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工程概况:
蕴华街西延(一标)项目位于迎宾街与顺城街之间,与高村路、龙运路、园区路、规划一路、韩村东路相交。工程起于高村路(桩号K0+000),向东延伸,终点至韩村东路(桩号K1+020)。本项目工程(一标段)道路全长1020米,双向六车道,红线宽度42米,绿线宽度66米,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道。内容包括:道路工程、交通工程、排水工程、路灯、电力管道。
二、编制依据
1. 本工程设计施工图纸、招投标文件、设计变更及合同。
2. 现行国家及地方的建筑规范、规定、标准。
3. 现场及周边实际情况。
三、现场准备
现场整理已经完毕,各项准备工作已就绪,具备开工条件。
1、人员准备:
工地设置工程项目负责人组织协调施工,施工及管理人员分为:项目负责人1人、技术负责人1人,施工员2人、安全员1人、质检员1人、电工1人、机械修理员1人、施工作业人员若干人、机械施工班组30人。
2、材料准备
施工用天然砂砾已确定供货方并随时可以进场。
3、机械准备
(1)按照施工工艺的要求,配置相应的机械设备,满足施工的要求
表一:主要施工机械设备一览表
| 序 号 | 设备名称 | 单 位 | 数 量 | 状 态 |
| 1 | 挖掘机 | 台 | 3 | 良好 |
| 2 | 装载机 | 台 | 4 | 良好 |
| 3 | 土方自卸车 | 辆 | 20 | 良好 |
| 4 | 振动压路机 | 台 | 2 | 良好 |
| 5 | 平地机 | 台 | 1 | 良好 |
按照质量验收标准的要求,配备相应的测量、检测设备,满足施工质量控制的要求。
表二:主要测量·检测仪器设备表
| 序号 | 仪器设备名称 | 规格型号 | 单位 | 数量 | 检定状态 |
| 1 | 全站仪 | 尼康主机 | 套 | 1 | 良好 |
| 2 | 水准仪 | DS32 水准仪 | 套 | 3 | 良好 |
| 3 | 盒尺 | 5 m | 把 | 5 | 良好 |
| 4 | 灌砂实验设备 | 套 | 1 | 良好 | |
| 5 | 钢尺 | 50m | 把 | 2 | 良好 |
| 6 | 水准尺 | 把 | 2 | 良好 |
施工流程:
施工准备→测量放样→路槽开挖→基底碾压→换填砂砾→推平整理→碾压→检测
1、测量放样
根据设计图纸或监理确认的挖除的深度和范围进行施工放样,撒出开挖石灰线。
2、路槽开挖
开挖前,要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修好便道,保证挖掘机连续作业,配足自卸汽车,一旦开挖后应进行连续施工,防止下雨使基底被雨水浸泡。开挖至设计要求的断面后,如仍有非适用材料,应按监理工程师要求的宽度和深度继续挖除,并进行换填处理。根据设计要求下挖至路床底80cm,路基范围内非适用材料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挖除,开挖时注意留15cm采用人工清槽,路槽严禁超挖。
3、基底碾压
路槽开挖完成后,清除杂物,不得有积水坑,测其基底土含水量,其压实含水量均应控制在最佳含水量±2%范围内。当土的实际含水量不符合上述范围要求时,应均匀加水或将土摊开、凉干,使达到上述要求后方可进行压实。
4、换填砂砾
基底处理后,测出施工中桩、边桩。按设计位置测放线路中线、边线,每50m设置一组中心桩。计算出每段路基的上料方量及每车的摊铺面积,运土车辆由专人指挥,换填宽度应宽于路基边角50 cm。
5、摊铺平整
换填方量满足要求后,用装载机均匀摊平,达到要求松铺厚度,用平地机进行精平,形成2%-4%横坡以利于排水;保证压路机轮在表面能均匀接触地面进行碾压,达到规定的压实度和防止路基受到雨水的浸泡。
6、机械碾压
压实作业,使用自行式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速度3~4km/h。碾压路基时应遵循先轻后重,先稳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以及轮迹重叠等原则。由两边向纵向进行,横向接头重叠0.4-0.5m,相邻两区段间纵向重叠2.0m,做到表面无明显轮迹,没有漏压和死角。碾压过程中按要求检测压实度、平整度,测量人员在压实过程中,跟踪检测标高,以保证铺筑层的厚度。
7、确定参数
(1)、摊铺厚度
根据市重点工程总指挥部办公室(2013)20号文件,我单位对正在施工的蕴华街西延道路路基进行砂砾换填。路基换填前我单位分别以一次性换填60cm厚砂砾和一次性换填80cm厚砂砾进行软基处理试验,试验结果显示:以一次性换填60cm厚砂砾的试验段出现了大面积翻浆,而以一次性换填80cm厚砂砾的试验段只有局部有翻浆现象。针对原路基地下水位较高,且路基含水量较大,我单位采用一次性填筑80cm砂砾进行路基软基换填处理。
(2)、松铺系数
采用一层填筑成型方式进行换填处理,先按1.3松铺系数进行试验,若达不到要求则进行调整;
(3)、碾压遍数
碾压过程严格按照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边缘后中间的原则进行,首先静压1遍,用微振压实1遍后再进行强振压实,强振压实时压路机行进速度2.0-2.5km/h,保持压实均匀,不漏压,检测压实度采用灌砂法进行检测,当压路机振压到第二遍时,开始检查压实度,检测时,所有机械停靠道路一侧严禁起动,以免影响检测结果,以后每隔1遍检测一次压实度,直至压实度达到96%为止的碾压遍数,并做好记录。
8、注意事项及补救措施
(1)、在换填砂砾前,将路槽表面的浮土、杂物全部清除。
(2)、压路机不能作业的地方,采用机夯进行压实,直到获得规定的压实度为止。
(3)、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
(4)、摊铺采用推土机粗平,人工配合平地机精平,保证作业面均匀平整,无坑包现象。
(5)、施工过程中,由于填料质量不均匀,在路基表面局部出现了粗细集料离析现象,造成局部表面松散,难以压实,对以上问题,我标段首先将从材料入手,选取优质填料进行填筑;其次对由于施工原因产生的粗细集料离析现象,将派专人负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翻拌处理,保障填料均匀。
(6)、对填料中超过规定要求粒径的大石块,安排施工人员进行清除,杜绝超粒径石块填入路基内。
(7)、冬季施工时填筑路基应随挖、随运、随填、随压,已铺砂砾未压实前,不得停止施工。
(8)、施工时遇大雪或其他原因停工时,及时整平覆盖,继续施工前,清除积雪。
(9)、冬季施工回填工作应连续进行,防止基土或填筑层受冻。
(10)、冬季施工时如果不再进行下一层施工,为防治土层受冻,施工完后覆盖50cm虚土。
9、质量标准
(1)、施工前应对砂石料原材料进行检查,并有合格签证记录。对施工工序、工艺流量、检测手段进行检查。
(2)、施工过程中应对压实度、宽度、平整度等进行检测,检测标准必须符合表列要求。
(3)、路基表面平整、密实、无局部坑洼、曲线圆滑,边线顺直。
10、成品保护:
(1)、 施工过程中妥善保护好砂石原材料,避免受淤泥等杂质污染,路基施工过程中,各施工层面不应有积水,应根据施工气候状况设置排水横坡,边坡必须修理平顺,确保施工中雨水能及时排除,以免路基被雨水冲毁
(2)、 换填砂砾时,应注意保护好现场轴线、高程桩,防止碰桩产生位移并应经常复测。
五、质量检测保证措施:
(一)、质量管理机构及质量保证体系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机构,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总工程师为副组长的质量管理小组,全面负责并领导本项目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
(二)、制订质量保证措施
1、加强施工前的质量控制工作
(1)、施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会审设计图纸,根据工程的要求和特点,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编写实施性施工施工方案。
(2)、施工时若因客观原因发生变化,要及时对已制定的施工方案和有关程序进行修订和变更,并严格按照质保体系控制程序的要求,报送有关部门论证审批后实施,确保程序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并做好变更后的标识和记录工作。
2、 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1)、配齐满足工程施工需要的人力资源。组织各类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前岗位培训,以保证工程的技术要求。特殊工种作业人员须持有效上岗证上岗,技术人员、组织管理人员必须熟悉本工程的技术、工艺要求,了解工程的特点和现场情况,以保证工程施工能正常运转。
(2)、配备满足工程施工要求的各类设备。自有设备必须经检修、试机、检验合格后,方能进场施工。外租设备在进场前,要进行检验和认可,证明能满足工程需要后方可进行施工。
(3)、工程施工实行现场标牌管理,标示牌上注明分项工程作业内容、简要工艺和质量要求、施工及质量负责人姓名等,对各种原材料、半成品,其名称规格使用部位应挂牌标识,严禁混堆、混放。
(4)、开工前做好各种原材料的标准试验。
(5)、监督重点部位工序施工方案的控制落实,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3、加强施工过程的试验和检验
确保各种试验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在加强试验室对施工中各种环节测试工作的基础上,在现场派驻试验人员,随时随层检测,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做好各类原材料、含水量、压实度等施工过程抽检和试验工作,把好质量关,用试验数据评定分析指导现场施工质量。
4、保证施工中的资料完整齐全
根据工程验收和质保体系对工程竣工文件和施工管理资料的要求,施工过程中做好各类原始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保存工作,严格按照公司要求,对图、表、签证、原始凭证、施工文件、往来信函等,在内容、格式等方面进行管理和控制,保证文件资料控制的有效性和可追溯性,确保工程竣工资料的准确和完整性。
六、安全保证措施:
1、 开工前对所有从事管理和生产的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重点对专职安全员、班组长、从事特种作业的工人进行安全培训、持证上岗,按照《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定》GB5306-85号文规定,经过培训考核,获取操作规程证方能持证上岗,对已取得上岗证的特种作业人员,要进行登记存档,对上岗证要按期复审,并设专人管理。
2、通过安全教育,增强职工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掌握基本生产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提高职工遵守施工安全纪律的自觉性,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做到:不违章指挥、不违章操作、不伤害自己、不被他人伤害,达到提高职工整体安全防护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3、设立专职安全员并建立24小时旁站制度,及时纠正和消除施工中出现的不安全苗头。
4、工地设立明显的安全警示牌和安全注意事项宣传栏。
5、每日必须检查机动车辆运行情况及刹车系统,保证机动车辆良好的运行状态,并且设专职人员负责指挥,严禁非司机开车或试车,机动车辆只允许专人驾驶与运行操作。
6、机械作业高度确保距高压线的垂直距离6米以下,大雨大风天气避免作业。
7、冬天施工时应及时排除施工范围及便道内积水,以免结冰路滑存在安全隐患。雨雪天机械使用时应有防滑措施。
8、项目经理部要保证检查制度的落实。每周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并规定检查日期、参加人员;作业班组每天进行一次。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在施工前准备、危险作业、季节性变化、节假日前后等进行非定期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制定整体措施,定人限期进行整改,保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真正落实。
七、环境保护、文明施工措施
在施工期间,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相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设计要求开展工作,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施工中的污水、废料和垃圾等有害物质对河流的污染,防治扬尘对环境空气的污染。
1、施工中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合理规划施工便道、施工场地、固定行车路线,施工车辆和施工机械按规定路线行驶,不随意碾压线路规定以外处,扩大人为活动范围,破坏地表植被。
2、施工现场应制定洒水防尘措施,不出现明显的扬尘,指定专人负责及时清运废渣土及便道维修养护。
3、自卸车后车厢增加挡板,防止掉渣,运输车辆驶出现场时,应将轮胎上的泥土清理干净,避免带泥土上路。
4.施工期间在所有施工现场修建临时排水设施,并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连接,使施工现场保持良好的排水状态,防止施工场所占用的土地或临时使用的土地受到冲刷。
5.清理场地的废料和土石方工程的废方处理,按图纸规定或监理工程师的指示,在适当地点设置弃土场,弃土堆放要和周围的自然景观协调一致。
6.施工废水、生活污水、基坑积水不直接排入农田、耕地、灌溉渠及饮用水源,冲洗集料或含有沉积物的操作用水采取过滤、沉淀池处理等措施达标后排放。施工机械防止严重漏油,禁止废油、污水直接排放。
7.在施工期间尽量保护施工现场及其周围的现有绿色植被,严格控制破坏植被的面积,除不可避免的占地、砍伐以外,不发生其他形式的人为破坏。对借土场、弃土场及时复耕,或种草绿化。同时加强对自然资源和野生动植物的保护。
8.在施工期间采取措施对施工现场及周围的公用设施与结构物加以保护。对施工使用的乡村道路、桥梁如有损坏及时修复。
9.在临近居民区进行作业时,噪音标准应达到国家规定要求。尽量避开居民休息时间进行施工。如确实需要夜间施工的,应在施工前,由总包方先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