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课程基本信息
| 课程编码:0501100 | 课程名称: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
| 课程类型:B类 | 课程地位:核心课程 |
| 课程学分:(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填写) | 参考课时: |
| 课程性质:必修课 | 开课部门: |
| 适用专业(层次):普专专业 | |
| 先修课程: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 | |
| 后续课程:《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汽车故障诊断技术》 | |
| 职业资格:汽车高级维修工职业资格 | |
| 编 制: 汽车教研室课程开发团队 | 批 准 人: |
| 课程负责人: | |
1.适用对象
高中后三年制学生/初中毕业五年一贯制学生。
2.适用专业
汽车电子技术专业
3. 参考课时 学分 ***
4. 课程简介
该课程系统地介绍了发动机主要总成的作用、结构、原理、检测、故障排除等内容。主要包括汽车发动机总体构造、汽车厂用维修机具、曲柄连杆机构、配器机构、汽油机电控系统、柴油机燃料系、柴油机电控系统、润滑系、冷却系、发动机的竣工检验。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须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汽车发动机主要总成的作用、结构、原理;
2、掌握发动机主要总成的检测和故障排除的方法及技术;
3、掌握发动机主要总成的检测和故障排除工具的使用方法。
5. 课程性质与定位
①课程性质: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
②课程定位:本课程构建于《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等课程的基础上,也是进一步学习《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汽车电气与电子系统检修》等专业核心技能课程的基础。主要培养学生会利用现代诊断和检测设备进行汽车发动机的故障诊断、故障分析、零部件检测及维修更换等专业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6. 课程设计思路
该课程是依据“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汽车机修工工作岗位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的项目中学会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发展职业能力。为了使学生会进行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的检修,本课程设计了8个学习项目。在项目的教学实施中,依据汽车发动机维修的工作过程,将每个项目进一步分解成学习型工作任务,共包括28个学习型工作任务。
7.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整体上对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有初步认识,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发动机维修保养、发动机修理、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检测等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知识及相关的职业能力,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积极的行动意识和职业规划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后续课程学习作前期准备,为学生顶岗就业夯实基础。同时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工作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根据本课程面对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
①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
②掌握发动机部件的功用、构造、工作原理;
③掌握发动机零部件的耗损形式、原因、检测与维修方法;
④掌握发动机拆装、调试工艺知识;
⑤掌握汽车发动机的维护保养知识;
⑥掌握发动机简单故障的分析与排除方法。
技能目标
①会进行发动机的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维护保养;
②能熟练拆装发动机总成、零部件,正确判定其工作、使用状况;
③能对曲柄连杆机构进行故障诊断与维修;
④能对配气机构进行故障诊断与维修;
⑤能对汽油机燃油供给系进行故障诊断与维修;
⑥能对柴油机燃油供给系进行故障诊断与维修;
⑦能对冷却系进行故障诊断与维修;
⑧会能进行发动机的组装与调试。
态度目标
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及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逐渐形成符合汽车维修行业职业岗位(群)所要求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
②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汽车新知识新技术的自学能力,为适应汽车行业岗位群的要求打下基础,提高学生走向社会求职的竞争力;
③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④能客观地评判自己或他人的工作业绩。
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
参加汽车维修高级工技能取证,获取相关证书。
8.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 序号 | 学习项目 | 子项目及学习内容 | 学时 | 教学方法 | 教学场所 | 师资配备 | |
| 1 | 项目一汽车发动机总论 | 任务一:发动机总体构造与原理分析; | 2 | 4 | 项目教学法 | 车间 | 双师素质教师 |
| 任务二:发动机总体认识; | 2 | 项目教学法 | 车间 | 双师素质教师 | |||
| 2 | 项目二曲柄连杆机构构造与维修 | 任务一:曲柄连杆机构构造与维修分析; | 2 | 14 | 项目教学法 | 车间 | 双师素质教师 |
| 任务二:曲柄连杆机构的拆装; | 2 | 项目教学法 | 车间 | 双师素质教师 | |||
| 任务三:曲轴飞轮组的检查和维修; | 2 | 项目教学法 | 车间 | 双师素质教师 | |||
| 任务四:气缸体、气缸盖的检查与维修; | 2 | 项目教学法 | 车间 | 双师素质教师 | |||
| 任务五:连杆的检验与校正; | 2 | 项目教学法 | 车间 | 双师素质教师 | |||
| 任务六:活塞组的检查与维修; | 2 | 项目教学法 | 车间 | 双师素质教师 | |||
| 任务七:气缸压力的测量; | 2 | 项目教学法 | 车间 | 双师素质教师 | |||
| 3 | 项目三配气机构构造与维修 | 任务一:配气机构构造与维修分析; | 2 | 10 | 项目教学法 | 车间 | 双师素质教师 |
| 任务二:配气机构的拆装; | 4 | 项目教学法 | 车间 | 双师素质教师 | |||
| 任务三: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 | 2 | 项目教学法 | 车间 | 双师素质教师 | |||
| 任务四:气门与气门座的修理; | 2 | 项目教学法 | 车间 | 双师素质教师 | |||
| 4 | 项目四汽油机燃油系构造与维修 | 任务一:汽油喷射式供给系构造与维修分析; | 2 | 10 | 项目教学法 | 车间 | 双师素质教师 |
| 任务二:燃油喷射系统主要零部件拆装与检测; | 2 | 项目教学法 | 车间 | 双师素质教师 | |||
| 任务三:燃油喷射系常用检测诊断仪器的使用; | 4 | 项目教学法 | 车间 | 双师素质教师 | |||
| 任务四:燃油喷射系统的故障诊断; | 2 | 项目教学法 | 车间 | 双师素质教师 | |||
| 5 | 项目五柴油机燃油系构造与维修 | 任务一:柴油机供给系构造与维修分析; | 2 | 10 | 项目教学法 | 车间 | 双师素质教师 |
| 任务二:喷油器、喷油泵的拆装; | 2 | 项目教学法 | 车间 | 双师素质教师 | |||
| 任务三:喷油泵的检查与调试; | 2 | 项目教学法 | 车间 | 双师素质教师 | |||
| 任务四:喷油器的检查与调试; | 2 | 项目教学法 | 车间 | 双师素质教师 | |||
| 任务五:柴油机供给系的维护; | 2 | 项目教学法 | 车间 | 双师素质教师 | |||
| 6 | 项目六冷却系构造与维修 | 任务一:冷却系构造与维修分析; | 2 | 6 | 项目教学法 | 车间 | 双师素质教师 |
| 任务二:冷却系的拆装与维修; | 4 | 项目教学法 | 车间 | 双师素质教师 | |||
| 7 | 项目七润滑系的构造与维修 | 任务一:润滑系构造与维修分析; | 2 | 6 | 项目教学法 | 车间 | 双师素质教师 |
| 任务二:润滑系的拆装与维修; | 4 | 项目教学法 | 车间 | 双师素质教师 | |||
| 8 | 项目八发动机装配、调整与磨合 | 任务一:发动机装配与调试; | 2 | 4 | 项目教学法 | 车间 | 双师素质教师 |
| 任务二:发动机磨合; | 2 | 项目教学法 | 车间 | 双师素质教师 | |||
| 9 | 合计 | ||||||
项目1教学内容与能力要求
| 项目概述 | 项目一:汽车发动机总论 | 课时 | 4 | ||
| 任务一:发动机总体构造与原理分析; | 2 | ||||
| 任务二:发动机总体认识; | 2 | ||||
| 项目任务 | 能描述发动机总体结构及布置形式; 能描述汽油机工作原理; 能描述柴油机工作原理。 | ||||
| 教学目标 | 知识 | 1.掌握发动机的基本组成; 3.掌握发动机的专用术语; | 2.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 ||
| 技能 | 1.能够描述发动机的总体结构; | 2.能够描述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 |||
| 态度 | 1.能按时上课,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回答问题,按时交作业; 2.能配合小组完成项目任务,帮助其他成员; | ||||
| 项目的教学实施 | 1.教师布置工作任务; 2.教师讲授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学生信息采集,了解任务; 3.学生分组讨论,制定计划,讨论交流实施步骤、人员分工,准备材料确定实施计划; 4.学生分组操作,老师进行咨询,指导,组织,协调; 5.老师介绍评价标准,学生自检,互检和专检; 6.评价考核。 | ||||
| 项目教学内容 | 1.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 2.汽车汽油发动机工作原理认识; 3.汽车柴油发动机工作原理认识。 | ||||
| 工作对象、工具 | 设备:电子教程软件;发动机总成和零件;理实一体化教室;检测工具、量具;仿真实训软件; 参考资料:《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化学工业出版社 张俊海主编; 维修手册;学生作业单; | ||||
| 工作方法 | 1.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教学; 2.将本学习项目若干了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按照“任务导入-信息收集-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总结-拓展组织教学,在老师指导下实施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3.学生先模拟,后实操; 4.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适当讲解、并进行引导、互动、监督、评估; 5.教师应提前准备好各种媒体学习资料,任务工单,教学课件,并准备好教学场地和设备。 | ||||
| 劳动组织和工作人员 | 教师和学生 | ||||
| 工作成果 | 作业和实训 | ||||
| 考核评价 | 详见本课程考核实施方案 | ||||
| 项目概述 | 曲柄连杆机构构造与维修 | 课时 | 14 | ||
| 任务一:曲柄连杆机构构造与维修分析; | 2 | ||||
| 任务二:曲柄连杆机构的拆装; | 2 | ||||
| 任务三:曲轴飞轮组的检查和维修; | 2 | ||||
| 任务四:气缸体、气缸盖的检查与维修; | 2 | ||||
| 任务五:连杆的检验与校正; | 2 | ||||
| 任务六:活塞组的检查与维修; | 2 | ||||
| 任务七:气缸压力的测量; | 2 | ||||
| 项目任务 | 能正确拆装曲柄连杆机构; 能对连杆、缸体等主要机件进行检验、修理; 能正确选配活塞环; 能对曲柄连杆机构进行常见项目维护; 能对曲柄连杆机构常见故障进行诊断。 | ||||
| 教学目标 | 知识 | 1.掌握机体组的结构; 2.了解机体组的工作原理; 3.掌握活塞连杆组的结构; 4.了解活塞连杆组的工作原理; 5.掌握曲轴飞轮组的结构; 6.了解曲轴飞轮组的工作原理; | |||
| 技能 | 1.能够进行机体组零部件的拆装与检修; 2.会对活塞连杆组零部件进行拆装与检修; 3.能够对活塞连杆组常见故障进行诊断与排除; 4.能够对曲轴飞轮组零部件进行拆装和检修; 5.会对曲轴飞轮组常见故障进行诊断与排除 | ||||
| 态度 | 1.能按时上课,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回答问题,按时交作业; 2.能配合小组完成项目任务,帮助其他成员; | ||||
| 项目的教学实施 | 1.教师布置工作任务; 2.教师讲授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学生信息采集,了解任务; 3.学生分组讨论,制定计划,讨论交流实施步骤、人员分工,准备材料确定实施计划; 4.学生分组操作,老师进行咨询,指导,组织,协调; 5.老师介绍评价标准,学生自检,互检和专检; 6.评价考核。 | ||||
| 项目教学内容 | 1.机体组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机体组零部件的拆装与检修; 3.活塞连杆组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4.活塞连杆组零部件的拆装与检修; 5.活塞连杆组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 6.曲轴飞轮组的结构和原理; 7.曲轴飞轮组零部件的拆装和检修; 8.曲轴飞轮组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 | ||||
| 工作对象、工具 | 设备:电子教程软件;发动机总成和零件;理实一体化教室;检测工具、量具;仿真实训软件; 参考资料:《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化学工业出版社 张俊海主编; 维修手册;学生作业单; | ||||
| 工作方法 | 1.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教学; 2.将本学习项目若干了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按照“任务导入-信息收集-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总结-拓展组织教学,在老师指导下实施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3.学生先模拟,后实操; 4.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适当讲解、并进行引导、互动、监督、评估; 5.教师应提前准备好各种媒体学习资料,任务工单,教学课件,并准备好教学场地和设备。 | ||||
| 劳动组织和工作人员 | 教师和学生 | ||||
| 工作成果 | 作业和实训 | ||||
| 考核评价 | 详见本课程考核实施方案 | ||||
| 项目概述 | 配气机构构造与维修 | 课时 | 10 | ||
| 任务一:配气机构构造与维修分析; | 2 | ||||
| 任务二:配气机构的拆装; | 4 | ||||
| 任务三: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 | 2 | ||||
| 任务四:气门与气门座的修理; | 2 | ||||
| 项目任务 | 能正确拆装配气机构; 能对气门及气门座进行检验、修理; 能按正确方法调整气门间隙; 能对配气机构进行维护; 能对配气机构常见故障进行诊断。 | ||||
| 教学目标 | 知识 | 1.掌握配气机构的结构及功用; 2.了解配气相位; 3.掌握配气机构的主要部件; 4.了解配气机构新技术; | |||
| 技能 | 1.能够进行配气机构的拆装与检修; 2.会对气门与气门座进行拆装与检修; 3.能够对配气机构常见故障进行诊断与排除; 4.会对配气机构进行维护; | ||||
| 态度 | 1.能按时上课,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回答问题,按时交作业; 2.能配合小组完成项目任务,帮助其他成员; | ||||
| 项目的教学实施 | 1.教师布置工作任务; 2.教师讲授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学生信息采集,了解任务; 3.学生分组讨论,制定计划,讨论交流实施步骤、人员分工,准备材料确定实施计划; 4.学生分组操作,老师进行咨询,指导,组织,协调; 5.老师介绍评价标准,学生自检,互检和专检; 6.评价考核。 | ||||
| 项目教学内容 | 1.配气机构的结构; 2.配气机构的主要部件; 3.配气相位; 4.配气机构的拆装; 5.配气机构的维护; 6.气门与气门座的修理; 7.配气机构的故障诊断与排除;8.配气机构新技术; | ||||
| 工作对象、工具 | 设备:电子教程软件;发动机总成和零件;理实一体化教室;检测工具、量具;仿真实训软件; 参考资料:《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化学工业出版社 张俊海主编; 维修手册;学生作业单; | ||||
| 工作方法 | 1.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教学; 2.将本学习项目若干了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按照“任务导入-信息收集-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总结-拓展组织教学,在老师指导下实施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3.学生先模拟,后实操; 4.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适当讲解、并进行引导、互动、监督、评估; 5.教师应提前准备好各种媒体学习资料,任务工单,教学课件,并准备好教学场地和设备。 | ||||
| 劳动组织和工作人员 | 教师和学生 | ||||
| 工作成果 | 作业和实训 | ||||
| 考核评价 | 详见本课程考核实施方案 | ||||
| 项目概述 | 汽油机燃油系构造与维修 | 课时 | 10 | ||
| 任务一:汽油喷射式供给系构造与维修分析; | 2 | ||||
| 任务二:燃油喷射系统主要零部件拆装与检测; | 2 | ||||
| 任务三:燃油喷射系常用检测诊断仪器的使用; | 4 | ||||
| 任务四:燃油喷射系统的故障诊断; | 2 | ||||
| 项目任务 | 会进行燃油喷射系统主要零部件拆装与检测; 会使用燃油喷射系常用检测诊断仪器; 能进行燃油喷射系统的故障诊断; | ||||
| 教学目标 | 知识 | 1.掌握汽油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的组成; 2.了解汽油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的工作原理; 3.掌握EFI系统的特点; | 4.了解EFI系统的工作原理; | ||
| 技能 | 1.能够进行燃油供给系的拆装与检修; 2.会使用燃油喷射系常用检测诊断仪器; | 3.能够对汽油机燃油喷射系统常见故障进行诊断与排除; | |||
| 态度 | 1.能按时上课,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回答问题,按时交作业; 2.能配合小组完成项目任务,帮助其他成员; | ||||
| 项目的教学实施 | 1.教师布置工作任务; 2.教师讲授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学生信息采集,了解任务; 3.学生分组讨论,制定计划,讨论交流实施步骤、人员分工,准备材料确定实施计划; 4.学生分组操作,老师进行咨询,指导,组织,协调; 5.老师介绍评价标准,学生自检,互检和专检; 6.评价考核。 | ||||
| 项目教学内容 | 1.汽油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2.EFI系统; 3.EFI系统的工作原理; 4.燃油喷射系常用检测诊断仪器的使用; 5.燃油喷射系统的故障诊断; | ||||
| 工作对象、工具 | 设备:电子教程软件;发动机总成和零件;理实一体化教室;检测工具、量具;仿真实训软件; 参考资料:《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化学工业出版社 张俊海主编; 维修手册;学生作业单; | ||||
| 工作方法 | 1.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教学; 2.将本学习项目若干了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按照“任务导入-信息收集-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总结-拓展组织教学,在老师指导下实施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3.学生先模拟,后实操; 4.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适当讲解、并进行引导、互动、监督、评估; 5.教师应提前准备好各种媒体学习资料,任务工单,教学课件,并准备好教学场地和设备。 | ||||
| 劳动组织和工作人员 | 教师和学生 | ||||
| 工作成果 | 作业和实训 | ||||
| 考核评价 | 详见本课程考核实施方案 | ||||
| 项目概述 | 柴油机燃油系构造与维修 | 课时 | 10 | ||
| 任务一:柴油机供给系构造与维修分析; | 2 | ||||
| 任务二:喷油器、喷油泵的拆装; | 2 | ||||
| 任务三:喷油泵的检查与调试; | 2 | ||||
| 任务四:喷油器的检查与调试; | 2 | ||||
| 任务五:柴油机供给系的维护; | 2 | ||||
| 项目任务 | 能正确拆装喷油器、喷油泵; 能对喷油器、喷油泵进行调试; 能对供给系进行常见项目维护; 能对简单故障进行诊断; | ||||
| 教学目标 | 知识 | 1.掌握柴油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的组成; 2.了解柴油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的工作原理; 3.掌握喷油器、喷油泵的工作原理; 4.了解调速器的功用及工作原理; 5.了解供油正时; | |||
| 技能 | 1.能够进行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的拆装与检修; 2.会使用燃油喷射系常用检测诊断仪器对喷油器、喷油泵进行诊断; 3.能够对喷油器、喷油泵进行拆装与检测; 4.能够对柴油机供给系进行维护; | ||||
| 态度 | 1.能按时上课,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回答问题,按时交作业; 2.能配合小组完成项目任务,帮助其他成员; | ||||
| 项目的教学实施 | 1.教师布置工作任务; 2.教师讲授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学生信息采集,了解任务; 3.学生分组讨论,制定计划,讨论交流实施步骤、人员分工,准备材料确定实施计划; 4.学生分组操作,老师进行咨询,指导,组织,协调; 5.老师介绍评价标准,学生自检,互检和专检; 6.评价考核。 | ||||
| 项目教学内容 | 1.柴油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2.喷油器; 3.喷油泵; 4.调速器; 5.供油正时与其他装置; | ||||
| 工作对象、工具 | 设备:电子教程软件;发动机总成和零件;理实一体化教室;检测工具、量具;仿真实训软件; 参考资料:《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化学工业出版社 张俊海主编; 维修手册;学生作业单; | ||||
| 工作方法 | 1.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教学; 2.将本学习项目若干了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按照“任务导入-信息收集-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总结-拓展组织教学,在老师指导下实施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3.学生先模拟,后实操; 4.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适当讲解、并进行引导、互动、监督、评估; 5.教师应提前准备好各种媒体学习资料,任务工单,教学课件,并准备好教学场地和设备。 | ||||
| 劳动组织和工作人员 | 教师和学生 | ||||
| 工作成果 | 作业和实训 | ||||
| 考核评价 | 详见本课程考核实施方案 | ||||
| 项目概述 | 冷却系构造与维修 | 课时 | 6 | ||
| 任务一:冷却系构造与维修分析; | 2 | ||||
| 任务二:冷却系的拆装与维修; | 4 | ||||
| 项目任务 | 能对水泵等主要部件进行正确拆装及检修; 能对冷却系进行维护、检修及常见故障诊断; | ||||
| 教学目标 | 知识 | 1.掌握水冷却系的主要组成部件; 2.了解冷却系的工作原理; | 3.了解水泵的功用及工作原理; 4.掌握节温器的功用; | ||
| 技能 | 1.能够进行冷却系的拆装与检修; 2.会对冷却系零部件进行拆装与检测; | 3.能够对冷却系常用故障进行诊断与排除; | |||
| 态度 | 1.能按时上课,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回答问题,按时交作业; 2.能配合小组完成项目任务,帮助其他成员; | ||||
| 项目的教学实施 | 1.教师布置工作任务; 2.教师讲授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学生信息采集,了解任务; 3.学生分组讨论,制定计划,讨论交流实施步骤、人员分工,准备材料确定实施计划; 4.学生分组操作,老师进行咨询,指导,组织,协调; 5.老师介绍评价标准,学生自检,互检和专检; 6.评价考核。 | ||||
| 项目教学内容 | 1. 冷却系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 水冷却系的主要部件; 3. 冷却系零部件的拆装与检测; 4. 冷却系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 ||||
| 工作对象、工具 | 设备:电子教程软件;发动机总成和零件;理实一体化教室;检测工具、量具;仿真实训软件; 参考资料:《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化学工业出版社 张俊海主编; 维修手册;学生作业单; | ||||
| 工作方法 | 1.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教学; 2.将本学习项目若干了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按照“任务导入-信息收集-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总结-拓展组织教学,在老师指导下实施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3.学生先模拟,后实操; 4.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适当讲解、并进行引导、互动、监督、评估; 5.教师应提前准备好各种媒体学习资料,任务工单,教学课件,并准备好教学场地和设备。 | ||||
| 劳动组织和工作人员 | 教师和学生 | ||||
| 工作成果 | 作业和实训 | ||||
| 考核评价 | 详见本课程考核实施方案 | ||||
| 项目概述 | 润滑系构造与维修 | 课时 | 6 | ||
| 任务一:润滑系构造与维修分析; | 2 | ||||
| 任务二:润滑系的拆装与维修; | 4 | ||||
| 项目任务 | 能对机油泵等主要部件进行正确拆装; 能对润滑系进行维护、检修及常见故障诊断。 | ||||
| 教学目标 | 知识 | 1.掌握润滑系的主要组成部件; 2.了解润滑系的工作原理; | 3.了解油泵的功用及工作原理; 4.了解曲轴箱通风装置; | ||
| 技能 | 1.能够进行润滑系的拆装与检修; 2.会对润滑系零部件进行拆装与检测; | 3.能够对润滑系常用故障进行诊断与排除; | |||
| 态度 | 1.能按时上课,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回答问题,按时交作业; 2.能配合小组完成项目任务,帮助其他成员; | ||||
| 项目的教学实施 | 1.教师布置工作任务; 2.教师讲授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学生信息采集,了解任务; 3.学生分组讨论,制定计划,讨论交流实施步骤、人员分工,准备材料确定实施计划; 4.学生分组操作,老师进行咨询,指导,组织,协调; 5.老师介绍评价标准,学生自检,互检和专检; 6.评价考核。 | ||||
| 项目教学内容 | 1.润滑系的作用与组成; 2.润滑系的主要部件; 3.润滑系零部件的拆装与检测;4.曲轴箱通风装置; 5.润滑系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 ||||
| 工作对象、工具 | 设备:电子教程软件;发动机总成和零件;理实一体化教室;检测工具、量具;仿真实训软件; 参考资料:《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化学工业出版社 张俊海主编; 维修手册;学生作业单; | ||||
| 工作方法 | 1.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教学; 2.将本学习项目若干了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按照“任务导入-信息收集-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总结-拓展组织教学,在老师指导下实施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3.学生先模拟,后实操; 4.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适当讲解、并进行引导、互动、监督、评估; 5.教师应提前准备好各种媒体学习资料,任务工单,教学课件,并准备好教学场地和设备。 | ||||
| 劳动组织和工作人员 | 教师和学生 | ||||
| 工作成果 | 作业和实训 | ||||
| 考核评价 | 详见本课程考核实施方案 | ||||
| 项目概述 | 发动机装配、调整与磨合 | 课时 | 4 | ||
| 任务一:发动机装配与调试; | 2 | ||||
| 任务二:发动机磨合; | 2 | ||||
| 项目任务 | 会进行发动机的装配;会对发动机进行调整与磨合; 能对发动机常见故障进行诊断; | ||||
| 教学目标 | 知识 | 1.掌握发动机磨合注意事项; 2.了解发动机总成拆卸的步骤; | 3.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的常用方法; | ||
| 技能 | 1.能够对发动机进行装配与调试; 2.能够对发动机进行磨合; | 3.能够对发动机动力不足等故障进行诊断与排除; | |||
| 态度 | 1.能按时上课,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回答问题,按时交作业; 2.能配合小组完成项目任务,帮助其他成员; | ||||
| 项目的教学实施 | 1.教师布置工作任务; 2.教师讲授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学生信息采集,了解任务; 3.学生分组讨论,制定计划,讨论交流实施步骤、人员分工,准备材料确定实施计划; 4.学生分组操作,老师进行咨询,指导,组织,协调; 5.老师介绍评价标准,学生自检,互检和专检; 6.评价考核。 | ||||
| 项目教学内容 | 1.发动机总成的拆卸; 2. 发动机总成的装复;3.发动机的磨合; 4.发动机不能启动的故障诊断与排除;5. 发动机怠速不良的故障诊断与排除;6.发动机加速不良的故障诊断与排除;7.发动机动力不足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 ||||
| 工作对象、工具 | 设备:电子教程软件;发动机总成和零件;理实一体化教室;检测工具、量具;仿真实训软件; 参考资料:《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化学工业出版社 张俊海主编; 维修手册;学生作业单; | ||||
| 工作方法 | 1.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教学; 2.将本学习项目若干了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按照“任务导入-信息收集-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总结-拓展组织教学,在老师指导下实施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3.学生先模拟,后实操; 4.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适当讲解、并进行引导、互动、监督、评估; 5.教师应提前准备好各种媒体学习资料,任务工单,教学课件,并准备好教学场地和设备。 | ||||
| 劳动组织和工作人员 | 教师和学生 | ||||
| 工作成果 | 作业和实训 | ||||
| 考核评价 | 详见本课程考核实施方案 | ||||
(一) 教材编写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的设计思想。
(2)教材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岗位技能养成组织教材内容。
(3)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4)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5)教材中的活动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二)教学资源
(1)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建议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院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3)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
(4)产学合作开发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的育人理念,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5)建立本专业开放实训室及实训基地,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训、职业技能形成功能,实现“教、学、练、做”一体化,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三)参考教材
(1)《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化学工业出版社 张俊海主编。
(四)学习网站
http://www.carservice.com.cn/ 汽车与驾驶维修
http://www.qclt.com 汽车论坛
http://www.motortrend.com.cn/ 汽车族
http://www.ephua.com 汽车维修技术网
http://www.easiu.com 中国易修网
http://www.autorepair.com.cn 汽车维护与修理网
(五)课外杂志
汽车技术;汽车杂志;汽车之友;汽车导购;汽车驾驶员;轿车情报;汽车测试报告;汽车知识;汽车博览。
11. 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1)本课程考核按学习项目分别考核,课程考核成绩则是学习项目考核成绩的累计。最终成绩=考核成绩*30%+期末成绩*70%
(2)每个学习项目成绩都是从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考核,其成绩与权重及课程考核成绩的计算按下表进行。
表11课程考核成绩表
| 项目名称 | 成绩 | 权重 | 项目成绩 | 项目成绩权重 | 课程考核成绩 | |
| 汽车发动机总论 | 知识 | 100 | 0.4 | 100 | 0.05 | 100 |
| 技能 | 100 | 0.4 | ||||
| 态度 | 100 | 0.2 | ||||
| 曲柄连杆机构构造与检修 | 知识 | 100 | 0.4 | 100 | 0.2 | |
| 技能 | 100 | 0.4 | ||||
| 态度 | 100 | 0.2 | ||||
| 配气机构构造与维修 | 知识 | 100 | 0.4 | 100 | 0.15 | |
| 技能 | 100 | 0.4 | ||||
| 态度 | 100 | 0.2 | ||||
| 汽油机燃油系构造与维修 | 知识 | 100 | 0.4 | 100 | 0.15 | |
| 技能 | 100 | 0.4 | ||||
| 态度 | 100 | 0.2 | ||||
| 柴油机燃油系构造与维修 | 知识 | 100 | 0.4 | 100 | 0.15 | |
| 技能 | 100 | 0.4 | ||||
| 态度 | 100 | 0.2 | ||||
| 冷却系构造与维修 | 知识 | 100 | 0.4 | 100 | 0.05 | |
| 技能 | 100 | 0.4 | 100 | |||
| 态度 | 100 | 0.2 | 100 | |||
| 润滑系构造与维修 | 知识 | 100 | 0.4 | 100 | 0.05 | |
| 技能 | 100 | 0.4 | 100 | |||
| 态度 | 100 | 0.2 | 100 | |||
| 发动机装配、调整与磨合 | 知识 | 100 | 0.4 | 100 | 0.2 | |
| 技能 | 100 | 0.4 | 100 | |||
| 态度 | 100 | 0.2 | 100 | |||
实训条件
经过近年的建设,汽车发电机构造与维修专业拥有数万元的实训设备。实训中心完可以开展实际微修生产。并拥有数台实训设备,能够同时满足40人的汽车发电机拆装、调整与维修实训车间。实训设备情况如下表。
实训室利用:汽车维修实训中心是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基地。
校外基地利用:开发了十多个校外实习基地,给“汽车发电机构造”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
| 序号 | 设备名称 | 数量 | 仪器、设备型号及数量 |
| 1 | 汽车整车 | 2 | 1.捷达整车2辆; |
| 2 | 实训台架 | 1 | 1.大众桑塔纳发动机实验台5台; |
| 3 | 汽车发动机主要总成 | 1.各种类型汽车起动机、发电机4台 2.水泵总成2台; 3.冷却系统 1套; 4.润滑系总成1套; | |
| 4 | 各种拆装、检测设备、工具与仪器 | 6.拆装工具2套; 7.综合数字万用表检测仪; 8.各种检测量具仪器5套。 | |
| 5 | 汽车原理示教板 | 1套 | 汽车原理教学示教板1套。 |
该课程标准是以依据《 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调研报告和人才培养方案而编制的。
