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犯罪空间情报分析在系列杀人案件侦查中的应用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2:17:07
文档

犯罪空间情报分析在系列杀人案件侦查中的应用

犯罪空间情报分析在系列杀人案件侦查中的应用姜南※(南京森林学院,210046)摘要:犯罪空间情报分析是近年来在西方国家刑事执法中普遍应用的一种犯罪情报分析方法,就是通过观察系列犯罪案件在空间分布上的规律与特点、分析不同案件发生地点之间的联系,就作案人落脚点可能区域位置进行判断,从而帮助侦查机构提高侦查系列杀人案件的效率。本文借鉴西方犯罪空间情报分析的理论与实践经验,首先介绍了犯罪空间情报分析的发展历程与相关理论学说;其次结合部分系列杀人案例,对犯罪空间情报分析在系列杀人犯罪案件侦查中的操作
推荐度:
导读犯罪空间情报分析在系列杀人案件侦查中的应用姜南※(南京森林学院,210046)摘要:犯罪空间情报分析是近年来在西方国家刑事执法中普遍应用的一种犯罪情报分析方法,就是通过观察系列犯罪案件在空间分布上的规律与特点、分析不同案件发生地点之间的联系,就作案人落脚点可能区域位置进行判断,从而帮助侦查机构提高侦查系列杀人案件的效率。本文借鉴西方犯罪空间情报分析的理论与实践经验,首先介绍了犯罪空间情报分析的发展历程与相关理论学说;其次结合部分系列杀人案例,对犯罪空间情报分析在系列杀人犯罪案件侦查中的操作
犯罪空间情报分析在系列杀人案件侦查中的应用

姜南※

(南京森林学院,210046)

摘要:犯罪空间情报分析是近年来在西方国家刑事执法中普遍应用的一种犯罪情报分析方法,就是通过观察系列犯罪案件在空间分布上的规律与特点、分析不同案件发生地点之间的联系,就作案人落脚点可能区域位置进行判断,从而帮助侦查机构提高侦查系列杀人案件的效率。本文借鉴西方犯罪空间情报分析的理论与实践经验,首先介绍了犯罪空间情报分析的发展历程与相关理论学说;其次结合部分系列杀人案例,对犯罪空间情报分析在系列杀人犯罪案件侦查中的操作与应用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犯罪空间情报分析;系列杀人案件;刑事侦查

近年来,我国系列杀人案件的侦查时有发生,如河南杨新海系列杀人案件中杨新海作案23起、共杀死67名被害人。系列杀人犯罪案件的社会危害性,不但在于其直接给被害人及其亲属造成身体健康、生命与心理上的损失,而且容易在社会公众中造成恐慌1。同时,由于系列杀人案件多以疑难积案或陈年隐案呈现出来,因而也给侦查机关带来严峻的挑战。犯罪侦查的任务在于收集证据、查清案件事实与查缉作案人;其中查缉作案人是侦查破案的关键,而获取作案人的身份(Identification)或落脚点(Location)则是查缉作案人的关键。在系列杀人犯罪案件侦查中,如果能够向侦查机构提示作案人落脚点的可能位置,则不但能够缩小侦查范围、提高侦查工作效率,而且有助于预防该作案人继续犯罪。

犯罪空间情报分析(Geographic profiling)是近年来在西方国家刑事执法中普遍应用的一种犯罪情报分析方法,主要是通过分析系列犯罪案件作案人的落脚点与犯罪发生地之间的联系,通过分析系列犯罪案件发生地点在空间分布上所呈现的特点与规律,进而判断作案人可能居住的地区范围、作案人继续犯罪的可能地点,以对系列犯罪案件的侦查、预防提供帮助。本文将借鉴西方国家的犯罪空间情报分析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对犯罪空间情报分析在系列杀人犯罪案件中的操作与应用进行阐述,以期对系列犯罪案件侦查实践有所帮助。

一、犯罪空间情报分析的发展历程

犯罪情报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刑事执法辅助手段,旨在通过分析大量的犯罪情报来识别出犯罪模式与犯罪行为发展趋势,从而帮助包括侦查机关在内的有关部门提高犯罪侦查、犯罪预防工作的效率。犯罪空间情报分析是犯罪情报分析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犯罪情报分析机构或犯罪情报分析人员的日常工作内容之一,就是指犯罪情报分析人员通过分析系列犯罪案件发生地点、以及多个涉案地点的单一犯罪案件2在空间分布方面的情报信息,以寻找犯罪

※作者简介:姜南,男,南京森林学院侦查系讲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刑事侦查,犯罪情报分析。1Kim Rossmo,Geographic profiling,Crc Press,1999,5-6

2犯罪空间情报分析的适用范围主要是系列案件、以及涉及多个地点的单一犯罪案件。所谓涉及多个地点的单一犯罪案件,就是指在多个地点盗刷信用卜的涉信用卡案件、作案人在多个地点向被害人家属打电话以勒索赎金的绑架勒索案件;这类案件往往涉及到多个地点,从而犯罪情报分析人员能够通过究析案件中相关地点与作案人落脚点之间的关系,从而判断作案人落脚点的可能位置,帮助侦查机构抓获作案人或防范作案人继续作案。

案件发生地点与作案人落脚点之间的联系,并就作案人落脚点可能位置、作案人继续犯罪的可能地点作出判断,从而为犯罪侦查、犯罪预防提供帮助。

(一)犯罪空间情报分析的早期实践

根据有关文献,最早应用犯罪空间情报分析的案例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英国的“约克郡屠夫案”。在1975年至1980年间,英国的约克郡先后发生一系列杀害妇女的案件,在这些案件中,作案人都是“先以铁锤猛敲被害人的头部,再用锋利的螺丝刀狂插被害人的胸部和腹部,之后再施以拳打脚踢”的方式杀人;该作案人被称为“约克郡屠夫”。警方在侦查过程中采取了各种传统的侦查方法,但一直未能查清这位约克郡屠夫的身份。参与该案侦查的警员斯图尔特决定采取另外的方式来对该系列案进行分析,他先假设“犯罪人会选择在作案后会立刻返回家中”,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理:若作案人所选择的作案地点离其固定落脚点(住处)越近,那么在案件发生的时间可能越接近深夜;反过来推导,如果在某一天中案件发生的时间越晚,那么该发案地点离作案人的住处越近。基于这种思路,斯图尔特先将约克郡屠夫所实施的全部袭击案件发生地点标注在地图上;经过一番严密的犯罪空间情报分析,斯图尔特测约克郡屠夫可能住在博罗得福特地区(Bradford)的曼尼罕(Mannigham)与希普里街区(Shipley)之间的区域里。在1980年12月10日,斯图尔特制作了世界上第一份犯罪空间情报分析书;虽然当时这份犯罪空间情报分析书没能够被警方所重视、采纳;1981年1月2日,“约克郡屠夫”彼得.萨柯里弗(Peter Sutcliffe)由于一次偶然原因落网后,人们发现这位约克郡屠夫就住在赫通(Heton)——一个处于曼尼罕与希普里中间的区域,也正是斯图尔特所预测的区域里3。

(二)犯罪空间情报分析软件的开发历程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美国、英国、加拿大的一些警务执法机构先后在刑事执法实践中自发地在系列犯罪案件中应用了一些类似于犯罪空间情报分析的技术来提高侦查工作效率;但是,直到1985年才由英国利物浦大学(Liverpool University)的大卫.坎特(David Canter)教授提出了“圆周假设理论”的犯罪情报分析方法。当时英国伦敦北部地区铁路沿线发生了多起强奸案件,该案的作案人被称为“铁路沿线强奸犯”(Railway Rapist)。警方在调查该系列案件过程中,邀请大卫.坎特教授协助调查;坎特当时不知道斯图尔特的犯罪情报分析方法与过程,但他也发现了一套与斯图尔特非常相似的犯罪空间情报分析方法即“圆周假设理论”(the circle hypothesis)、并且应用这种方法协助警方抓获了那名强奸犯约翰.杜飞(John Duffy),几年后坎特教授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套用于犯罪空间情报分析的软件即“天网”(Dragnet)。美国警方利用“天网”软件成功抓获了17名系列杀人犯罪案件的作案人。

1990年,加拿大1990年凡柯沃(Vancouver)局的警员金.罗斯莫(Kim Rossmo)也荫发了一个通过分析系列犯罪案件发生地点来判断作案人落脚点的想法,虽然罗斯莫当时对斯图尔特、坎特等都一无所知。罗斯莫自己在1991年发明了一套算法,并命名为“犯罪人空间位置测定”(Criminal Geographic Targeting);1995年,罗斯莫在西蒙.弗拉斯尔(Simon Frasier University)完成了他的犯罪学博士论文,该论文就是以犯罪空间情报分析(geographic profiling)为选题的;1996年,罗斯莫开发成功了“参宿七”(Rigel)犯罪空间情报分析软件。随后并使用似曾相识的方法来开展犯罪空间情报分析。由于罗斯莫的软件推广工作作得好,以致于许多人将罗斯莫视为犯罪空间情报分析的始祖,而犯罪空间情报分析软件操作也被等同为犯罪空间情报分析。

犯罪空间情报分析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西方警务执法机构的一项日常工作内容;而且越来越多的犯罪空间情报分析软件(如Dragnet,Regel,Crimestat等)已经被应用到刑事执法

3犯罪空间情报分析与犯罪空间情报分析软件,法律博客,2010-05-19。

http://detective.fyfz.cn/art/626596.htm实践当中,提高了犯罪侦查与犯罪预防工作的效率。

二、犯罪空间情报分析的原理

犯罪空间情报分析的原理,就是指根据犯罪发生地点的相关信息来预测作案人落脚点位置、作案人继续犯罪可能位置的科学依据。

(一)“首案附近”。大卫.坎特教授在其《犯罪的影子》中提到,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特工所提出的一个关于犯罪空间情报分析原理,就是“首案附近”。所谓“首案附近”,就是指“原则是,在某些案件中,尤其是在犯罪人似乎没有精心策划其犯罪地点的情况下,他可能就居住在其第一次实施犯罪行为的地点附近。”4“首案附近”的蕴含前提就是,犯罪人在第一次犯罪时是随意而带有冲动性的,犯罪只不过是其“在外闲逛时没有很明确的犯罪意图的见机行事”。

近年来,有学者提出系列犯罪案件作案人在选择作案地点时会遵循“最省力原则”(least effort principle)。所谓“最省力原则”,就是说人们都习惯于利用那些能够得到的机会来办事,以达到最省力的目的;因此,犯罪人如果能够在离家近的地方能够找到满足其要求的侵害目标或被害人,那么他就不需要、也不大愿意到离家远的地方去寻找侵害目标或被害人。

因此,在系列犯罪案件侦查中,侦查人员首先要确定作案人所实施第一起犯罪的地点,然后在其附近找到作案人。

(二)几何图形分析理论。几何图形分析理论,就是指将系列犯罪案件发生地点连接起来以形成某种图案的几何图形,然后判断该系列案件作案人固定落脚点的可能位置,从而帮助侦查机构缩小侦查范围、查缉作案人。几何图形分析理论主要包括圆周假设理论与环状模式理论两种学说。

1.“圆周假设理论”。圆周假设理论(the circle hypothesis)是英国利物浦大学的大卫.坎特提出的一种犯罪空间情报分析的观点。所谓圆周假设,“就是一系列杀人案件中地理位置最远的两起案件连接的直线距离为直径,直线重点为圆心,画一个圆圈。那些作案人其居住地和活动区域都在这一圆圈内。”5

圆周假设理论具有三个前提性假设。(1)系列犯罪案件作案人都拥有一个固定的居所,如果系列犯罪案件作案人没有固定住所,则不能适用圆周假设理论;(2)作案人都会在他熟悉的空间环境内犯罪,因为每个人都会有一份心理地图(mental map),而他的住处通常在这幅心理地图的中心位置;(3)作案人每次作案时都会以其落脚点(固定住处)为中心、向不同的方向出发,在经过一段相对固定的距离后实施犯罪。

坎特教授在提出圆周假设理论后,利用伦敦警方所破获的许多系列犯罪案件的资料对圆周理论假设进行了验证。几年后,坎特教授又在其圆周理论假设的基础上,开发了一套称为“天网”(Dragnet)的犯罪空间情报分析软件。美国警方在“天网”软件帮助下,抓获了17名系列杀人案件的作案人。

因此,在系列犯罪案件侦查中,犯罪情报分析人员先要将系列犯罪案件地点在地图上标注出来,然后以地图上距离最远的两起案件为直径画一个圆,侦查人员可以在这个圆圈的圆心附近通过摸底排队来查找作案人。

2.“环状模式理论”。“环状模式理论”是我国武汉市警方在侦查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套关于犯罪空间情报分析的方法。环状模式理论,就是指将系列犯罪案件的地点标注在地图上,然后用线条将各犯罪地点连接起来,就能形成一个环状的图形;环状模式侦查范围的重点一般在其中空点处即圆心附近。6

4大卫.坎特著吴宗宪译,犯罪的影子,中国轻工机械出版社,2002,第115页。

5同上,第118-119页。

6关于系列犯罪犯罪地点基本模式之探讨,中南警事网,2006-06-01。

http://jyw.znufe.edu.cn/znjs/ftkx/ftkx_xslw/200606/t20060601_6288.htm“环状模式理论”可能是在借鉴、并修正了圆周理论假设,结合武汉市警方侦办的相关系列案件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犯罪空间情报分析方法。其对圆周理论的修正主要有:(1)环状模式理论认为圆周理论只是一种理想情况下的理论假设,而在现实中影响犯罪发生地点的因素很多,如交通、地形、被害人分布情况等,这反应在系列犯罪案件发生地点的空间分布上,就表现为系列犯罪案件发生地点连接所形成的环状图形可能是圆形、椭圆形、弧形、三角形、四边形等。(2)圆周理论假设只是认为作案人的居住地位于由距离最远两点为直径的圆周内;而环环状模式理论则针对系列犯罪地点所连接成的图形对作案人可能落脚点的位置作了进一步明确的预测,采取作图法对“三角形通过作回打重心,四边形找对角线之交点,弧型可取弧上三点A、B、C点为圆心画弧,通过弧的交点作两条线,这两条直线之交点即圆心。”

环状模式理论也得到了武汉市警方所破获的郭博武系列强奸案件的验证。在1979年至1981年期间,原武汉国棉二厂的工人郭博武在武汉市区内强奸作案多起,案件发生地点遍遍布武汉三镇;侦查人员通过分析发现其犯罪地点主要集中在江岸区的二七街、新衬街辖区和武昌区的国棉二厂附近,远以此为侦查重点,最后终于在确定的侦查范围内发现了罪犯。

(三)觅食理论(foraging theory)。觅食理论本来是生态学领域的一个概念,是指肉食动物为了获取维持其生存所需的猎物,会形成一种一种捕食策略或日常活动路径(也即觅食的线路);肉食动物在这种日常活动路径中能够以最少的体力消耗来稳定地获得猎物。生态学研究觅食理论,就是通过研究肉食动物的觅食路径,来寻找该动物的活动规律。美国加利福利尼亚大学布林亭罕教授基于环境犯罪学理论(environmental criminology)中的“犯罪事件系潜在犯罪人和潜在目标在特定的一系列条件和有利条件下、在时空中特定点的聚合产物”,并将生态学的觅食理论引入到犯罪学研究领域,他根据将系列犯罪案件的作案人视为一种“捕食者”(predator);认为系列犯罪案件作案人与普通人一样以可预测的和常规的方式进行活动。系列犯罪案件的作案人在其连续作案过程中会形成一种选择侵害目标或被害人的犯罪行为模式,这种模式可以用三个变量构建模型来加以研究:即以作案人固定落脚点为中心,首先要选择犯罪地点的方向;其次是所选择犯罪地点距离其固定落脚点之间的距离;第三是作案人犯罪作案的频率7。

布兰亭罕教授研究对犯罪空间情报分析(geographic profiling)的研究,是将犯罪预防作为切入点。罗斯莫曾经在布兰亭罕教授指导下从事研究,罗斯莫曾经是加拿大机构的侦探,因而他对犯罪空间情报分析研究的切入点是犯罪侦查——他希望通过对系列犯罪案件发生地点进行分析,以找出系列犯罪案件发生地点与作案人固定落脚点之间的规律。罗斯莫认为,系列犯罪案件发生地点与作案人固定落脚点之间的距离是可以通过统计、归纳的方法得到的;如果得到了系列案件发生地点与作案人固定落脚点之间距离的常量数据),那么只需要以系列案件发生地为圆心、以那个常量数据为半径画一个圆,作案人的固定落脚点就在这个圆周范围内;系列案件中的每一起犯罪发生地点都可以被作为圆心、并画出一个圆,那么作案人固定落脚点就很可能在几个圆重合的区域中。

罗斯莫经过研究,提出了一个测算系列犯罪案件地点与作案人固定落脚点之间距离的公式(即著名的罗斯莫公式),并以此公式为基础开发了著名的犯罪空间情报分析软件“参宿七”(Regel)。参宿七软件在美国刑事执法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三、系列杀人犯罪案件中的犯罪空间情报分析操作

在系列杀人犯罪案件侦查中应用犯罪空间情报分析,有助于侦查机构缩小侦查范围,从而提高系列杀人犯罪案件侦查工作的效率。在系列杀人犯罪案件侦查中开展犯罪空间情报分

7Brantingham,P.J.and G.Tita.Offender Mobility and Crime Pattern Formation from First Principles.In Artificial Crime Analysis Systems:Using Computer Simulations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edite by L.Liu and J.Eck.pp.193-208.Hershey,PA:Idea Press析,主要有两种方式即专门软件操作方式与手工操作方式。无论是哪种方式,犯罪空间情报分析都包括三个主要的步骤,即收集系列犯罪案件的情报信息,将犯罪发生地点信息的标注在纸质地图上或录入专门的犯罪空间情报分析软件中,然后用专门方法进行分析或操作专门软件进行分析。由于国内刑事执法机构尚未应用专门的犯罪空间情报分析软件,故本文在此仅犯罪空间情报分析的手工分析作简单介绍。

(一)收集、整理系列杀人犯罪案件的发生地点的相关空间情报信息。

收集杀人犯罪案件情报信息是应用犯罪空间情报分析的第一个步聚。有些系列杀人犯罪案件的跨度比较长,而另外一些系列杀人犯罪案件的跨度则较短。如在河南籍杨新海系列杀人案件中,杨新海在2000年冬季至2003年8月期间共实施犯罪22起、杀死65人;而山西籍杨树明则在1992年至2006年间共实施犯罪12起共杀死9人、重伤3人,时间跨度达14年。因此,犯罪情报分析人员在收集杀人犯罪案件的情报信息时,要尽可能全面地收集杀人犯罪案件情报信息,不但要收集现行杀人案件的情报信息,尤其注意收集那些积压下来的未破杀人案件的情报信息。

犯罪空间情报分析主要是对作案人的固定落脚点与案件现场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由于有些系列杀人案件中存在着多个地点,例如被害人尸体发现的地点与作案人杀人的地点、犯罪人与被害人相遇的地点不一致等。犯罪情报分析人员应当尽可能收集系列犯罪案件中的所有涉案地点的情报信息,包括犯罪人发现被害人的地点、犯罪人杀害被害人的地点、犯罪人抛弃被害人尸体(尸块)的地点;通过对这些地点相关情报的分析,来判断这些地点所属的场所类型、以及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以有助于识别出作案人的犯罪模式。为了避免犯罪空间情报分析的结论出现误差或者对作案人落脚点所分析的范围过大,当前许多犯罪空间情报分析工作都是对发现被害人尸体的地点进行分析。但是,这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被害人尸体在被作案人处置后、被警方发现前由于自然原因(如水流、风吹)而被移动了;侦查机构应当尽可能地对被害人尸体位置进行还原,一旦能够确定作案人抛尸的精确地点,那将有助于犯罪空间情报分析人员分析抛尸地点与作案人之间的联系。

另外,犯罪情报分析人员还应当收集不同地区的系列杀人犯罪案件情报资料,并尽可能收集作案人固定落脚点(如住处或工作单位)与其犯罪地点间的距离;通过归纳、求平均数等数学方法,测定不同地区系列杀人案件作案人固定落脚点(如住处或工作单位)与其犯罪地点间的距离的平均数。

(二)全面、系统地分析杀人犯罪案件的空间情报信息

犯罪情报分析的本质就是通过分析大量犯罪案件的情报信息,寻找不同犯罪案件间的关联性,以识别出犯罪模式与犯罪趋势,进而探索犯罪侦查与犯罪预防的对策;犯罪空间情报分析也同样如此。因此,犯罪情报分析人员在开展犯罪空间情报分析时,要对不同犯罪案件进行多角度对比分析。

首先,犯罪情报分析人员可以通过列表的方式,将犯罪案件的发生日期(最好将案件日期换成星期几并纳入对比分析的内容)、时间、地点(包括犯罪人与被害人相遇的地点、犯罪实施的地点、尸体被发现的地点等)、被害人情况、嫌疑人情况进行对比。通过列表对比分析,犯罪情报分析人员能够发现作案人选择侵害目标、被害人的规律,以及作案人在选择作案时间、以及时间间隔上的规律;并

其次,犯罪情报分析人员将犯罪发生地点标注在纸质地图上,尽可能准确地标注在地图上相应的位置上,然后通过肉眼观察的方法,掌握案件发生地点在空间分布情况,以寻找其中规律。如犯罪案件地点是沿着交通线路方面分布的、还是集中在某个区域成片状的,或者形成其他什么样的形状?犯罪地点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往往暗示着某种规律,如系列犯罪案件的犯罪地点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能够揭示出系列犯罪案件的存在;犯罪地点高度集中的区域就是犯罪热点地区等。另外,犯罪情报分析人员还能够根据犯罪案件发生先后顺序、以及犯罪地点的空间分布规律来描述犯罪案件在空间上的发展趋势等规律。如东北地区曾经发生的金春日系列抢劫、强奸、杀人犯罪案件,其犯罪地点在空间分布上所呈现出来的状况就揭示出了一种让人一看就明白的规律来。

第三,犯罪情报分析人员可以采取制图法在纸质地图上作辅助线或圆,以对系列案件发生地点作进一步分析。(1)按时间先后顺序将系列案件的涉案地点用线条连接起来8,以分析作案人的行为轨迹。(2)以地图上距离最远的两个案发地点为直径画圆,并观察所有系列案件是否都在该圆内,然后根据圆内案件地点比较密集区域的居民住宅分布情况,以其为重点侦查范围来开展摸底排队或调查访问;(3)以案件发生地点为圆心,以案发地区系列杀人犯罪作案人固定落脚点(如住处或工作单位)与其犯罪地点间的距离平均数为半径画圆,然后观察几个圆的重叠交叉部分的居民住宅分布情况,分析作案人固定落脚点的可能区域位置。

犯罪空间情报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刑事执法辅助手段,但它并不能告诉侦查人员作案人是谁而直接破案。在侦查实践中,犯罪情报分析人员可以与侦查机构协作、或由侦查人员掌握犯罪空间情报分析的技能,以确定作案人的居住区域,缩小侦查范围,从而提高系列杀人案件的侦查工作效率;在开展犯罪空间情报分析中,犯罪情报分析人员要充分利用警方所掌握的案发地区的重点人口、高危人群以及有嫌疑人等情报结合起来,运用犯罪空间情报分析的结论来帮助甄别嫌疑人员。犯罪情报分析人员还能够通过开展犯罪空间情报分析,寻找系列杀人案件多发的时间段与犯罪热点地区,以帮助巡逻部门优化巡逻线路与方式,增强犯罪防范的效果。

8唱友宏等:“谈目标轨迹在侦查思维中的应用”,载于《辽宁警专学院》2008年第5期第45页;詹明华李文章,“目标轨迹在犯罪侦查上之应用”,载于《刑事科学》第六十期。

文档

犯罪空间情报分析在系列杀人案件侦查中的应用

犯罪空间情报分析在系列杀人案件侦查中的应用姜南※(南京森林学院,210046)摘要:犯罪空间情报分析是近年来在西方国家刑事执法中普遍应用的一种犯罪情报分析方法,就是通过观察系列犯罪案件在空间分布上的规律与特点、分析不同案件发生地点之间的联系,就作案人落脚点可能区域位置进行判断,从而帮助侦查机构提高侦查系列杀人案件的效率。本文借鉴西方犯罪空间情报分析的理论与实践经验,首先介绍了犯罪空间情报分析的发展历程与相关理论学说;其次结合部分系列杀人案例,对犯罪空间情报分析在系列杀人犯罪案件侦查中的操作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