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頞上革肉,巳破裂云。
(蒲松龄《螳螂捕蛇》)
蒲松龄:
蒲松龄(10-1715)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有个姓张的偶然在溪谷边行走,忽然听到山崖之上有很大的声音。他在找寻的途中登上高处,看见一条身围如碗的大蛇。大蛇在树丛灌木中摇摆扑打,用它的尾巴击打着柳树,柳枝都被它弄折了。蛇不停地辗转反侧,好像有什么东西捉住并制服了它,然而姓张的仔细观察,并没有发现什么不同的东西,于是他非常诧异。慢慢的靠近那条蛇,才发现原来有一只螳螂在那条蛇的头顶上,正用刺刀一样的前足割蛇的头,无论大蛇如何翻滚,那螳螂都跌不下来。过了很久,蛇竟然死了。姓张的再看时,蛇头上的皮肉已经被割破了。
【乙】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币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飚下①,踞②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③其脑果腹而去。
曾经看见一蜘蛛在墙壁间织网,蜘蛛网离地约有二三尺高,有一只大蛇从蛛网下经过,抬起头想吞吃掉蜘蛛,可是它的力量稍稍达到不了。过了很长时间,大蛇将要离去,蜘蛛突然悬丝而下,垂身在半空中,好象要追赶大蛇;蛇很生气,又抬起头来想吃掉蜘蛛,蜘蛛牵引着蛛丝迅速回到网中,又过了很长时间,大蛇又将要离开,蜘蛛又赶忙垂丝而下,蛇又抬起头来等待蜘蛛,蜘蛛仍又回到网内.像这样三四次.蛇精疲力尽了,把头趴在地上,这时蜘蛛趁其不备,迅速悬丝而下,盘踞在蛇的头上,拼死不动.蛇(被咬得)乱跳乱颠,以至到死.蜘蛛于是就(去)吸蛇的脑汁,吃饱肚子才离去.
(选自薛福成《物性相制》)
【注释】①飚下:带着一股风跳下。②踞:趴。③盬(ɡǔ):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闻崖上有声甚厉 (2)渐近临之 (3)久之,蛇竟死
(4)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 (5)蜘蛛乃酯其脑果腹而去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不同意义。
(1)之 ①反侧倾跌之状 ②蛇复昂首待之
(2)以 ①以刺刀握其首 ②以首俯地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然审视殊无所见。
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
4.甲文中的螳螂和乙文中的蜘蛛是怎样杀死大蛇的?请你分别用文中原话回答。
5读了这两则短文后,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十三)张姓者,偶行溪谷 答案
1.(1)听到 (2)从上往下看 (3)终于 (4)曾经 (5)离开
2.(1)①的 ②它,指蜘蛛 (2)①用 ②把
3.(l)然而仔细看看,什么也没有看到。
(2)蜘蛛仍然退回守在它的网里,像这样有三四次。
4.甲文: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 乙文: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飚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
5.只要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就能克敌制胜,弱者也可以战胜强者。或:弱有所长,强有所短,弱者只要相机而动,善于斗智,就能战胜强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