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阅读能力提升专题训练(第3讲)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07:19:04
文档

阅读能力提升专题训练(第3讲)

第二板块:阅读能力第三讲阅读能力提升训练我离开母校的时候我坐在校园的树荫下心中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留恋心情啊六年生活的母校您四周的一草一木,我是那样熟悉。即使走遍天涯海角,我也不会忘记母校对我的哺育。如今,我长大了,就要离开您到一个新的校园去了,这怎么不叫我留恋呢?校园的小树,你可记得:当我第一次投入老师那温暖的怀抱时,觉得是那样幸福。在这里,学习“a、o、e……”学习“1、2、3……”,我们从不懂事的孩子成长为朝气(逢、蓬)勃的少年。老师,您花费了多少心血啊!校园的小树,你可记得:在那万籁俱寂
推荐度:
导读第二板块:阅读能力第三讲阅读能力提升训练我离开母校的时候我坐在校园的树荫下心中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留恋心情啊六年生活的母校您四周的一草一木,我是那样熟悉。即使走遍天涯海角,我也不会忘记母校对我的哺育。如今,我长大了,就要离开您到一个新的校园去了,这怎么不叫我留恋呢?校园的小树,你可记得:当我第一次投入老师那温暖的怀抱时,觉得是那样幸福。在这里,学习“a、o、e……”学习“1、2、3……”,我们从不懂事的孩子成长为朝气(逢、蓬)勃的少年。老师,您花费了多少心血啊!校园的小树,你可记得:在那万籁俱寂
第二板块:阅读能力

第三讲  阅读能力提升训练

我离开母校的时候

我坐在校园的树荫下  心中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留恋心情  啊  六年生活的母校  您四周的一草一木,我是那样熟悉。即使走遍天涯海角,我也不会忘记母校对我的哺育。如今,我长大了,就要离开您到一个新的校园去了,这怎么不叫我留恋呢?

校园的小树,你可记得:当我第一次投入老师那温暖的怀抱时,觉得是那样幸福。在这里,学习“a、o、e……”学习“1、2、3……”,我们从不懂事的孩子成长为朝气(逢、蓬)勃的少年。老师,您花费了多少心血啊!

校园的小树,你可记得:在那万籁俱寂的深夜,老师的屋里还亮着一盏灯,老师还在孜孜不倦地伏案工作着。这么晚了,老师仍在一字一句地批改作业。老师(向、像)蜡烛一样,献出了全部的光和热。

校园的小树,你可知道?老师那谆谆的教诲已经深深地(克、刻)在我的心里,往事又浮在我的眼前。啊,母校!我们的深厚感情已经在这里扎下了根。分别的时候就要到了,您的学生向您道别,您的学生将永远怀念您!永远感激您!

母校,老师,再见了!将来,我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不会忘记您对我的辛勤培育。

1.给第一自然段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2.把短文中小括号里的不恰当的字划掉。

3.把短文分成三个层次。(用“‖”画出)

4.照样子改写下面的句子。

例:少先队员怎么能怕困难呢?    少先队员不能怕困难。

老师对我的关怀,我怎么会忘记?                   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下面哪句话最能体现短文的中心思想,请在(    )里打上“√”。

①表现作者对校园一草一木的留恋。(    )

②抒发作者对母校和老师的留恋赞美的思想感情。(    )

③表达作者舍不得离开母校的思想感情。(    )

妈妈的眼睛

十多个春秋了,岁岁都有妈妈的眼睛,岁岁都离不开妈妈的眼睛。

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妈妈的眼睛总是微笑的,那微笑后面有好多好多的故事、谜语、糖果和新衣服。我稍稍长大以后,妈妈的眼睛变得严厉了。那严厉后面是“a、o、e”,是“1+1=2”,是“乘法九九表”的时候……当我认认真真地跟着她念“a、o、e”的时候,当我一笔一画地写“1+1=2”的时候,当我正确地背诵“乘法九九表”的时候……妈妈那眼中藏着的笑便会悄悄地(    )出来,荡漾在脸上。

七岁的那一年,妈妈送我到20里外的阿姨家去上学,没走一半路,我就走不动了,我要妈妈拦乘一辆便车。她用那双黑眼睛(    )着我的脸,喝斥道:“没出息,自己的路怎能让别人帮着走!”那时候我想:“妈妈根本就不爱我嘛!”我哭着到了阿姨家,稚嫩的双脚红肿了,还起了不少血泡,我很伤心。当夜,妈妈(    )地给我洗脚,她(    )地揉着,眼里闪着泪花,我也悄悄地哭了——妈妈是爱我的呀!这些年,每当我遇到困难想依赖别人时,妈妈的眼睛便不由自主地浮上我的脑海,还有那句话。是呀!“自己的路怎能让别人帮着走”呢?

三年级结束,我考试得了第五名(以前从未下过第三名的)。回家后,我把成绩通知单给了妈妈,还有一张奖状。妈妈的眼睛里立即升起一片薄雾。她撕了我的奖状,将我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并且要我在假期把三年级课本认真地温习一遍。吃饭时,妈妈端出了我最爱吃的肉烧茄子,还特意煎了两个荷包蛋。她慈爱地看着我吃下两个蛋,还(    )地给我夹菜我吃着,心想:那咽下肚的可不是蛋,不是菜呀!

如今我长大了,每次总有妈妈那眼睛送我上学,(    )我回家。

妈妈的眼睛是一口井,一口很深的井,井里不是水,是爱。那爱哺育了我,将伴我走过人生曲折的历程。

1.在文中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所填的词不能重复)。

2.用“~~~~”画出首尾照应的句子。

3.“没出息,自己的路怎能让别人帮着走!”这句话应该读出___    _的语气。

4.“是呀,自己的路怎能让别人帮着走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妈妈给“我”洗脚时,她的“眼里闪着泪花”,从中使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吃着,心想:那咽下肚的可不是蛋,不是菜呀!”你认为那咽下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超山赏梅记

初春,正是赏梅的大好季节,素有“雪梅十里香”之称的超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

公园大门前的小山坡上,有一片梅林。朵朵白梅绽开枝头,如片片白雪。白梅有5片花瓣,洁白无瑕,给人一种纯洁高尚的感觉。

进门不远,便是大明堂。在草坪的东边,有一株宋梅,四周用石栏围着。这株古梅,饱经风霜,树皮已成了铁黑色,树枝苍硬弯曲,枯枝已经不少,但枝头却稀稀落落地开着一些梅花,看来它并不服老,像要展示出自己生命不息的顽强意志。

穿过大明堂,在浮香阁前的庭院里,有几株红梅,开得特别艳丽。花瓣层层叠叠,非常饱满,看了使人精神振奋。

啊!超山的梅是美丽的,诱人的。

1.给下面词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在括号里。

“饱”的字义有:

①充分  ②饱足  ③充实、充足  ④满足了食量

 饱满(    )  饱经风霜

2.这篇短文是按____          的顺序记叙的。用“====”画出表示顺序的句子。

3.归纳各种梅花的特点。

白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宋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画出一个比喻句;用横线画出一个拟人句。

5.概括短文的中心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天安门广场

在首都北京的天安门前,有一片开阔的广场,这便是wén míng zhōng wài(          )的天安门广场。

广场的北面就是那座庄严、宏伟而又朴实的天安门城楼。城楼前的金水河上,有7座玉带形的汉白玉石桥,桥上饰有雕花石栏。金水桥前的两侧,矗(chù))立着一对雕刻精美的汉白玉石华表。天安门城楼和它前面的两座华表,组成了国徽的主要部分,成了新中国的象征。

天安门前,一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1949年10月1日,毛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

广场的南面,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巍然屹立。碑身刻有毛的题字和周总理题写的碑文。碑座四周十幅反映中国人民斗争历史的大型浮雕,表现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

广场的南端,是1977年5月建成的庄严肃穆(mù))、雄伟壮观的毛纪念堂。它有两层台基,用一色枣红色花岗岩砌成,四十四根明柱,高大挺拔。纪念堂的正厅,迎面是一尊三米多高的,用纯汉白玉石雕刻的毛座像,座像后面墙上挂着《祖国大地》的巨幅壁画,正厅南侧是瞻仰厅,里面放着晶莹透亮的水晶棺,棺内安放着毛的遗体,周围簇拥着鲜花和常青树。每年都有不少来访的国家元首、总理和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到这里瞻仰毛遗容。

广场的东西两侧,是1957年建造起来的两座对称大厦。西边是人民大会堂,东边是中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这两座建筑物的淡黄墙面和浅红色、白色的花岗岩石基与黄瓦、红柱的天安门城楼互相映衬,显得格外壮观。

广场周围和毛纪念堂四周广种花木,xiāng piāo sì jì(            ),郁郁葱葱。站在广场上纵目远望,令人意气风发,心旷神怡(yí)。天安门广场不仅展现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还代表着中国更加灿烂辉煌的未来。

1.把文章中注音的两个词语在括号里用汉字写出来。

2.从本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屹立(    )  精致(    )

反义词:矮小(    )  降落(    )

3.从文章中找出有关的词,填在空行上。

(1)找出描写建筑物颜色的四个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描写建筑物高大雄伟的两个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是以             命题的。

5.找出每段写方位的词,在词下面画一横线。

这篇文章是按     ____的顺序来分段的,文章可分____层。(在段首写上序号,段末用“‖”线表示)

                                   

①生物学家通过多年的观察、研究,对蚂蚁的生活习性有了一些认识。

②蚂蚁经常到离巢穴很远的地方去找食物。它找到食物,要是吃不了,又拖不回去,就急忙奔回巢去“搬兵”,把别的蚂蚁领来。他们同心协力地把食物拖回巢去。

③蚂蚁是靠什么来把消息通知给同伴的呢?它招呼同伴就靠头上那对触角。它们用触角互相撞碰来传递信号。(    )食物又大又合口味,触角(    )摆动得特别[猛烈  热烈]。

④蚂蚁认路的本领很强。它认路主要靠眼睛,能凭借陆地上和天空中的景物[辨别 分析]方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用一个圆筒围住一群在归途中的蚂蚁,只让它们看见天空。蚂蚁仍然能准确地认清前进的方向。如果把天空和周围的景物完全挡住,蚁群就会四散乱跑起来。蚂蚁还可以根据气味认路。有些蚂蚁会在它们爬过的地方留下一种气味,回来时,(    )它们闻到这种气味(    )能确定路线。如果用手指在蚂蚁爬过的路上画一条横线,或者用樟脑等有怪味的东西将蚂蚁要走的路画断,蚂蚁就迷路了。

⑤研究蚂蚁的生活习性有价值吗?有。认识蚂蚁的生活习性,对于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提供一些可贵的科学资料。

1.在短文前的横线上给它加上题目。

2.结合课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搬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归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的小括号里加上关联词语。

4.用“~~~~”线画第四自然段中的中心句。

5.将文中[    ]内不合适的词划掉。

6.造句:心旷神怡——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羊吃草的启示

①我家后面有一片绿草茵茵的坡地,那就是我小时候放羊的地方。

②太阳隐去了羞得通红的大圆脸,偏南风吹来五彩缤纷的晚霞,这是夏天里最怡人的时刻。羊吃草,要数这时最欢了。瞧,它们那副聚精会神的样子,真好像世界上再没有事可使它们分心了。它们把小嘴儿贴在草上,鼻翼不停地动着,有毒的“土香草”被留下了;嫩芽一根接一根被扯断了送进嘴里。长长的羊嘴巴一歪一歪的,是那样永不倦怠地咀嚼着……几只羊吃过了草,在习习的晚风中躺下来“翻草”。胃里尚未消化的草根、草茎,这时又被送进口中,进行着第二次、第三次……咀嚼。

③羊吃草  实在有趣  可是每个孩子都能从中吸取教益  那该多好啊  我们的学校  不正是这一片绿草如茵的坡地吗  同学们在校学习是否专心致志,珍惜大好时光呢?对于我们周围的世界分得清嫩芽和“土香草”吗?特别是羊吃草那种一丝不苟,不厌其烦,永不倦怠的精神,同学们有没有做到呢?新的知识学完了,对于那些不理解或消化不透的“草根”、“草茎”,同学们是否善于经常“翻草”、反复咀嚼,直到完全消化为止呢?

④我不止一次观察过羊吃草,也不止一次地琢磨上面这些问题。要是我们在学习中像小羊吃草那样,那我们还有什么知识学不好呢?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①琢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永不倦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第三自然节中画“_____”的句子加上标点。

3.用“         ”画出文中具体描写羊是怎样吃草的句子。

4.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对于我们周围的世界分得清嫩芽和‘土香芽’吗?”这句话中的“嫩芽”指______________,“土香草”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问话的意思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概括写出第二节、第三节的节意。

第二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回答问题。

读了这篇短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迅的学习和玩耍

鲁迅小时候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他的记忆力很好。人家念二、三十遍才记得熟的东西,他念两三遍就能背了。他这样能背,老师就让他比别人多背一些,甚至曾经让他一本书一本书地背。他还是背出来了。当然,鲁迅读书不光凭自己的聪明伶俐,还依靠自己的勤奋。

鲁迅小时候也很喜欢玩耍。他怎样玩呢?第一,他喜欢种花。为了种花还专门买了一本讲怎样种花的书——《花镜》来看。他还在各种花旁插上竹签,写明花的名称,弄得津津有味。第二,他喜欢描画。那时候没开设美术课,他自己买了一些很薄的纸,映在绣像小说上,把书上的人物、房屋等描下来,再订成一本一本的小册子。这对他以后在南京矿路学堂学画图很有帮助。

鲁迅小时候的学习和玩耍,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读书、学习就该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不动脑筋;休息、玩耍,不要呆头呆脑,同时要玩得有趣有益。

1.在文中找出两组意思相反的词语并把它们写下来。

(     )——(     )

(     )——(     )

2.填空:

①鲁迅小时候学习聪明,很能背书,说明他的_    ___,但还得靠   ___和_     ___。

②鲁迅小时候喜欢读书,还喜欢___    _和__    __,而且弄得_     __   _,说明他玩也玩得_            ___。

3.仿照下面摘录描写鲁迅小时候如何玩描画的有关词语的样式,在文中找出描写他种花时有滋有味的有关词语并写下来。

他喜欢描画:买纸→描人物、房屋→订成小册子。

他喜欢种花:(       )→(     )→(     )

4.用“‖”把文章分成两个层次。

5.本文的中心思想是:(在正确选项后的括号内打“√”)

①说明鲁迅小时候读书很聪明。(    )

②鲁迅的学习和玩耍的态度给我们的启示:学要专心致志,玩要有趣有益。(    )

③说明鲁迅小时候既会学习、又会玩耍。(    )

荆公炼字

1705年春,北宋大改革家王安石在宦海几经沉浮之后,又一次被起用,他乘官船由江宁(今南京市)往汴京(今开封市)赴任。此时,江南正是山花红似火、江水碧如染的时候。一天傍晚,官船停在瓜洲过夜。王安石站在船头上,观景赏月。他见京口(今镇江市)与此地遥遥相望,江岸上连绵青山若隐若现,滔滔江水波澜起伏,诗兴大发。他取过笔纸,一挥而就: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成之后,王安石一字一句斟酌润色,总觉得第三句不如意,尤其这“到”字没有把春风的神韵写出来。于是圈去“到”字,改为“过”字,又一想,还觉不妥,就又抹去“过”字,改为“入”字,“满”字……改来改去,一时竟没有合适的字眼,便撂笔出舱,让春风吹一吹浑沌的头脑。

突然,他想到王维“春草明年绿”的诗句。这“绿”字下得多好啊!春风吹到哪里,哪里就春草萌发,一派生机,这春风(确能,确实)使大地变“绿”,“绿”色(确能,确实)是春天的写照。此情此景正好寓意改革。想到此,他快步进舱,把诗改好,重抄一遍,情不自禁地朗诵起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在文章倒数第二段中的小括号里各划掉一个不适当的词。

2.结合短文解释词语。

一挥而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不自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摘录文中描写山、花、水的词语。

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题中的“荆公”指谁?炼字的“炼”是什么意思?作者分几步把炼的过程写清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文档

阅读能力提升专题训练(第3讲)

第二板块:阅读能力第三讲阅读能力提升训练我离开母校的时候我坐在校园的树荫下心中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留恋心情啊六年生活的母校您四周的一草一木,我是那样熟悉。即使走遍天涯海角,我也不会忘记母校对我的哺育。如今,我长大了,就要离开您到一个新的校园去了,这怎么不叫我留恋呢?校园的小树,你可记得:当我第一次投入老师那温暖的怀抱时,觉得是那样幸福。在这里,学习“a、o、e……”学习“1、2、3……”,我们从不懂事的孩子成长为朝气(逢、蓬)勃的少年。老师,您花费了多少心血啊!校园的小树,你可记得:在那万籁俱寂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