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号:GY(T)-116-2014-J-A
1 目的
为获得优质铁水,保证电炉熔炼过程正常进行,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铸铁铸造车间电炉熔炼过程。
3 内容要求
3.1 熔化前的准备
操作者在工作前穿戴齐全劳保用品,检查所用的工具、设备、器具是否齐全、合格;浇包、炉衬、炉口、包嘴是否光滑顺畅,并备好合格炉料。
3.2 烘炉
大修后的炉衬应在开炉前预热烘烤,先将炉内放少须铁屑,再放入废铁件,要小心轻放,不要碰炉壁,烘烤通常用“空炉低功率慢升温”的方法,先小电流≤300A工作半小时,再缓慢升温至废件发红(约1000度),保温1小时,然后升高电流600A至铁水熔化满以后(铁水温度1450℃)烧结炉衬1小时,以使炉衬结壳。
3.3 熔炼
3.3.1按工艺部出具的《熔炼配料通知单》要求的比例称重加料。
3.3.2各炉料的块度和长度要符合要求:
a.生铁块度一般在2Kg-10Kg,10Kg以上及2Kg以下块度含量不超过5%;
b.废钢单件外形尺寸不大于炉口直径2/3(具体如下表),单件重量不大于13kg ;
c.硅、锰铁的块度不大于70×70mm;
d.回炉料、废铸件外形尺寸不大于炉口直径2/3,具体如下表
| 熔炼设备 | 3吨冲天炉 | 5吨冲天炉 | 7吨冲天炉 | 1吨电炉 | 1.5吨电炉 |
| 外形尺寸(mm) | ≤450 | ≤500 | ≤500 | ≤300 | ≤400 |
3.3.4 炉料加料顺序
铁屑---增碳剂---生铁---废钢---回炉铁---铁合金
3.3.5 炉料加入后,即可通小电流(≤500A)预热,然后再改用大电流(>600A)送电,以使炉料自下而上慢慢预热和熔化;熔炼中发现有棚料现象时,应把电炉倾斜至一定角度,用铁水融开炉料。
3.3.6 待炉料完全熔化后,加入铁合金或所需金属,升温至约1400℃,用取样小勺伸入铁液表面下100~300mm取样,通过铁水成分快速分析仪示值确定调整碳硅量,时间一般为3~5分钟,同时加温至要求的出铁温度。
3.3.7 用快速热电偶测量铁水温度;出铁温度一般控制在:灰铁1450~1500℃,球铁1530~1560℃;轻薄小件取上限,厚重大件取下限。铁水烫包回炉后温度升至规定要求方可出炉。
3.3.8 熔炼工要及时与浇注工联系,要他们及时做好出炉浇注的准备工作,保证铁水及时出炉,尽量减少高温铁水在炉内的停留时间。
3.3.9 熔炼过程中,应经常把粘附在炉口的熔渣铲扒干净,以便下次熔炼。
3.4 铁水处理:
3.4.1 灰铸铁按《灰铸铁孕育处理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孕育处理。
3.4.2 球铁按《球墨铸铁球化处理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球化处理。
3.4.3 当发生化学成分不符合要求时要立即采取措施对铁水进行处置,当铁水成分含碳量高时,加废钢降碳,含碳量低时加增碳剂增碳。
3.5 熔炼记录:电炉工要填写熔炼过程记录,每炉由炉长汇总交统计员。
5 本操作规程解释权归铸铁工艺部。
6相关记录
6.1 《熔炼配料通知单》
6.2 《电炉熔炼记录》
编制: 审核: 批准:
铸铁工艺部
2014年11月1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