更重要的是,观课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
读“观课议课”有感

最近,学校组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我有幸拜读了陈大伟著的《怎样观课议课》(一、二、三、四),陈大伟教授提倡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教师教育工作中,提出了全新的“观课议课”理论,书中通过一个个生动案例的诠释,让我受益匪浅。

为何称为“观课议课”,与以往的“听课评课”有何不同?书中作了详细阐述:观课与听课比较,“听”主要指向声音,“听”的对象主要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有声语言往来;而“观”强调用多种感官(包括一定的观察工具)收集课堂信息。更重要的是,观课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评课与议课比较,“评课”侧重对课的好坏下结论、做判断;“议课”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议”的过程是展开对话、促进反思的过程。

下面结合我校进行的首次“观课议课”活动,谈谈我的体会。

  我认为,“观课议课”这种教学研修模式,首先要确定观课的议题。议题宜小不宜大,最好是我们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且对以后的教学起到一定指导作用。其次是分配观课任务。围绕议课分配观课任务,既要观察学生学习行为,又要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最最重要的是围绕议题进行议课。议课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是就教学中的某一片段去议课,围绕主题思考,授课者采取了什么方法;如果是你会采取怎样的办法?

二是回归观课老师自己的课堂,在你的课堂中,围绕主题,你又是怎样做的?

三是再次回到授课者的课堂中,对授课者的课堂中的教学设计作一个指导性的评价。

根据我平时观察学校各教研组开展的教学教研活动的情况来看,我还有一个最深刻的体会就是主持人的重要性。在议课活动中,主持人必须牢牢地引导观课老师围绕着议题去议课,不要跑题,对于偏题的老师,主持人必须要引导观课老师再次回到议题中来。另一个就是主持人必须具有较丰富的学科知识和先进教育教学理念,能够从课堂出发,引领观课者思考教学行为中蕴涵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能够从教学设计上对授课者做出指导性评价。就我们学校而言,能够得到专家引领的机会难得。因此,我们要不断学习,多走出去、请进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致力使自己成为研究型的教师。

另一方面,我还觉得观课者和议课者之间思维的碰撞还不够。可能还是第一次,我们的老师还没有习惯去思考教育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理念,还没有习惯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校本教研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希望老师们能够抱着“我思考、我成长”, “师博学、生乐学”的态度,在教育教学中学习,在教育教学中成长,且行且思,相信,修文中学的校本教研之花一定会开得更鲜艳。

东坡区修文中学教师:xxx

二0一二年五月三十日

文档

读“观课议课”有感

读“观课议课”有感最近,学校组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我有幸拜读了陈大伟著的《怎样观课议课》(一、二、三、四),陈大伟教授提倡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教师教育工作中,提出了全新的“观课议课”理论,书中通过一个个生动案例的诠释,让我受益匪浅。为何称为“观课议课”,与以往的“听课评课”有何不同?书中作了详细阐述:观课与听课比较,“听”主要指向声音,“听”的对象主要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有声语言往来;而“观”强调用多种感官(包括一定的观察工具)收集课堂信息。更重要的是,观课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