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K1245+000~DK1256+000段
路基沉降观测标埋设交底
(一)路基观测标
(1)沉降观测内容
1)路基面的沉降变形观测
2)路基基底沉降观测
3)过渡段沉降观测
4)路基稳定性观测(水平位移监测桩)
(2)沉降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
1)观测断面布置(附表1沉降观测断面统计表)
①路堤沉降观测设施埋设
堆载预压地段,每个路堤观测断面布设一组组合式沉降板,即在线路中心线布设一组(每组包括观测内容中的要求的深度点夯的不同部位),分别在路堤基底及基床底层的顶部设置沉降板观测点,路肩两侧布设变形观测桩,坡脚两侧埋设变形观测桩。组合式沉降板
无堆载预压地段,在路堤基底设置沉降板观测点,路堤两侧路肩两侧布设变形观测桩,坡脚两侧埋设变形观测桩,选择代表性观测断面布设一组沉降板组合式沉降板。(示意图附表2)
②路堑沉降观测设施埋设
堆载预压地段,每个路堑断面在线路中心线布设一组沉降板,分别在基床底层的顶部及底部设置沉降板观测点,路肩两侧布设变形观测桩。
无堆载预压地段,在基床底层的底部设置沉降板观测点,在两侧路肩两侧布设变形观测桩,选择代表性观测断面布设一组沉降板组合式沉降板(示意图附表3)
(3)观测元件埋设说明
1)沉降观测桩:选择Φ20mm不锈钢棒,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底部焊接弯钩,待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完成后,通过测量埋置在设计位置,埋置深度0.3m,外露5mm.桩周0.15m用C15混凝土浇筑固定。
路基沉降观测桩埋设布置图
2)沉降板:沉降板位于线路中心,基底铺设碎石垫层的地段埋设于垫层顶面,基底设混凝土板地段置于板顶面,随填土增高而逐渐接高测杆及保护套管。
由底板、金属测杆(φ40镀锌铁管)及保护套管(φ75mm PVC管)组成。底板尺寸为40cm×40cm,厚1cm。
①沉降板埋设位置应按设计测量确定,埋设位置处可垫10cm砂垫层找平,埋设时确保测杆与地面垂直。
②放好沉降板后,回填一定厚度的垫层,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作。
3)组合式沉降观测装置的构成
组合式沉降观测装置主要由沉降板和连接管组成。
1、沉降板(如图1的a)
沉降板中间穿套有管,管与板需焊牢,相互垂直。沉降板厚3~5mm,400×400mm,管可用镀锌钢管(作防锈处理)或其它不产生锈蚀的管材,外径54mm,壁厚3mm。板以上的管为上管,以下为下管,上管长30cm,下管长50cm。上管也可作成可拆卸的结构,上管与沉降板用丝扣连接。
2、连接管(如图1的b)
可用镀锌钢管(作防锈处理)或其它不产生锈蚀的管材,外径70mm,内径mm,壁厚3mm,长度根据沉降板在深度上的布置,一般取沉降板间距减15cm。每组沉降板的最下端是底管,它与连接管直径一样,长120cm,下端焊接封口。
a b
图1 沉降板与连接管
3、“O”形圈
用于沉降板下面小管套大管时封口,其内径稍小于沉降板管的外径,圈的粗细直径8~10mm。可在橡胶厂按要求定作。
沉降板组合的关系如图2。
图2 沉降板组合关系示意图
4、量测钢尺
在钢尺的端部用铆接的方法接上量测连接杆。当钢尺下到沉降板的管内时,可以与沉降板下管口连接上,量测下管口至地面管口的距离。连接杆重量约0.6~0.8kg。
5、其它
在埋设时所用的工具,如洛阳铲、管帽、捣实锤、提勾等;配合埋设和观测所用的全站仪、水准仪等。
二、组合式沉降板埋设方法与程序
1、埋设前的准备工作
沉降板的埋设是配合路基的施工,在施工过程中逐次将连接管和沉降板埋入路基内,形成互相套接的,而相互不接触的成组沉降板,在一组沉降板中,沉降板可以沿深度布置在需要的位置上。一组沉降板的平面位置可按测试需要确定。
在路基(或地基处理)施工之前,应确定每组沉降板埋设的位置,并根据该处路基高度和计划好在深度上沉降板的位置,设计出底管、各个沉降板和连接管在路基中的高程,以供埋设时掌握进度,并按此高程埋设沉降板和连接管。
首先在确定埋设的位置用全站仪定位,该位置在整个埋设过程中每个部件的埋设均需恢复定位和校核部件的位置,必须要记着定位参数,保护好置镜点镜点。
2、路基基底及路基本体部分沉降观测
观测路基基底在路基自重和上覆荷重作用下的沉降,需从地基面便开始沉降板的埋设。埋设步骤如下。
(1)成孔
填土前在预定位置用洛阳铲掏出约1.5m深(使底管上口距地面约30cm)、直径约80~90mm的孔。
(2)放入底管
放入底管,并盖上管帽(管帽是用作埋设过程中临时盖着沉降管用的,尺寸以能套在沉降管上,封着口即可),这时要用全站仪校对底管的位置。之后将孔回填,恢复地平。
(3)挖埋设沉降板的坑
当填土高度约50~60cm(填土标高到设计的沉降板上口加约30cm时,若采用可拆卸上管,填土高度则可为30cm),用全站仪定出该组埋设的位置,挖出45cm见方的坑,深约50~60cm(采用可拆卸上管时深度可为30cm,对于第一块沉降板即到原地面),并将坑底整平。之后用洛阳铲将底管以上的填土掏出(这时要小心与管帽的碰闯),并将管帽用提勾取出,这个过程中的操作一定要注意不要将土落入底管。
(4)在沉降板下管安置“O”型圈套
将“O”型圈套在沉降板下管约距下端不到40cm的位置(也可量测坑底面到下面底管口的距离,确定“O”型圈的位置),此位置应考虑放沉降板时有将“O”型圈往上推移个小距离,可将底管口封的较严实。
(5)埋设沉降板
上述工作之后,放置沉降板,用全站仪复核对中,且沉降板要水平(用水平尺检查)。沉降板放好后,进行抄平给出每个沉降板起始的标高(以后观测计算沉降的起点),然后盖上与之配套的管帽。
(6)恢复地坪
之后将坑回填,恢复施工地面,注意密实度要与周围已碾压后的填土尽量一致。
(7)埋设连接管
当填土标高到沉降管上口加30cm时,进行连接管的埋设。全站仪定点,用洛阳铲掏孔、取管帽等。将套管下到孔内,且将沉降板的上管套进约25cm,用全站仪校对连接管的位置,然后盖上管帽。将套管周围填土,用击实锤捣实,并回填连接管上约30cm的孔,恢复原施工面。
填土继续施工,当填土标高到第二块沉降板上口设计标高加约30cm(若采用可拆卸上管,填土标高则为沉降板设计标高加约30cm),按3、~7、项埋设沉降板,及以后的连接管、沉降板,直到路基施工结束。最上面的地面沉降板上管口要用带丝扣的管帽,打开时用专用工具。
4.位移观测桩
在路堤填筑堑埋设位移观测桩,位移观测桩采用c25钢筋混凝土预制,断面采用15cm×15cm正方形,长度不小于1.1m,并在桩顶预埋半圆形不锈钢耐磨侧头,边桩埋置深度在地面以下不小于1.0m.桩顶露出地面不大于10cm,埋设方法采用洛阳铲打入设计深度,将预制边桩放入孔内,桩周围以c25混凝土浇注固定,确保边桩稳定,浇注完成后并在桩周围做保护墩。(保护墩示意图如附表4)
4)、元件保护要求
Ⅰ.在测量组人员的监督下各工区技术人员及各施工队进行元器件的埋设、保护工作。
Ⅱ.元件埋设时应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编号,有导线的元件应将导线引出至路基坡脚观测箱内。
Ⅲ.凡沉降板附近一米范围内土方应采用人工摊平及小型机具碾压,不得采用大型机械推土及碾压,并配备专人负责指导,以确保元器件不受损坏。
Ⅳ.各施工队应制定稳妥的保护措施并认真执行,确保元器件不因人为、自然等因素而破坏,元器件埋设后,制作相应的标识旗或保护架插在上方。路堤填筑过程中,派专人负责监督观测断面的填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